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余秀华这首诗到底有多好)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余秀华这首诗到底有多好)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7    点击:  400 次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网上有关“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余秀华这首诗到底有多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在其反乌托邦著作《娱乐至死》中曾开宗明义地提到过,“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恶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话乍听好像不合情理,但仔细想来,却颇值得深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人好像都活得挺幸福,都置身于安乐之中。一打开电视,博人一笑的段子,恶搞的视频,主持人的插科打诨都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即使偶尔有一点小小的烦恼与忧愁,也不必挂在心上,不必去思考缘由,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我们置之脑后。你唯一需要做的,只是与全世界同声笑。

无论我们情不情愿,泛娱乐化已然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当话语权从少部分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下移到普通大众时,它就注定是历史的必然。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人心浮躁,大众不需要阳春白雪式的文艺欣赏,大众需要的是快餐式的娱乐享受。大众传媒作为一种能够敏锐捕捉商业气息的动物,它抓住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并加以利用。严肃的话题吊不起大众的胃口,它便以轻松诙谐的口吻来讲述;文学艺术太晦涩难解,它便以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来替代;生活的本质过于沉重,它便呈上一碗接一碗的心灵鸡汤……你不会感到难过,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感受到什么。

套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关于轻与重的说法,那么,生活本身就是重,而娱乐便是轻,泛娱乐化轻而易举地就把重变成轻,只是在这之中,我们又付出了怎样沉重的代价?

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曾几何时,是我们几代人的向往。然而现实却是,有几个人能从生活之中揣摩出诗意的存在?又有几个人懂得诗和远方的真正含义?难道仅仅是一场花了钱,坐上车,拍拍照的旅行?

网络上风行一时的乌青体诗歌,“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这也可以称作诗?这几乎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废话,可它为什么走红?就因为它是废话,就因为它没有意义,就因为它以娱乐至死的心态完美地消解了意义。诗意,在娱乐风暴的肆虐下,苟延残喘。我们正渐渐地丧失感受美的能力,不知美之所以为美,只是在泛娱乐化的浪潮中渐行渐远。

娱乐至死?还不至于吧,有人这样说。的确,娱乐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快乐,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早已离不开它。一日三餐之外,我们藉之以生的便是它了。可它毕竟是场虚幻,麻醉得了我们一时,麻醉不了我们一世。醒来后,我们还是得独自面对现实,这是娱乐最大的悖论。

别当真!别沉溺!娱乐不是生活,尽管它会像贼一样,偷取你的生活。不要忘记,你为什么思考,你为什么发笑。

可是,我们真的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吗?

我不知道。我只是不希望这悲观的预言成真,不希望哪一天娱乐骄傲地对生活说:“吾将取而代之。”

余秀华这首诗到底有多好

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 ——沈浩波

个人认为上面的话是比较公允的,睡不睡其实没有什么低俗不低俗的。比起下半身写作什么来说这算是隐晦的了。注意说上面那句话的沈浩波就是下半身写作的代表人物。

下半身写作:又称下半身写作主义,兴起于本世纪初期,指的是一种坚决的形而下状态,“下半身”强调的是写作中的“身体性”,其实意在打开身体之门,释放被压抑的真实的生命力。

"脑瘫诗人"余秀华作品

余秀华,她首先是个好诗人

本来,诗人被边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诗人也认了这个事,大家基本上都是为内心写着,作为人生陪伴,娱己而已。

所以,一个诗人写了几十首诗,一千个诗人写了数千数万首诗,这都不是个事。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种兴趣,一份认识自己的手段与诗歌发生关系。可是,这些年,总有诗人的名字出现在大众领域,那便是以消遣的,消费的形式出现。被消费的基本和他的身份或人的特征有关。从梨花教主赵丽华开始,然后是打工诗人郑晓琼,乌青体诗人乌青,去年以来不断出现的自杀了的90后打工诗人许立志。岁末,脑瘫诗人余秀华被《诗刊》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半个月来,其在媒体和大众中炸开了锅,余秀华家里竟然也被媒体围得水泄不通。一个农民,一个残疾人被围观,被全面消费,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有些招架不住。连她家的十几只兔子也因记者去死了好几个。

