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0    点击:  141 次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

网上有关“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黄鹤楼的古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相关内容如下:

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黄鹤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盛府》。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是李白登上黄鹤楼后,目送好友孟浩然离开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以及在此畅游时的心境和情感。通过描写楼与江、山的优美融合,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深厚思念和祝福之情。

2.《登黄鹤楼》

这首诗是李白登临黄鹤楼时的所感所思,表达了对天地宇宙的浩渺感悟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诗中既有对楼阁、云雾、江山等景物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功名、时光流转等哲理的深入思考,展现了李白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对自由不羁的追求。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盛府》

这首诗是李白再次登上黄鹤楼后,为好友孟浩然送行的一首诗作。诗中描绘了黄鹤楼景色的壮丽与辽阔,以及作者对友谊的深深留恋和离别时的无尽愁思。通过与黄鹤楼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人生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李白对友谊的深厚思念和祝福之情。《登黄鹤楼》展现了李白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对自由不羁的追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盛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人生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索。

黄鹤楼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它因为李白的诗作而闻名于世,黄鹤楼与李白之间形成了浓厚的文学情结。

这三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既展示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也留下了对友情、人生和人世沧桑的深远思考,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1.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两首诗的异同

在崔颢写完《黄鹤楼》后一年左右,李白也来到黄鹤楼,眼望美景,诗兴大发,正欲提笔,忽看到墙上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良久,掷笔于地,感叹一声:“满眼风光说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没有留下诗作,就离开了。再后来,当李白云游到金陵凤凰台时,听到关于凤凰台的传说,信手写下《登金陵凤凰台》,无论创意、意境、韵律都与崔颢的《黄鹤楼》相同,只是地方不同罢了,可见崔诗对李白的影响之深。现将两首诗抄录如下,以供欣赏比较。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李白的关于黄鹤楼的诗是什么,完整具体语句

李白以才自负,后人也称诗仙,可他的七律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崔颢,这正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是也。

崔颢兴之所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一日上黄鹤楼见崔颢的题壁,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太上头。”李白在黄鹤楼不敢题诗,但不死心,跑去崔颢诗中提到的鹦鹉洲上也题一首,想和崔颢一比高低: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前四句有三句重复鹦鹉,第四句用叠韵“青青”,显然是故意摸仿黄鹤楼。虽然后来李白的名气比崔颢大得多,可后人对这首诗并不买帐,只有宋人的《瀛奎律髓》有载。

就是李白自己,也觉得难比崔颢,后来去凤凰台再仿一首,算是敢较高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诗失对,凤凰台诗失粘,各有得失,论气势,后人评:“今观二诗,真敌手也”,“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3.诗词 崔颢 李白 黄鹤楼

传说李白的一首打油诗

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崔颢的《登黄鹤楼》全部诗句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黄鹤楼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登黄鹤楼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登黄鹤楼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参考地址:

古诗《黄鹤楼》鉴赏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登黄鹤楼》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送康太守》唐代·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古诗《黄鹤楼》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黄鹤楼》鉴赏 篇1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历史变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名称来历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也有同样的说法。据它所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的,所画鹤也呈**。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古诗《黄鹤楼》鉴赏 篇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古诗《黄鹤楼》鉴赏 篇3

 古诗原文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译文翻译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注释解释

 雄雄:气势雄伟。

 弯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蓬海:即蓬莱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称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炼取丹药之灶。

 清谧:清静、安宁。

 蹇:句首语助辞。

 跻:登。

 创作背景

 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时李白自零陵归至巴陵、江夏。黄鹤山,即黄鹤矾,又名黄鹄山,在鄂州江夏县东九里,今武汉市长江大桥南首蛇山。传说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故得名黄鹤山。诗中描绘了黄鹤山的雄伟气势与壮美景色。

 诗文赏析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排排凌空横跨,宽阔无边;高高耸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显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诗句,全由首句“东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纵望、侧望、环望。整个黄鹤山几乎全被诗人望遍了。可以看出,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过。“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人去楼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当年炼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炼丹的“金灶”,已满是烟尘和埃垢;注满玉液之潭,如今已一无所有;整个黄鹤山似乎都被一种清幽寂静的静的气氛所笼罩,一切是那样的神秘。“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一片荒凉冷寂的画面展现于读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丛生;庭园里,灵芝之类的药草,已经苍老枯萎。

