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_八书历书译文

查阅典籍:《史记》——「史记·八书历书」原文

  上古时候,历法以孟春月作为正月。这时候冰雪开始消溶,蛰虫苏醒过来,百草萌生新芽,杜鹃鸟在原野中啼鸣。万物都长了一岁:它们从东春时降生,顺次经历夏秋四季,最后到了冬尽春分的时候。雄鸡三唱,天色黎明。以往经过了十二个月的节气,直到丑月即腊月结束,日月运行都已成周。日、月组成一个“明”字,所以才有了正月的这第一个黎明。明就是孟的意思,幽就是幼,幽明就是指雌雄。雌雄交替出现,而又与以孟春为正月的历法相符合。太阳从西边落下,自东方升起;而新月先在西方露明,从东方隐于地下。真正是既不由天,也不由人,世间事也大都是这样,所以凡事都易于破坏,难以促成了。

  帝王受天命而改朝换代,对于开始必十分慎重,所以要更改历法,改变服装崇尚的颜色,推本天体运行的起始时刻,以顺承天的意旨。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年代太远,就不必论了。黄帝时考察星度,制定历法,建立了五行序列,确立起阴阳死生消长的规律,纠正了闰月余分数值的大小,于是有了分管天地神祗和其他物类的官员,称为五官。各自掌管自己的一套,不相杂乱。所以百姓能够有所信赖,神能有灵明。民神各有所职,互相敬重,不相冒犯,所以神给百姓降下好年景,百姓以丰洁的礼品飨祭神,以致灾祸不生,养生所需,永不匮乏。

  少暤氏衰落以后,诸侯九黎作乱,民神不分,群类混淆,灾祸接连发生,沴气犹不能尽。颛顼即位后,就任命南正重负责天事,所有的神祗都属他管理;任命火正黎负责地事,管理民事,使恢复以前的样子,不得相互侵扰渎乱。

  后来诸侯三苗随九黎一起作乱,所以重、黎二官都不修所职,润余的排列失了次序,正月的设置也与正岁不合,摄提所指失了规律,历法与天运的次第不符。尧时重新任命重黎二氏的后人,不忘旧功,使他们恢复了原来的职务,还设立了羲和的官职。时刻明,度数正,就阴阳调和,风雨有节,有了兴旺景象,百姓没有夭殇疾疫。尧年老以后禅位给舜,在文祖庙中告诚舜说“为天造历的重任在尔一身”。舜也用同样的话告诫禹。由此看来,造历法是帝王很为重视的事。

  夏朝以正月为历正,殷朝以十二月为历正,周朝以十一月为历正。大凡三王的历正如同循环,周而复始。天下治理得好,就不会乱了次第;治理不好,连诸侯也不会执行王者的历法。

  幽王、厉王以后,周朝衰微,列国大夫执国政,史官不记时日,为君者不行告朔礼,所以历算世家的子弟纷纷出走。有的分散在中原诸国,有的流入夷狄,所以祝祷祭祀的制度荒废而不能统一。周襄王二十六年有闰三月,《春秋》书中非难它置闰月不当。先王制定历法的规则是,先定历元和年、月、日等开始的时刻,再由中气纠正十二月的位置,有日月余分则归于年末。开始的时刻既定,接续下来的四时等也无错误;以中气纠正月位,百姓才不致迷惑;余分归入年末,诸事才不悖乱。

  此后是战国纷争的时期,各国的目的都只在于强国胜敌,挽救危机,解决纠纷而已,那有机会顾及编制历法的事!那时候只有邹衍懂得五德终始相传,而且散布阴阳消长的分限等理论,因此而显名于诸侯。同时也由于秦灭六国,战争频繁,后来虽然做了皇帝,时日太短,也顾不上历法的事。但是秦时颇为注重推求五行胜克,自以为是得了五行中水德的祥瑞,把河改名为“德水”,岁正取为十月,五色中崇尚黑色。然而历法星度闰月余分等,未能做到更为准确一些。

  汉朝兴起后,高祖说“北畤祀黑帝的事待我开始办起”,也是自认为得了水德的祥瑞。纵然是一些明习历法的人以及丞相张苍等,也都以为如此。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正着力在大的方面建纲设纪,此后高后以女子主政,都顾不及此,所以沿袭了秦朝的历法和服色。

