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芳草池塘)赏析

【满庭芳】 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 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 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醿落尽, 犹赖有□□。 当年, 曾胜赏, 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 □□龙娇马, 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 得似旧时那。
词的上半阕采用实写的手法,“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一个温馨的庭院,一缕夕阳斜照,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这斜阳的下面隐藏一个去国怀乡的心。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明·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接下来是“□□金锁,管是客来唦。”可能是孤独的老人期待着有朋友的幻觉,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这妮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孔融有一句名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之愿也。”这也是李清照的愿望,可见李清照如今的空虚。去国怀乡,身处异乡,连繁华的临安在李清照眼中也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海角天涯,留的住她的人,却留不住她的心。“酴醿落尽,犹赖有□□。”酴釄花落尽,幸亏有什么。写春去花落感伤时光的流逝是很多词人写词手法,李清照“犹赖”二字更显对流逝的无赖。
词的下半阕从回忆到现实的写作,“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龙骄马,流水轻车。”这是对曾经的回忆,在以前李清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朋友的集会上,那里燃着袅袅清香,煮着茶,李清照用茶匙从煮好的茶汤中舀出分饮众人。曾经的生活是那么多美好,正因为曾经的美好反衬出如今的寥寂。曾经的卞京,如经的临安,这种反差不仅仅是李清照的生活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变化,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对如今的只有憎恶。“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那些狂风暴雨,世事变幻不可怕,虽然如今也一样的煮酒观花。但物事人非,国家的变更,亲人的逝去,朋友与自己的渐行渐远,虽然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但人却不在。
总之此首原有多处阙文,虽然影响到对词意的理解,但隐约可以看出这样两点:
一、所描写的是初夏杭州西湖一带的景物;
二、词中充满了深沉的家国之情,这除了体现在结拍的“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三句中之外,从作者将其流寓之地称为“海角天涯”这一点上,她之所以谓之“海角天涯”、“晚晴寒透窗纱”,当属以下三种所指:
一则当指“心理”距离和感受,意类“甜言蜜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谓;
二则当指“时代政治”距离,李清照内心所向往和亲近的是故都汴京,今居杭州,远离汴梁,故谓之“海角天涯”;
三则当指“情感”距离,当时一班苟安之辈,称临安为“销金锅儿",此辈以临安为“安乐窝”极尽享乐之能事,而李清照面对半壁江山,为之不胜忧戚,备感寂寞,忧愁流年……[6] 
名家辑评

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卷一:《转调满庭芳》,宋词常有于调名上加“转调”二字者,《满庭芳》调,据周邦彦《片玉集》卷四,乃“中吕”,李清照之《转调满庭芳》属何宫调,无可考。[1] 
黄墨谷的《重辑李清照集·漱玉词卷三》:此词仅见《乐府雅词》,系怀京洛旧事之作。脱文较多,《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妄为缀补,不可从。“晚晴寒透窗纱”句“晴”字;“恰才称煮酒残花”句“残”字;恐均系误文。[7] 
徐北齐的《济南名士丛书·李清照全集评注》:此词著录于《乐府雅词》卷下,文有缺遗,亦无他本可校正。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之《乐府雅词》抄本,虽有补正,但颇不类,疑为馆臣妄增,王仲闻《校注》已指出,且不据之校补,甚是。故后无鉴赏。[8] 
李春丽:清照既已在词中抒写个人纯粹之情,却并非溺于情,脱出“尘下”之弊。究其原因,乃在一个“韵”。韵即态也,在清照词中,韵是柔美的事物在动态中透出的风神,含而不露义摇曳多姿。《满庭芳》这正是清照为词所追求的胜境。
王延梯:此外《满庭芳》(芳草池塘)、《永遇乐》(落日镕金)这样的词表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国破家亡之恨。[9] 
马银成,曾居好:《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wenzhang/18949.html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