所以,对于余秀华,她的诗歌被赞誉也好,批评也好,都是让她被动出一回名。而这名的加速却是她残疾人的身份——被冠以脑瘫诗人的面目出现,人们大叹,一个脑瘫患者竟然写出《我跑遍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诗歌?这就是人类猎奇的本性吧。如果不是因为脑瘫,不是因为一个农民的身份,不是她作为脑瘫的农民写了《我跑遍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诗歌,大众是很难关注到余秀华的。

可是,大众永远只是关注那些奇异的标题,就像当年盯住赵丽华的《田纳西馅饼》一样,乌青的诗歌《白云》一样,完全忽略了他们还有很多优秀的诗歌呢。只要他们觉得不像自己认为的诗歌,也不能理解当代的诗歌,便大做文章,大加嘲弄,全然否定中国当代诗歌。以至于诗人成为一个时代负面的标签,哪怕自杀,精神出问题也是诗人的专利,制造一个印象,那就是只有诗人才那样不正常,大众老百姓都是好的,健康的。这时候,作为诗人,我应该多说几句。

首先,诗人在这个世界还活着,还在努力营造诗歌帝国。他们贫穷也好,富裕也好,他们没有放弃这个缪斯王国,一直在写着,表达着,寻找着那道窄门之光。在语言的殿堂,吸收西方现代性的精华同时,传承着中华诗国的优异秉质,在诗歌语言中找到与心灵对应的那份明光,实现以诗进道,感悟人生的意图。如果大家能耐心一点,真正理解和参透诗歌语言深处的精微表达,感应现代诗歌带来的震颤与呼喊,那是诗歌的幸事。如果不能,先请放下非议,去做做功课吧。

其次,余秀华的诗歌有幸被诗歌界推出,被发现,这本该是她的幸运。因为她的确是位优秀的诗人。单凭大家嘲笑的那几首诗已经是令诗人们叹为观止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的题目大胆,并非只是标新立异。而是作为抒情诗歌的一种大胆表达。整首诗是一种自由飞驰的想象之旅,是语言的集体大爆发。这里的睡你可以是爱你,可以是找你,但她放弃了庸常的字眼,而是直接大胆地进入目标想象去让思维与情感运行。表达的节奏喷张,激情清澈而饱满,语言表达连贯而语义多变,辐射的外延又是那么宽广而舒展——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还有很多诗,如《经过墓园》《井台》《梦见雪》《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以及很多乡村生活的诗歌,就不一一细述了。我是认为她的诗歌可以进入一流女诗人行列。无论其宽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其无意或有意的高度。尽管很多写作是带有无意识的表达和模仿,但就其当下的成果,绝不能把她作为一个标签来对待的。

最后,希望社会能正常接受诗人这个身份。他们和大家一样,都不靠诗歌养活自己,都有自己的职业和生存方式,只是内心选择了诗歌,需要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经营把玩,这都是个人世界的行为,不对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为何要对诗人刻意解读和妄加评议呢?如果能,请你认真领会一首好诗。如果不能,请绕行。世界是平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行走的轨迹。就是这么回事。

 余秀华的创作有着极为浓烈的情感表露,对于爱的欲望也是她的一大创作特色。她的诗歌中有许多爱情诗。自身的缺陷,幼年的经历,现实的残酷,让她对爱的缺失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以下是我整理的"脑瘫诗人"余秀华作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余秀华个人资料:余秀华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你我在纸上

