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描写了什么-(房兵曹胡马翻译及原文)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描写了什么-(房兵曹胡马翻译及原文)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7    点击:  494 次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描写了什么?

网上有关“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描写了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房兵曹胡马翻译及原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房兵曹胡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李贺的《马诗》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表达了诗人想要施展才能,为国立功。

《房兵曹胡马诗》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译文对照: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朝代: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对照: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扩展资料

《房兵曹胡马诗》赏析: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马诗》赏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李贺的写作态度,他写诗从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迅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

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就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

房兵曹胡马翻译及原文

《房兵曹胡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白话文如下: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白话文:房兵曹这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白话文:两耳尖峭,好像斜削的竹筒;跑起来四蹄轻快,犹如卷动的劲风。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白话文:所向之地,不存在漫长的里程;可谓千里一步,真可托之以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白话文:拥有如此善于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

赏析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这首咏物诗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看似写马,但通过赞马却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房兵曹胡马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房兵曹胡马》的翻译和原文如下:

原文: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译文: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沾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它可以很轻易地跨过千里远途。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而无所畏惧。

此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学习古诗的重要性:

1、传承文化:古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精髓,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状况。

2、提高素养:古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审美。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提高文学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古诗的语言优美、精炼,表达精准,学习古诗还能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培养创新思维:古诗虽然以古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但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是普遍的、永恒的。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古诗的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现代文明。

4、开拓视野:古诗的内容涵盖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哲学,都有所涉及。学习古诗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社会。

房兵曹胡马拼音版古诗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唐代·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咏物言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宾士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宾士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宾士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其实就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或二十九年(741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唐代·钱起《归雁》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咏物 , 写鸟思乡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宋代·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咏物写鸟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清代·纳兰性德《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咏物 , 写景 , 抒情怅然

兵房曹胡马古诗带拼音如下:

fáng bīng cáo hú mǎ shī

房兵曹胡马诗

táng dài :dù fǔ

唐代:杜甫

hú mǎ dà wǎn míng ,fēng léng shòu gǔ chéng 。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zhú pī shuāng ěr jun4 ,fēng rù sì tí qīng 。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suǒ xiàng wú kōng kuò ,zhēn kān tuō sǐ shēng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xiāo téng yǒu rú cǐ ,wàn lǐ kě héng xíng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马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歌咏 的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唐代:杜甫

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注释: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着名的大宛马。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注释: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诗: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注释: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诗: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骁(xiāo)腾:健步奔驰。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关于“房兵曹胡马和马诗都描写了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484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