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哪个诗人(人物传记-杜甫—流亡之路和凄惨的晚年)

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哪个诗人(人物传记-杜甫—流亡之路和凄惨的晚年)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3    点击:  101 次


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哪个诗人

网上有关“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哪个诗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物传记?杜甫—流亡之路和凄惨的晚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杜甫。

"一日上树能千回说"是唐代文学巨匠杜牧的《秋夕》中的名句,这句诗意的文字表达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在这一特殊日子的欢乐之情。下面将详细解读这句名句,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解读这句诗句的文字和意境:

"一日上树":这里的"一日"指的是秋天的某一天,通常是秋分之际。"上树"表示登上果树,是为了采摘果实。

"能千回说":"能"表示可以,"千回"表示很多次,"说"表示言语、诉说。这里的"能千回说"意味着采摘的果实多得数不尽,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讲述。

这句诗句表现了秋天丰收的场景,特别是果实成熟的时刻。杜牧用"一日上树能千回说"来形容这一景象,突出了收获的丰盛和喜悦。

那么,这句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

丰收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庄稼和水果成熟,农民们忙于收割。"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生动地描绘了果树上硕果累累的情景,反映了丰收的景象。

生活的丰富:这句诗句也可以寓意人生丰富多彩。就像树上的果实多得数不尽一样,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好的瞬间和值得回味的经历。这句诗句鼓励人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文学的艺术表现:这句诗句展现了杜牧高超的文学艺术。通过对丰收景象的生动描绘,他创造出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和喜悦。

总之,"一日上树能千回说"是一句充满诗意和寓意的诗句,表达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句诗句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也启发人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同时也展示了杜牧高超的文学才华。

人物传记?杜甫—流亡之路和凄惨的晚年

那是一个冬天,43岁的杜甫终于在京城长安谋得了一份小官职,他动身前往奉先县(今天的陕西省蒲城)去探望妻子和儿女。路上他诗情喷发,奋笔疾书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里面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流传为千古名句,被后人世代传诵。

15年后,58岁的杜甫带着一家老小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被命运的风浪吹打的岌岌可危、困顿不堪、贫寒相逼,饥饿和疾病最终夺去了杜甫的生命。

一、我国有句古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句老话用在杜甫身上完全适合。

杜甫祖先是西晋著名的将领杜预,他的爷爷杜审言是唐高宗时期的名臣名人,不但官高权重,而且诗写得极好,?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样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杜甫爷爷杜审言之笔。

当时杜家位高权重,锦衣玉食,高宅大马,杜甫可以说是从小在富贵乡里长大,他真的是出生于世代贵胄的豪门公子。杜甫年少时衣食无忧,热情豪迈,饱读诗书,游览天下。

32岁那年,他只身游历祖国大好山川时,在洛阳与43岁的李白相遇了。那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风光无限,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平平淡淡。杜甫小时候就读过李白的很多诗句, 对李白的崇拜和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而李白通过跟杜甫的交谈,也眼睛眼前一亮,认为这是一个人才。

于是他们结为伴而行,和高适一起,三人终日游览河山,吟诗作赋,对酒当歌。那是杜甫人生极为快乐、无忧无虑的一段美好时光。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让三个人终生难忘的风云际会后,他们不得不为了各自的追求而分别了。第二年的秋末,杜甫与李白又重逢,但此后几十年,两人各自奔波在颠沛流离的不同道路上,为了生活和理想,再也没有重逢过。

杜甫出生于豪门,可是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到了杜甫这一代,家族曾经的荣光与璀璨已经渐渐的暗淡。

家道中落,科举不顺,仕途无门,局势动荡,他的父亲杜闲到奉天上任不久又去世了,他的经济来源也中断了。现实的残酷让杜甫消磨了当年的豪气和斗气,他写下了: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样含着泪与辛酸无奈的诗句。

