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感遇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诗句译文赏析)

感遇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诗句译文赏析)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7    点击:  357 次


感遇张九龄

网上有关“感遇张九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诗句译文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感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此心依旧,人间值得。(1)

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山野幽兰在这春日里长势喜人,翠叶披洒,这秋天里的桂花像那皎洁清浅的月光,越发的高洁,清雅。如此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不过是适时而出,顺势而为而已,一切都那么自然,不早不晚,正当逢时。可曾想林间休憩的隐者,在清风无意间,芬芳扑面,喜从心来。这草木的花开香陨,都依着这天性肆意着,不曾奢求观者的欣赏将其折走,香起则沐,香消则隐,如此而已。

幽兰喜居深山空谷,爱之不常见,这花中的君子,于林间独自成长,自风中暗送清香,不求人间铅华,世人追捧,只独秀于前世选定的这半尺天地。孤芳未必无人赏,风来自会有人识。这皎洁本是属于月光的,是那遥远而美丽的月光赋予的,而此时,它是属于这秋日的桂花,在这应该绽放的时节里,不卑不亢,不遗余力,尽情舞动着这清雅的倩影,犹记得那年桂花酿成的酒,醉了韶华,迷了人间。

朝阳属于清晨,晚霞附于黄昏。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春生夏长,本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春起兰生,花香自溢,秋来桂飘,气自横生,这最好的时节,应该展现这最美的一面。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这最好的年华里,未曾遇见最好的自己。

林间小径,走走停停,遛花戏水,随意使然。累了,便停下来歇歇,席地而坐,随意倚靠着身旁无名之树,本也是无意。忽然微风浮动,隐隐暗香飘来,丝丝缕缕沁入心脾,愉悦之感浸染全身,亦是偶然而至的欢愉。或许便当坦然些吧,无心插下的柳,也许会还你一片意想不到的春天。

草木虽无情,却自有其本心,一花一草,枯荣只待时至。不会因为你的不喜就放弃成长,放弃芬芳,也不会为了搏路人青睐而谄媚绽放,尽情阿谀,一切本有定数,从不乱惹尘埃。花开堪折直须折,也许在你,留住这稍纵即逝的美,不曾想,花开花谢才是完整的轮回,虽是花,也需要完美的人生。

人世浮华,熙熙攘攘,这匆匆忙忙间,不过图这碎银几两,可有二三路人,于人群中逆行,纵然人间苦短,毅然向远方不断求索。人生起伏,处逆境心怀高远,不失志趣,于顺境情随意往,不失本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此心依旧,人间值得。

《感遇·兰叶春葳蕤》(张九龄)诗句译文赏析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初读这首诗,一股朴素平实之风扑面而来。兰花、桂树,清香高雅,给全诗奠定一个雅致的格调。

这首诗为张九龄所作。张九龄是唐代名相,敢于直言,任用贤能,世人称道,难能可贵的是,他预感到安禄山会谋反,希望玄宗早早图之。无奈玄宗不予理睬,听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谗言,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张九龄告假南归,死于家乡曲江(今广东韶关)私第。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人,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风度和张九龄相比如何呢?可见张九龄影响之深。

这首诗作于张九龄罢相之后。所谓“感遇”,就是感怀自己的遭际、抒发自己的理想。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君王,一个未能善始善终的复杂人物。前期“开元盛世”的繁盛,后期安史之乱的仓皇,随之而来的唐代的的衰败没落,让无数人唏嘘不已。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将它作为玄宗的生日礼物送给他。可惜玄宗内心不悦,加上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不久即被贬出长安。对玄宗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下场,内心悲愤可想而知,但通观这首诗,没有郁郁不得志的悲鸣,没有呼天抢地的悲痛,有的只是保持自身高洁的抒发,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告白。

