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晚春古诗译文及赏析(晚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晚春古诗译文及赏析(晚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9    点击:  447 次


晚春古诗译文及赏析

网上有关“晚春古诗译文及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晚春古诗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这首诗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赏析二:

 《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应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会,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晚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晚春,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春季最后的一段时间,接近夏天。

词语晚春

读音wǎn chūn

解释春季最后的一段时间

释义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汉 郑玄 笺:“周 之季春,於夏为孟春。诸侯朝周之春,故晚春遣之。” 唐?杜荀鹤《登城有作》诗:“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唐 韩愈有诗曰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想要留住它,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形成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景象,就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全诗语言生动,亦庄亦谐,富含哲理。

《清平乐·晚春》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晚春

韩愈 〔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晚春的诗词意思是什么?

黄庭坚《清平乐?晚春》清平乐?晚春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鸝。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这首词是从《白香词谱》裏看来的。

评析裏说,宋代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的入话提出一个问题:春天是怎麽来的,是谁送来的;後头列出送来带走的名单中有东风、风雨、蝴蝶、蜜蜂、黄莺等等。

虽是写晚春的词,读来却也不觉的时令不对。

冬天的泉州忽冷忽热;春天的泉州也忽冷忽热——觉得这个季节拖了很长,是冬天也是春天。

我喜欢这首词,喜欢最後一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这句话在我看来完全找不到逻辑上的因果,只是这才是好玩的地方,太过符合常理就无趣了。

就像那部片子,《香蕉Banana》,阿伯和洋人,各自诉说,闽南语和英语混合。

很多时候,人需要的是陪伴感和存在感,至於对方是谁,似乎退而在次。

很多时候,这样的倾诉交心,自然而然,却又悲剧感十足,是凭空而来的无事之悲。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後,泪流满面。」——逻辑,更多时候,反逻辑,是有趣的。

《晚春》的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不久将要结束,竞相争奇斗艳、吐露芬芳,一时间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怜杨花和榆钱,缺少艳丽的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晚春》的原文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杨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赏析

全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繁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在这种背景下,三四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则别开生面,展现了有别于繁丽春景的另一种春色;“杨花榆荚”即使朴素无华,亦能在暮春之际为晚春增添一景,表现出诗人对“杨花榆荚”的赞赏,同时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古诗晚春的解释是什么

古诗《晚春》的解释如下: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一、原诗: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二、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三、创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二首·其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代·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晚春二首·其一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天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鉴赏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讯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像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像,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宋代·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春天 , 写景 , 抒情 , 思乡愁绪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唐代·白居易《春词》

春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春天 , 女子闺怨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宋代·刘攽《雨后池上》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古诗三百首 , 春天池塘

晚春的诗意是什么?

《晚春》的翻译是: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原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出处:唐代韩愈的《晚春》

《晚春》赏析

此诗作年不详。或谓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时韩愈在京得罪当政者,仕途不得意。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所见暮春景色。

全诗用拟人手法,前二句写草和树都知春将归去,争斗芬芳,后二句则以嘲笑和怜惜口吻,谓杨花、榆荚没有才华。或谓其中有寓意。其实,此诗轻松诙谐,富有情趣,不必求之过深。其主要还是以写景见长。

解、析韩愈的《晚春》诗。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关于“晚春古诗译文及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562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