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哪首古诗词里有姜颖博这三个字-(城隍纪信)

哪首古诗词里有姜颖博这三个字-(城隍纪信)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4    点击:  499 次


哪首古诗词里有姜颖博这三个字?

网上有关“哪首古诗词里有姜颖博这三个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城隍纪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蒙求》(唐·李瀚)中含有姜颖博这三个字,见:

“姜维胆斗,卢植音钟。”、“虞?才望,戴渊锋颖。”、“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蒙求》

朝代:唐代

作者:李瀚

原文: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

王珣短簿。伏波标柱,博望寻河。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嵇吕命驾,

程孔倾盖。剧孟一敌,周处三害。胡广补阙,袁安倚赖。

黄霸政殊,梁习治最。墨子悲丝,杨朱泣岐。朱博乌集,

萧芝雉随。杜后生齿,灵王出髭。贾谊忌鵩,庄周畏牺。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瓘靖二妙,岳湛连璧。郄诜一枝,

戴冯重席。邹阳长裾,王符逢掖。鸣鹤日下,士龙云间。

晋宣狼顾,汉祖龙颜。鲍靓记井,羊祜识环。仲容青云,

叔夜玉山。毛义捧檄,子路负米。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葛丰刺举,息躬历诋。管宁割席,

和峤专车。时苗留犊,羊续悬鱼。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孙楚漱石,郝隆晒书。枚皋诣阙,充国自赞。王衍风鉴,

许劭月旦。贺循儒宗,孙绰才冠。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山涛识量,毛玠公方。袁盎却座,卫瓘抚床。于公高门,

曹参趣装。庶女振风,邹衍降霜。范丹生尘,晏婴脱粟。

诘汾兴魏,鳖灵王蜀。不疑诬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

谢尚鸲鹆。泰初日月,季野阳秋。荀陈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绣被,张氏铜钩。丁公遽戮,雍齿先侯。陈雷胶漆,

范张鸡黍。周侯山嶷,会稽霞举。季布一诺,阮瞻三语。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黄琬对日,秦宓论天。孟轲养素,

扬雄草玄。向秀闻笛,伯牙绝弦。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广客蛇影,殷师牛斗。元礼模楷,

季彦领袖。鲁褒钱神,崔烈铜臭。梁竦庙食,赵温雄飞。

枚乘蒲轮,郑均白衣。陵母伏剑,轲亲断机。齐后破环,

谢女解围。凿齿尺牍,荀勖音律。胡威推缣,陆绩怀橘。

罗含吞鸟,江淹梦笔。李廞清贞,刘驎高率。蒋诩三径,

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寿王议鼎,杜林驳尧。

西施捧心,孙寿折腰。灵辄扶轮,魏颗结草。逸少倾写,

平子绝倒。澹台毁璧,子罕辞宝。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雾市,鲁般云梯。田单火牛,江逌爇鸡。蔡裔殒盗,

张辽止啼。陈平多辙,李广成蹊。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渊客泣珠,交甫解佩。龚胜不屈,孙宝自劾。吕安题凤,

子猷访戴。董宣强项,翟璜直言,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苏韶鬼灵,卢充幽婚。震畏四知,

秉去三惑。柳下直道,叔敖阴德。张汤巧诋,杜周深刻。

三王尹京,二鲍纠慝。孙康映雪,车胤聚萤。李充四部,

井春五经。谷永笔札,顾恺丹青。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文伯羞鳖,孟宗寄鲊。史丹青蒲,

张湛白马。隐之感邻,王修辍社。阮放八隽,江臮四凶。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王濬悬刀,丁固生松。姜维胆斗,

卢植音钟。桓温奇骨,邓艾大志。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杜康造酒,苍颉制字。樗里智囊,边韶经笥。滕公佳城,

王果石崖。买妻耻醮,泽室犯斋。马后大练,孟光荆钗。

颜叔秉烛,宋弘不谐。邓通铜山,郭况金穴。秦彭樊辕,

侯霸卧辙。淳于炙輠,彦国吐屑。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郝廉留钱,雷义送金。逢萌挂冠,

胡昭投簪。王乔双凫,华佗五禽。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王承鱼盗,丙吉牛喘。贾琮褰帷,郭贺露冕。冯媛当熊,

班女辞辇。王充阅市,董生下帷。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杨生黄雀,毛子白龟。宿瘤采桑,漆室忧葵。韦贤满籝,

夏侯拾芥。阮简旷达,袁耽俊迈。苏武持节,郑众不拜。

郭巨将坑,董永自卖。仲连蹈海,范蠡泛湖。文宝缉柳,

温舒截蒲。伯道无儿,嵇绍不孤。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伊尹负鼎,甯戚叩角。赵壹坎壈,颜驷蹇剥。龚遂劝农,

文翁兴学。晏御扬扬,五鹿岳岳。萧朱结绶,王贡弹冠。

庞统展骥,仇览栖鹰。葛亮顾庐,韩信升坛。王褒柏惨,

闵损衣单。蒙恬制笔,蔡伦造纸。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王敦倾室,纪瞻出妓。暴胜持斧,

张纲埋轮。灵运曲笠,林宗折巾。屈原泽畔,渔父江滨。

魏勃扫门,潘岳望尘。京房推律,翼奉观性。甘宁奢侈,

陆凯贵盛。干木富义,於陵辞聘。元凯传癖,伯英草圣。

冯异大树,千秋小车。漂母进食,孙钟设瓜。壶公谪天,

蓟训历家。刘玄刮席,晋惠闻蟆。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马安四至,应璩三入。郭解借交,朱家脱急。虞延克期,

盛吉垂泣。豫让吞炭,鉏麑触槐。阮孚蜡屐,祖约好财。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武陵桃源,刘阮天台。王俭坠车,

褚渊落水。季伦锦障,春申珠履。甄后出拜,刘桢平视。

胡嫔争摴,晋武伤指。石庆数马,孔光温树。翟汤隐操,

许询胜具。优旃滑稽,落下历数。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仲文照镜,临江折轴。栾巴噀酒,

偃师舞木。德润佣书,君平卖卜。叔宝玉润,彦辅冰清。

卫后发鬒,飞燕体轻。玄石沈湎,刘伶解酲。赵胜谢躄,

楚庄绝缨。恶来多力,飞廉善走。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张凭理窟,裴頠谈薮。仲宣独步,子建八斗。广汉钩距,

弘羊心计。卫青拜幕,去病辞第。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济叔不痴,周兄无慧。虞卿担簦,苏章负笈。南风掷孕,

商受bw涉。广德从桥,君章拒猎。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相如题柱,终军弃繻.孙晨槁席,原宪桑枢。端木辞金,

钟离委珠。季札挂剑,徐稚致刍。朱云折槛,申屠断鞅。

卫玠羊车,王恭鹤氅。管仲随马,苍舒称象。丁兰刻木,

伯瑜泣杖。陈逵豪爽,田方简傲。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韩寿窃香,王濛市帽。句践投醪,

陆抗尝药。孔愉放龟,张颢堕鹊。田豫俭素,李恂清约。

义纵攻剽,周阳暴虐。孟阳掷瓦,贾氏如皋。颜回箪瓢,

仲蔚蓬蒿。糜竺收资,桓景登高。雷焕送剑,吕虔佩刀。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王祥守奈,蔡顺分椹。淮南食时,

左思十稔。刘惔倾酿,孝伯痛饮。女娲补天,长房缩地。

季珪士首,长孺国器。陆玩无人,贾诩非次。何晏神伏,

郭奕心醉。常林带经,高凤漂麦。孟嘉落帽,庾凯堕帻。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董奉活燮,扁鹊起虢。寇恂借一,

何武去思。韩子孤愤,梁鸿五噫。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西门投巫,何谦焚祠。孟尝还珠,刘昆反火。姜肱共被,

孔融让果。端康相代,亮陟隔坐。赵伦鶹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晁错峭直,赵禹廉倨。亮遗巾帼,

备失匕箸。张翰适意,陶潜归去。魏储南馆,汉相东阁。

楚元置醴,陈蕃下榻。广利泉涌,王霸冰合。孔融坐满,

郑崇门杂。张堪折辕,周镇漏船。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许史侯盛,韦平相延。雍伯种玉,黄寻飞钱。王允千里,