 单薄。一戳就破。一点就碎

 我没有决定什么,却这样被安排了

 但是秋天风大

 路越走越危险,到深夜还不肯停下来

 中年的隐喻错综盘结

 却一说就错

 热衷画图的人,有落叶,有秋果

 我都给他看了

 他看不到的是:一篮橘子下埋的另外

 他粗矿,他温柔,他慈悲

 哦,我愿意他危险

 并涉及到我

 2014年10月19日16:13:11

 ◆ 在我梦里醒着的人

 秋风是从南吹到北的,露水也是,霜也是

 而吹过我的风,半路就走失,跌下去时很重

 回声都回到我身体里

 我希望他和我有些关系:那个胡子拉杂就要老去的人

 我希望他死的时候想起我,不害怕

 如同我想起他,就不怕活着

 如果我病重了,我得去看看他

 告诉他,我从来没有一张病历

 他们说的,都是假的

 如一滴水,醒在结冰的河上

 他醒在我梦里

 如一针之疼,醒在麻木又盲目的生命里

 2014年10月19日19:46:29

 ◆ 就要按捺不住了

 连呼吸都陡峭起来,风里有火

 你看到的,雪山皑皑是假象,牛羊是假象

 她给不同的人斟酒,眼睛盯着远方,远方一直远着

 她的手颤抖得越来越厉害

 眼睛里的灰烬一层层洗去在泪水里

 这泪水不再是暗涌,是戾啸,是尖锐的铁锥

 把她,把一切被遮盖的击穿

 让沉睡的血液为又一个春天竖起旗帜

 竖起金黄而厚实的欲望

 但是她说一切都没有准备好

 她还在午夜

 她说着说着,就被卷进去,没了头顶

 2014年10月21日20:51:03

 ◆ 风从草原来

 风从草原来,在你的城市不停地打转

 而呼声凄厉,在明晃晃的月光里

 许多事情还没有经过就成为往事

 逃逸之人留一把胡子,在街头晃荡

 想给出的赞美,都被生生逼回内心

 疼一疼就会过去

 风从草原来,把一个城市困在风心

 想看到的事物都被遮蔽

 多少人一辈子过去了还没有活过

 他慢慢吐烟圈,慢慢说话

 把方言里粗矿的部分低音吐出

 他不说疼

 因为风吹过,无痕

 2014年10月22日16:58:35

 ◆ 一棵狗尾巴草

 它的春天,总是被拦路截断

 它其实准备了果实,也被拿走

 它身子空着,为了不被折断,佝偻在风里

 而秋天,就这么来了

 它咬紧牙关

 承受这慢慢枯萎的冷

 2014年10月23日20:53:22

 ◆ 霜降

 树叶不说话了,落下来也悄无声息

 庄稼都收割了,落在上面的月光也是沉默的

 一只蝉去向不明

 雨落在夜里,芭蕉弯下了身子,以和我一样的弧度

 万物沉默。是我爱上你的样子

 和它们不同的是,我疼得如此厉害

 我把这样的疼不停地逼回内心,重得我摇摇晃晃

 但是我吐不出来

 我从来没有说出的,我以为这就是

 爱情

 2014-10-27 22:27:57

 ◆ 霜降

 再怎么逃,你的胡子也白了

 早晨,窗外的香樟树有另外的反光

 落在上面的麻雀儿有着和你我一样大小的心脏

 我哆哆嗦嗦想把一句话说完整,还是徒劳

 远远看去,你也缩小为一粒草籽

 为此,我得在心脏上重新开荒了

 我们白白流失了那么多好时光,那么多花朵绽开的黎明

 而这中年,我不知道要准备多久

 才能迎接你的到来

 而此刻,你在守望一场纷纷扬扬的雪

 烟灰不停地落下来

 微微颤栗的空气里,你预感到远方的事物

 枯黄的理由

 2014年10月28日20:36:22

 ◆ 雨未停

 下午再一次合成一个坟墓

 手脚冰凉的人看窗外物都生冷

 湿淋淋的麻雀粘在香樟树上

 蔸着自己半颗米大小的心脏

 米一样白,米一样经不起熬

 它从未飞过汉江?从未去流浪?

 从未为另一只麻雀飞过一座山?

 我一直在想你

 而无力量破获这悬而未决的难题

 2014年10月29日16:31:47

 ◆ 你那里下雨了吗

 五点半了,雨没有停的意味

 我回头看看你的照片,与你又一次对视

 注视我的不是此刻的你,不是你的少年就是你的暮年

 我走过的这部分你不在

 雨打在香樟树上,碎为水,落下来

 雨打在瓦上,碎为水,落下来

 雨打在池塘上,碎为石头,落下去

 我关门的时候,又看了看面前的公路

 直到夜幕落下,把雨都包裹起来

 也不见一个人

 2014年11月1日21:01:31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了一个现在已经18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尽管直到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两人已少有联系。

