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如何赏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这首诗?(《安定城楼·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如何赏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这首诗?(《安定城楼·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5    点击:  270 次


如何赏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这首诗?

网上有关“如何赏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这首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安定城楼·李商隐》原文与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安定城楼》 唐代:李商隐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安定城楼·李商隐》原文与赏析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

作者: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的七律中,这首诗写得较有气魄,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他虽仕途受阻,并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诗中多用典故,这是他作诗的特色,但此诗流畅明快。《蔡宽夫诗话》载:"王荆公晚年这次喜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永忆……扁舟'……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李义山诗集辑评》引朱彝尊曰:"通首皆失意语,而结句尤显然。……第六句尤奇,后人岂但不能作,且不能解。"纪昀曰:"刺同侣猜忌之作。"《昭昧詹言》:"此诗脉理清,句格似杜。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间之者。然用事秽杂,与前不相称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古人自况。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隐忧。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情,在朋党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平地唱出了尾联。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鵷雏抢夺而鵷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品评

 李商隐于开成二年 (837)中进士,当时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为

 首的牛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原来依附的令狐楚是牛党。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在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工作,并做了他的女婿,而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因此,

 李商隐在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受到牛党的排斥,不幸落选,于开成三年春

 回到泾州,作此诗。这时他二十六岁。

 此诗以登高望远,略写春景发端,接着借两位古人抒发怀抱。贾谊少年时

 上《治安策》,指出可为“痛哭”“流涕”的种种政治缺失,并提出巩固中央

 政权的建议,却未采纳,其涕泪等于白流。他自己也渴望济人匡国,而应试落

 选,无由进入仕途,忧时之泪也同样白流。王粲少年时远游荆州,依附刘表,

 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发出“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慨叹。自己落第远

 游,寄人篱下,只能作一名幕僚,春日登安定城楼,也有满腹积郁正待倾吐。

 两句诗用典精当,只述前贤遭遇,而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已和盘托出。

 五、六两句为全篇警策。“永忆江湖”,是说他并不贪图利禄,而是始终

 向往江湖,希望过洒脱飘逸的生活。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欲回天地”,即

 希望大显身手, 使国家由混乱转安定、由衰弱转强盛。 等到这一愿望实现的

 “白发”之年,便“入扁舟”而“归”江湖。这里暗用了春私时代越国大夫范

 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而句法回旋综错,境界阔大高远,恰切地表现

 了宏伟抱负和高尚情操。难怪王安石最喜吟诵,认为“虽老杜无以过”(《苕

 溪渔隐业话》卷二二引《蔡宽夫诗话》)。在章法上,又水到渠成地引出尾联,

 用《庄子》寓言,对那些抓住腐鼠便吃得满有滋味,压根儿不知鹓雏之志而横

 加猜忌的小人给予辛辣的讽刺。

 前两联忧念国事,感慨身世,哀惋中见愤激。后两联自抒伟抱,抨击腐恶,

 振拔处见雄放。全诗赋比交替,虚实相生,文情跌宕,气势磅礴,学杜甫七律

 而独得精髓,是李商隐早期律诗中的代表作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古人自况。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隐忧。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怀,在朋党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平地唱出了尾联。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鹓雏抢夺而鹓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刺。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的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和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典,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有“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典则否定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典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每诵其……“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

(蔡启《蔡宽夫诗话》)

(“永忆”二句)言若疑我不忆江湖,则我不惟一忆,方且永忆! “永忆”之为言,时时日日长在怀抱也。特自约得归之日,必直至白发之后者,细看今日之天地,必宜大作其旋转。此事既已重大,为时必非聊且,故知不至白头,不入扁舟,因而濡滞尚似有冀也。(金圣叹《选批唐诗》)

(颔联谓)贾生曾陈痛哭之书,吾则泪犹虚泪;王粲曾作登楼之赋,吾更客中作客。悲在一“虚”字、一“更”字。(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针对安定城楼李商隐设计几个问题

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古人自况。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隐忧。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情,在朋党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平地唱出了尾联。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鹓雏抢夺而鹓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高二选修《安定城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领悟诗人思想感情。

 2、进一步了解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3、理解典故及其作用,体会李商隐用典的高妙。

 4、背诵这首诗。

 预习导航

 1解题: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

 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2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3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诗风平易流畅,但寄托却很幽深,情感波澜显得层层回旋,而又层层深入。

 围绕意境的高远这一中心,抒写了高楼远眺。先写历史上理想高远的`悲剧人物,再写平生理想是怎样一个高远的具体内容,最后又用高远理想的光芒,探照出那些庸碌无耻之辈的丑恶。这里,有胸襟的自白,也有对朋党的鞭挞;有用世的决心,也有对隐居的向往;有登楼极目的忧患和壮怀的抒情,也有表现为斥责和嘲笑相结合的讽刺,朗读时须用心体会。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迢递( )汀洲( )王粲( )扁舟( ) 鹓雏( )

 问题探究

 1、李商隐登上安定城楼后看到了什么写景的作用

 2、诗人用王粲和贾谊两个典故,用意何在

 3、 赏析虚更的表达作用。

 4、如何理解五六两句中所表达的志向

 5、赏析永忆,欲回中来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

 6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意图

 总结概括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全诗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

 为一炉,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慨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 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

 课后作业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意思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1)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是可爱的意思。

 (2)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

 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2、(1) 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

 遭遇。(2)又字表示多次,重复,表达出才子不遇、壮志未酬而殁情况的普遍性,表达对普天下才子不幸命运的哀痛以及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2

关于“如何赏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这首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392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