杜家,最终还是落寞了,没有永远光宗耀祖下去。

但是他的爷爷热爱诗文、尊重文化,崇拜知识,杜甫从小在诗词文化的氛围中长大,耳熏目染,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写下了许多篇不朽的诗作,为祖国留下了一份被称为?诗史?的瑰宝,也为自己赢得永世被后人尊敬的?诗圣?的称号。

二、愤怒出诗人

杜甫3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746年,他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政治抱负来到了京城长安。

可惜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满怀一腔爱国热枕和报国热情的杜甫,在长安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他在长安前前后后住了了十年整,这十年里,他没有得到过显耀的官职,经历了李林甫会考的骗局,听闻玄宗只为求仙、声色犬马、不顾劳动人民哀哭悲恸的黑暗。杜甫流浪在长安大街小巷和穷乡僻壤里,困顿的生活使他更有机会接触到平民百姓,也更能理解他们的处境。

有一天,杜甫游荡到咸阳的桥头。

他亲眼看到了一副壮丁被征调时出发时的惨状:衰老的父母拉着儿子的衣服不松手;年轻的妻子拽着丈夫的衣服拦在道路上不肯让丈夫走;他们哭声震天,悲伤不已。已是满头白发虚弱不堪的老兵哭诉着,不愿离开故土?这让人心碎的悲伤场景触动了杜甫强烈的心情,他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恨,第一次写出了替人们说话的诗歌《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此后,杜甫心中流淌的悲愤之情再也无法掩藏,他先后写出了许多反映底层人们悲苦的诗章。

安史之乱?时,他和受难的人们一起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他为岌岌可危的国家担忧,为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煎熬,同时也深深地怀念天隔一方的家属和亲友。

一天,他被安禄山的士兵捉住,押解回到了长安当了俘虏。但是由于当时杜甫的地位不高,名气不大,所以没被注意,他才被叛军放了。

困顿在悲伤成河,破败不堪的长安城里,他深感无力和无奈,蘸着热泪,杜甫写出了《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英雄无用武之地,政治上的失落与不得志让杜甫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劳动底层人民的困苦。从京城返回家乡的路途中,田园荒芜,伤兵的痛苦呻吟和难民的苦难生活?满目疮痍?

杜甫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连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战争、苦难、饥饿、贫困、黑暗、打击,都以深沉悲壮的感情写成一篇篇让无数人动情流泪的诗章。

三、生时寂寂,归去后如星汉灿烂

上面我写了杜甫的生平过往和他所经历的种种事情,虽然还没有写到题目中所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没有被抓起来,但其实,以上种种也是一种铺垫和交待。

杜甫不光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深刻揭露当时黑暗的诗句,也写出了?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等这些一针见血的现实主义诗句。

接下来带大家走进杜甫的流亡岁月,流亡岁月的核心是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公元755年十一月这个时候,安禄山在北京附近起兵。然后到763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自杀身亡,安史之乱结束,时间跨度有七年零三个月。

这就是杜甫之所以那么倒霉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时代造成了他的悲剧。他处在安史之乱当中,那个时候安禄山从北京起兵以后,哥舒翰把守着潼关。潼关是天险,结果没想到哥舒翰大意失潼关,潼关很快被安禄山攻破了。

杜甫开始“白水流亡”,他那时候在白水,带着家人就赶紧逃跑。在流落的过程当中,杜甫的表侄骑着马,带着他们全家跑。跑着跑着,突然发现杜甫不见了,然后就拨马回头,在乱军丛中,杜甫已经摔倒在泥潭里,晕得起不来。他的表侄把他拽出来,拿着刀一路带着他突破重围。

在难民营里逃命的过程当中,他走到了他的一个老朋友孙宰家。孙宰家不是流民,而是他们在逃难的过程当中路过的田园之家。孙宰给他杀鸡烹鸭地做了一顿饭,杜甫在那个地方写了一首诗,叫作《彭衙行》:“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

