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_擒庞涓解析
-
查阅典籍:《孙膑兵法》——「孙膑兵法·擒庞涓」原文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战例故事,说明了一种战略思想。由于文章的重点不在于讲故事,所以战例叙述十分简单。为了读者更形象地认识,更深刻地领会孙膑的这种战略思想,很有必要对这种战例较详细地加以说明。“围魏救赵”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的战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仍为中外人士所津津乐道和效法。事情发生在公元前354 年,当时魏国国君梁惠王,派他的得力大将庞涓带领大军攻打赵国,一举打到赵国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忙派田忌为统兵将领,孙膑任田忌的军师,领兵前去援救赵国。田忌见赵国形势危急,准备领兵直奔邯郸去解围,而孙膑却认为这不是最佳作战方案。他分析说:“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同样道理,用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现在魏国和赵国几乎打了一年的仗,双方都已疲惫不堪。魏国已把精兵都集中到邯郸去了,国内只剩下老弱病残,兵力十分空虚。我们不如引兵直奔魏国国都大梁,占据其交通要道,袭击其空虚的地方。魏军见国内危急,必定会放弃攻打邯郸,回军救援。我军就可以在其回军的中途,在桂陵设下埋伏,截击敌军。这样,我们不但可以轻而易举地解赵国之围,又可以在中途打败魏军。”田忌欣然采纳了孙膑的作战计划,作出进攻魏国都城的姿态,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援。孙膑早已在桂陵设优,结果齐军大获全胜,消灭魏军两万人马,庞涓也差点成了齐军的俘虏。后来,齐威王又派田忌、田婴为统兵将领,孙膑为军师,领兵伐魏救韩。田忌认为军情紧急,救兵如同救火,应该直接前往韩国都城解围。孙膑再次提出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法。田忌很担心地说:“军师上次用过这个计策了,这次重复使用,魏国将军庞涓会识破的!”孙膑笑着说:“我另有什谋,定让庞涓上当。”田忌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孙膑的计划,带领军队直奔大梁。庞涓连连战胜韩国军队,眼看就要攻下韩国都城了。忽然得知齐军直奔大梁而去,庞涓十分紧张,急忙下令撤兵,迅速回师保卫本国国都大梁。这时,孙膑对田忌说:“韩、赵、魏三国的士兵,以勇猛善战著称于世,齐军不能和魏国军队硬拼,只能见机行事,才能取胜。兵法说:‘从100 里之外而来求利的军队,会损折上将军;从50 里以外而来求利的军队,其士兵只能到达一半。’我军现在应该装出兵力很弱的样子来诱惑敌军。”田忌问道:“用什么办法诱惑敌军?”孙膑说:“让军兵今天埋设10 万军灶,明天变成5 万,后天再减到2 万。庞涓见我军军灶很快减少,一定认为我军士兵大量逃亡,就会派军日夜不停地追赶我军,魂军肯定会疲惫不堪。我们乘这个机会用计对付魏军,就可以活捉庞涓了。”庞涓在路上十分注意侦察齐军的迹象。当发现齐军军灶一天天迅速减少时,庞涓心中非常高兴。魏太子申不明白,问庞涓:“还没交战,你为何就这般喜形于色了?”庞涓说:“从迹象看,齐国军队中开小差的士兵越来越多,我军正好乘势追击。”太子申说:“孙膑诡计多端,我们已经吃过他的亏了,千万不要再中他的计啊!”庞涓哪里肯听,他让大部队缓行,只带少数精锐部队兼程赶路,到天黑的时候,终于追上了齐军。庞涓万分得意,可他哪里知道,他已落入齐军伏兵的包围圈了。原来,孙膑早已计算出魏军的行程,适时在马陵道设好了埋伏。马陵道是两座山丘夹峙中的一条小路,形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伏击地方。孙膑选出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只等火光一起,就一齐放箭。庞涓见天黑了,命令军士点燃火把,照亮道路赶路。忽然,看见路旁一棵大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树皮被剥去一段,上面写着七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一见不禁勃然大怒,但随即一看那里的地形,又猛吃一惊,只见两边山丘耸峙,前面已被许多树木,横七竖八地堵死了道路,不由自主地连叫:“不好!不好!我中孙膑的诡计了!”说时迟,那时快,庞涓的叫声还没完,齐军己是万箭齐发,乱箭如同骤雨洒向魏军,魏军死伤无数。正在魏军大乱时,齐军已是喊声震天,向魏军冲杀过来,又是一阵砍杀。庞涓一看大势已去,料想无法脱身,只得拔出佩剑,自刎而死。齐军消灭了庞涓所带精锐魏军,又立刻乘胜追击魏军后续部队,将其全部歼灭,魏太子申也成了齐军的俘虏。读完以上的故事,我们不禁要想,庞涓和孙膑都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庞涓更是盛极一时的统兵将领,为什么庞涓却会连续中孙膑的计谋,两次惨败于孙膑手下,最后连性命也送上了呢?论当时兵力,魏国并不比齐国差,胜败的决定因素就在于战略战术的运用了。从战略上看,孙膑能纵观全局,准确地分析敌、我、友三方的形势,从而确定了“围魏救赵”这类战略方针。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正确、巧妙的战略方针,这是孙膑用兵高明的具体表现,他不拘泥于常规战法,摈弃了“救兵如救火”的传统观念,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方针,调动敌人按自己的计划行动,从而很轻松地战胜了强敌。试想,如果孙膑按常规去救赵、救韩,那会是什么结果?且不说齐军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恐怕也未必来得及解赵国和韩国的围,让两国避免于亡国之灾哩!从战术上说,在第二次施行“围魏救赵”计谋时,孙膑使用了“减灶计”,诱使庞涓上钩,这又一次表现了孙膑杰出的军事天才,其高明还不仅在于他想出了这个办法,更在于他知己知彼,非常了解庞涓,知道庞涓自大、刚愎自用,必定不会细察。事实上,庞涓果然不听太子申的提醒而中了孙膑计谋。