  到孝文帝时,鲁人公孙臣以五德终始的理论上书,说“汉朝所得是土德,应该改变历元,更改历法,变易衣服崇尚的颜色。这样天就会降下祥瑞,有黄龙出现”。文帝将此事交给张苍处理,张苍也是习学律历的人,认为他说得不对,把事情搁了起来。此后果然有黄龙出现于成纪地区,张苍引咎降职,他打算做的制定汉历的有关论述也就不了了之。又有新垣平以善于望云气的伎艺得见天子,也对天子说了些改正历法和服色的事,很得天子信任,后来竟然作乱,所以汉文帝再也不谈改历的事。

  直到今皇帝即位,招致方士唐都,测量周天各部的星宿度数;而由巴郡的落下闳运算制历,然后日辰星度得与夏历相同。于是改定年号,更改官名,封祭泰山。因而下诏书对御史说道:“过去,主管官员说星度没有测定,于是朕广泛征求、询问臣下意见,该怎样测定星度,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听说古时黄帝圣德与神灵相合,固得不死,乘龙仙去。他曾经察星名,验度数,判定五音清浊高低,确立起四时与五行的关系,建立了节气的日分余数。然而年代太远了。如今典籍缺少,礼乐废弛,朕深觉遗憾。只是朕又无力把它们补修完备。今造历者运算日分,全都与能克制水德的土德相合,如今已临近夏至,以黄钟为宫声,林钟为徵声,太蔟为商声,南吕为羽声,姑洗为角声。从此之后,节气重新得正,羽声重新成为最清音,律名等复又得到纠正,以子日作为冬至日,此后的阴阳离自合可循道而行了。已经算得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时为月朔冬至,更定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是‘焉逢摄提格’,月名是‘毕聚’,日名已算得为甲子,又算得月朔夜半时为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岁名是“焉逢摄提格”,月名是“毕聚”,十一月朔旦日名得甲子,夜半时为冬至节。  冬至在子时,方位为正北。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无大余,无小余;  冬至无大余,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即太初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为五十四日,小余为三百四十八分;  冬至大余为五日,小余为八分;  端蒙单阏,即太初二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八日,小余六百九十六分;  冬至大余十日,小余十六分;  游兆执徐,即太初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二日,小余六百零三分;  冬至大余十五日,小余二十四分;  强梧大荒落,即太初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七日,小余十一分;  冬至大余二十一日,无小余;  徒维敦牂,即天汉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一日,小余三百五十九分;  冬至大余二十六日,小余八分;  祝犁协洽,即天汉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五日,小余二百六十六分;  冬至大余三十一日,小余十六分;  商横涒滩,即天汉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九日,小余六百一十四分;  冬至大余三十六日,小余二十四分;  昭阳作鄂,即天汉四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十四日,小余二十二分;  冬至大余四十二日,无小余;  横艾淹茂,即太始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七日,小余八百六十九分;  冬至大余四十七日,小余八分;  尚章大渊献,即太始二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二日,小余二百七十七分;  冬至大余五十二日,小余十六分;  焉逢困敦,即太始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六日,小余一百八十四分;  冬至大余五十七日,小余二十四分;  端蒙赤奋若,即太始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日,小余五百三十二分;  冬至大余三日,无小余;  游兆摄提格,即征和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四日,小余八百八十分;  冬至大余八日,小余八分;  强梧单阏,即征和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八日,小余七百八十七分;  冬至大余十三日,小余十六分;  徒维执徐,即征和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日,小余一百九十五分;  冬至大余十八,小余二十四分;  祝犁大芒落,即征和四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七日,小余五百四十三分;  冬至大余二十四日,无小余;  商横敦牂,即后元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一日,小余四百五十分;  冬至大余二十九日,小余八分;  昭阳汁洽,即后元二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十五日,小余七百九十八分;  冬至大余三十四日,小余十六分;  横艾涒滩,即始元元年。  冬至在酉时,方位正西;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九日,小余七百零五分;  冬至大余三十九日,小余二十四分;  尚章作噩,即始元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四日,小余一百一十三分;  冬至大余四十五日,无小余;  焉逢淹茂,即始元三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八日,小余四百六十一分;  冬至大余五十日,小余八分;  端蒙大渊献,即始元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二日,小余三百六十八分;  冬至大余五十五日,小余十六分;  游兆困敦,即始元五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六日,小余七百一十六分;  冬至无大余,小余二十四分;  强梧赤奋若,即始元六年。  有闰年,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一日,小余一百二十四分;  冬至大余六日,无小余;  徒维摄提格,即元凤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日,小余三十一分;  冬至大余十一日,小余八分;  祝犁单阏,即元凤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九日,小余三百七十九分;  冬至大余十六日,小余十六分;  商横执徐,即元凤三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三日,小余七百二十七分;  冬至大余二十一日,小余二十四分;  昭阳大荒落,即元凤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七日,小余六百三十四分;  冬至大余二十七日,无小余;  横艾敦牂,即元凤五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十二日,小余四十二分;  冬至大余三十二日,小余八分;  尚章汁洽,即元凤六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五日,小余八百八十九分;  冬至大余三十七日,小余十六分;  焉逢涒滩,即元平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日,小余二百九十七分;  冬至大余四十二日,小余二十四分;  端蒙作噩,即本始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四日,小余六百四十五分;  冬至大余四十八日,无小余;  游兆阉茂,即本始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八日,小余五百五十二分;  冬至大余五十三日,小余八分;  强梧大渊献,即本始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二日,小余九百分;  冬至大余五十八日,小余十六分;  徒维困敦,即本始四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七日,小余三百零八分;  冬至大余三日,小余二十四分;  祝犁赤奋若,即地节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一日,小余二百一十五分;  冬至大余九日,无小余;  商横摄提格,即地节二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五日,小余五百六十三分;  冬至大余十四日,小余八分;  昭阳单阏,即地节三年。  