陈书_列传卷十七译文
-
查阅典籍:《陈书》——「陈书·列传卷十七」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祖父沈僧婴,任梁朝左民尚书。父亲沈巡,一直和高祖相友好,梁朝太清年中任束阳太守。侯景被平定后,元帝征召他为少府卿。荆州失陷,在萧察的官署任金紫光禄大夫。
沈君理有优美的风度仪表,广泛地涉猎经典史籍,有卓越的见识。以出任湘东王法曹参军起家。产担镇守南徐州时,逝坚派选星理自塞匮前去晋见直担,直担看重他,命令娶会稽长公主为妻,征召为府西曹掾。稍加提升任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接着加官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监理吴郡政事。高祖接受挥让后,任命为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调出朝廷任呈郡太守。这时战争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军队和国家所用的,都由国家束边的地域供给,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整理器械,属下民众乐意归附,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著称。
世担继位,征召为侍中,升任代理左民尚书,没有到任,任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新任命为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接着改任前军将军。天嘉四年,侯安都迁移镇守江州,这星理以本身官职监理宜途州政事。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束阳太守。天康元年。因为父亲逝世去职。这星理因此自己请求前往荆州迎接丧柩,朝廷议论认为在位的重臣,不便让他出境,于是派遣长兄沈君严前往了。等到回来,将要安葬,诏令赠给沈巡侍中、领军将军的官衔,谧号叫做敬子。这年起用沈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用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束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用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三次,都不就任。
太建元年,服丧期满,任命为太子詹事,管理束宫事务,升任吏部尚书。太建二年,高宗以沈君理的女儿做皇太子的妃子,赐给沈君理望蔡县侯的爵位,食邑五百产。太建四年,加官侍中。太建五年,升任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职务依旧担任。这年有病,皇上亲临探枧,九月去世,当时年纪四十九岁。诏令赠给侍中、太子少傅的官衔。丧事所需要的,随所用供给。重新赠给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侍中官衔依旧保有。谧号叫做贞宪。沈君理的儿子沈遵俭早死,以弟弟沈君高的儿子沈遵礼为继承人。
沈君理第五个叔叔沈迈,也端平正直有办事的才能气度,在梁朝做官任尚书金部郎。永定年中,多次提升任中书侍郎。天嘉年中,历任太仆、廷尉,调出朝廷任镇东始兴王长史、会稽郡丞,管理束扬州政事。光大元年,任尚书吏部郎。左建元年,升任通直散骑常侍,侍奉束宫。太建二年去世,当时年纪五十二岁。赠给散骑常侍的官衔。
选君理第六个弟弟沈君高,字季高,少年时就为世人所知,性情刚直,有吏治的能力。因为家族门第属于外戚,早居清高显贵的地位,历任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高宗司空府从事中郎、廷尉卿。左建元年,束边国境内发生大水灾,百姓生活饥馑凋敝,于是任用沈君高为贞威将军、吴县令。接着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卫尉卿。调出朝廷任宣远将军、平南长沙王长史、亩涂太守,管理卢jol政事。以沈贾直的女儿为王妃,坚持辞谢不执行,又任卫尉卿。太建八年,诏令任为持节、都督广等十八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岭南的俚、签两个民族世代相互攻伐,沈君高本来是文官,没有军事才干,至诚相待安抚治理,很能与民和睦相处。左建十年,去世于在任期间,当时年纪四十七岁。赠给散骑常侍的官衔,谧号叫做主旺。
