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惆怅是清狂(诗词-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未妨惆怅是清狂
网上有关“未妨惆怅是清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词|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此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中的《无题·重帏深下》。
此句的意思是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所著,属于七言律诗,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作品原文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楚王艳遇巫山神女,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芳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作品赏析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女神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作品评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分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相关信息
颔联的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主要写了深夜难眠,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以及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第二首写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她的相思苦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无题二首》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诗词|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一、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无题二首》其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全诗翻译: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楚王艳遇巫山神女,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芳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3、作品简介:《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是第二首,第二首写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她的相思苦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4、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1]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是什么意思?
李商隐的爱情诗,尤其是“无题”系列,几乎每一首都是精品,而且总有那么一两个读后就再也忘不了的诗句。
像今天所介绍的“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你不太清楚它的意思,也忍不住暗自赞同:嗯,说的是我,没错了!
很多年后,当你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于一个不眠的清宵,突然想起这两句诗,你会愈加悲伤,还是会释然一笑?
大概会是后者,因为你的心意与千年前的一位诗人默默相通,你的伤痛也因为他的分担而变得轻薄。
对这种一清如水的缘分,不应该报以微微一笑吗?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品读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李商隐
解析
通读一遍,你大致可以确定,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孩爱情失意的七律。在李商隐的“无题诗”种,这种感情十分普遍,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在一个个唯美意象的统摄下,均可产生一种极为耐人寻味的艺术美。
联像一个动态镜头:先穿过重重的帷幕,再缓慢定焦,出现一个“莫愁堂”画面,接着再移动镜头,将焦点聚到一个姑娘身上(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睡去),最后转换镜头,以一窗清夜的画面结束拍摄。
其实内容很简单:“重帏深下莫愁堂”是女主人公的居住环境,“重帏”给人以幽寂、压抑之感,很符合女主人公的心境;“莫愁堂”未必是卧室的名字,言“莫愁”是为了反衬人物之愁。“卧后清宵细细长”,就是在间接写她的愁,因为躺下很久了,她依旧睡不着,为何失眠呢?只有一个原因:“愁”!
那么,她究竟是为何而愁呢?不用怀疑,古诗词中的女子一旦发愁,十有八九是因为爱情,不如意的爱情。
所以,接下来作者要引领我们进入女主人公关于爱情的回忆——“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神女生涯”即巫山神女之典,表示对爱情有过大胆的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故称“原是梦”。
“小姑居处”即青溪小姑之典,说蒋子文妹妹未嫁而死,后人有感于此,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郞。这里是说,她追求爱情无果,最后还是没能嫁一有情有意之人。
颔联写爱情经历,颈联则写身世经历,而这种悲惨的身世,很可能与她不幸的爱情经历相关。对照来看,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自己身子本就孱弱如菱枝,奈何遭遇风波的摧残;又像美丽精致的桂叶,谁知却得不到月露的滋养。女主人公以“菱枝”、“桂叶”自况,隐约透露自己出身不高,却有美好的品质。
很明显,“风波”代指生活中的恶势力,也许是来自世俗礼教的谗毁;“月露”代指好心人的帮助,但后面接以“谁教”,则表明无人施以援手。
爱情把她害那么惨,她是否后悔了呢?
没有,她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心底很清楚,承受相思的折磨,一点好处也没有,但还是心甘情愿惆怅终身,这在旁人看来也是一种狂吧。“清狂”,非轻狂,是一种近乎狂妄的执着,一种至死不悔的坚持,如果非得找一个同义词,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痴情”吧。
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有没有寄托?