冬至在午时,方位为正南;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九日,小余四百七十分;  冬至大余十九日,小余十六分;  横艾执徐,即地节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三日,小余八百一十八分;  冬至大余二十四日,小余二十四分;  尚章大荒落,即元康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八日,小余二百二十六分;  冬至大余三十日,无小余;  焉逢敦牂,即元康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二日,小余一百三十三分;  冬至大余三十五日,小余八分;  端蒙协洽,即元康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六日,小余四百八十一分;  冬至大余四十日,小余十六分;  游兆涒滩,即元康四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日,小余八百二十九分;  冬至大余四十五日,小余二十四分;  强梧作噩,即神雀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四日,小余七百三十六分;  冬至大余五十一日,无小余;  徒维淹茂,即神雀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九日,小余一百四十四分;  冬至大余五十六日,小余八分;  祝犁大渊献,即神雀三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三日,小余四百九十二分;  冬至大余一日,小余十六分;  商横困敦,即神雀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七日,小余三百九十九分;  冬至大余六日,小余二十四分;  昭阳赤奋若,即五凤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一日,小余七百四十七分;  冬至大余十二日,无小余;  横艾摄提格,即五凤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五日,小余六百五十四分;  冬至大余十七日,小余八分;  尚章单阏,即五凤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日,小余六十二分;  冬至大余二十二日,小余十六分;  焉逢执徐,即五凤四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四日,小余四百一十分;  冬至大余二十七日,小余二十四分;  端蒙大荒落,即甘露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八日,小余三百一十七分;  冬至大余三十三日,无小余;  游兆敦牂,即甘露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二日,小余六百六十五分;  冬至大余三十八日,小余八分;  强梧协洽,即甘露三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十七日,小余七十三分;  冬至大余四十三日,小余十六分;  徒维涒滩,即甘露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日,小余九百二十分;  冬至大余四十八日,小余二十四分;  祝犁作噩,即黄龙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五日,小余三百二十八分;  冬至大余五十四日,无小余;  商横淹茂,即初元元年。  冬至在卯时,方位正东;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九日,小余二百三十五分;  冬至大余五十九日,小余八分;  昭阳大渊献,即初元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三日,小余五百八十三分;  冬至大余四日,小余十六分;  横艾困敦,即初元三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七日,小余九百三十一分;  冬至大余九日,小余二十四分;  尚章赤奋若,即初元四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一日,小余八百三十六分;  冬至大余十五日,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即初元五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六日,小余二百四十六分;  冬至大余二十日,小余八分;  端蒙单阏,即永光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无大余,小余五百九十四分;  冬至大余二十五日,小余十六分;  游兆执徐,即永光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四日,小余五百零一分;  冬至大余三十日,小余二十四分;  强梧大荒落,即永光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十八日,小余八百四十九分;  冬至大余三十六日,无小余;  徒维敦牂,即永光四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十三日,小余二百五十七分;  冬至大余四十一日,小余八分;  祝犁协洽,即永光五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七日,小余一百六十四分;  冬至大余四十六日,小余十六分;  商横涒滩,即建昭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三十一日,小余五百一十二分;  冬至大余五十一日,小余二十四分;  昭阳作噩,即建昭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五日,小余四百一十九分;  冬至大余五十七日,无小余;  横艾阉茂,即建昭三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九日,小余七百六十七分;  冬至大余二日,小余八分;  尚章大渊献,即建昭四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四十四日,小余一百七十五分;  冬至大余七日,小余十六分;  焉逢困敦,即建昭五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八日,小余八十二分;  冬至大余十二日,小余二十四分;  端蒙赤奋若,即竟宁元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日,小余四百三十分;  冬至大余十八日,无小余;  游兆摄提格,即建始元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五十六日,小余七百七十八分;  冬至大余二十三日,小余八分;  强梧单阏,即建始二年。  全年为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二十日,小余六百八十五分;  冬至大余二十八日,小余十六分;  徒维执徐,即建始三年。  有闰月,全年为十三个月,  月朔大余十五日,小余九十三分;  冬至大余三十三日,小余二十四分;  祝犁大荒落,即建始四年。