黄宪万顷。虞en才望,戴渊锋颖。史鱼黜殡,子囊城郢。

戴封积薪,耿恭拜井。汲黯开仓,冯驩折券。齐景驷千,

何曾食万。顾荣锡炙,田文比饭。稚珪蛙鸣。彦伦鹤怨。

廉颇负荆,须贾擢发。孔翊绝书,申嘉私谒。渊明把菊,

真长望月。子房取履,释之结袜。郭丹约关,祖逖誓江。

贾逵问事,许慎无双。娄敬和亲,白起坑降。萧史凤台,

宋宗鸡窗。王阳囊衣,马援薏苡。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盛彦感螬,姜诗跃鲤。宗资主诺,

成瑨坐啸。伯成辞耕,严陵去钓。董遇三馀,谯周独笑。

将闾仰天,王凌呼庙。二疏散金,陆贾分橐。慈明八龙,

祢衡一鹗。不占陨车,子云投阁。魏舒堂堂,周舍谔谔。

无盐如漆,姑射若冰。邾子投火,王思怒蝇。符朗皂白,

易牙淄渑。周勃织薄。灌婴贩缯。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陈遗饭感,陶侃酒限。楚昭萍实,

束晰竹简。曼倩三冬,陈思七步。刘宠一钱,廉范五袴.

氾毓字孤,郗鉴吐哺。苟弟转酷,严母扫墓。洪乔掷水,

陈泰挂壁。王述忿狷。荀粲惑溺。宋女愈谨,敬姜犹绩。

鲍照篇翰,陈琳书檄。浩浩万古,不可备甄。芟繁摭华,

尔曹勉旃。

城隍纪信

陆机:“纪信诳项,轺轩是乘。摄齐赴节,用死孰惩。身与烟消,名与风兴。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刑可以暴,志不可凌。贞轨偕没,亮迹双升。帝畴尔庸,後嗣是膺。”

卢藏用:“感将军之发愤兮,壮大义之在兹,仰前修以砥节兮,顾车回而马迟。呜呼!身既焚兮业既昌,楚歌绝兮汉道光。君不旌兮史不扬,功不录兮殁不殇。奄孤坟以载葬,抑千祀而为荒。” “纪公推天历之在刘,顾臣节以自偾,躬载黄屋,出东门而诧之,沮百万之气,顿强楚之威,夺诸侯之魄,回霸王之机。身焚孤城之下,功济庙堂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虽宏演纳肝而无悔,化颓胧付不疑,公孙抱子而为诈,孟阳寝床以自欺:其忠则然,於大业不可以希也。”

薛稷:“若同义变力,古人中求,则纪信诳项以免君,王经刎颈以纾国。”

胡曾:“汉祖东征屈未伸,荥阳失律纪生焚。当时天下方龙战,谁为将军作诔文。”

文彦博:“死节古来虽有矣,大都死节少如公。”

邵博:“汉高帝之兴,有天命哉。方因困于荥阳,其势甚危,一时谋臣多亡去者,独将军死焉,呜呼!古固有死,贵成天下事也,若将军之死。”

王禹偁:“纪信生降为沛公,草荒孤垒想英风。汉家青史缘何事,却道萧何第一功。”

徐钧:“诳楚言降乐受烹,重围得脱汉基成。论封无爵死无传,幸有唐碑为发明。”

卢雍:“顺庆名忠义之邦,重纪信之节也。监察御史东吴卢雍为之赞。道经灵泉,僧摩崖请题。按察司佥事刘成德曰盍书是赞,从之。巴人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维昔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脱王之厄,甘焚其身,岂不爱身,义重君臣。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当时不录,帝亦少恩。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有若人,允矣豪杰。忠义之理,人心同具,百世而下,孰不歆慕。贤士辈出,民俗淳美,将军之风,使人兴起。我秉宪节,同爰咨询,爰作赞词,以示邦人。”

李棠:“汉业艰难百战秋,焚身原不为封侯,敢于诳楚乘黄幄,遂使捐躯重泰丘。隆准单骑从此脱,重瞳双眼笑谁酬?天今荒草空祠宇,一片忠魂万古留。”

征集历史趣事明人故事成语典故

司马迁在《史记》中,仅两次提到纪信(一次是鸿门宴上,一次就是纪信替汉王刘邦荥阳诈降受难),但生前何许人、生于何年均无考。这就给后世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关于纪信究竟是哪里人的问题?笔者赞同纪信是四川西充生人的观点。这可以从其儿子纪通的墓葬地,以及刘邦将西充更名为安汉地名的由来、后世历代对纪信的题词立碑、建筑庙宇等都可以作为佐证。

纪信到底是如何成为刘邦手下的将军?按照陈继泽老师的观点,纪信是出川入汉中后,再东折途中截获秦军粮草后,与刘邦汇合成为将军的。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试想,如果这个时候纪信投奔刘邦的话,那他将会随刘邦一起先入关中,接受子婴的受降,可以称得上刘邦的早期投奔者。这就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对于早期跟随自己打天下又舍生取义的纪信,在刘邦立汉后,刘邦迟迟不封纪信是决不可能的道理。因此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纪信是秦朝的一位将军,在刘邦占领咸阳后,作为镇守内史地区的将军纪信深恶秦朝的暴政,此时深明大义,接受了刘邦的义举,随着刘邦鸿门宴历险(比起其他将军,纪信熟悉地形道路),再伴随刘邦出汉中,返长安,战荥阳,直至英勇就义。

作为秦朝一员大将受降于刘邦的观点有以下史料和传说来作为支撑。

作为当时秦朝内史地区(京畿要地)的渭河南岸(现户县北乡),自很早以前开始,就有春节期间游城隍的民俗。其中祭祀的大城隍就是纪信,三城隍便是与纪信同时战亡于荥阳的周苛(项羽火烧纪信、水煮周苛)。据老人口传下来的说法是:纪信是镇守在渭河南岸这一带的秦朝官员(没说明是文官还是武官,推理详情应为武官),曾经对二十个村落的百姓有恩德,于是便在知晓纪信荥阳受难二年起,刘邦封其为都城隍并来到王守村(村名就源于刘邦在此为纪信家人而守驻过,又有传说,村名原叫纪家庄,是纪信带兵驻扎的府地)祭拜后,相约形成大型民间祭祀活动,并形成习俗。在此习俗中,每年由一个村子在正月十五以前迎接到村里供奉一年,下一年由另一个村子前来迎接,二十个村子中,有十九个村子轮番依次迎请,唯独关中古重镇--大王镇是座城隍,不参与其中,以示城隍护佑镇地的平安,不宜巡游之意。在迎接城隍和其夫人(俗称城隍婆)时,一般都是城隍婆的软轿在城隍的轿后,唯独只有当什王村迎请时,却是城隍婆的轿子在前,这里边就另有传说。

说是纪信作为秦朝的将军镇守在京畿要道的大王古镇一带,由于忠义爱民,憎恶苛捐杂税的盘剥,深得百姓拥护敬重,便有人保媒,将赵家巷(现今的什王村)赵将军(秦朝的一位将军,应职位比纪信高)的李姓护兵的女儿嫁给了纪信,成就了一段姻缘。这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查阅到纪通的母亲为李氏的依据。又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贵州某地有人曾背着族谱前来什王村寻祖祭祀一事可知,秦朝的赵将军在秦亡时,不愿事汉,便匆匆离开驻扎地(赵家巷)下了南方隐匿起来,据说现今赵将军的后人已经在贵州形成了大的自然村落。曾经的赵家巷留下了他的三位护兵的家眷,便是现今村里李、刘、弋三大姓氏的先祖,他们至那时起就在此繁衍生息。又据村里邓姓族人口传下来的说法:纪将军的府上管家就是邓氏的先祖在操持着。

