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初中必知必读咏史怀古诗(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有哪些?)

初中必知必读咏史怀古诗(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有哪些?)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3    点击:  216 次


初中必知必读咏史怀古诗

网上有关“初中必知必读咏史怀古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怀古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的古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必读咏史怀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必读咏史怀古诗(一)

 蟾宫曲?怀古元代: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水调歌头?焦山宋代: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武侯庙唐代: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汴河怀古二首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金陵新亭唐代: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初中必读咏史怀古诗(二)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宋代: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赤壁歌送别唐代: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蝶恋花?出塞清代: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金陵五题?石头城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初中必读咏史怀古诗 (三)

 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泊秦淮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有哪些?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史怀古诗特征

咏史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仙人 一作:天人;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逸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3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制 张继云 审 高一语文组 2013-6-17

一、知识梳理

(一)定义阐释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

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写作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三)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

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四)思想感情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逸 古

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五)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六)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七)常见意象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孙权称王,定

都建业(今南京)。②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

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

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

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

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

向被当作六朝荒*的一个标志。

4、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

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

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

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5、西塞山 〔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

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6、赤壁:“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

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

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

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

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

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

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虽

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二、鉴赏概要

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何地 、何人、何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

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

其中的诗意。

2、领悟感情,触发共鸣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通过昔盛今衰,古

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通过赞扬古

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感情成分

较浓。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

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

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

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

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

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

能作了辛辣的讽刺。有用典的,如《念奴娇o赤壁怀古》。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

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鉴赏示例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

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 “颈联”两句,

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

理想和辅国功业。

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大

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

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

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

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

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

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

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

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

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三、鉴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谁?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谁?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区

别何在

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

(1)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享乐的场所。

(2)南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以供游玩,并自谱《玉树后庭花》,

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之句。

(3)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1、 诗的首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分析诗中包含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五题·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 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

(2)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隋 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1、分析三四句的艺术手法。

答案 一、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周瑜,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曹操。

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

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二、1、这是一幅朦胧幽约的江城春景:长江之上,细雨霏霏,长江岸边,青草萋萋。

2、(1)借景抒情,借江雨霏霏、江草萋萋,鸟空啼,柳繁茂,怀古伤今,抒发昔盛今衰物

是人非的伤感。(2)反衬,写草、柳无情,实则反衬自己多情,抒发了物是人非国运衰微

的伤感。

三、答: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误国。

2《玉树后

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

可感的具体形象。

四、1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

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

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

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2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宕起伏,层次分明。诗人从大处落笔,视野十分开阔,气

魄极其宏大雄壮。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

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

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五、(1)对比: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突出炀帝

之骄奢*逸。(2)借古讽今,暗寓隋亡于骄奢*逸,告诫当朝统治者引以为鉴。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对比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什么叫咏怀诗 怀古诗 咏史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咏史怀古诗10首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着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经典的咏史怀古诗

 历史的兴衰总是让人感到感慨。大家平时会关注经典的咏史怀古诗吗关于经典的咏史怀古诗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的咏史怀古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典的咏史怀古诗(一)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经典的咏史怀古诗(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出自元代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经典的咏史怀古诗(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经典的咏史怀古诗(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典的咏史怀古诗(五)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关于“初中必知必读咏史怀古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293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