  右边《历书》中:大余,是指的余日。小余,是指余分。端蒙等,是年名。包括干支两部分,支:如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等。干,如丙名游兆等。正北,是指冬至在子时;正西,冬至在酉时;正南,冬至在午时;正东,冬至在卯时。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於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於东;月归於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於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少昚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後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後,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於诸侯。

  幽、厉之後,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邪於终。履端於始,序则不愆;举正於中,民则不惑;归邪於终,事则不悖。

  其後战国并争,在於彊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馀,未能睹其真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其後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著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後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後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今日顺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後,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正北

  十二无大馀,无小馀;无大馀,无小馀;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

  十二

  大馀五十四,小馀三百四十八;大馀五,小馀八;

  端蒙单阏二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八,小馀六百九十六;大馀十,小馀十六;

  游兆执徐三年。

  十二

  大馀十二,小馀六百三;大馀十五,小馀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馀七,小馀十一;大馀二十一,无小馀;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一,小馀三百五十九;大馀二十六,小馀八;

  祝犁协洽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五,小馀二百六十六;大馀三十一,小馀十六;

  商横涒滩三年。

  十二

  大馀十九,小馀六百一十四;大馀三十六,小馀二十四;

  昭阳作鄂四年。

  闰十三

  大馀十四,小馀二十二;大馀四十二,无小馀;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十二

  大馀三十七,小馀八百六十九;大馀四十七,小馀八;

  尚章大渊献二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二,小馀二百七十七;大馀五十二,小馀一十六;

  焉逢困敦三年。

  十二

  大馀五十六,小馀一百八十四;大馀五十七,小馀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小馀五百三十二;大馀三,无小馀;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四,小馀八百八十;大馀八,小馀八;

  彊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八,小馀七百八十七;大馀十三,小馀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十二

  大馀三,小馀一百九十五;大馀十八,小馀二十四;

  祝犁大芒落四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七,小馀五百四十三;大馀二十四,无小馀;

  商横敦牂後元元年。

  十二

  大馀二十一,小馀四百五十;大馀二十九,小馀八;

  昭阳汁洽二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五,小馀七百九十八;大馀三十四,小馀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

  正西十二

  大馀三十九,小馀七百五;大馀三十九,小馀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四,小馀一百一十三;大馀四十五,无小馀;

  焉逢淹茂三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八,小馀四百六十一;大馀五十,小馀八;

  端蒙大渊献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二,小馀三百六十八;大馀五十五,小馀十六;

  游兆困敦五年。

  十二

  大馀四十六,小馀七百一十六;无大馀,小馀二十四;

  彊梧赤奋若六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一,小馀一百二十四;大馀六,无小馀;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

  大馀五,小馀三十一;大馀十一,小馀八;

  祝犁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九,小馀三百七十九;大馀十六,小馀十六;

  商横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三,小馀七百二十七;大馀二十一,小馀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七,小馀六百三十四;大馀二十七,无小馀;

  横艾敦牂五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二,小馀四十二;大馀三十二,小馀八;