然后到了肃宗李亨登基,开始跟安禄山打游击战,那一段时间胡人和唐人之间的战斗是此消彼长的。结果在逃亡的路上,杜甫很不幸地被胡人俘虏了。胡人俘虏了杜甫之后,直接把他带回了长安,由于他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也就没有杀他,他就在长安这个地方自己一直待着。

757年,安禄山被杀。在这个过程当中,杜甫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很多人还因为这首诗批评杜甫,说杜甫写诗香艳。叫作《月夜》。他在月夜下怀念自己的妻子,因为他和妻子在颠沛流离中跑散了。他说:“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我看来是这是一首很温情、美好的爱情诗。

还有一首就更有名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他在长安做俘虏的时候写的诗。

后来,757年安禄山被杀以后,杜甫找到了一次机会。用他自己的话讲,叫“窜至凤翔”。那时候肃宗在凤翔形成了一个流亡政府,大量的官员都集中在肃宗身边,搞了一个小政府。凤翔离长安其实挺远的,而且一路上充满了战乱。

所以杜甫一路跑到肃宗身边的时候,肃宗相当感动。那时候患难见真情,这人还要过来报效国家,肃宗就特别高兴,就给了杜甫一个职位叫左拾遗。这是杜甫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他终于在皇帝身边工作了,而且得到了一个左拾遗的岗位,实际上相当于是一个谏官。

结果他在左拾遗的岗位上只干了三个月时间,那时候的宰相房琯跟杜甫的关系不错,后来房琯因为一些事情让肃宗很不高兴,肃宗就要惩治房琯。

结果杜甫站出来直言进谏,为房琯说好话。肃宗说“查他”,就立刻让人查杜甫。调查之后发现也没别的什么大事,所以就让他回家去了。

杜甫只要一走在回家的路上,诗性就大发了。他在工作的时候,他就写不出来什么东西。但是他一走到回家的路上,就写了一首《北征》,描写当时颠沛流离的战争场面。

然后757年,肃宗还京回长安,肃宗把长安收复了。回长安以后,杜甫就回到长安来当官。那段时间可能是杜甫人生中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间。

757年的十一月到758年六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年才三十二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严武这个人对于杜甫是非常重要的,杜甫后来在成都生活,主要是严武在接济。

758年六月,杜甫被贬华州,就是现在华山所在的那个县,他在那里做文教工作,叫司功参军,也是一个小官吏。然后杜甫在去华州做司功参军的时候,他说我回趟家,回洛阳看一趟家人。

然后从洛阳到华州的路上,杜甫写下了又一首名诗,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然后从洛阳到华州的路上,因为那时候打仗打得凶,虽然肃宗收复了长安,但是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还在不断地打仗。 杜甫写了“三吏三别”,“三吏”就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就是《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杜甫能够被称作诗史,就是他写的诗像历史一样,跟这几首诗有着莫大的关系。

然后接下来就是杜甫到了秦州了,现在的甘肃天水,在那个时候他以为李白死了,然后写了悼念李白的诗,《梦李白》:“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其实这会李白还没有死。

这时同谷县有个人对他说,你来我这这里,比你在秦州好的多,杜甫信了就去了。去了后发现被忽悠了,生活更糟糕了。没办法,他就向成都出发,去成都的路上,杜甫吃了太多的苦。一路上穿山越岭,带着妻儿,随时都有性命之危。

一直到759年岁末,他们终于来到了成都。到了成都以后,他首先寄住在浣花溪的寺庙里。当地的和尚收留了他,就住在这个寺庙里待着。浣花溪的景色是非常好的,杜甫在那儿建了杜甫草堂。

在这儿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还有然后《江畔独步寻花》里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写《田舍》说“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随口一出来,就觉得很美好。

