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关于墨竹的诗句郑板桥(关于墨竹的诗句)

关于墨竹的诗句郑板桥(关于墨竹的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31    点击:  420 次


关于墨竹的诗句郑板桥

网上有关“关于墨竹的诗句郑板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墨竹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墨竹画的诗句

2. 关于墨竹的诗句

关于墨竹画的诗句 1.有关郑板桥作品《墨竹画》的介绍

郑板桥墨竹作品欣赏 在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升起一簇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巨星,这就是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

他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而在这些著名的群星里,最为皎皎者应首推郑板桥。

郑板桥(1 695—1 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

他生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失母,由乳母抚养成人。父之本(字立庵),县禀生,家居授徒众多,板桥幼随父学。

1 6岁随邑人陆震学作词。约25岁,因娶妻有了子女,再加上父亲年迈,为谋生计遂设塾于真州之江村(又称西村),从事教馆生涯三四年。

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困顿,教书的微薄收入已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就以卖画为生,在扬州当了十年职业画家。雍正十年(1 752),板桥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

乾隆元年(i 736),板桥到京师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并特作《秋葵石笋图》以自贺。乾隆七年(1 742)春,赴任山东范县县令,5年后调潍县又做了7年知县,前后共当1 2年县令。

据史料记载,他在做范、潍知县时很有一些惠政,案无一积牍,无一冤民,从而得到老百姓的拥护。郑板桥为政清廉,节衣缩食,是位颇有政绩的清官。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等。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的书法,标新立异,自成一体,堪称稀世之珍。故时人称他“三绝诗书画”,不为过誉。

郑板桥的绘画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他在《兰竹石图》中题记:“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大涤子画竹,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构成石势,然后以兰竹添缝其间。

虽学出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遂取其意”这就是他学古人的奥妙所在。

他极力主张学画.“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学一半,撇一半”“不宗一家”。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同时.他还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

“眼中之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实景,是对自然观察和从中体验的灵感;“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构思,一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正由于郑板桥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故在他一生创作的大量的优秀作品中形成了清新、秀逸、劲健的艺术风格.从而为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

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

他自题《墨竹图》:“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跃于纸外平! 他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 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实际上,板桥“胸无成竹”与文与可“胸有成竹”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郑板桥注意的是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相结台, 但这种写意画与文与可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又是有区别的,即有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不同。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郑板桥画竹还讲究书与画的有机结台,“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 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为此,人们都能从他的字画中体味到。

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石约 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但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竹石图》。郊板桥画 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画风取法石涛而又有创新。

郑板桥的画,构图奇险,不拘一格,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平淡天真,比如他画的兰花,有的生在悬崖峭壁之中,有的生在平坡荆棘之畔,生机蓬勃,意趣横生。不仅有完美的艺术形 式,而且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入也。”在封建专制的时代,这些以“劳人”为重的思想,无不闪烁着民主思 想的火花。

他又在《竹石图》中题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者由萧萧飘动的竹叶子而联想到民间的疾苦,说明作者确有同。

2.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3.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墨竹: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墨竹题图诗》 大意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 这首诗写他在任上是山东受灾,饥民无数。

郑板桥整日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起身展纸做画,成就此篇,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

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同时动员官人煮粥赈灾,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四字表明自己的态度。

前人画竹多写实,竹干粗,竹叶小。板桥笔下的竹子竹干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虽是风吹萧萧作响,但竹叶绝无风吹雨打之态,表现出作者“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参考资料:

5.>中竹子 的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

这首诗写他在任上是山东受灾,饥民无数。郑板桥整日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起身展纸做画,成就此篇,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同时动员官人煮粥赈灾,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四字表明自己的态度。

前人画竹多写实,竹干粗,竹叶小。板桥笔下的竹子竹干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虽是风吹萧萧作响,但竹叶绝无风吹雨打之态,表现出作者“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关于墨竹的诗句 1. 关于墨竹的古诗

关于“墨竹”的古诗有: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____郑燮《新竹》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王维《竹里馆》

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____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____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7.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____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8.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____吴均《山中杂诗》

9.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0.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____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1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12.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____李峤《风》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14.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____郑谷《鹧鸪》

15.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____杨万里《夏夜追凉》

16.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 墨竹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一句是 实写

第二句是 想到,虚写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 思考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些小:小小

关情:牵动感情

译文:

我在衙门书房里躺卧休息,听到窗外清风吹动竹子的沙沙声,就好像是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看似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中心:表达了诗画家淡泊名利,已解除老百姓为己任的胸襟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3. >中竹子 的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

这首诗写他在任上是山东受灾,饥民无数。郑板桥整日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起身展纸做画,成就此篇,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同时动员官人煮粥赈灾,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四字表明自己的态度。

前人画竹多写实,竹干粗,竹叶小。板桥笔下的竹子竹干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虽是风吹萧萧作响,但竹叶绝无风吹雨打之态,表现出作者“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4. 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5. 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墨竹: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关于墨竹的诗句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7、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8、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9、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10、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12、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13、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14、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15、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16、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17、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18、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19、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刘道著《湘江秋晓》

20、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1. 关于墨竹的古诗

关于“墨竹”的古诗有:

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____郑燮《新竹》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____王维《竹里馆》

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____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____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7.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____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8.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____吴均《山中杂诗》

9.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0.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____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1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____白居易《夜雪》

12.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____李峤《风》

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14.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____郑谷《鹧鸪》

15.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____杨万里《夏夜追凉》

16.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 墨竹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一句是 实写

第二句是 想到,虚写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 思考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些小:小小

关情:牵动感情

译文:

我在衙门书房里躺卧休息,听到窗外清风吹动竹子的沙沙声,就好像是饥寒交迫中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看似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中心:表达了诗画家淡泊名利,已解除老百姓为己任的胸襟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3. >中竹子 的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

这首诗写他在任上是山东受灾,饥民无数。郑板桥整日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起身展纸做画,成就此篇,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同时动员官人煮粥赈灾,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四字表明自己的态度。

前人画竹多写实,竹干粗,竹叶小。板桥笔下的竹子竹干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虽是风吹萧萧作响,但竹叶绝无风吹雨打之态,表现出作者“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4. 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5. 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墨竹: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郑燮的诗

郑燮的诗有:《竹石》、《山中雪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新竹》、《咏芭蕉》。

1、《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2、《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释义: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4、《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一作:明年)

释义: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5、《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释义: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

(清)郑燮写的墨竹图题诗的解释?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释字;解词:

君:你

阙:宫殿

迥:远

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

译文:

你看到了吗,天已经很冷了,到处没有绿草;可是,你又看见了吗,松树屹立着,还那么青翠挺拔。天地之间本来都不是刻意修饰的,世间万物贵在保持本真。松树的枝干像山岳一样雄壮,冬日里的青秀无与伦比。它饱经风霜,经历千年万年。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只上期盼着春风。

1品诗: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大胆质疑,解决疑难。找自己最喜爱的诗句,说明理由。

(明确:“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2.赏画:

(1)整体欣赏画面。

(2)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二者关系: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画中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其恶劣的生存背景,但是苍松依然扎根岩石,挺拔青翠,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关于“关于墨竹的诗句郑板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172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