不必纠结。单看作爱情诗,它已深入人心;若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则更具艺术感染力。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意思: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无题二首》。
原文: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扩展资料《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
主要写了深夜难眠,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以及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第二首写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她的相思苦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此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的女神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
直到现在,还正像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
“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参考资料:
无题二首-百度百科直到相思了无意未妨惆怅是清狂的意思
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的意思: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无题二首》。
2、原文: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意思是什么?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译文注释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赏析: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首联“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
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出自哪首诗,有何意
此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中的《无题·重帏深下》。
此句的意思是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是唐朝着名诗人李商隐所着,属于七言律诗,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作品原文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译文: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楚王艳遇巫山神女,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芳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作品赏析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女神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作品评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分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相关信息
颔联的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主要写了深夜难眠,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以及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第二首写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她的相思苦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无题二首》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译文: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 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 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 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 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诗词|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的爱情诗,尤其是“无题”系列,几乎每一首都是精品,而且总有那么一两个读后就再也忘不了的诗句。
像今天所介绍的“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你不太清楚它的意思,也忍不住暗自赞同:嗯,说的是我,没错了!
很多年后,当你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于一个不眠的清宵,突然想起这两句诗,你会愈加悲伤,还是会释然一笑?
大概会是后者,因为你的心意与千年前的一位诗人默默相通,你的伤痛也因为他的分担而变得轻薄。
对这种一清如水的缘分,不应该报以微微一笑吗?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品读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李商隐
解析
通读一遍,你大致可以确定,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孩爱情失意的七律。在李商隐的“无题诗”种,这种感情十分普遍,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在一个个唯美意象的统摄下,均可产生一种极为耐人寻味的艺术美。
联像一个动态镜头:先穿过重重的帷幕,再缓慢定焦,出现一个“莫愁堂”画面,接着再移动镜头,将焦点聚到一个姑娘身上(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睡去),最后转换镜头,以一窗清夜的画面结束拍摄。
其实内容很简单:“重帏深下莫愁堂”是女主人公的居住环境,“重帏”给人以幽寂、压抑之感,很符合女主人公的心境;“莫愁堂”未必是卧室的名字,言“莫愁”是为了反衬人物之愁。“卧后清宵细细长”,就是在间接写她的愁,因为躺下很久了,她依旧睡不着,为何失眠呢?只有一个原因:“愁”!
那么,她究竟是为何而愁呢?不用怀疑,古诗词中的女子一旦发愁,十有八九是因为爱情,不如意的爱情。
所以,接下来作者要引领我们进入女主人公关于爱情的回忆——“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神女生涯”即巫山神女之典,表示对爱情有过大胆的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故称“原是梦”。
“小姑居处”即青溪小姑之典,说蒋子文妹妹未嫁而死,后人有感于此,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郞。这里是说,她追求爱情无果,最后还是没能嫁一有情有意之人。
颔联写爱情经历,颈联则写身世经历,而这种悲惨的身世,很可能与她不幸的爱情经历相关。对照来看,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自己身子本就孱弱如菱枝,奈何遭遇风波的摧残;又像美丽精致的桂叶,谁知却得不到月露的滋养。女主人公以“菱枝”、“桂叶”自况,隐约透露自己出身不高,却有美好的品质。
很明显,“风波”代指生活中的恶势力,也许是来自世俗礼教的谗毁;“月露”代指好心人的帮助,但后面接以“谁教”,则表明无人施以援手。
爱情把她害那么惨,她是否后悔了呢?
没有,她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心底很清楚,承受相思的折磨,一点好处也没有,但还是心甘情愿惆怅终身,这在旁人看来也是一种狂吧。“清狂”,非轻狂,是一种近乎狂妄的执着,一种至死不悔的坚持,如果非得找一个同义词,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痴情”吧。
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有没有寄托?
不必纠结。单看作爱情诗,它已深入人心;若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则更具艺术感染力。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直道相思了无情,未妨惆怅是轻狂。”是什么意思?
一、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无题二首》其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全诗翻译: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楚王艳遇巫山神女,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芳香。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3、作品简介:《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是第二首,第二首写了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和她的相思苦情,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4、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1]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着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关于“未妨惆怅是清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599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
-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