王瑒,字子玙,司空冲的第十二个儿子。性格沉稳安静有才识和度量,风度仪表优美,举止宽容含蓄。梁朝大同年问,以出任秘书郎起家,升任太子洗马。元帝秉承皇帝旨意,征召他为中书侍郎,在宫殿中的官署办公,仍然负责相府中管理文牍的工作。调出任束宫内史,升任太子中庶子。遭生母之丧,回到丹阳。江陵失陷,梁敬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尚书吏部郎中。贞阳侯僭越登上帝位后,让敬帝做太子,任命王场为散骑常侍,侍奉束宫。接着升任长兼侍中。
高祖进入朝廷辅佐,以王场为司徒左长史。永定元年,升任代理五兵尚书。世祖继位,任命为散骑常侍,领太子庶子,侍奉束宫。升任领左骁骑将军、太子中庶子,常侍、侍中职务依旧担任。王场任侍中六年,他的父亲王冲曾为王场辞领中庶子职务,世祖顾视着王冲告诉他说:“所以长久地留用王场于太子宫中,正是要使太子稍微有王场的风度仪法哩。”废帝继承帝位,任用王场为侍中领左骁骑将军。光大元年,因遭父亲之丧去职。
高宗登位,太建元年,又任命为侍中,领左骁骑将军。升任度支尚书,领羽林监。调出朝廷任信威将军、云麾始兴王长史,管理州府政事。尚未前往,升任中书令,接着加官散骑常侍,任命为吏部尚书,常侍职务依旧担任。王场性情宽厚和蔼,到身居选拔人才的职位时,坚持心地洁静不受外界干扰,严谨地根据公文案卷,不曾有所抑扬。接着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未就任,加官侍中,升任左仆射,参与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侍中职务依旧担任。王场兄弟三十余人,在家中相处非常和睦,每年时节馈送物品,遍及近亲,敦敦诱导诸位弟弟,都禀受他的正言教诲。太建八年去世,当时年纪五十四岁。赠给侍中、特进、护军将军的官衔。丧事随所用供给。谧号叫做鱼迂。
王瑒第十三个弟弟王瑜,字子珪,也为世人所知,有美丽的容貌仪表,早就历任清贵显要的职务,三十岁时,官做到侍中。永定元年,出使于齐朝,以陈郡人袁宪为副使,齐朝因为王琳的原因,逮捕并囚禁他们。齐文宣帝每次出行,带着死刑犯随行,齐人叫做“供御囚”,齐文宣帝每逢因其他事情发怒,就召来杀掉,以畅快他的心情。王瑜和袁宪一起遭遇危险的情况有数次,查塑仆射荡遵彦怜悯他们无辜,总是救护他们。丢塞二年回到朝廷,诏令恢复侍中职务,不久去世,当时年纪四十岁。赠给本身官衔,谧号叫做贞子。 陆缮字士繻,吴郡吴人人。祖父陆惠晓,任齐朝太常卿。父亲陆丝,在梁朝任御史中丞。陆缮幼年有远大志向,以高尚正直著称。以出任面目宣惠茎堕王法曹参军起家。丞圣年间,任命为中书侍郎,负责束宫文牍的管理工作。江医失陷,陆钟隐蔽身份穿着平民服装逃回京城。绍泰元年,任命为司徒右长史,御史中丞,因为父亲所任职务到御史中丞为止,陆缮坚决辞谢不肯就任。直担引荐陆钟为司徒司马,升任给事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通直散骑常侍,兼任侍中。丞定元年,升任侍中。当时留异拥兵割据东堡,新安人向文政舆玺垦连结,因此占据本郡,朝廷任用陆缮为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世祖继位,征召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负责管理东宫文牍。陆缮仪表端庄漂亮,进退举止安娴高雅,世祖让太子和诸王都以他为标准。他们疾走相随的姿式,都命令学习陆缮的规矩。任命陆銮为尚书吏部郎中,步兵校尉的职务依旧担任,仍然侍奉束宫。陈实应被平定后,调出朝廷任贞毅将军、建安太守。任职期满,任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还是以父亲任御史中丞所终,坚持辞谢,不许可,于是姑且更换官舍移居开来。
