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五言律诗的要求(五言绝句的平仄相对问题)

五言律诗的要求(五言绝句的平仄相对问题)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9    点击:  213 次


五言律诗的要求

网上有关“五言律诗的要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五言绝句的平仄相对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它的基本特征是格律严密,每首诗八句,每句五个字。以下是一些具体要求:

1. **字数限制**:每句五个字,每首诗八句。如果少于八句,一般被认为是五绝或五言绝句。

2. **平仄格律**:五律的平仄格律有四种基本型式,即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平起式指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即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声),仄起式指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即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每句的平仄声调要相对,如第二句的平仄与第一句相反,第三句与第二句相反,以此类推。同时,为了追求音乐美,允许平仄声调交替使用,但不允许连用三个平声或三个仄声。

3. **对仗要求**:在四联中,颔联和颈联需要进行对仗。对仗指的是对应句子中的词语词性相同,语义相关,字义相反或相对。例如,第一句的“青山”可以对第二句的“绿水”,第三句的“远径”可以对第四句的“荒村”等。

4. **韵脚要求**:五言律诗一般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韵脚的字除了韵母相同外,还应是同一韵部的字。

这些是五言律诗的基本要求,当然在实际创作中,诗人可以根据内容、情感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突破和创新。

五言绝句的平仄相对问题

书写古诗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绝句格律。

有四种常见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和平起首句入韵。

二、五言律诗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和仄起平收式。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三、七言绝句格律。

七言绝句格律有四个基本句式:首句平起入韵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四、七言律诗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六言绝句格律。

六绝,要求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古诗格律特征

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和声律。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为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为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为七古。

中国古典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中国的古典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

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

五言绝句有四种平仄类型,如下:

一: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扩展资料

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

2、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3、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言绝句-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2、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3、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厉声教的《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等。



五言绝句平仄格律

五言绝句也叫“五绝”。

盛唐以前,五言诗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称为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五言绝句的格式要求是:

⑴字数句数固定。

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⑵押韵严格。

第1、2、4句或第2、4句最后一个字只押同一个韵,而且只能押平声韵,不能用仄声。如果不是同一个韵叫出韵,不合格式。

⑶讲究平仄。

五绝的平仄格式有四种 附:( )中 可平可仄

第一种:平起首句入韵式

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平 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第二种: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逢二、四句押平韵,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第三种:仄起首句入韵式

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第四种: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逢二、四句押平韵,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典型例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为仄起首句入韵式

逢一、二、四句押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 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月 yuè 第四声 仄起

高 gāo 韵母ao 第一声 平

逃 táo 韵母 ao 第二声 平

刀 dāo 韵母ao 第一声 平

查韵表,三字为:

平水韵:四豪; 中华新韵:六豪。

五言诗的格律

律诗格律包括几个方面:

一、平仄格律,二、押韵,三,对仗,四、附带的粘连、拗救等一些特殊格律。也就是说,律诗格律最核心的还是平仄格律。而平仄格律最核心的就是“平仄交递”。

平仄格律的线索是:单音节平仄→双音节平仄→两种五言节奏→两联四句五言基本句型→四种五言律诗格律→四种七言律诗格律。即以平仄交递为规律,字→词→句→联→篇。

平就是平声,悠远低昂;仄,就是不平,短促有力。音分平仄,就可以用平仄交替的音韵来加强诗词的音韵美。读起来交替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美。这说的是字的节奏即单音节;但是单音节毕竟单调和缺乏表现力,所以扩大一点儿,出现词的节奏即双音节,这就又有了“平平”与“仄仄”的交递(双音节词的重音在尾字)。而单纯的双音节又缺乏变化,于是单音节与双音节交错。

就有了基本的五言诗节奏:

一、221;二、212。

用符号表示就是:

一、□□/□□/□;二、□□/□/□□。

按照以上两种句型,把“平平”“仄仄”放进去,就出现最基础的四种五言句型:①仄仄/平平/仄②平平/仄仄/平③平平/平/仄仄④仄仄/仄/平平。这很好记忆,其实是两组联句:

一、□□/□□/□(221型):

①仄仄/平平/仄(出句)

②平平/仄仄/平(对句)

二、□□/□/□□(212型):

③平平/平/仄仄(出句)

④仄仄/仄/平平(对句)

规律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平仄交递”,首先,双音节词与单音节字平仄交递组成句子;其次,句子之间上下对应、平仄交递组成联句。因为平仄声本来的特点,自然区分出出句(上联)和对句(下联)。仄声短促有力,适合联句中情绪渐升、达到高潮;但是如果就此结束,必然会感觉嘎然而止;所以就会接上平声结尾,悠远低昂,余音绕梁。所以,出句(上联)以仄声煞尾,对句(下联)以平声煞尾。即是甲联中①为出句(上联),②为对句(下联);乙联中③为出句(上联),④为对句(下联)。(当然,有时为了达到特殊效果,也有仄押韵的,就倒过来了。情况极少,不属定式)这“平仄交递”的“两联四句”就构成了五言的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已经出来了,我们再按照“平仄交递”的规律,甲乙两联平仄交递就组成五言律诗格律了。

受字数限制,待续。

关于“五言律诗的要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106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