另外,按照史书记载:纪信的儿子纪通受到皇封为襄平侯,却时常游走在皇城内,后参与平叛吕氏谋反篡权,成为汉室父子二忠臣。由此可以推断:纪通能经常留守长安城的京畿地,应该与其在纪府孝敬其母李氏有关。有资料显示:李氏生有二子,纪亨和纪通。纪通在朝五十二年,后葬回四川祖籍地西充,后三世沿袭侯爵先后经历七代皇帝,共计99年。纪亨史无资料可考。

荥阳战役后,直至刘邦称帝定都长安城两年后,才追封纪信,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纪信并非是刘邦的嫡系人马,没有樊哙、张良、韩信等人受到重视,也可以从史官司马迁对于纪信的寥寥两笔概括中可以得知,纪信不属于随刘邦的早期举兵起事者。二是纪信在京畿的声望受到了刘邦的压制,也许是源于纪信曾经在当地百姓中的厚望对刘邦称帝后显得逊色和妒忌引起的。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表明:秦朝时,纪信将军在渭河南岸大王一带生活了二十多年,驻扎在大王镇南侧的高处安营并作为府邸娶妻李氏生有二子。后随受降的刘邦征战天下,最后忠义救主。

关于纪信生于何年的问题。陈继泽老师的文章中提到纪信属相为虎,按此推算:纪信应为公元前259年生人,与秦始皇嬴政同岁,年长刘邦3岁。直到荥阳受难(公元前204年),纪信将军在世应为55个春秋。对于陈老师写到“纪信年近三十未娶”的观点,不予支持认可。史载: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九月),纪通受封襄平侯封食邑二千户。按常理来推测,这样的封赏,纪通当时年纪应该在四十岁左右。如果纪亨为纪信长子(按照取名习俗,兄弟二人当为亨通二字)的话,由此逆向上推,可以确定纪信绝对比刘邦年长是不争的事实!但俩人之间没有较大的年龄差别。这一点可以从荥阳战役中,纪信冒名顶替刘邦诓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明:只有年龄的相仿、身材的相似,才能哄得了项王,延长汉王刘邦至西门出逃的时机。

归纳一下,笔者的观点是:纪信? 公元前259年生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四川西充人,年少忠义,爱憎分明,并喜好刀枪棍棒。青年后入咸阳为秦将,后守卫内史要地,并成家于渭河南岸大王古镇,仗义公正,体恤民苦。娶妻李氏,生二子。至刘邦入秦宫,为刘邦不攫取秦人财物所感,遂深明大义,跟刘邦安定京畿咸阳,为刘邦所用,并力助刘邦兴汉。全国各地的纪信墓,均为衣冠冢。

注:一家之言,难以周全。仅供参考,欢迎指正,勿嘻。

2015年7月2日于草楼

谁能背下蒙求?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可是他家处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

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

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王珣短簿。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李陵初诗,田横感歌。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剧孟一敌,周处三害。胡广补阙,袁安倚赖。

黄霸政殊,梁习治最。墨子悲丝,杨朱泣岐。朱博乌集,萧芝雉随。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贾谊忌鵩,庄周畏牺。燕昭筑台,郑庄置驿。

瓘靖二妙,岳湛连璧。郄诜一枝,戴冯重席。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晋宣狼顾,汉祖龙颜。鲍靓记井,羊祜识环。

仲容青云,叔夜玉山。毛义捧檄,子路负米。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葛丰刺举,息躬历诋。管宁割席,和峤专车。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樊哙排闼,辛毗引裾。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王衍风鉴,许劭月旦。贺循儒宗,孙绰才冠。

太叔辨洽,挚仲辞翰。山涛识量,毛玠公方。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于公高门,曹参趣装。庶女振风,邹衍降霜。范丹生尘,晏婴脱粟。

诘汾兴魏,鳖灵王蜀。不疑诬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谢尚鸲鹆。

泰初日月,季野阳秋。荀陈德星,李郭仙舟。王忳绣被,张氏铜钩。

丁公遽戮,雍齿先侯。陈雷胶漆,范张鸡黍。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郭文游山,袁宏泊渚。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孟轲养素,扬雄草玄。向秀闻笛,伯牙绝弦。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广客蛇影,殷师牛斗。元礼模楷,季彦领袖。

鲁褒钱神,崔烈铜臭。梁竦庙食,赵温雄飞。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陵母伏剑,轲亲断机。齐后破环,谢女解围。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胡威推缣,陆绩怀橘。罗含吞鸟,江淹梦笔。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寿王议鼎,杜林驳尧。

西施捧心,孙寿折腰。灵辄扶轮,魏颗结草。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东平为善,司马称好。公超雾市,鲁般云梯。

田单火牛,江逌爇鸡。蔡裔殒盗,张辽止啼。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渊客泣珠,交甫解佩。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吕安题凤,子猷访戴。董宣强项,翟璜直言,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苏韶鬼灵,卢充幽婚。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张汤巧诋,杜周深刻。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李充四部,井春五经。谷永笔札,顾恺丹青。

戴逵破琴,谢敷应星。阮宣杖头,毕卓瓮下。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隐之感邻,王修辍社。阮放八隽,江臮四凶。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王浚悬刀,丁固生松。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杨修捷对,罗友默记。杜康造酒,苍颉制字。

樗里智囊,边韶经笥。滕公佳城,王果石崖。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颜叔秉烛,宋弘不谐。邓通铜山,郭况金穴。

秦彭樊辕,侯霸卧辙。淳于炙輠,彦国吐屑。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郝廉留钱,雷义送金。逢萌挂冠,胡昭投簪。

王乔双凫,华佗五禽。程邈隶书,史籀大篆。王承鱼盗,丙吉牛喘。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冯媛当熊,班女辞辇。王充阅市,董生下帷。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杨生黄雀,毛子白龟。宿瘤采桑,漆室忧葵。

韦贤满籝,夏侯拾芥。阮简旷达,袁耽俊迈。苏武持节,郑众不拜。

郭巨将坑,董永自卖。仲连蹈海,范蠡泛湖。文宝缉柳,温舒截蒲。

伯道无儿,嵇绍不孤。绿珠坠楼,文君当垆。伊尹负鼎,甯戚叩角。

赵壹坎壈,颜驷蹇剥。龚遂劝农,文翁兴学。晏御扬扬,五鹿岳岳。

萧朱结绶,王贡弹冠。庞统展骥,仇览栖鹰。葛亮顾庐,韩信升坛。

王褒柏惨,闵损衣单。蒙恬制笔,蔡伦造纸。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王敦倾室,纪瞻出妓。暴胜持斧,张纲埋轮。

灵运曲笠,林宗折巾。屈原泽畔,渔父江滨。魏勃扫门,潘岳望尘。

京房推律,翼奉观性。甘宁奢侈,陆凯贵盛。干木富义,於陵辞聘。

元凯传癖,伯英草圣。冯异大树,千秋小车。漂母进食,孙钟设瓜。

壶公谪天,蓟训历家。刘玄刮席,晋惠闻蟆。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马安四至,应璩三入。郭解借交,朱家脱急。虞延克期,盛吉垂泣。

豫让吞炭,鉏麑触槐。阮孚蜡屐,祖约好财。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武陵桃源,刘阮天台。王俭坠车,褚渊落水。季伦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胡嫔争摴,晋武伤指。石庆数马,孔光温树。

翟汤隐操,许询胜具。优旃滑稽,落下历数。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仲文照镜,临江折轴。栾巴噀酒,偃师舞木。

德润佣书,君平卖卜。叔宝玉润,彦辅冰清。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玄石沈湎,刘伶解酲。赵胜谢客,楚庄绝缨。恶来多力,飞廉善走。

赵孟疵面,田骈天口。张凭理窟,裴頠谈薮。仲宣独步,子建八斗。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卫青拜幕,去病辞第。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济叔不痴,周兄无慧。虞卿担簦,苏章负笈。南风掷孕,商受涉。

广德从桥,君章拒猎。应奉五行,安世三箧。相如题柱,终军弃繻。

孙晨槁席,原宪桑枢。端木辞金,钟离委珠。季札挂剑,徐稚致刍。

朱云折槛,申屠断鞅。卫玠羊车,王恭鹤氅。管仲随马,苍舒称象。

丁兰刻木,伯瑜泣杖。陈逵豪爽,田方简傲。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韩寿窃香,王蒙市帽。句践投醪,陆抗尝药。