太建初年,升任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管理东宫事务,领扬州大中正。到太子亲自处理各种政务,解除陆缮管理束宫的职务,加官散骑常侍,改为加官侍中。升任尚书右仆射,接着升任左仆射,参与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侍中职务依旧担任。改任尚书仆射,领前将军。重新任命为左仆射,领扬州大中正,另外韶令陆缮与徐陵等七人参与议论朝政。太建十二年去世,当时年纪六十三岁。赠给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衔,谧号叫做安子。太子因为陆缮是东宫旧臣,特别赐给出殡前夕设奠祭告亡灵的仪式。
陆缮的儿子陆辩惠,年纪几岁时,韶令引入宫殿中,陆辩惠应答言谈进退举止有父亲的风度,高宗因此给他赐名辩惠,字敬仁。
陆缮兄长的儿子陆见贤,也大方文雅,高宗任扬州的长官时,便以陆见贤任治中从事史,很被赏识得到宠遇。历任给事黄门侍郎,长沙和鄱隧两个王的长史,兼带曼堕太守,少府卿。越叁十年去世,当时年纪五十岁。赠给廷尉卿,谧号叫做平子。
史臣曰:士大夫正道,朝廷善则,确实以操行修养深厚,器宇安详端正为标准。经书上说“容止可观”,《诗》中有一句话“其仪罔忒”,那三人,有这种风度呀。
沈君理 王瑒 陆缮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 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
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高祖镇南徐州,巡遣 君理自东阳谒于高祖,高祖器之,命尚会稽长公主,辟为府西曹掾,稍迁中卫豫章 王从事中郎,寻加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监吴郡。高祖受 禅,拜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出为吴郡太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之 用,咸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世祖嗣位,征为侍中,迁守左民尚书,未拜,为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 重授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寻改前军将军。四年,侯安都徙镇江州,以本官监南 徐州。六年,出为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以父忧去职。君理因自请往荆 州迎丧柩,朝议以在位重臣,难令出境,乃遣令长兄君严往焉。及还,将葬,诏赠 巡侍中、领军将军,谥曰敬子。其年起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又起为持节、 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又起为明威将军、 中书令。前后夺情者三,并不就。
太建元年,服阕,除太子詹事,行东宫事,迁吏部尚书。二年,高宗以君理女 为皇太子妃,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四年,加侍中。五年,迁尚书右仆射,领 吏部,侍中如故。其年有疾,舆驾亲临视,九月卒,时年四十九。诏赠侍中、太子 少傅。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重赠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谥曰贞宪。 君理子遵俭早卒,以弟君高子遵礼为嗣。
君理第五叔迈,亦方正有干局,仕梁为尚书金部郎。永定中,累迁中书侍郎。 天嘉中,历太仆、廷尉,出为镇东始兴王长史、会稽郡丞,行东扬州事。光大元年, 除尚书吏部郎。太建元年,迁为通直散骑常侍,侍东宫。二年卒,时年五十二,赠 散骑常侍。
