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句(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句(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4    点击:  209 次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网上有关“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异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诗词鉴赏# 导语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下面 一起来了解下孟浩然的诗句,欢迎阅读!

篇一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0.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1.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孟浩然《来闍黎新亭作》

 12.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13.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孟浩然《春意》

 14.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孟浩然《自洛之越》

 15.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孟浩然《除夜有怀》

 16.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自洛之越》

 17.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孟浩然《送张郎中迁京》

 1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19.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孟浩然《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20.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篇二

 1.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2.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3.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4.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5.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6.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8.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9.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

 10.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2.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13.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14.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15.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经七里滩》

 16.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

 17.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孟浩然《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18.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孟浩然《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19.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20.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篇三

 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3.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4.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孟浩然《早梅》

 5.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6.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7.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8.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9.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1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初秋》

 1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2.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4.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15.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6.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0.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主要是平和清淡自然。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7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再如《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就把一个环境幽美的田家生活情景描写得朴实自然,形象逼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春晓时自己的感受,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美好春光。

3、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同属“清派”,但孟浩然的风格更显清淡。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明显

地受谢灵运和张九龄的影响,其清淡风格一脉相承。

2、王维是南宗画派的宗师,其山水田园诗追求音律美和气韵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的自

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3、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的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而孟浩然一生

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时候遇景入咏。

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涵着意味深长的佛理禅趣,孟浩然诗中则禅趣全无。

5、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

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

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诗词鉴赏# 导语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下面 一起来了解下孟浩然的诗句,欢迎阅读!

   篇一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0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1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孟浩然《来闍黎新亭作》

 12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13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孟浩然《春意》

 14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孟浩然《自洛之越》

 15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孟浩然《除夜有怀》

 16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自洛之越》

 17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孟浩然《送张郎中迁京》

 1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19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孟浩然《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20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篇二

 1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2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3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4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5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6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孟浩然《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8烟火临寒食,笙歌达曙钟。——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

 9春雷百卉坼,寒食四邻清。——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疾》

 10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2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13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14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

 15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经七里滩》

 16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

 17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孟浩然《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18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孟浩然《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19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20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篇三

 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3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4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孟浩然《早梅》

 5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6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7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8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9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1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初秋》

 11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2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13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4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15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6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1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0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孟浩然是着名的什么派诗人

孟浩然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字浩然,生于唐朝公元689年,又被世人称为“孟襄阳”,与唐朝另一位着名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的诗歌多为五言短篇,题材以隐逸生活和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诗风清淡自然,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

李白曾作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的部分经典诗句:

《过故人庄》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业师山房诗丁大不至》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中“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孟浩然的诗歌代表作有:

《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送王昌龄之岭南》、《秦中寄远上人》、《夜归鹿门歌》、《岁暮归南山》、《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清明即事》、《送杜十四之江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等。

描写孟浩然的词语

1孟浩然田园诗词

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田园作唐代: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田园作唐代: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孟浩然的主要诗词~

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临洞庭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3有关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诗句

1、描写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诗歌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4、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4描写李白和孟浩然的诗句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5求孟浩然描写景色的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6描写孟浩然的诗

2《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5《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6《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前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转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7《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8《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9《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10《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1《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2《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7孟浩然的名句是

1、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2、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3、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4、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8、天边树如荠,江平洲如月。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0、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11、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1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14、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1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16、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8形容或者概括孟浩然的性格或者是生平的句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 为近焉。”

(《李诗纬》)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

“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

“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

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

纵横正反,笔姿灵活。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

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 ,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

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

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

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

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

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着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

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

“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

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接下来二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孟浩然不同。

他抛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自少至老,心志如一。

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

孟浩然田园诗词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王孟诗派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5]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丰富的山水诗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盛唐着名诗评家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创造性的诗歌表现

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独特的诗歌美学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本阇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

近体诗的律式,在孟浩然之前的杜审言那里已经完全成熟了。杜审言也是襄阳人,他不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沿着老杜的路子走呢?对此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五言律有中二语不对者,有全不对者,须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人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这就是说,孟浩然五言律不合律有其深层次的美学原因。他追求自然美,是对初唐过多追求形式美的矫正。他把古风与近体来了一次整合,他的近体多为古风化的近体。将近体诗的格律精神与古风的自然平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艺术境界。读孟浩然的诗,看不到近体格律的束缚,而是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体格律,有不被近体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为第一标准。

关于“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355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