开篇比兴手法承继《诗经》传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一开始,就写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一为春之首,一为秋之冠。它们分属不同的季节,但都在各自的时节茂盛生长焕发勃勃生机。一个“葳蕤”,即刻画出了兰花枝叶繁茂纷披而下的样貌;一个“皎洁”,就将深绿桂叶相配嫩黄桂花之皎明洁净的感觉拱托而出。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的勃勃生机不是为谁而设?而是自发在美好的季节散发自己的美好,读到此,总会想起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花。她们默默吐露芬芳,让生命的一切都“自尔”发生,随性生长。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一个“林栖者”,既可以是山中隐者,也可以是诗人自己。他在山中漫步,无意中闻到了兰桂的芬芳,于是坐下来兀自品赏那份清雅,内心无限欣喜。

我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一个人独自在林中走着,突然闻到了一股清香,你不知道是什么香味,但内心的甜蜜欢喜让人沉醉,流连忘返。作者也是如此,但透过兰桂的芬芳,他生发出一个哲思:“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春兰秋桂芳香袭人,并不是为了博取高名,为了博得世人夸赞,一切都出于自己本心。与深山幽村之中的兰桂相通,作者也幽居于此,自己的忠心肝胆、高洁志向无人欣赏,但这些外界的遭遇与高贵的本心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宁愿孤守山林,也不会为了赚取虚名高位而违逆本心。一个孤独、倔强、清高、傲然的唐代名相巍然站立在我们面前。

诗歌鉴赏 感遇 张九龄 这首是主要运用---------的手法,表现了作者-------.

感遇·兰叶春葳蕤

张九龄

系列:唐诗三百首

感遇·兰叶春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译文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情怀。 ?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也就是说,这首诗不是单纯的比兴手法,而且在古典诗歌当中,兴的手法一般都不独立使用,而是结合比的手法一起运用,所以通常有比兴的连用方法啊!



张九龄 感遇 译文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感遇》——此心依旧,人间值得。(1)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感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此心依旧,人间值得。(1)

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山野幽兰在这春日里长势喜人,翠叶披洒,这秋天里的桂花像那皎洁清浅的月光,越发的高洁,清雅。如此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不过是适时而出,顺势而为而已,一切都那么自然,不早不晚,正当逢时。可曾想林间休憩的隐者,在清风无意间,芬芳扑面,喜从心来。这草木的花开香陨,都依着这天性肆意着,不曾奢求观者的欣赏将其折走,香起则沐,香消则隐,如此而已。

幽兰喜居深山空谷,爱之不常见,这花中的君子,于林间独自成长,自风中暗送清香,不求人间铅华,世人追捧,只独秀于前世选定的这半尺天地。孤芳未必无人赏,风来自会有人识。这皎洁本是属于月光的,是那遥远而美丽的月光赋予的,而此时,它是属于这秋日的桂花,在这应该绽放的时节里,不卑不亢,不遗余力,尽情舞动着这清雅的倩影,犹记得那年桂花酿成的酒,醉了韶华,迷了人间。

朝阳属于清晨,晚霞附于黄昏。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春生夏长,本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春起兰生,花香自溢,秋来桂飘,气自横生,这最好的时节,应该展现这最美的一面。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这最好的年华里,未曾遇见最好的自己。

林间小径,走走停停,遛花戏水,随意使然。累了,便停下来歇歇,席地而坐,随意倚靠着身旁无名之树,本也是无意。忽然微风浮动,隐隐暗香飘来,丝丝缕缕沁入心脾,愉悦之感浸染全身,亦是偶然而至的欢愉。或许便当坦然些吧,无心插下的柳,也许会还你一片意想不到的春天。

草木虽无情,却自有其本心,一花一草,枯荣只待时至。不会因为你的不喜就放弃成长,放弃芬芳,也不会为了搏路人青睐而谄媚绽放,尽情阿谀,一切本有定数,从不乱惹尘埃。花开堪折直须折,也许在你,留住这稍纵即逝的美,不曾想,花开花谢才是完整的轮回,虽是花,也需要完美的人生。

人世浮华,熙熙攘攘,这匆匆忙忙间,不过图这碎银几两,可有二三路人,于人群中逆行,纵然人间苦短,毅然向远方不断求索。人生起伏,处逆境心怀高远,不失志趣,于顺境情随意往,不失本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此心依旧,人间值得。

关于“感遇张九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479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