 关于对脑瘫诗人余秀华的评价

 学者和诗人沈睿称她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诗刊》编辑刘年认为:“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脑瘫诗人余秀华个人诗歌作品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如何让你爱我》

 《经过墓园》

 《我爱你》

 《井台》

 《梦见雪》

 《致雷平阳》

 《那些秘密突然端庄》

 《打谷场的麦子》

 《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

 《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世人评价:

 综合评价

 余秀华及其诗歌在2015年年初的诗坛乃至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评论声音众多,却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余秀华"脑瘫"患者的身份,而部分诗人、学者对余诗所做的批评各执一词,在缺乏对余诗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得出了偏激的结论。事实上,余诗源于日常经验,是对其个人体验的坦率书写。面对这些批评,余秀华希望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其诗歌本身,她对自己所经历的人生有着严肃的认知和体察,在当今这个"风"一样的社会流行中,余秀华呈现着一种定力,而这定力的核心就是写诗。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不仅是书写权力的一次彰显,还暴露出了目前诗歌观念存在的矛盾和局限。当然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也存在局限,有待成熟,但其创作的意义却在指向自身的同时,折射到了整个诗坛。

 名人评价

 “她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

 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和诗人沈睿评)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诗刊》编辑刘年评)

 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诗人老井评)

 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行走了几十年,当她找到诗歌这支铁拐时,才终于真正站立了起来。(诗人张执浩评)

 她的诗歌有料,有真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即使天才也是禁不起透支的。同情也有其限度,一如名声,传播的有效性。一句话,让诗歌回到诗歌,文学归于文学。(诗人李以亮评)

 身体患疾为余秀华的创作加上了同情分,但文学评论界不能不管艺术标准,有些赞誉的评论里添加了过多的感情色彩,就像在某些儿童画里见到了‘毕加索’或‘米罗’。”(评论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评)

 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诗人沈浩波评)

 余秀华坐拥自己的世界,与境遇无关,与身份无关,她就是这样纯粹的诗人。(诗人马灯评)

 读余秀华的诗,常常让我陷入其情境,而忘了自我,即使读完最后一句。(诗人高寒评)

 “我想,余秀华应该是中国排在前十的女诗人,不要刻意拔高,可能对她、对大众、对诗歌界会更好。”(复旦大学教师、诗人、作家 肖水)

 “评论余秀华的诗歌,若把‘脑瘫’类似的东西参与进来,放进另一个标准,脱离诗歌本身,就不好说了,因为这属于弱势群体。但如果把这个因素排除,单就诗、就艺术而言,实在没什么炒作的空间。”“——(路遥文学奖”得主阎真)

 “余秀华和许立志都有几首好诗,这已经很不容易。那些缺点存在于她的不好的诗中,也存在你我不好的诗歌里。然而她的确比我们更艰难,何必尽力一毁?”——(香港诗人 廖伟棠)

 自我评价

 “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诗歌是灵魂的自然流露。”

 “成为作家协会副主席只是一个虚名,没有什么实质的编制。对我的生活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我也不管那些事,这个无所谓的事情。”

 拓展:余秀华经典语录

 1、然后用了整个过程,慢慢的,慢慢松开

 2、母亲用这些零碎凑足了一头白发

 3、真是说不出来还有什么好悲伤

 4、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5、还有一个,耐心地把这飘动按住

 6、半辈子耗尽,半辈子耗尽了啊

 7、一定会洗掉身上的细枝末节

 8、----她一定不能消逝。美需要更绝对的孤独

 9、告诉他,我从来没有一张病历

 10、那时候,我不用回头,总相信

 11、他们挥手的时候,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12、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13、让我在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庄

 14、爱情不过是冰凉的火焰,照亮一个人深处的疤痕后

 15、下楼慢了,开电视慢了,对明天的计划

 16、但是最后我依旧无法原谅自己,把你保留得如此完整

 17、不再被江边的一只水鸟无端惊起,对夕阳的光

 18、我的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19、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20、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21、不要赞美我,在春天,在我少年和年富力盛的时候

