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思乡的诗词及翻译(有哪些带有翻译的古诗?)

思乡的诗词及翻译(有哪些带有翻译的古诗?)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7    点击:  207 次


思乡的诗词及翻译

网上有关“思乡的诗词及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哪些带有翻译的古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思乡的诗词及翻译 篇1

 《南浦别》

 唐代: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注释

 (1)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2)别:分别,别离。

 (3)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4)好去:放心前去。

 (5)莫:不要。

 《阴雨》

 唐代: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译文

 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思乡作》

 作者: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作者简介:

 布燮,长和国使人。南诏郑氏篡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布燮,官名,其宰相也。大理国权臣高智升在帮助段思廉灭掉杨氏反叛后,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自称“布燮”

 《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注释

 ⑴除夜:除夕之夜。石头驿: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赣江西岸。《全唐诗》题下注曰:“一作石桥馆”。

 ⑵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此二句脱胎于梁武帝萧衍《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也有相似诗句:“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⑶寥落:稀少,冷落。此处有孤独、寂寞之意。

 ⑷支离:即分散。《全唐诗》校:“一作羁离”。

 ⑸愁颜与衰鬓:《全唐诗》校:“一作衰颜与愁鬓”。

 ⑹又:《全唐诗》校:“一作去”

思乡的诗词及翻译 篇2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3、回乡偶书(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回乡偶书(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思乡的诗词及翻译 篇3

 《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注释

 ⑴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⑵至:到。

 ⑶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雁群:大雁的群体。

 ⑷朝:凌晨。庭树:庭园的树木。

 ⑸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汉焦赣《易林·损》:“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为心作毒。”这里指诗人自己。闻:听到。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⑴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⑵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⑶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春夕》

 唐代: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注释

 ⑴《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⑵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怀迂客》《夷陵夜泊》等诗。首二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

 ⑶胡蝶:即蝴蝶。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⑷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⑸动:动辄、每每之意。经:一作“多”。绝:一作“别”。

 ⑹华发:白发。唯:一作“移”。满镜:一作“两鬓”。

 ⑺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两句说:我现在还没有归去,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有自嘲意。

有哪些带有翻译的古诗?

如下:

1、《相思》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翻译: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2、《秋夕》杜牧〔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翻译: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3、《乌衣巷》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4、《花非花》白居易〔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翻译: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5、《潇湘神·斑竹枝》刘禹锡〔唐代〕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翻译: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大全

1.《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3.《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4.《龙标野宴》

唐代: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译文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

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

5.《题画兰》

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能力训练# 导语诗词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还能领略其中的自然美景,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是 分享的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2.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3.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4.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

 晓: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5.精选小学古诗与翻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借月思乡的古诗

借月思乡的古诗如下: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静夜思》

译文: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译文: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4、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清代丘逢甲《元夕无月》

译文: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美丽的月亮大概在故乡。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译文: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译文: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7、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唐代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译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译文: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译文: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译文: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大全

1、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2、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3、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5、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借秋风表达思乡的诗句

借秋风表达思乡的诗句如下:

1、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翻译:

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赏析:

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过去他在曲江杏园边赏月,曲江是京城长安的风景胜地,也是唐代的皇家御园,杏园在曲江边,朝廷经常在杏园举办宴庆活动。白居易作为左拾遗,官虽不大,但也有机会参加皇家宴会。八月十五,在繁华的曲江杏园赏月饮酒,他的心情无疑是欢畅的。

2、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翻译:

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赏析:

后四句抒发思乡之情。在环境不利、心情低落时更容易想起故乡,何况是在中秋明月之夜。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就写过“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着名诗句,抒发他强烈的思乡情绪。

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翻译: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思乡诗: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赏析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

1、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2、赠别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关于“思乡的诗词及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468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