孔愉放龟,张颢堕鹊。田豫俭素,李恂清约。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颜回箪瓢,仲蔚蓬蒿。糜竺收资,桓景登高。

雷焕送剑,吕虔佩刀。老莱斑衣,黄香扇枕。王祥守奈,蔡顺分椹。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刘惔倾酿,孝伯痛饮。女娲补天,长房缩地。

季珪士首,长孺国器。陆玩无人,贾诩非次。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孟嘉落帽,庾凯堕帻。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董奉活燮,扁鹊起虢。寇恂借一,何武去思。韩子孤愤,梁鸿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西门投巫,何谦焚祠。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姜肱共被,孔融让果。端康相代,亮陟隔坐。赵伦鶹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晁错峭直,赵禹廉倨。亮遗巾帼,备失匕箸。

张翰适意,陶潜归去。魏储南馆,汉相东阁。楚元置醴,陈蕃下榻。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孔融坐满,郑崇门杂。张堪折辕,周镇漏船。

郭伋竹马,刘宽蒲鞭。许史侯盛,韦平相延。雍伯种玉,黄寻飞钱。

王允千里,黄宪万顷。虞才望,戴渊锋颖。史鱼黜殡,子囊城郢。

戴封积薪,耿恭拜井。汲黯开仓,冯驩折券。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稚珪蛙鸣。彦伦鹤怨。廉颇负荆,须贾擢发。

孔翊绝书,申嘉私谒。渊明把菊,真长望月。子房取履,释之结袜。

郭丹约关,祖逖誓江。贾逵问事,许慎无双。娄敬和亲,白起坑降。

萧史凤台,宋宗鸡窗。王阳囊衣,马援薏苡。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盛彦感螬,姜诗跃鲤。宗资主诺,成瑨坐啸。

伯成辞耕,严陵去钓。董遇三馀,谯周独笑。将闾仰天,王凌呼庙。

二疏散金,陆贾分橐。慈明八龙,祢衡一鹗。不占陨车,子云投阁。

魏舒堂堂,周舍谔谔。无盐如漆,姑射若冰。邾子投火,王思怒蝇。

符朗皂白,易牙淄渑。周勃织薄。灌婴贩缯。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陈遗饭感,陶侃酒限。楚昭萍实,束晰竹简。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刘宠一钱,廉范五袴。氾毓字孤,郗鉴吐哺。

苟弟转酷,严母扫墓。洪乔掷水,陈泰挂壁。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宋女愈谨,敬姜犹绩。鲍照篇翰,陈琳书檄。浩浩万古,不可备甄。

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这些是中国历史典故名字 想知道故事自己百度下把:)