写眼前的虫鸟,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写春夜的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讲夜晚的幽静,说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然后他可以细微到写“嫩蕊商量细细开”,一个大男人,一个经历了安史之乱,看过那么多死人的一个男人,竟然能够写“嫩蕊商量细细开”。然后描写轻盈的时候,说“自在娇莺恰恰啼”。我觉得这人的心简直是细腻、美好,对于生活的那种感知力到了极致。

所以杜甫在成都的这段生活真的是相当安静,但是生活还是很急迫。其实这会成都政局也不是很安稳,有一首诗叫《赠花卿》,全诗是:“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是写给一个当时的军阀叫花敬定,花敬定收复了绵州,他认为自己很有功,所以他纵使自己的兵士抢劫,看到一个妇女手上戴着镯子,手砍掉,镯子拿走,他就是这么残暴的军阀。杜甫要生活,不得已与这样的人混在一起。

这时候关照他最多的就是严武,就是当年跟他一块儿在朝中为官的严武,当时在管成都。后来严武被调回长安,徐知道又在成都发动叛乱,所以谁手中有兵,谁手中有刀,谁就敢于发动叛乱。然后杜甫在成都待不下去,就跑到了梓州。

761年三月,史朝义与他的部下合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史思明。第二年十月,代宗的长子李适为兵马大元帅,仰仗回纥的兵力克复了洛阳。763年正月,史朝义自杀,他的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纷纷投降,轰动一时的安史之乱才算勉强告了结束。所以在他往梓州跑的过程当中,安史之乱结束了。

这时候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他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那么多年来,都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然后最后一句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因为战乱跑了这么多年,可以回洛阳了。

虽然洛阳被收腹了,但沿路还有战乱。他从梓州出发,然后764年带着妻子到了阆州,三月又回到了成都,在这儿写了《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回到成都,严武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做幕僚。杜甫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那段时间杜甫写了很多诗,都是跟严武讲:“我完了,我身体不行了,我现在已经受不了了。”

次年正月,严武终于同意杜甫辞职了。辞职后的这段时间里,花果凋零。王维、李白、房琯、郑虔、苏源明,这些都是杜甫的好朋友,相继死去。然后765年的时候,高适也去世了。四月的时候,严武去世了。就等于你在成都的唯一的依靠,罩着你的地方官严武也去世了。然后这时候杜甫乘舟东下,待不下去了,成都没法待了。

杜甫从760年春在浣花溪畔建筑草堂,到这时也只有五年半的岁月。再减去梓州和阆州的一年零九个月,他在草堂居留还不满四年,但他却使得这一片地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我以前去成都还去过草堂坐一坐,草堂里边有那种坝坝茶可以喝,坐在那个大树下边,一杯茶也不贵,不知道涨价了没有,可以喝一天,多惬意,体会一下杜甫的生活。

然后杜甫在765年五月沿着乐山、宜宾、重庆、忠县,然后到龙兴寺,这整个就是一路漂泊下去,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九月份到了夔州。这个过程当中他写下了另外一首我很喜欢的诗《旅夜书怀》。大家听说过这首诗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766年,杜甫在奉节居住。奉节这个地方有一个官员叫柏茂琳,在当时那个地方做都督。他给了杜甫四十亩柑林,所以杜甫这段生活过得还挺富的。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了大量的诗词,就是日子好过,写了很多回忆年轻时候的诗词,还有《八哀诗》这一系列的诗歌。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就是,你看他在夔州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越来越不好了,所以他写了一首诗:“ 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在这个情形下,他在两年之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长篇诗,有很多可以跟他在同谷的时候写的《同谷七歌》相媲美。

比如好多人喜欢的一首《登高》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足以封神了。

后来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建议他去荆州,这样可以进河南,然后北归回洛阳。因为大家都想落叶归根,他也觉得自己老了,就往荆州走。那段时间里,只要一上路,日子就不好过了。他写过一句诗叫“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鳃”,他把自己形容成摇尾乞怜的狗,和那个张着鳃的鱼,就是我一天到晚为了活下去,常“苦摇求食尾”,找别人要钱、要饭。

