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渡汉江阅读答案(渡汉江古诗带拼音)

渡汉江阅读答案(渡汉江古诗带拼音)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2    点击:  221 次


渡汉江阅读答案

网上有关“渡汉江阅读答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渡汉江古诗带拼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渡汉江,是一座位于长江上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渡口之一。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渡汉江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也记录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本文将从渡汉江的历史、渡江的操作步骤、以及渡江的文化内涵等方面,为大家描绘一幅渡汉江的壮丽画卷。

一、渡汉江的历史

渡汉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的蜀汉政权为了避免东吴的进攻,便在此处修建了渡口。后来,渡汉江成为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军事要地。在明清时期,渡汉江更是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中心,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画作。

二、渡江的操作步骤

渡江的操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购票:在渡口的售票处购买渡江的门票。

2.排队:根据售票处的指引,排队等待上船。

3.上船:当排队到自己的船只时,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上船。

4.渡江:船只启动后,需要保持平衡,不要随意移动或跳跃。

5.下船:当船只到达对岸后,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下船。

三、渡江的文化内涵

渡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渡江是人们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过渡,也是人们从一个境界到另一个境界的过渡。因此,渡江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含义,如“渡劫”、“渡河”等。

在文学作品中,渡江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渡江时,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画作。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_千里目,更上一__。”这样的名句,就是在渡江时所作。

结尾

渡汉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地方。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渡汉江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也记录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无论是从历史、操作步骤、还是文化内涵等方面来看,渡汉江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渡汉江古诗带拼音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赏析: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渡汉江》阅读

一、渡汉江拼音版:

lǐng wài yīn shū duàn ,jīng dōng fù lì chūn 。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jìn xiāng qíng gèng qiè ,bù gǎn wèn lái rén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二、渡汉江翻译: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渡汉江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诗人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诗歌以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渡汉江》

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鉴赏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此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这首诗的前两句追叙诗人贬居岭南的情况。诗人被贬斥到蛮荒之地,本来就很悲惨,更何况和家人又音讯隔绝,彼此不知生死。在这样的情形下,诗人熬过漫长的岁月,历经寒冬,迎来新春,心情更加凄苦。在本诗中,诗人未平行列出空间的阻隔,音信的断绝,时间的悠远这三层意思,而是逐层递进、逐步展现,这就增强和深化了游子贬居蛮荒时的愁苦、烦闷,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绝”、“复”两字,看似未着力,实则是诗人在“痛苦尝尽”之后的辛酸语。仔细体味就会发现,“绝”的何止是家乡的音讯、“复”的又何止是时间的冬春?诗人所有美好的希望、所有华年的回忆、所有情感的皈依,似乎都断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咀嚼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却可见诗人的用心。“岭外”是从空间着眼,写出离家之远;“经冬复立春”是从时间着眼,写出离家之久。还有更令人不安的是“音书断”。通过这三层意蕴,加深了诗人在岭南时的苦闷与不安,也加深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人居于贬所之时那种与尘世隔离的孤独,丧失所有精神安慰的困苦,还有度日如年的煎熬,皆清晰可感。乍读起来,这两句平平叙起,似乎无惊人之处,却在无形中为下两句出色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着重言情,抒写矛盾的心情,细腻生动,真切感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踏上归途,当然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欢悦会随着家乡的临近而越来越强烈。诗人偏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在一般情况下,越接近家乡心情越急切,常常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走,一步跨进家门。路上遇到熟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听家里近况。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情合理。因为诗人贬居岭外,与家人“音书断”,一方面自然是日日夜夜想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为家人的命运担忧,怕他们被自己连累或因别的原因惨遭不幸。

 “音书断"的时间越久远,这种想念与担忧也越朝极端发展,形成了诗人既盼望音信,又怕音信到来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在诗人从贬所逃往家乡的路上,尤其是过了汉江,靠近家乡后,有了更加戏剧性的发展:原来的担忧、焦虑与模糊不清的不好预感,这时好像立刻便会被途中遇见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为残酷的事实,那么诗人长期盼望和家人团圆的愿望就会立刻破灭。所以,“情更切”变为“情更怯”,“急欲问”变为“不敢问”。在“岭外音书断的特殊情形下,这是诗人心理矛盾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情更怯”和“不敢问”,读者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竭力压制的迫切愿望及因此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既真实,而又富有情趣,耐人寻味。

