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古琴的诗句赏析(秦观的《春日》诗词赏析)

古琴的诗句赏析(秦观的《春日》诗词赏析)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4    点击:  335 次


古琴的诗句赏析

网上有关“古琴的诗句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秦观的《春日》诗词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首关于古琴的诗词欣赏

1《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听琴似乎最好在月色之中。夜深人静,月色如水,一曲琴音,最能动心。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可谓景中有曲,曲中有情。广阔天地,人生孤寂,又该到何处去寻觅知音?

2 夜琴

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3 船夜援琴

唐 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古人写音乐,似乎很容易陷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自伤之中。但白居易的这两首诗却都没有这种自怜的格调。一首是“亦不要人听”,一首是“两耳是知音”,透着一种“我懂自己便已足够”的格调。的确,天地皆可为听众,一人亦能醉其中,在琴音中放飞自己的思绪,畅想古今,又何尝不快乐?

4 《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首先先翻译一下这首诗: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这首短短小诗其实颇具哲理,蕴含了诗人对“存在”的思考。琴声到底是如何发出的?既需琴这个物件,也需人的手指弹动,互相配合,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佛教中的这段话就是最好的阐释:““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5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前面提到的诗,有写知音难觅的孤寂、自得其乐的从容、琴音何来的哲理,但若论写琴音的美妙和琴技的高超,还是要看这首诗。蜀地的这位和尚,弹琴犹如万壑松涛之声,气势磅礴,余音袅袅,融入钟声之中。此等琴音,可以涤荡心灵,回味无穷。

秦观的《春日》诗词赏析

#诗词鉴赏# 导语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中晚期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欣赏下刘禹锡的诗词,欢迎阅读!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篇一

 《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至:到。

 (2)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

 (5)闻:听到。

 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亿。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篇二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篇三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

 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读者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为二年级学生准备的中秋节古诗词欣赏

#诗词鉴赏# 导语《春日》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先从晚上的雨写起,有了晚雨,放晴后的清晨便不同于一般的清晨,诗人的心情也就因之而格外开朗,对景物便充满了爱护与欣赏。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欣赏下秦观的《春日》诗词,欢迎阅读!

《春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雨后春景。“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两句写春雨,为远景动态描写。诗人捕捉到春雷、春雨的特征,那就是“轻”、“万丝”,刻画出了雨之细腻稠密;紧接着写雨后庭院的一角,以阳光照耀下的参差碧瓦的美丽,描绘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是全诗为最精妙、美丽的,诗人以美人喻花,刻画出了芍药、蔷薇楚楚动人的情致,美不胜收。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有情含春泪的既是芍药又是蔷薇,而无力卧晓枝的既是蔷薇又是芍药。作者将如此安排,将有情含春泪之态赋予芍药,突出芍药的多情;将无力卧晓枝之姿赋予蔷薇,则突出其柔美。诗因作者体物入微,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李白笔下的牡丹“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的杨妃“侍儿扶起娇无力”与这两句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得不说,秦观对前人诗词的精华,吸取得十分到位。

扩展阅读:秦观的词作成就

 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

 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意思是秦少游死了,拿一万个人也无法赎回他的命。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国风·秦风·黄鸟》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句子。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例如《望海潮》,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扩展阅读:人物评价

 苏轼:“有屈、宋之才。”;“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宋史·文苑传》

 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宋史》

 李清照:"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词论》

 金元好问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论诗绝句》

 陈廷焯:”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白雨斋词话》

 王灼: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碧鸡漫志》卷二

 张炎: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

 董士锡: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

 刘熙载: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山谷倾倒于少游《千秋岁》词“落红万点愁如海”之句,至不敢和。要其他词之妙,似此者岂少哉?——《艺概》卷四

 冯煦:”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俊,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况周颐: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黄山谷、秦观、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惟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张文潜赠李德载诗,有云:“秦文倩丽舒桃李。”彼所谓文,固指一切文字而言。若以其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王晦叔《碧鸡漫志》云:“黄、晁二家词,皆学坡公,得其七八。”而于少游独称其“俊逸精妙”,与张子野并论,不言其学坡公,可谓知少游者矣。——《蕙风词话》卷二

 夏敬观: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比之山谷,诗不及远甚,词则过之。盖山谷是东坡一派,少游则纯乎词人之词也。东坡尝讥少游:“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少游学柳,岂用讳言?稍加以坡,便成为少游词。学者细玩,当不易吾言也。——吷庵手校《淮海词跋》周济: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宋四家词选》序论

 清代王国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温、韦,后此姜、吴,皆不与焉。”——《人间词话》王士祯:“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高邮雨泊》

 陈志岁:“仰德表臣伦,怜材伤党议。惟公气骨清,采照湖山媚。”(《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瞻秦观墓》)

 

篇一

 中秋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篇二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



琴茶的诗句

1 关于琴茶诗句

关于琴茶诗句 1古诗琴茶的全文意思

1、释义

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现在可以自在抚琴品茶,享受怡然生活。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2、原文

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3、简析

《琴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被罢官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文表面上看是作者归隐后的洒脱之情,其实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为国家作出贡献,可是他的愿望却一直没有能是实现。

4、作者简介

(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文流传极为广泛,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2古诗 白居易《琴茶》的全文翻译