君理第六弟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刚直,有吏能。以家门外戚,早居清显, 历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高宗司空府从事中郎、廷尉卿。太建元年,东境大水, 百姓饥弊,乃以君高为贞威将军、吴令。寻除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卫尉卿。 出为宣远将军、平南长沙王长史、南海太守,行广州事。以女为王妃,固辞不行, 复为卫尉卿。八年,诏授持节、都督广等十八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平越中郎将、 广州刺史。岭南俚、獠世相攻伐,君高本文吏,无武干,推心抚御,甚得民和。十 年,卒于官,时年四十七。赠散骑常侍,谥曰祁子。
王瑒,字子玙,司空冲之第十二子也。沈静有器局,美风仪,举止酝藉。梁大 同中,起家秘书郎,迁太子洗马。元帝承制,征为中书侍郎,直殿省,仍掌相府管 记。出为东宫内史,迁太子中庶子。丁所生母忧,归于丹阳。江陵陷,梁敬帝承制, 除仁威将军、尚书吏部郎中。贞阳侯僭位,以敬帝为太子,授瑒散骑常侍,侍东宫。 寻迁长史兼侍中。
高祖入辅,以为司徒左长史。永定元年,迁守五兵尚书。世祖嗣位,授散骑常 侍,领太子庶子,侍东宫。迁领左骁骑将军、太子中庶子,常侍、侍中如故。瑒为 侍中六载,父冲尝为瑒辞领中庶子,世祖顾谓冲曰:“所以久留瑒于承华,政欲使 太子微有瑒风法耳。”废帝嗣位,以侍中领左骁骑将军。光大元年,以父忧去职。
高宗即位,太建元年,复除侍中,领左骁骑将军。迁度支尚书,领羽林监。出 为信威将军、云麾始兴王长史,行州府事。未行,迁中书令,寻加散骑常侍,除吏 部尚书,常侍如故。瑒性宽和,及居选职,务在清静,谨守文案,无所抑扬。寻授 尚书右仆射,未拜,加侍中,迁左仆射,参掌选事,侍中如故。瑒兄弟三十馀人, 居家笃睦,每岁时馈遗,遍及近亲,敦诱诸弟,并禀其规训。太建八年卒,时年五 十四。赠侍中、特进、护军将军。丧事随所资给。谥曰光子。
瑒第十三弟瑜,字子珪,亦知名,美容仪,早历清显,年三十,官至侍中。永 定元年,使于齐,以陈郡袁宪为副,齐以王琳之故,执而囚之。齐文宣帝每行,载 死囚以从,齐人呼曰“供御囚”,每有他怒,则召杀之,以快其意。瑜及宪并危殆 者数矣,齐仆射杨遵彦悯其无辜,每救护之。天嘉二年还朝,诏复侍中,顷之卒, 时年四十。赠本官,谥曰贞子。
陆缮,字士繻,吴郡吴人也。祖惠晓,齐太常卿。父任,梁御史中丞。缮幼有 志尚,以雅正知名。起家梁宣惠武陵王法曹参军。承圣中,授中书侍郎,掌东宫管 记。江陵陷,缮微服遁还京师。绍泰元年,除司徒右长史,御史中丞,以父任所终, 固辞不就。高祖引缮为司徒司马,迁给事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通直散骑常侍, 兼侍中。永定元年,迁侍中。时留异拥割东阳,新安人向文政与异连结,因据本郡, 朝廷以缮为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世祖嗣位,征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掌东宫管记。缮仪表端丽,进退闲 雅,世祖使太子诸王咸取则焉。其趋步蹑履,皆令习缮规矩。除尚书吏部郎中,步 兵如故,仍侍东宫。陈宝应平后,出为贞毅将军、建安太守。秩满,为散骑常侍、 御史中丞,犹以父之所终,固辞,不许,乃权换廨宇徙居之。
太建初,迁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领扬州大中正。及太子亲 莅庶政,解行事,加散骑常侍,改加侍中。迁尚书右仆射,寻迁左仆射,参掌选事, 侍中如故。更为尚书仆射,领前将军。重授左仆射,领扬州大中正,别敕令与徐陵 等七人参议政事。十二年卒,时年六十三。赠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安 子。太子以缮东宫旧臣,特赐祖奠。
缮子辩惠,年数岁,诏引入殿内,辩惠应对进止有父风,高宗因赐名辩惠,字 敬仁云。
缮兄子见贤,亦方雅,高宗为扬州牧,乃以为治中从事史,深被知遇。历给事 黄门侍郎,长沙、鄱阳二王长史,带寻阳太守,少府卿。太建十年卒,时年五十。 赠廷尉卿,谥曰平子。
史臣曰:夫衣冠雅道,廊庙嘉猷,谅以操履敦修,局宇详正。经曰“容止可观”, 《诗》言“其仪罔忒”,彼三子者,其有斯风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wenzhang/17420.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