孙膑和庞涓的两次相斗,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光辉的战例,更给我们留下了发人深思的启示:一个高明的军事家不仅要熟知兵法,更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出奇制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孙膑的光辉范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古今中外,不少军事家效法孙膑“围魏救赵”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造了许多生动的战例,在众多的军事家中,毛主席应该算是最杰出的一位了!他继承和发展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略思想,并用这些思想指导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胜了强大的敌军,解放了中国大陆及大部分海岛,创建了新中国。为了加深认识,从中受到启迪,我们不妨做点回忆。毛主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在反围攻的作战计划中,我之主力一般是位于内线的。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例如县和区的游击队,以至从主力中分出一部分)于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之交通,箝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如果敌在根据地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这段论述具体而详细他说明了如何把‘围魏救赵’的战略思想,运用于抗日游击战争。为了说明如何运用这种战略思想,毛主席还有如下一段论述:“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毛主席这一段论述,也是对孙膑进行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剖析。毛主席运用机动灵活,讲求实效的战略思想,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光辉业迹,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了。这三大战役共歼敌150 余万,决定了中国解放战争的结局。重温毛主席关于这三大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可以清楚地看出毛主席在这三大战役中,都明确、具体地指示了围点打授的作战方针,强调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首先去夺取大城市。这种作战方针,正是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分析,从而充分发挥我军之长,抑制敌军之长,战而胜之的正确决策。三大战役的进程和结局,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确定的作战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运用,正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军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孙膑在《擒庞涓》一文中所提出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原则,不仅适用于军事,同样也适用于政治,经济各领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大胆改革,独辟蹊径,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国家。细想起来,这不也是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的战略思想的体现吗!我们认为,当今的中国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和众多的企业家们,很有必要好好学习和领会孙膑的战略思想,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当今的世界和中国,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战争、工业战争、农业战争,是整个经济领域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种形势下,胜利必定属于不拘泥于常规的创新者。《擒庞涓》故事不长,但其内涵十分丰富,有取之不尽的营养,善于从中汲取者将受益无穷。
昔者,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将军忌[ 子] ..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途有市丘,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于是徙舍而走平陵。..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横卷所□阵也。环涂甲之所处也。吾未甲劲,本甲不断。环涂击柀其后,二大夫可杀也。”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夹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wenzhang/3337.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
热门名句
-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 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 阑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