寻找著名的历史典故

《蒙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王珣短簿。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剧孟一敌,周处三害。 胡广补阙,袁安倚赖。黄霸政殊,梁习治最。 墨子悲丝,杨朱泣岐。朱博乌集,萧芝雉随。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贾谊忌鵩,庄周畏牺。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瓘靖二妙,岳湛连璧。 郄诜一枝,戴冯重席。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晋宣狼顾,汉祖龙颜。 鲍靓记井,羊祜识环。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毛义捧檄,子路负米。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葛丰刺举,息躬历诋。 管宁割席,和峤专车。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王衍风鉴,许劭月旦。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山涛识量,毛玠公方。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于公高门,曹参趣装。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范丹生尘,晏婴脱粟。诘汾兴魏,鳖灵王蜀。 不疑诬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谢尚鸲鹆。 泰初日月,季野阳秋。荀陈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绣被,张氏铜钩。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陈雷胶漆,范张鸡黍。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孟轲养素,扬雄草玄。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元礼模楷,季彦领袖。鲁褒钱神,崔烈铜臭。 梁竦庙食,赵温雄飞。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陵母伏剑,轲亲断机。齐后破环,谢女解围。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胡威推缣,陆绩怀橘。 罗含吞鸟,江淹梦笔。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寿王议鼎,杜林驳尧。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灵辄扶轮,魏颗结草。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雾市,鲁般云梯。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吕安题凤,子猷访戴。 董宣强项,翟璜直言,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阮放八隽,江臮四凶。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王濬悬刀,丁固生松。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杜康造酒,苍颉制字。樗里智囊,边韶经笥。 滕公佳城,王果石崖。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邓通铜山,郭况金穴。秦彭樊辕,侯霸卧辙。 淳于炙輠,彦国吐屑。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郝廉留钱,雷义送金。 逢萌挂冠,胡昭投簪。王乔双凫,华佗五禽。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王承鱼盗,丙吉牛喘。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冯媛当熊,班女辞辇。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杨生黄雀,毛子白龟。宿瘤采桑,漆室忧葵。 韦贤满籝,夏侯拾芥。阮简旷达,袁耽俊迈。 苏武持节,郑众不拜。郭巨将坑,董永自卖。 仲连蹈海,范蠡泛湖。文宝缉柳,温舒截蒲。 伯道无儿,嵇绍不孤。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伊尹负鼎,甯戚叩角。赵壹坎壈,颜驷蹇剥。 龚遂劝农,文翁兴学。晏御扬扬,五鹿岳岳。 萧朱结绶,王贡弹冠。庞统展骥,仇览栖鹰。 葛亮顾庐,韩信升坛。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王敦倾室,纪瞻出妓。 暴胜持斧,张纲埋轮。灵运曲笠,林宗折巾。 屈原泽畔,渔父江滨。魏勃扫门,潘岳望尘。 京房推律,翼奉观性。甘宁奢侈,陆凯贵盛。 干木富义,於陵辞聘。元凯传癖,伯英草圣。 冯异大树,千秋小车。漂母进食,孙钟设瓜。 壶公谪天,蓟训历家。刘玄刮席,晋惠闻蟆。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马安四至,应璩三入。 郭解借交,朱家脱急。虞延克期,盛吉垂泣。 豫让吞炭,鉏麑触槐。阮孚蜡屐,祖约好财。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武陵桃源,刘阮天台。 王俭坠车,褚渊落水。季伦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胡嫔争摴,晋武伤指。 石庆数马,孔光温树。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优旃滑稽,落下历数。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栾巴噀酒,偃师舞木。德润佣书,君平卖卜。 叔宝玉润,彦辅冰清。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玄石沈湎,刘伶解酲。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恶来多力,飞廉善走。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张凭理窟,裴頠谈薮。仲宣独步,子建八斗。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卫青拜幕,去病辞第。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济叔不痴,周兄无慧。 虞卿担簦,苏章负笈。南风掷孕,商受斮涉。 广德从桥,君章拒猎。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相如题柱,终军弃繻。孙晨槁席,原宪桑枢。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季札挂剑,徐稚致刍。 朱云折槛,申屠断鞅。卫玠羊车,王恭鹤氅。 管仲随马,苍舒称象。丁兰刻木,伯瑜泣杖。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韩寿窃香,王蒙市帽。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颜回箪瓢,仲蔚蓬蒿。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雷焕送剑,吕虔佩刀。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王祥守奈,蔡顺分椹。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女娲补天,长房缩地。季珪士首,长孺国器。 陆玩无人,贾诩非次。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孟嘉落帽,庾凯堕帻。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寇恂借一,何武去思。韩子孤愤,梁鸿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西门投巫,何谦焚祠。 孟尝还珠,刘昆反火。姜肱共被,孔融让果。 端康相代,亮陟隔坐。赵伦鹠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晁错峭直,赵禹廉倨。 亮遗巾帼,备失匕箸。张翰适意,陶潜归去。 魏储南馆,汉相东阁。楚元置醴,陈蕃下榻。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孔融坐满,郑崇门杂。 张堪折辕,周镇漏船。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许史侯盛,韦平相延。雍伯种玉,黄寻飞钱。 王允千里,黄宪万顷。虞騑才望,戴渊锋颖。 史鱼黜殡,子囊城郢。戴封积薪,耿恭拜井。 汲黯开仓,冯驩折券。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稚珪蛙鸣。彦伦鹤怨。 廉颇负荆,须贾擢发。孔翊绝书,申嘉私谒。 渊明把菊,真长望月。子房取履,释之结袜。 郭丹约关,祖逖誓江。贾逵问事,许慎无双。 娄敬和亲,白起坑降。萧史凤台,宋宗鸡窗。 王阳囊衣,马援薏苡。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宗资主诺,成瑨坐啸。伯成辞耕,严陵去钓。 董遇三馀,谯周独笑。将闾仰天,王凌呼庙。 二疏散金,陆贾分橐。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不占陨车,子云投阁。魏舒堂堂,周舍谔谔。 无盐如漆,姑射若冰。邾子投火,王思怒蝇。 符朗皂白,易牙淄渑。周勃织薄。灌婴贩缯。 马良白眉,阮籍青眼。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陈遗饭感,陶侃酒限。楚昭萍实,束晰竹简。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刘宠一钱,廉范五袴。 氾毓字孤,郗鉴吐哺。苟弟转酷,严母扫墓。 洪乔掷水,陈泰挂壁。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宋女愈谨,敬姜犹绩。鲍照篇翰,陈琳书檄。 浩浩万古,不可备甄。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中国历史的典故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也是人们常说的典故有: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宁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参,王珣短簿。伏波标柱,博望寻河。李陵初诗,田横感歌。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谭非谶,王商止讹。嵇吕命驾,程孔倾盖。剧孟一敌,周处三害。胡广补阙,袁安倚赖。黄霸政殊,梁习治最。墨子悲丝,杨朱泣岐。朱博乌集,萧芝雉随。杜后生齿,灵王出髭。贾谊忌鵩,庄周畏牺。燕昭筑台,郑庄置驿。瓘靖二妙,岳湛连璧。郄诜一枝,戴冯重席。邹阳长裾,王符逢掖。鸣鹤日下,士龙云间。晋宣狼顾,汉祖龙颜。鲍靓记井,羊祜识环。仲容青云,叔夜玉山。毛义捧檄,子路负米。江革忠孝,王览友弟。萧何定律,叔孙制礼。葛丰刺举,息躬历诋。管宁割席,和峤专车。时苗留犊,羊续悬鱼。樊哙排闼,辛毗引裾。孙楚漱石,郝隆晒书。枚皋诣阙,充国自赞。王衍风鉴,许劭月旦。贺循儒宗,孙绰才冠。太叔辨洽,挚仲辞翰。山涛识量,毛玠公方。袁盎却座,卫瓘抚床。于公高门,曹参趣装。庶女振风,邹衍降霜。范丹生尘,晏婴脱粟。诘汾兴魏,鳖灵王蜀。不疑诬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谢尚鸲鹆。泰初日月,季野阳秋。荀陈德星,李郭仙舟。王忳绣被,张氏铜钩。丁公遽戮,雍齿先侯。陈雷胶漆,范张鸡黍。周侯山嶷,会稽霞举。季布一诺,阮瞻三语。郭文游山,袁宏泊渚。黄琬对日,秦宓论天。孟轲养素,扬雄草玄。向秀闻笛,伯牙绝弦。郭槐自屈,南郡犹怜。鲁恭驯雉,宋均去兽。广客蛇影,殷师牛斗。元礼模楷,季彦领袖。鲁褒钱神,崔烈铜臭。梁竦庙食,赵温雄飞。枚乘蒲轮,郑均白衣。陵母伏剑,轲亲断机。齐后破环,谢女解围。凿齿尺牍,荀勖音律。胡威推缣,陆绩怀橘。罗含吞鸟,江淹梦笔。李廞清贞,刘驎高率。蒋诩三径,许由一瓢。杨仆移关,杜预建桥。寿王议鼎,杜林驳尧。西施捧心,孙寿折腰。灵辄扶轮,魏颗结草。逸少倾写,平子绝倒。澹台毁璧,子罕辞宝。东平为善,司马称好。公超雾市,鲁般云梯。田单火牛,江逌爇鸡。蔡裔殒盗,张辽止啼。陈平多辙,李广成蹊。陈遵投辖,山简倒载。渊客泣珠,交甫解佩。龚胜不屈,孙宝自劾。吕安题凤,子猷访戴。董宣强项,翟璜直言,纪昌贯虱,养由号猿。冯衍归里,张昭塞门。苏韶鬼灵,卢充幽婚。震畏四知,秉去三惑。柳下直道,叔敖阴德。张汤巧诋,杜周深刻。三王尹京,二鲍纠慝。孙康映雪,车胤聚萤。李充四部,井春五经。谷永笔札,顾恺丹青。戴逵破琴,谢敷应星。阮宣杖头,毕卓瓮下。文伯羞鳖,孟宗寄鲊。史丹青蒲,张湛白马。隐之感邻,王修辍社。阮放八隽,江臮四凶。华歆忤旨,陈群蹙容。王浚悬刀,丁固生松。姜维胆斗,卢植音钟。桓温奇骨,邓艾大志。杨修捷对,罗友默记。杜康造酒,苍颉制字。樗里智囊,边韶经笥。滕公佳城,王果石崖。买妻耻醮,泽室犯斋。马后大练,孟光荆钗。颜叔秉烛,宋弘不谐。邓通铜山,郭况金穴。秦彭樊辕,侯霸卧辙。淳于炙輠,彦国吐屑。太真玉台,武子金埒。巫马戴星,宓贱弹琴。郝廉留钱,雷义送金。逢萌挂冠,胡昭投簪。王乔双凫,华佗五禽。程邈隶书,史籀大篆。王承鱼盗,丙吉牛喘。贾琮褰帷,郭贺露冕。冯媛当熊,班女辞辇。王充阅市,董生下帷。平叔傅粉,弘治凝脂。杨生黄雀,毛子白龟。宿瘤采桑,漆室忧葵。韦贤满籝,夏侯拾芥。阮简旷达,袁耽俊迈。苏武持节,郑众不拜。郭巨将坑,董永自卖。仲连蹈海,范蠡泛湖。文宝缉柳,温舒截蒲。伯道无儿,嵇绍不孤。绿珠坠楼,文君当垆。伊尹负鼎,甯戚叩角。赵壹坎壈,颜驷蹇剥。龚遂劝农,文翁兴学。晏御扬扬,五鹿岳岳。萧朱结绶,王贡弹冠。庞统展骥,仇览栖鹰。葛亮顾庐,韩信升坛。王褒柏惨,闵损衣单。蒙恬制笔,蔡伦造纸。孔伋缊袍,祭遵布被。周公握发,蔡邕倒屣。王敦倾室,纪瞻出妓。暴胜持斧,张纲埋轮。灵运曲笠,林宗折巾。屈原泽畔,渔父江滨。魏勃扫门,潘岳望尘。京房推律,翼奉观性。甘宁奢侈,陆凯贵盛。干木富义,於陵辞聘。元凯传癖,伯英草圣。冯异大树,千秋小车。漂母进食,孙钟设瓜。壶公谪天,蓟训历家。刘玄刮席,晋惠闻蟆。伊籍一拜,郦生长揖。马安四至,应璩三入。郭解借交,朱家脱急。虞延克期,盛吉垂泣。豫让吞炭,鉏麑触槐。阮孚蜡屐,祖约好财。初平起石,左慈掷杯。武陵桃源,刘阮天台。王俭坠车,褚渊落水。季伦锦障,春申珠履。甄后出拜,刘桢平视。胡嫔争摴,晋武伤指。石庆数马,孔光温树。翟汤隐操,许询胜具。优旃滑稽,落下历数。曼容自免,子平毕娶。师旷清耳,离娄明目。仲文照镜,临江折轴。栾巴噀酒,偃师舞木。德润佣书,君平卖卜。叔宝玉润,彦辅冰清。卫后发鬒,飞燕体轻。玄石沈湎,刘伶解酲。赵胜谢客,楚庄绝缨。恶来多力,飞廉善走。赵孟疵面,田骈天口。张凭理窟,裴頠谈薮。仲宣独步,子建八斗。广汉钩距,弘羊心计。卫青拜幕,去病辞第。郦寄卖友,纪信诈帝。济叔不痴,周兄无慧。虞卿担簦,苏章负笈。南风掷孕,商受斮涉。广德从桥,君章拒猎。应奉五行,安世三箧。相如题柱,终军弃繻。孙晨槁席,原宪桑枢。端木辞金,钟离委珠。季札挂剑,徐稚致刍。朱云折槛,申屠断鞅。卫玠羊车,王恭鹤氅。管仲随马,苍舒称象。丁兰刻木,伯瑜泣杖。陈逵豪爽,田方简傲。黄向访主,陈寔遗盗。庞俭凿井,阴方祀灶。韩寿窃香,王蒙市帽。句践投醪,陆抗尝药。孔愉放龟,张颢堕鹊。田豫俭素,李恂清约。义纵攻剽,周阳暴虐。孟阳掷瓦,贾氏如皋。颜回箪瓢,仲蔚蓬蒿。糜竺收资,桓景登高。雷焕送剑,吕虔佩刀。老莱斑衣,黄香扇枕。王祥守奈,蔡顺分椹。淮南食时,左思十稔。刘惔倾酿,孝伯痛饮。女娲补天,长房缩地。季珪士首,长孺国器。陆玩无人,贾诩非次。何晏神伏,郭奕心醉。常林带经,高凤漂麦。孟嘉落帽,庾凯堕帻。龙逢板出,张华台坼。董奉活燮,扁鹊起虢。寇恂借一,何武去思。韩子孤愤,梁鸿五噫。蔡琰辨琴,王粲覆棋。西门投巫,何谦焚祠。孟尝还珠,刘昆反火。姜肱共被,孔融让果。端康相代,亮陟隔坐。赵伦鶹怪,梁孝牛祸。桓典避马,王尊叱驭。晁错峭直,赵禹廉倨。亮遗巾帼,备失匕箸。张翰适意,陶潜归去。魏储南馆,汉相东阁。楚元置醴,陈蕃下榻。广利泉涌,王霸冰合。孔融坐满,郑崇门杂。张堪折辕,周镇漏船。郭伋竹马,刘宽蒲鞭。许史侯盛,韦平相延。雍伯种玉,黄寻飞钱。王允千里,黄宪万顷。虞騑才望,戴渊锋颖。史鱼黜殡,子囊城郢。戴封积薪,耿恭拜井。汲黯开仓,冯驩折券。齐景驷千,何曾食万。顾荣锡炙,田文比饭。稚珪蛙鸣。彦伦鹤怨。廉颇负荆,须贾擢发。孔翊绝书,申嘉私谒。渊明把菊,真长望月。子房取履,释之结袜。郭丹约关,祖逖誓江。贾逵问事,许慎无双。娄敬和亲,白起坑降。萧史凤台,宋宗鸡窗。王阳囊衣,马援薏苡。刘整交质,五伦十起。张敞画眉,谢鲲折齿。盛彦感螬,姜诗跃鲤。宗资主诺,成瑨坐啸。伯成辞耕,严陵去钓。董遇三馀,谯周独笑。将闾仰天,王凌呼庙。二疏散金,陆贾分橐。慈明八龙,祢衡一鹗。不占陨车,子云投阁。魏舒堂堂,周舍谔谔。无盐如漆,姑射若冰。邾子投火,王思怒蝇。符朗皂白,易牙淄渑。周勃织薄。灌婴贩缯。马良白眉,阮籍青眼。黥布开关,张良烧栈。陈遗饭感,陶侃酒限。楚昭萍实,束晰竹简。