 22、想起当年,着长裙,甩水袖,在黄灿灿的落叶上跳舞

 23、当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

 24、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25、作为一个贩卖月光和人间的人

 26、而麦子怎么能在风里停下来呢

 27、浩荡的春光里,我把倒影留下了

 28、我把一个句子放在山后长长的斜坡上

 29、是疼到毁灭之时的一声喊叫

 30、我希望他死的时候想起我,不害怕

 31、我们和世界互相许诺,永不兑现

 32、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33、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筛

 34、偶尔说一句、你这个傻女人啊

 35、整个晚上,我对着空白的文档出神

 36、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37、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38、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39、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40、它敞开过呼唤,以异族语言

 41、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42、黄昏里,喇叭花都闭合了。星空的蓝皱褶在一起

 43、你没看见我被遮蔽部分

 44、其实我想说的是,黄昏里,我们一起去微风里的田野

 45、一说到流水的形式,就有无法投进去的倒影

 46、我知道,我去了远方,能够再回来

 47、如今事过境迁,如今肉身沉重,如今我们越发不能相认

 48、一直深信,一个人在天地间,与一些事情产生密切的联系,再产生深沉的爱,以至到无法割舍,这就是一种宿命。

 49、坐在你面前,是一道最庄重的神谕

 50、翻完以后,他掐起一粒麦子

 51、不再游戏,不再发疯地跑到你楼下

 52、我始终不能像她们一样去爱

 53、我以旋转的方式向你靠近,如激流上的花朵

 54、只有此刻,我不用遥望的姿势

 55、以前的无以为计,此后也无法计算

 56、爱上不停重复俗气又沉重的春天

 57、如果你是沉默的,海水也将停止喧哗。

 58、这样的麦子才配得上一冬不发霉

 59、风会把一切卷走,那得多年以后啦

 60、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61、还有机会去爱,去沉溺,去死去活来

 62、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63、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

 64、在黄昏里看见的远山并无与我们对望的青葱

 65、那些轻省的部分让我停留、美人蕉,黑蝴蝶,水里的倒影

 66、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67、我听见时间以时间的速度下坠,撞击轰鸣

 68、你此刻的衰老,疲惫陷在我眼里

 69、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70、但是雨里依然有寂寞的呼声,钝器般捶打在向晚的云朵

 71、风里絮语很多,都是它热爱过的。

 72、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73、如果有一条路,我还是不能,不能和你一起走

 74、风起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裙子和思想一同按下

 75、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76、姐姐在远方碰倒了昨夜的月光

 77、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

 78、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79、如果一定要一句誓言,我想说、

 80、我迟钝,多情,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81、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82、让你迷惑、哪是你,哪是我

 83、和那些草,用云朵搽过身体的样子

 84、爱上这承受一切,又粉碎的决心

 85、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

 86、甚至一棵野草在我身体上摇曳

 87、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88、——我们掐断了对翅膀的信任

 89、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90、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91、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92、而爱,是你满头白发时,准确地叫出了我的名字后

 93、我需要你以这样的姿势歌颂和我在一起的日子

 94、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

 95、我用分取的光阴凑足了一辈子

 96、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97、《圣经》打开于风口,耶稣说、那人是尘

 98、我希望他和我有些关系、那个胡子拉杂就要老去的人

 99、如一针之疼,醒在麻木又盲目的生命里

 100、于是我选择在春天里,在春天里想你



我们更有可能毁于我们热爱/憎恨的事物是什么意思

相比于憎恨,热爱的事物导致我们毁灭的的几率更大。

因为热爱的可能会有正确的,也会有错误的。

1、当热爱的是错误的时,他们会对社会造成伤害。所以可能造成我们毁灭。

2、当我们热爱的东西是正确的时,也可以有两种情况:热爱过度,狂热。可以举王莽的例子,过分追求好的政治,没有考虑实际,最后造成社会动乱。就是没有热爱过度。结果当然是好的。但总的来说有2/3的可能会造成毁灭。