 从“颇闻列仙人”至“庭寒老芝术”是第二段,共八句。诗人扣紧有关黄鹤山的传说,描绘仙人飞升后的荒凉景象。写法仍从“望”字入笔,但却已经杂入许多虚无的幻想,浓化了全诗的气氛。

 从“蹇予羡攀跻”至篇终是第三段。这一段写由黄鹤山的奇伟和有关仙人的传说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两句,毫无隐讳地抒写自己的仰慕与欣羡,诗人很愿攀援而上。诗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原因在于“保闲逸”,亦即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过着闲逸的生活。“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两句,与一、二两段相呼应,说明,尽管诗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黄鹤山却是无与伦比、无可匹敌的。

 总体来说,此诗经过实际的比较,诗人终于决定把黄鹤山做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从此永远结束作客他乡,寄人篱下的生活:“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这里的“青松”代指黄鹤山,同时也象征看诗人坚韧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觉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乡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诗人奔波流浪,怀才不遇的一生。

 古诗《黄鹤楼》鉴赏 篇4

 出自唐朝诗人崔颢的《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李白的黄鹤楼:故人以乘黄鹤去……的意思是什么

“故人以乘黄鹤去”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

原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出自《黄鹤楼 / 登黄鹤楼》。

李白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和李白两首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是

1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两首诗的异同

在崔颢写完《黄鹤楼》后一年左右,李白也来到黄鹤楼,眼望美景,诗兴大发,正欲提笔,忽看到墙上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良久,掷笔于地,感叹一声:“满眼风光说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没有留下诗作,就离开了。再后来,当李白云游到金陵凤凰台时,听到关于凤凰台的传说,信手写下《登金陵凤凰台》,无论创意、意境、韵律都与崔颢的《黄鹤楼》相同,只是地方不同罢了,可见崔诗对李白的影响之深。现将两首诗抄录如下,以供欣赏比较。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李白的关于黄鹤楼的诗是什么,完整具体语句

李白以才自负,后人也称诗仙,可他的七律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崔颢,这正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是也。

崔颢兴之所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一日上黄鹤楼见崔颢的题壁,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太上头。”李白在黄鹤楼不敢题诗,但不死心,跑去崔颢诗中提到的鹦鹉洲上也题一首,想和崔颢一比高低: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前四句有三句重复鹦鹉,第四句用叠韵“青青”,显然是故意摸仿黄鹤楼。虽然后来李白的名气比崔颢大得多,可后人对这首诗并不买帐,只有宋人的《瀛奎律髓》有载。

就是李白自己,也觉得难比崔颢,后来去凤凰台再仿一首,算是敢较高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诗失对,凤凰台诗失粘,各有得失,论气势,后人评:“今观二诗,真敌手也”,“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3诗词 崔颢 李白 黄鹤楼

传说李白的一首打油诗

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崔颢的《登黄鹤楼》全部诗句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黄鹤楼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登黄鹤楼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登黄鹤楼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参考地址:

李白的黄鹤楼诗词 李白黄鹤楼诗词大全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4、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5、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李白《江夏行》

6、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7、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江上吟》

8、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李白《望黄鹤楼》

9、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10、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11、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13、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14、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15、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李白《江夏送友人》

16、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17、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18、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黄鹤楼最有名的诗句是什么

1 关于黄鹤楼有名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关于黄鹤楼有名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1有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好多,下面摘录几首供君参考: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4望黄鹤楼 唐代: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题黄鹤楼石照 唐代:吕岩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6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7黄鹤楼 宋代:陆游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8黄鹤楼 宋代:贺铸

登真者谁子,昔有费公祎。

白日玉书下,青天驾鹤飞。

此地少留憩,神标怅依依。

振裾谢尘浊,与尔方远违。

层楼宠陈迹,江山长四围。

登临美商素,雨气薄西晖。

水落州觜嫩,风豪帆背肥。

飘然起遐想,琳馆閟岩扉。

明月识悠阔,白云疑是非。

金桃未遽熟,薤露虞先曦。

高树两华表,长招羽驾归。

灵瓢五色剂,定与遗民挥。

自顾乏仙质,延生犹可希。

刀圭傥不吝,如饱首阳饥。

9题黄鹤楼 宋代:江万里

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得老仙。

云护山光秋驻马,日笼江影书停船。

良工改写归图画,俯仰令人一慨然。

10崇恩演福禅增偈 宋代:贾似道

灵山一别几经春,今日重来喜见君。

佛法一肩担荷却,黄鹤楼前第一尊。

2需要描写黄鹤楼的着名诗句

《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3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什么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登黄鹤楼》3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4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6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李白《望黄鹤楼》7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8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贺铸《送左禹赴江夏尉》9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10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