对唐诗的评价

唐代是我国古时的诗歌盛世,唐诗,宣示着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文明的发达和艺术的精美。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的唐诗大约是5万首,如此数量众多的诗词形成了它独具一格的特点。

一,数量众多

通常我们接触到的唐诗为300首,能够统计到的数量约5万首,这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种文化形式上都是可观的。形成这种庞大的数量是依据唐朝繁华包容开放的政治局面,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创作的“底气”。

二,思想解放

唐帝国是空前大一统的国家,中国同西域、中亚、印度、日本等国的文化交流也有较大的发展。唐代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大度,所以诗人写起诗来较为自由、随意。透过唐诗,特别是初唐与盛唐时期的诗词,我们可以强烈地体现到诗词当中透露出的这层意境。

三,内容丰富

重大题材, 国计民生, 忧国忧民, 个人胸怀抱负, 风花雪月,卿卿我我,咏物颂人言情,在唐诗中均有体现。

四,语言精美

唐代诗人十分追求诗歌的语言艺术,他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务必使诗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美感。读唐诗,脑海中时常有一种画面感,如身临其境。

五, 形式多样

唐诗从字数看,有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从体裁看,有古体诗(歌行体、古风诗)、近体诗(格律诗)、乐府诗等等,芸芸齐备。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各种体制,在唐代已经全部形成、确立或得到进一步完善了。

唐代是诗的盛世,诞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诗作,在往后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从未有哪个朝代的诗作超越唐诗。

唐诗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从小我们读唐诗,背唐诗,即使多年未读唐诗,有些唐诗仍深深的印在脑海中,可以脱口而出。

唐朝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物质

富庶,文化繁荣,群星灿烂,瀚若星河,因此唐诗就成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成了

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动力

的丰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唐诗离我们有多远?

关于红楼梦写贾宝玉的诗句

1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的所有诗词

描写贾宝玉的诗词不多。他写的倒是很多。

开篇枉凝眉,这是描写宝黛的,姑且也算是写的宝玉的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然后宝玉出场,对其外貌描写,虽然不是诗词,但是也贴出来供楼主参考: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批宝玉的西江月两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没有了 只有这些是对宝玉的描写。其他的都只是剧中人所作的诗词。

2红楼梦中贾宝玉写的诗句

元妃省亲庆元宵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之时,要求其他人各题一首诗,四句;唯独要求贾宝玉同学所作四首五律诗,且是八句贾宝玉做了《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一首由黛玉代作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忖三春草,柔拖一屡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诗的前六句描绘蘅芜苑清净芬芳、草绿花香、轻烟冷翠、曲径回廊、风光迷人之景色;后两句是用南朝着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对比衬托,更显蘅芜苑春色优美宝玉这样作,也与他自己为蘅芷清芬题的对联“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相呼应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这首“怡红快绿”,宝玉借蕉棠花语,写出了姐弟(元春与宝玉之间)思念牵挂之情! 深庭长日静:明写的是怡红院,暗说的是紫禁宫高墙深院; 两两出婵娟:一对又一对蕉叶(两两)向空中曲伸,蕉叶空隙中,露出了明月(婵娟)寄情芭蕉,思念远方的亲人;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绿蜡指芭蕉,红妆喻海棠这一联分别描写了春寒之际的芭蕉形象和夜幕下海棠之孤寂表达了宝玉对寒冷和寂寞中的深宫之花(姐姐元春,孤灯下的妙玉等)的思念和牵挂 绿蜡春犹卷,源出唐人咏芭蕉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大意是说,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 红妆夜未眠,源出宋人苏东坡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此句运用贵妃醉酒貌似“海棠睡未足”的典故,以花喻人,点化入咏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写温暖阳光照耀下的芭蕉海棠之之神韵!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春光有限,韶华易逝,主人应懂得呵护爱怜 大观园诗社 贾宝玉在大观园诗社中的诗词之作,由于总有限制,不能自由发挥,常在林、薛、史、探等诸才女之下,也可能是故意写得不好而落第,以博取欢乐 宝玉写的《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从艺术角度分析,宝玉这首《咏白海棠》质量差,“出浴太真”和“捧心西子”之典故均系旧文人沿用的陈词滥调所以宝玉自己都说没有探春写得好,众人亦沉默无言 菊花诗--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菊花诗--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菊花诗社前是精彩纷呈的螃蟹宴,一时好玩,即兴而作,写螃蟹诗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宝玉,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钗黛玉也作了螃蟹诗,认为像宝玉作的这类螃蟹诗,要一百首也有,便撕掉了 宝玉写的《螃蟹诗》: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禅机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宝玉读《南华经》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补) 翻译:你认为你领悟了,我认为我领悟了,但只有通过内心的意会交融,才能够真正达到领悟的地步等到了再没有什么可以领悟的程度,才可以说得上是真正彻底的觉悟了达到了彻底觉悟的地步,也就是没有什么再需要证验的时候,才算是进入了思想的最高境界 大观园四时即事诗 在贾宝玉刚搬进大观园中后,便作了这四首看似悠然自得的颇具小资情调的七律诗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包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鷞衾睡未成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奴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红豆曲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冯紫英请客,宝玉赴宴,席中宝玉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宝玉又说道: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