毁于憎恶的。

人产生憎恨的部位和暴力、反抗的部位位于大脑的同一皮层,因此人们更容易将憎恨情绪通过暴力形式表现出来,导致精神上的堕落,或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热爱,指热烈地爱,形容爱的程度很深。而憎恨是指极度厌恶和痛恨。毁于,指个人的非理性达到了一个极端,最后爆发而产生的毁灭性伤害。我方的标准是:何者更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作为一名学习新闻传播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专业老师就会给我们推荐专业必读书目,其中就有尼尔·波兹曼所着的《娱乐至死》。其实,我在大一的学期是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去好好读一本书的,但是我直到这个暑假才真正读并且读完了这本书,思前想后,自己当初有时间却不读的原因可能就是静不下心,也没有耐心,这个问题一会儿也会提到。总之,我并不想读完这本书就草草结束,我想留下些什么,不是为任何人而写,是为自己而写,提醒自己,不要“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在这本书中用两个部分为我们展示了他对于媒介的认识以及电视业时代的娱乐至死的状态。其实,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电视时代或正像印刷业时代一样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波兹曼在书中用理论和事例结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电视对政治、商业、宗教、文化、教育的极大影响,许多的公众话语形式都因电视的影响越来越娱乐化,而到如今,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改善,甚至愈演愈烈。和印刷业时代相比,电视传达出的信息是海量、零散且不成话语体系的,它不需要你去思考。如今,我们更是每天面临海量而零散的信息,但是试问,有多少信息是与我们切身相关,能让我们给予思考或付诸行动的呢?很少。没错,如今就是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年代,我们不断接受信息,但大部分的信息只是在我们的脑子里一闪而过。相信每个刷短视频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刷就停不下来,停下来之后便觉得什么信息都没有得到。短视频,用十几秒或一两分钟的时长,通过图像与音乐为我们展示了很多信息,显然,这十几秒或几分钟是很难让人在脑子里留下些什么的,因为看这些根本不需要你思考,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看,笑,然后划过,继续下一条。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思考能力降低,这样快餐化和碎片化的方式已经对我们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一个显着的例子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再去完整的阅读。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大一有那么多时间的情况下,仍不愿意去读这本书的原因,那时我沉浸在刷微博,看抖音给我带来的“娱乐”里,看到白纸黑字反而会感到烦躁不安,根本没有耐性读下去。等我看完这本书,深深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波兹曼在书中说“有两种方法可以使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式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我们在向哪个方向靠拢,不言而喻。显然,如今是一个比电视时代更加娱乐化的时代,我们沉浸于这样的快乐并且很少有人感到不适,毕竟没有人会拒绝快乐。大学哲学老师给我们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你的一位至亲或是挚爱过世了,毫无疑问,接下来的几天甚至几个月乃至一整年都会是在悲伤中的,可是在如今这个娱乐化的时代,可能你本来还在悲痛中,但当你看了一条有趣或搞笑的信息或视频的时候,你还是会“噗呲”笑出声来,当你反应过来,你就会觉得“我不应该笑的”,但是事实是,在如此悲痛的情境下,你接受的娱乐信息还是会让你发笑。“严肃的电视”这种表达是自相矛盾的,延伸到现在“严肃的网络媒体”也是不存在的,到处都充斥着一种声音——娱乐的声音。一句前言不搭后语,任何意义都没有的话会被人们视为有趣,竞相传送四处玩梗,一些不能带来任何实际意义与营养,甚至走低俗化、打擦边球路线的网红会被粉丝捧为巨星;一件严肃且悲痛的新闻事件,会被人们用作“化粪池警告”的低俗恶梗;一些官方媒体、机构试图娱乐“卖萌”博得公众关注,一切话语都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但是,能让人稍有安慰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而不是“绝对自由”的社会,在娱乐泛滥的时代,时不时会有政策或倡议出台制止过度的娱乐化出现,这是我们的幸事。但从整体上来看,现在依旧是一个“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

虽然我是这样想的,但我知道,做到很难,我们还无法将自己从这个娱乐时代剥离。我虽然看了书,思考了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我仍然是娱乐中的一员,也许受它们的影响,我以上所记录的一切都是零散、没有逻辑、毫无话语体系可言的,但是我依然迫切的想要记录下来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想法(其实还有很多的思考没有表达出来),我以此来警示自己,如果有其他有缘人看到了这篇文章,我希望你也能去了解一下这本书,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找到我们正确的位置。

书皮上的两句话让人警醒:“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一切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还有一句,就是本文的标题,“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关于“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480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