 从此诗表达的时空来看,前两句是一般叙述,写诗人对昔日在岭南时情况的追叙,后两句匠心独具、构思巧妙,写诗人接近家乡时的心态的描述。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主体,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诗写得很平实,没有任何雕饰,但情意真切,很是感人。



李频《渡汉江》全文及赏析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五绝。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

 全诗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韵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

 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

 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2 金昌绪《春怨》全文及赏析

3 贾岛《寻隐者不遇》全文及赏析

4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全文及赏析

5 唐诗三百首之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6 唐诗三百首之《八阵图》杜甫

李频《渡汉江》全文及赏析

需要广东近年来中考语文课外阅读题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64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文言文八上答案

1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

一、诗中“江 ”的描写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二、诗中“云 ”的描写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宗元《江雪》)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诗中“离别”的描写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四、诗中“亲情”的描写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五、诗中“乡情"的描写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六、自然名句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句》)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

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 ,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八年级上册: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3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的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4 八年级上册语文内容文言文和古诗急

2013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八年级上册)答案1 ①到 ②犯罪 ③只,仅仅 ④它们的果实2 译文: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自讨没趣了3 随机应变,善于辞令4 《世说新语》 笔记 刘义庆5 ( 1 )(病)重 ( 2 )全,完全 ( 3 )向来、一向 ( 4 )死6 ( 1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 )(子猷)就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7 略(可以从珍惜亲情方面来谈,合理即可)8D9C10D11 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12 苏轼,唐宋1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14 盖/竹柏影也15① 考虑,想到 ② 散步 ( 或漫步、走、行走 )16①( 我 )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 十分优美 )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17①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18(1) 端起洒杯 (2) 考虑 或:想着19B20(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1C22 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 —— 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23 ①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②古代的典章制度 ③随意 ④水停聚的地方24 ①也不可以随意轻信别人的言语②所以必须要亲自登山涉水25 第二段介绍了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的事用海瑞的事例证明作者在第一段提出的论点26 末句话从反面讲不躬亲、怕吃苦的后果,与上文形成对比,共同论证本文论点27 略快速回复。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本只要古诗,(《杜甫诗三首》,《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诗四首羌 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1]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2]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3]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4]梦 李 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5]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6]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8]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题解]《羌村》共三首,此选其一,是杜甫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从凤翔回鄜州(今陕西富县)之后所写,描述了诗人历尽艰险回到家中时悲喜交集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中惨痛的社会现实羌村在鄜州郊外,是杜甫家人寄居处,《梦李白》共二首,此选其二,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当时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县)李白因李璘幕府案于乾元元年流放夜郎,次年赦还杜甫当时不知李白遇赦,积思成梦,因作此诗诗中表现了对李白的真挚情感和对窘困现实的不满《绝句漫兴》共九首,此选其三、其六,是上元至宝应年间(760-762)寓居成都时所作,以清新而富于生活气息的笔调,描写了在成都郊外田园牧歌式的闲散生活,体现了杜甫诗歌风格的另一面[注释][1]日脚:落日余辉[2]孥(nú):子女怪我在:惊讶我还活着[3]歔欷(xūxī):哽咽,抽泣[4]夜阑:夜深更:再,又,更换[5]告归:告辞局促:匆促苦道:再三地说[6]冠盖:冠冕和华盖,此处指达官贵人斯人:指李白憔悴:困顿失意,穷途潦倒[7]网恢恢:《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意指天道公平此处用反诘句质疑天道的公平将老:李白时年59岁[8]在:俗语,有持久、一直之意。

初二古诗应用题及答案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下面是关于初二古诗应用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着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课外古诗以及文言文阅读,10分

(一)1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2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3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非常悲苦,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4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二)2(1)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

(2)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3重感情、讲信义、知恩图报

4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关于“渡汉江阅读答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690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