  尚章汁洽六年。

  十二

  大馀三十五,小馀八百八十九;大馀三十七,小馀十六;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十二

  大馀三十,小馀二百九十七;大馀四十二,小馀二十四;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四,小馀六百四十五;大馀四十八,无小馀;

  游兆阉茂二年。

  十二

  大馀四十八,小馀五百五十二;大馀五十三,小馀八;

  彊梧大渊献三年。

  十二

  大馀四十二,小馀九百;大馀五十八,小馀十六;徒维困敦四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七,小馀三百八;大馀三,小馀二十四;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

  十二

  大馀一,小馀二百一十五;大馀九,无小馀;

  商横摄提格二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五,小馀五百六十三;大馀十四,小馀八;

  昭阳单阏三年。

  正南十二

  大馀十九,小馀四百七十;大馀十九,小馀十六;

  横艾执徐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三,小馀八百一十八;大馀二十四,小馀二十四;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

  闰十三

  大馀八,小馀二百二十六;大馀三十,无小馀;

  焉逢敦牂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二,小馀一百三十三;大馀三十五,小馀八;

  端蒙协洽三年。

  十二

  大馀二十六,小馀四百八十一;大馀四十,小馀十六;

  游兆涒滩四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小馀八百二十九;大馀四十五,小馀二十四;

  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十二

  大馀四十四,小馀七百三十六;大馀五十一,无小馀;

  徒维淹茂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九,小馀一百四十四;大馀五十六,小馀八;

  祝犁大渊献三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三,小馀四百九十二;大馀一,小馀十六;

  商横困敦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七,小馀三百九十九;大馀六,小馀二十四;

  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一,小馀七百四十七;大馀十二,无小馀;

  横艾摄提格二年。

  十二

  大馀十五,小馀六百五十四;大馀十七,小馀八;

  尚章单阏三年。

  十二

  大馀十,小馀六十二;大馀二十二,小馀十六;

  焉逢执徐四年。

  闰十三

  大馀四,小馀四百一十;大馀二十七,小馀二十四;

  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

  十二

  大馀二十八,小馀三百一十七;大馀三十三,无小馀;

  游兆敦牂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二,小馀六百六十五;大馀三十八,小馀八;

  彊梧协洽三年。

  闰十三

  大馀十七,小馀七十三;大馀四十三,小馀十六;

  徒维涒滩四年。

  十二

  大馀四十,小馀九百二十;大馀四十八,小馀二十四;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五,小馀三百二十八;大馀五十四,无小馀;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正东十二

  大馀五十九,小馀二百三十五;大馀五十九,小馀八;

  昭阳大渊献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三,小馀五百八十三;大馀四,小馀十六;

  横艾困敦三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七,小馀九百三十一;大馀九,小馀二十四;

  尚章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一,小馀八百三十八;大馀十五,无小馀;

  焉逢摄提格五年。

  十二

  大馀六,小馀二百四十六;大馀二十,小馀八;

  端蒙单阏永光元年。

  闰十三

  无大馀,小馀五百九十四;大馀二十五,小馀十六;

  游兆执徐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四,小馀五百一;大馀三十,小馀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三年。

  十二

  大馀十八,小馀八百四十九;大馀三十六,无小馀;

  徒维敦牂四年。

  闰十三

  大馀十三,小馀二百五十七;大馀四十一,小馀八;

  祝犁协洽五年。

  十二

  大馀三十七,小馀一百六十四;大馀四十六,小馀十六;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一,小馀五百一十二;大馀五十一,小馀二十四;

  昭阳作噩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五,小馀四百一十九;大馀五十七,无小馀;

  横艾阉茂三年。

  十二

  大馀四十九,小馀七百六十七;大馀二,小馀八;

  尚章大渊献四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四,小馀一百七十五;大馀七,小馀十六;

  焉逢困敦五年。

  十二

  大馀八,小馀八十二;大馀十二,小馀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

  十二

  大馀二,小馀四百三十;大馀十八,无小馀;

  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六,小馀七百七十八;大馀二十三,小馀八;

  彊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小馀六百八十五;大馀二十八,小馀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五,小馀九十三;大馀三十三,小馀二十四;

  祝犁大荒落四年。

  右历书:大馀者,日也。小馀者,月也。端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历数之兴,其来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纪。推步天象,消息母子。五胜轮环,三正互起。孟陬贞岁,畴人顺轨。敬授之方,履端为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nhcdzx.com/wenzhang/830.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