——罗洪先《旅怀·其三·望黄鹤楼》11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李弥逊《念奴娇·楚天木落》12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13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

——赵蕃《代书寄吴仲权》14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15黄鹤楼中玉笛,看花吹彻春声。

——管讷《题墨梅送友人》16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17黄鹤楼空馀铁笛,青牛人远剩瑶编。

——钟仕杰《超真观·其二》18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陈孚《鄂渚晚眺》19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

——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20落日青山亭,浮云黄鹤楼。——田锡《读翰林集》21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22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23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

——陈录《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24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戴雨耕《送赵侯之任》25有客欲登黄鹤楼,挂帆十月辞杨州。

——文彭《楚江秋泛为吴子赋》26张子别我黄鹤楼,飘然骑鹤归扬州。——皇甫汸《送张子还广陵》27期君异时明月夜,把酒岳阳黄鹤楼。

——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28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陈陶《怀仙吟二首》29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江万里《题黄鹤楼》30百千诸佛在何居,黄鹤楼诗锦不如。——释法薰《颂古十首·百千诸佛在何居》31黄鹤楼头玉笛吹,无缘得见蓝桥妪。

——张凤翔《红梅》32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方孝孺《江山万里图》33黄鹤楼东卖酒家,王孙清晓驻游车。

——乃贤《京城春日二首·其二》34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35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36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37黄鹤楼中月白,鹦鹉洲前水流。

——章甫《太湖秋晚·黄鹤楼中月白》38黄鹤楼头仙不回,青鸾镜里人难老。——徐庸《送徐以慱游武昌次陈孟英先生韵》39碧鸡关外先秋约,黄鹤楼前今雨情。

——黄衷《送江侍御》40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41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

——乔吉《中吕·红绣鞋·竹衫儿并刀》42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王冕《孙元实春游图》43仙人黄鹤楼,待子洗壶觞。

——徐祯卿《江上逢许员外》44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李白《江夏送友人》45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

——曾鲁《赠黄道士还九宫山》46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饶廷直《夜游黄鹤楼遇道人》47黄鹤楼前帝子宫,古来形胜控江东。

——周霆震《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武昌失守》48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49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50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51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

——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52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53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54黄鹤楼前一首诗,把将扫箒画娥眉。——释崇岳《惠康伯宣教请{阩堂举张拙秀才问长沙百千诸》55三月莺花黄鹤楼,骚人无复旧风流。

——老舍《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56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揭傒斯《梦武昌》57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

——刘因《送徐生还鄂》58呼童沽酒下船去,明日再登黄鹤楼。——史谨《登岳阳楼》59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

——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60疑含白龙堆外怨,恨不黄鹤楼中听。——汪炎昶《闻笛》61平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椎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

——解缙《采石吊李太。

4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描写黄鹤楼诗词历朝历代有很多,现在脍炙人口的黄鹤楼主楼壁画上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唐代崔颢的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5有关黄鹤楼的诗句

1,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出自唐代李白的《望黄鹤楼》

白话文释义: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出自唐代崔颢《登黄鹤楼》

白话文释义: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出自唐代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白话文释义: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5,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出自唐代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白话文释义: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

6需要描写黄鹤楼的着名诗句越多越好

《黄鹤楼》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江夏送友人》李白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宋之问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陆游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范成大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白居易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刘禹锡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王维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7需要描写黄鹤楼的着名诗句

《黄鹤楼》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李白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李白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宋之问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8关于黄鹤楼有哪些诗句

诗黄鹤楼小赞 雄睨荆楚第一楼, 黄鹤昔年在此留。

迎送古今多少客, 风流绝冠傲神州。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

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

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

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

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比较复杂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

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

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

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

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

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

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

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

关于“李白登黄鹤楼的三首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614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