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4    点击:  224 次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

网上有关“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登幽州台歌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简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翻译/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6.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7.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8.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游子吟

 朝代:唐朝|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翻译/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9.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乌衣巷

 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10.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启蒙的重要材料之一。《唐诗三百首》的内容包罗万象、风格多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启迪孩子的人文素质的同时,也熏陶了孩子们的情操。以下是《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适合幼儿园学习的经典古诗,并提供简单的解析和意义。

一、“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古诗情感真挚,曲调优美,堪称一篇养心之作,可以让孩子们体验诗歌语言之美,感受诗歌表达之力。

二、“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古诗透彻地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神秘。让幼儿接触这样的诗歌,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也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三、“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深入人心,堪称一篇壮志吟,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和心理素质,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欣赏中不知不觉地体验到汉字文化的优秀之处。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精美的意境,完美地表达了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色和季度变化的奇妙律动。它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并且感受到传统诗歌形式中唯美的语言魅力。

总之,将《唐诗三百首》中的古诗进行适当的提炼和解析,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触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妙之处。让幼儿们从小开始学习《唐诗三百首》古诗,将会对孩子们熏陶情操、厚植智慧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是打开孩子对难度更高文化的大门。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10首

#婴幼儿# 导语学习唐诗宋词可以增强宝宝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下面是 分享的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1.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2.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听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有意一再拨错琴弦。

 注释

 鸣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ji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3.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4.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鉴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5.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2~3岁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无 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10首。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6.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凉州词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7.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山中送别

 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8.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9.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10.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2~3岁: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二、《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三、《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四、《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幼儿唐诗100首中简单必学的10首 注释版

  唐诗三百首是最为璀璨的文化宝物,不过却不一定都适合给宝宝作为启蒙的读物,后来专家们挑出了100首较为适合的唐诗作为幼儿的启蒙。不过,真正简单且必读的却只有10首。在这里我们就将幼儿唐诗100首中这简单必学的10首罗列出来,并加上了注释,以供家长参考。

  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尽:消失,看不见。穷:尽头,最远方。

 2、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改:改变,变化 。 鬓毛:耳边的头发。

 3、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一种绿色的玉。妆成:打扮起来。

  4、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疑:看起来像。霜:天气冷时结的薄冰,呈白色。

 5、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江:长江。 青:青翠的颜色 归:返回故乡。

 6、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晓:天亮了

  7、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驱车:驾驶小车。

 8、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取次:依照顺序。

 9、悯农(其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日:太阳。

 10、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借问:有礼貌的问。 牧童:放牧的孩童。

小朋友四岁!想教一些幼儿唐诗三百首!请问哪些可以学习!

  唐诗三百首全集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

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十首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2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3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4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5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6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7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8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 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9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江南逢李龟年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诗简介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着,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翻译/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着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10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诗

 秋夕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简介

 《秋夕》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

 换个心境体会,本诗描绘的却是一幅“秋夕乘凉图”,宫女的活泼轻快之情跃然纸上。蘅塘退士赞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翻译/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无 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乌衣巷

 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八阵图

 杜甫〔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6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7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金缕衣

 杜秋娘〔唐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一作:须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一作:有花)

 译文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时期。

 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注释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须惜:珍惜。

 堪:可以,能够。

 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莫待:不要等到。

8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9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送别

 王维〔唐代〕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注释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10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精选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关于“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361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