战乱使得他的路线不断地更改,他只好选择从荆州到公安,从公安到岳州,从岳州到衡阳,到湖南这些地方的时候,杜甫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他最后死在这个地方。

杜甫这一辈子除了写诗之外,还有一招就是采点草药。过去的草药还能卖上价钱,卖给那些王孙公子,实际上是面子钱。但你到这儿来了以后,没有人为这个面子买单,他也去采点药,摆个摊,在那个地方卖,好心酸。

由于长期的水上生活,风痹病转剧,他卧倒在船中,写出了一首三十六韵的长诗,叫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这是他最后一篇作品。

在这首诗中,他写他从舟中看到的凄惨景物说:“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人生的最后一首诗会是什么样呢?就可能是这样平平淡淡地写景,他已经没有力量去抒发感情,没有力量去奔走呼号,就是写了这么一首诗。

然后这首诗写出不久,他在湘江上的舟中去世了。这是公元770年冬天,这一年杜甫五十九岁。在这之前,他还写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你看这时候是有生命力的,就虽然他在抱怨这件事,但他还是有力量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就是一个老头拖着病体,登上了岳阳楼,还在“凭轩涕泗流”。他五十九岁了,生命走到了尽头,已经回不去了。

死后他的老婆孩子也没钱,就把他草草地安葬在当地。然后四十三年以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才从岳州,把杜甫的尸骨请回了老家河南偃师首阳山下,葬回到他的祖父、父亲的身边,回到了故土。

然后在死后大概四五十年以后,白居易开始推行新乐府运动的时候,杜甫才越来越被大家看重,直到最后被我们封为“诗圣”,说他写的诗都是“诗史”。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说的是哪位唐代诗人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两句诗出自他的作品池上早夏,全诗内容为:南阳地温何,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不辞清阴坐终日。

在唐代时,白居易曾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在唐文宗大和年间,他担任杭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在任期间应该有些政绩。杭州和苏州都是富庶之地,也是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白居易也在这些地方留下诗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池上早夏是一首五言古诗,描写了作者在池边亭子里看到的夏日景色。其中,南阳地温何一句中,南阳是白居易的号,他在南阳湖亭望洛水中也有诗句南阳地温何。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担任过的地方的怀念之情。

一日上树能干回,不辞清阴坐终日一句则描写了作者在夏日里到池边柳树下乘凉、避暑,并且在此读书、写作。这里的干回指的是作者一天里多次上树,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这棵树下读书、写作、休息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绅并称李白。

白居易的祖籍是山西太原,我之所以能够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他是太原人氏。白居易的曾祖父是白建,在北魏时期任过官职。到了他的祖父时,迁居到陕西渭南县。他的父亲白季庚,曾任官太学生。白居易还有两位哥哥,大哥早逝,二哥白行简,后来也做了官。

白居易的家庭可以说是书香门第。在他出生前,母亲便去世了。他是由父亲和二哥抚养长大的。白居易很有语言天赋,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记忆力。他读书非常刻苦,读书速度非常快,能够过目不忘。据说他曾经一天读完文选,并且能够背诵。

白居易十六岁时,就考中了书试,被授予了校书郎官职。在他任职期间,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多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为主题,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责任感。例如他的琵琶行就是一首非常着名的作品,通过对琵琶女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非常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作品被认为是非常优秀的,他的绘画作品则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白居易在文学、诗歌、政治、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贡献。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和收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是哪位唐代诗人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描述了当时少年杜甫的生活状态,梨枣成熟时,他频繁地上树摘取,一天之内甚至能上树千次。

诗句介绍

1、原诗: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2、诗句赏析: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3、诗句表达的感情: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杜甫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留恋。他通过描写自己上树摘取梨枣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当时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相对简单,社会风气淳朴,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户外玩耍,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诗句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关于“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哪个诗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56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