3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的所有诗词

描写贾宝玉的诗词不多他写的倒是很多开篇枉凝眉,这是描写宝黛的,姑且也算是写的宝玉的吧: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然后宝玉出场,对其外貌描写,虽然不是诗词,但是也贴出来供楼主参考: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批宝玉的西江月两首: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没有了 只有这些是对宝玉的描写其他的都只是剧中人所作的诗词。

4《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诗句有哪些

1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2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中描写宝玉的诗句不多,就以上三种,但他写的但是不少。诗作如下:

1第十七回

四副对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2 第十八回

有凤来仪

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3 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

7《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诗句有哪些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中描写宝玉的诗句不多,就以上三种,但他写的但是不少。

诗作如下:1第十七回四副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2 第十八回有凤来仪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3 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参考资料《诗词名句网》:/。

8《红楼梦》贾宝玉写过哪些诗﹖

绛芸轩 第八回: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芸轩”。

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得这么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

宝玉嘻嘻的笑道:“又哄我呢。”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回中,贾政携宝玉与众清客游园、题匾、额对联,贾宝玉才华横溢。

第一景处,“有人说该题‘叠翠’二字妙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各色,不止几十个。”面对这些俗不可耐的题名,贾宝玉说:“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至第二景处,给那个入园以后压水而建的一座桥亭题名,有人抄袭欧阳修的“翼然亭”;有人化用《醉翁亭记》的名句,题“泻玉”;而贾宝玉从王实甫的“花落水流红”得到灵感,认为“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并且对联一幅:“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此联何等生动,何等工整! 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唱词:“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在第三景处(潇湘馆),众人题“淇水遗风”、“睢园雅迹”贾政都认为俗。

贾宝玉则题“有凤来仪”并题一联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试想:那放在宝鼎上的茶喝完了,杯中升起的热气如烟般带着淡淡的绿色;在窗下刚下完棋后,那拈棋子的手指上还留有丝丝的凉意。

此联中指尖犹凉的意境达到了极点! 至第四景处,众人认为应直书“杏花村”,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

’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思。”

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

贾宝玉对大观园中的“稻香村”有如下评论:“……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

并且作了一首诗:“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那些乌合之众又跟着“哄声拍手道:‘妙’”。 于下一景“天然”处,宝玉再添一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在余下几景中,他舍“武陵源”、“秦人旧舍”而用“蓼汀花溆”;舍“兰风蕙露”用“蘅芷清芳”;舍“蕉鹤”、“崇光泛彩”而题“红香绿玉”。他题的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乃是套用了旧诗“书成蕉叶文犹绿”的格式,却令众人觉得“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

在这次没有女子参加的题匾吟联活动中,几乎是贾宝玉一个人唱了整台戏,他的博学多才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元妃省亲庆元宵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之时,要求其他人各题一首诗,四句;唯独要求贾宝玉同学所作四首五律诗,且是八句。

贾宝玉做了《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一首由黛玉代作。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忖三春草,柔拖一屡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诗的前六句描绘蘅芜苑清净芬芳、草绿花香、轻烟冷翠、曲径回廊、风光迷人之景色;后两句是用南朝着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对比衬托,更显蘅芜苑春色优美。

宝玉这样作,也与他自己为蘅芷清芬题的对联“吟成豆蔻诗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相呼应。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这首“怡红快绿”,宝玉借蕉棠花语,写出了姐弟(元春与宝玉之间)思念牵挂之情! 深庭长日静:明写的是怡红院,暗说的是紫禁宫高墙深院; 两两出婵娟:一对又一对蕉叶(两两)向空中曲伸,蕉叶空隙中,露出了明月(婵娟)。

寄情芭蕉,思念远方的亲人;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绿蜡指芭蕉,红妆喻海棠。这一联分别描写了春寒之际的芭蕉形象和夜幕下海棠之孤寂。

表达了宝玉对寒冷和寂寞中的深宫之花(姐姐元春,孤灯下的妙玉等)的思念和牵挂。 绿蜡春犹卷,源出唐人咏芭蕉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大意是说,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

关于金山银山的诗句(金山银山哪首诗词中有)

1金山银山哪首诗词中有

1、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宋代: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译文

大禹治水的功绩留传万古,当年他奔波劳碌多么辛苦!他使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安稳稳地定居在平土。

一轮红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坠,江中的白浪却永远向东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缅怀大禹。

2、宿甘露寺僧舍

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译文

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

3、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

宋代: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译文

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变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4、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

宋代:苏轼

银筝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

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译文

随即欣赏弹用银装饰的筝。不用大量的财物赏赐演奏者;不用花费而欣赏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涌出,滔滔不绝。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闲愁。

为了让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请您起舞。我是会像蓬莱仙岛三神山里的鱼龙在风里摆撼舞蹈的。

5、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代: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译文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

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2关于金山的诗句

登镇江金山 潮平水阔两岸齐,雄风雾列远山迷。

登临金山添豪气,江天尽揽入画题。 访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留玉阁 文 / 曲槐 好个八风吹不动, 禅师一纸寺中来。

秃头无坐锋芒露, 留玉阁前步步回。 题润州金山寺 (唐)张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说明] 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一生未做过官,人称张处士。

他初离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所贬抑,逐至淮南。

最后隐居曲阿(今江苏丹阳),卒于宣宗大中年间。杜牧曾赠诗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这首五律描写了独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归山和游览借宿的生活,清新洒脱,流畅自然。特别是五、六两句明白如话而又十分工切。

题金山寺 (唐)孙 鲂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

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 [说明] 孙鲂,字伯鱼,唐南昌人。

《题金山寺》有意识地与张祜同题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写了金山寺的雄伟景象,末两句显示了作者的自负。

送识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岩 (宋)范仲淹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望蓬莱。 [说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北宋名臣,文学家。这首诗气派阔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两句,气势雄浑。

上人为和尚的尊称。识是僧名中的一个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说明] 秦观(1049—1100),北宋文学家,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

这首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 瓜洲夜泊 (清)郑 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说明]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曾居住镇江金、焦二山读书作画。此诗写的是夜泊瓜洲情景。

诗情画意,历历如在目前。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去?归雁洛阳边。 [说明] 王湾,唐洛阳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

作者客游在外,经过北固山下时作此诗,通过写景抒发了新春思乡之情,此诗在当时很有名。 采桑子--润洲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宋)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说明] 这首词是作者写多景楼宴会遇友的情景。

写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上阕连用四个“多”字,语如贯珠;下阕听琵琶助兴,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 (清)张玉书 古桧祠堂久寂寥,净名遗筑倚山椒。槛前碑版留三国,树杪江声咽六朝。

草复大堤春试马,雨余多景暮归樵。可怜万井炊烟里,鹅鹳军声响丽谯。

[说明] 张玉书(1642—1711),江苏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镇江市南门大街张家巷内。顺治进士。

康熙时为相二十多年,世称京江相国。诗中写北固山的荒凉景象,遗迹模糊,寒潮呜咽,万户炊烟,五夜更声都足以引人遐思。

题鹤林寺壁 (唐)李 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说明] 李涉,字清溪,洛阳人。唐宪宗时,曾贬官峡州司仓参军,文宗太和中,任太学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

这首诗写作者为官不得志,终日如醉如梦,忽觉春光已尽,勉强登山游览,可惜花事阑珊,无春可寻。偶然经过竹院,与山僧闲谈,感到在纷扰社会中,暂得半日清闲,心情也很娱悦。

梦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郑湖,花如覆锦满平芜。梦中山水萦情处,沈括风流绝世无。

[说明] 戴守梧,字桐荪,清同治时人,丹徒县廪生。资敏学博,年少即成《禹贡注》。

二十多岁即去世,有《陈箧集》。此诗是其《京口竹枝词》中的一首。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写得情景并佳,恰到好处。