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 “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

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 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

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

“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

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

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3有关于“茶”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茶爽添诗句》

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

《茶灶》 杨万里

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

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

4有关于琴的诗句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31 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32 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

33 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34 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35 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36 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

37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38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39 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40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41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42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43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44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45 琴书着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

46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47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48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49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50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51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52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53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5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55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56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

57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58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59 琴虽古意元无取,诗近虚名亦懒吟。

60 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

61 琴樽几杖静柴门,抱瓮忘机老灌园。

62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63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64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65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66 琴瑟昔在御,莫不静而好。

67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68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69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70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71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72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73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74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75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76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关于琴字的诗句

履道春居 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

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池窗 白居易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对琴待月 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夜凉 白居易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着夹衣裳

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

食饱 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东院 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虚白堂 白居易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

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6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译: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苏轼关于琴的诗句(琴诗苏轼)

1琴诗 苏轼

琴诗 ——苏轼 (宋)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

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诗词注解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其实,琴之所以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吴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敲击钢丝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

《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值得注意的是,《题沈君琴》一诗中所说的琴与声的关系,也是琴乐中象和意的问题,隐含有“得意忘言”的意思,和陶渊明的“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有异曲同工之义。

“意”是传统古琴美学中最为强调的美学范畴之一。琴乐中“意”的提出初见于《韩诗外传》卷五: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

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 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

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 文中记载了孔子学习《文王操》的过程,从得其曲(曲调)到得其数(结构),再得其意(意蕴)、得其人(为人),最终达到得其类(体貌)。

此处最早将 “意”的美学范畴用于古琴音乐,并把获得音乐的内在意蕴作为审美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之后,“意”作为美学范畴始终贯穿于以后的琴论中,对传统古琴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成玉磵《琴论》中有精彩的论述,提出了“弹人不可苦意思”美学命题,认为“操琴之法大都以得意为主,虽寝食不忘,故操弄不过一、二曲,则其奥穷。” 宋沈括赞琴僧义海琴艺高超,也有“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梦溪笔谈·补笔谈》)之言。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之命题也同样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声音本身,而在于声音之外,表示了他对弦外之意的追求,对“无弦”之美的肯定。古琴美学由此重视象、意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在古琴审美上形成了重意轻象的定式,以追求弦外之意为古琴演奏的最高境界。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意思是:( 如果说琴上面有琴声,那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却不发出声音呢?) 2"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何的意思是:( 为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说声音在手指头上,那为何不直接听从你的手指头上发出的声音呢 3苏轼在这首诗中所思考的问题是:( 琴音从何而来),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学知识给他一个回答? 许多事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水和石头都是静物,碰到一起却可以发出声响。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其实,琴之所以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2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意思是:( 如果说琴上面有琴声,那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却不发出声音呢?) 2"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何的意思是:( 为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说声音在手指头上,那为何不直接听从你的手指头上发出的声音呢 3苏轼在这首诗中所思考的问题是:( 琴音从何而来),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学知识给他一个回答? 许多事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水和石头都是静物,碰到一起却可以发出声响。

3有关琴的诗句

1、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3、白居易《履道春居》“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4、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5、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李治《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7、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4有关于琴的诗句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31 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32 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

33 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34 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35 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36 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

37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38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39 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40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41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42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43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44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45 琴书着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

46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47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48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49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50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51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52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53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5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55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56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

57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58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59 琴虽古意元无取,诗近虚名亦懒吟。

60 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

61 琴樽几杖静柴门,抱瓮忘机老灌园。

62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63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64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65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66 琴瑟昔在御,莫不静而好。

67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68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69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70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71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72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73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74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75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76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关于琴的古诗词有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唐·王维3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凤求凰》汉·司马相如4欲将心事付瑶琴《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岳飞5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晋·曹丕6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宋·苏轼7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8琴瑟盘倾从世珠,黄泥局泻流年箭《将进酒·金尊莫倚青春健》唐·陈陶9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阴雨》唐·白居易10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11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沁园春·恨》清·郑板桥12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游子吟》唐·顾况1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琴诗》宋·苏轼14便相将、左手抱琴旧,云间宿《满江红·遇东坡于齐安》宋·苏轼15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16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清·纳兰性德1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唐·王维18素琴挥雅操《酒会诗》汉·嵇康19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唐·李白20琴筝箫管和琵琶,兴满金尊酒量赊《春日偶成》唐·唐彦谦。

6苏轼的琴诗意思是什么

1、释义 《琴诗》意思是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

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

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2、原文 苏轼(宋朝) 武昌主簿吴亮君采,携其友人沈君十二琴之说,与高斋先生空同子之文、太平之颂以示予。

予不识沈君,而读其书,乃得其义趣,如见其人,如闻其十二琴之声。予昔从高斋先生游,尝见其宝一琴,无铭无识,不知其何代物也。

请以告二子,使从先生求观之此十二琴者,待其琴而后和。元丰六年闰六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简析 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取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苏轼此诗的意蕴与写法,可能受到上引佛经与韦诗的启发,诗人以佛渴形式写出前后,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机趣横生。

7关于琴的古诗词有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3、《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4、《听蜀僧浚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5、《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关于“古琴的诗句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319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