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惶恐滩(《过伶仃洋》全诗怎么理解?)

惶恐滩(《过伶仃洋》全诗怎么理解?)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7    点击:  299 次


惶恐滩

网上有关“惶恐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过伶仃洋》全诗怎么理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出自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原诗:

《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1275年10月,蒙古大军进入常州,朝廷召令文天祥退守余杭,任临安知府。不久,南宋战败,朝中大员全部逃走,文天祥临危受命,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前往蒙古军营谈判。谈判中,文天祥和蒙古丞相伯颜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伯颜恼羞成怒,拘捕了文天祥。

文天祥和随从设法逃回,在江西一带组织军队抵抗蒙军,各地豪杰群起响应,曾一度收复部份失地。无奈蒙军势大,分多路来攻,各地豪杰多数战死,文天祥只得召集残兵,退守南岭。

1277年12月,早前曾抵抗蒙军,后来投降的张弘范率军突袭潮阳,文天祥和一众将士措手不及,将士们纷纷战死,文天祥兵败,吞食冰片自杀未成被俘。

张弘范用船押解文天祥经伶仃洋前往厓山,让他去劝降仍在抵抗蒙军的张世杰,文天祥愤然道:“我不能保护父母,却去劝说别人背叛父母,可以吗?”随即写下了千古绝唱《过零丁洋》。

张弘范还想劝降,说道:“国家已经亡了,丞相你也尽了忠孝,如果丞相用对宋朝的忠心去为当今皇上效力,当不失宰相之职。”文天祥凛然道:“我不能保卫国家,已经是死有余辜,怎能为了苟且偷生怀有二心?”

百度百科——过零丁洋

《过伶仃洋》全诗怎么理解?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过伶仃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1.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2.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3.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4.絮:柳絮。

5.萍:浮萍。

6.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表达了什么内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过零丁洋中诗人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当时诗人怎样的心境

其实我想说这里面的故事是什么

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

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惶恐和零丁两个词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仅供参考!望采纳!

伶仃洋全诗

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关于“惶恐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476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