3金山的古诗5首

赠从弟①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风。

③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 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风声。 ④罹:遭受。

凝寒:严寒。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

4关于金山寺的诗词

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金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窦庠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金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齐己

山带金名远,楼台压翠层。鱼龙光照像,风浪影摇灯。

槛外扬州树,船通建业僧。尘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

题金山寺

作者:许棠

四面波涛匝,中楼日月邻。上穷如出世,下瞷忽惊神。

刹碍长空鸟,船通外国人。房房皆叠石,风扫永无尘。

游金山寺

诗人: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蟾宫曲·题金山寺

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做一首古诗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

  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

  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

  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

  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

  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

  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

  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

  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

  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

  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

  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

  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古代很大一部分上声字,在普通话中都读成了去声。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

  我们可以不管这一类字。但是还有一种声调变化必须注意一下:某些古代的平声

  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如《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腊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第四句的韵脚“看”就是平声字,我们读时最好也读成阴平才顺口(现代“

  看守”的“看”仍读阴平)。

  又如《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最后一句的韵脚“忘”也是平声,我们读时也应该读成平声才不感到别扭。

  至于第六句开头的“看”虽也是平声,按今音读成去声也无所谓。

  除了“看、忘”,类似这种在现在一般读仄声,而在古代读成平声(或平、

  仄两读)的还有:

  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受)售叟任(承担)妊

  这些字,如果是在韵脚或是句中平仄关键处,都应该读成平声。

  还有极少数字,在现在是平声,在古代反而是仄声,如“思”“骑”当名词

  时都读成去声。象《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第七句的最后一字“思”,就该读成去声。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

  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

  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

  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

  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

  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

  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

  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

  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

  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

  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

  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

  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

  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

  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

  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

  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

  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

  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

  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

  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

  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

  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

  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

  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

  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

  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

  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

  律了。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

  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

  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

  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

  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

  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

  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

  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

  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

  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

  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

  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

  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

  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

  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

  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

  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

  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

  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

  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

  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

  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

  (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

  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

  “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

  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

  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

  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

  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

  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

  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

  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

  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

  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

  是平声,不能不

关于坚持的诗句子有哪些

1关于“坚守”的诗句有哪些

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释义: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2先圣法度,所宜坚守。——《后汉书·李固传》

释义:以前的圣人们留下的法律制度,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牢牢坚持,不要改变。

3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释义:时机容易失去,壮志难酬,两鬓已生白发。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4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李泌《长歌行》

释义:大丈夫啊大丈夫,生生世世追求志向精神才是深远的谋划啊。

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

译文: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7富贵之畏人兮。贫贱之肆志。——佚名《紫芝歌》

译文:富贵的时候还怕见人啊,做穷人的时候确还有远大的志向。

8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译文: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 瘁。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译文: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译文: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2形容坚持的诗句有哪些

1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先秦·荀子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唐·韩愈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4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符读书城南》唐·韩愈

释义:实属是勤奋才有的,不勤奋腹中是空虚无华的。

5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魏晋·陶渊明

释义: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

释义: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7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堂开示颂》唐·黄蘖禅师

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8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唐·颜真卿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9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书院》宋·刘过

释义: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10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暗》唐·白居易

年轻的时候认为读书很苦需要勤奋,晚年悲伤流许多眼泪。

3关于“坚持”的古诗名句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毅力是永久的享受。

2、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

3、百败而其志不折。

4、失败是块磨刀石。

5、坚持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

6、骆驼走得慢,但终能走到目的地。

7、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8、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9、成功是一段路程,而非终点,所以只要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一切顺利,便是成功。

10、有志者事竟成。

11、斧头虽小,但经历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刀。

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

14、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

15、成功最终属于耐心等待得人。

16、表示惊讶,只需一分钟;要做出惊人的事业,却要许多年。

17、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18、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

19、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20、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2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请采纳,谢谢!

4关于坚持的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李白(唐)《行路难》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刘禹锡(唐)《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释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出处陆游(宋)《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处郑燮(清)《竹石》

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处杜甫(唐)《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释义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屈原(先秦)《离骚》

释义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

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处黄蘖禅师(唐)《上堂开示颂》

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8、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陶渊明(魏晋)《读山海经·其十》

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先秦)《劝学》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王勃(唐)《滕王阁序》

释义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坚持,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

生长在野地里的竹子,在生命的前四年里,总共只能长高小小的三公分,它们看起来如此弱小,如此不堪一用,仿佛是自然界毫不起眼的某种生命。

然而,从第五年开始,竹子就开始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急速成长,短短六个星期之内,就能给长到15米——一个足以傲视其他植被的高度。在常人眼里,这六个星期一定意味着重大的变化,毕竟竹子的高度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才突飞猛进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正关键性的成长,恰恰是那看似不动声色的四年。

这四年里,竹子虽然只在地表上长高了三公分,但是它的根,却深深地扎进了泥土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系,只是人们看不到罢了。

而这,恰恰就是坚持的意义所在。当你在坚持,你在克服那些恼人的困难,你在不断说服自己不要放弃的同时,你的成长,可能你自己都感觉不到。等到了几年过去,你会惊讶于自己竟然得到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只有当你坚持下去,它们才会如同金子般渐渐发光。而反过来,但凡你放弃了、挫败了、妥协了,它们可能就不会显现在你今后的人生里。

有句话说得很对:坚持,不一定会让你矗立于山巅之上;可如果不愿意坚持,你连靠近山峰的机会都没。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坚持

5形容“坚持不懈”的诗句有哪些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战国时期苟子的《劝学》。

释义:以千里马(骐骥)的一跃,却还不到十步,而老马走一步没多远,却不舍,相比之下,当然老马走的更远了。这样比喻作学问,说明我们应该持之以恒。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处:东汉班固的《汉书·枚乘传》。

释义: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珠滴落,天长日久也可以把石头滴穿。喻指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守成艰难的事情。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三首》。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处:宋代苏轼的《稼说送张琥》。

释义: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粮食要囤积充分,以备不时之需,每次取的时候要少取避免浪费。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喷薄而出。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出处:秦朝李斯所着《谏逐客书》。

释义: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戍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意思是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

6和坚持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5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礼记》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冯梦龙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刘禹锡

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9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董必武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 引自《老子·道德经》

1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

1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李 斯

15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古人坚持不懈终成大器的故事:

1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7形容坚持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坚持的诗句有: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先秦·荀子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唐·韩愈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符读书城南》唐·韩愈释义:实属是勤奋才有的,不勤奋腹中是空虚无华的。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魏晋·陶渊明释义: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释义: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堂开示颂》唐·黄蘖禅师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唐·颜真卿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书院》宋·刘过释义: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暗》唐·白居易年轻的时候认为读书很苦需要勤奋,晚年悲伤流许多眼泪。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朱啸宇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合称为"唐宋八大家"。现在已经得到考证,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

8描写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诗句有如下两句:

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十》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浪淘沙》

7、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论治体札子》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1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还有谚语也是描写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努力奋斗的诗句(五)

1、《留诲曹师等诗》唐杜牧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2、《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送安惊落第诗》宋苏轼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观书有感》宋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赞美“坚持”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坚持”的诗句有: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释义: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 况 《劝学》

释义: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如果做事情不懂得坚持,那么腐朽的木头你都不能轻 易折断的。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是金石那么坚硬的物体都能雕出美丽的花纹。

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诗《竹石》

释义: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 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4、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王承亮等《思想道 德修养》

释义: 常常立志的人就是完成不鸟自己所立的志,他今天立这个志明天立那个志,立去立来的肯 定什么也没做到撒,但立长志的人就不同了,他立个志贵在自己坚持,不停的往自己心中立 的 这个志向去前进,只到成功,所以这叫有志的人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释义: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10表达“坚持”的诗句有什么

1、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李白

2、精神经百炼,锋锐坚不挫。——宋·刘过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4、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陆游

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毛泽东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7、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陆游

8、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毛泽东

9、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王定保

10、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 ——郑燮

1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况

1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 斯

15、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鹤林玉露·卷十》宋·罗大京

关于“哪首古诗词里有姜颖博这三个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35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