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王维的《山中送别》的诗意是什么?(山中送别王维原文及翻译)

王维的《山中送别》的诗意是什么?(山中送别王维原文及翻译)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2    点击:  498 次


王维的《山中送别》的诗意是什么?

网上有关“王维的《山中送别》的诗意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山中送别王维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意思是: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唐代王维《山中送别》,原文为: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以前,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王维写此诗相赠。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百度百科-山中送别

山中送别王维原文及翻译

1.王维的送别诗有哪些

王维的送别诗有以下这些

《山中送别》、《送元二使安西》、《送梓州李使君》 、《送别》、《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山中送别》

原文为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为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2、《送元二使安西》

原文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为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3、《送梓州李使君》

原文为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

译文为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蜀汉妇女以橦花织成的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4、《送别》

原文为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为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5、《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原文为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为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象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王维写的送别的诗句

1、《送元二使安西》友情诗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友情诗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3、《送梓州李使君》送别诗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

4、《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唐·王维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

鸣笳瀚海曲。按节。

5、《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王维 与君伯氏(一作兄)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6、《送陆员外》 唐·王维 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风。天子顾河北。

诏书除(一作隶)征东。拜手辞。

7、《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

8、《送张五归山》 唐·王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

9、《送缙云苗太守》 唐·王维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

方从会稽邸(一作郊)。更发汝南骑。

按节下。10、《送从弟蕃游淮南》 唐·王维 读书复骑射。

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

千里远相寻。高义难自隐。

明时。11、《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一作送别〕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既至。

12、《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唐·王维 〔走笔成〕束带趋承明。守官唯谒者。

清晨听银蚪。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13、《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唐·王维 人外遗世虑。

空端结遐心。曾是巢许浅。

始知尧舜深。苍生讵有物。

黄屋。14、《资圣寺送甘二》 唐·王维 浮生信如寄。

薄宦夫何有。来往本无归。

别离方此(一作正)受。柳色蔼。

15、《送崔五太守》 唐·王维 长安厩吏来到门,朱文露网动行轩。黄花县西九折坂,玉树宫南五丈原。

16、《送李睢阳》 唐·王维 〔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将置酒。

思悲翁。使君去。

出城东。麦渐渐。

17、《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唐·王维 〔离骚题作山中人〕山寂寂兮无人。

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

君何为。18、《送李睢阳(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唐·王维 将置酒,思悲翁。

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

19、《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唐·王维 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20、《送封太守》 唐·王维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

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帆映丹阳郭,枫攒。

21、《送严秀才还蜀》 唐·王维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断,江向。22、《送张道士归山》 唐·王维 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人间若剩住,天上。

23、《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唐·王维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24、《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一作钱起诗)》 唐·王维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去问珠官俗,来经。

25、《送崔兴宗》 唐·王维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26、《送平澹然判官》 唐·王维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瀚海经年到,交河。

27、《送方城韦明府》 唐·王维 遥思葭菼际,寥落楚人行。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使车听雉乳,县鼓。28、《送李员外贤郎》 唐·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鱼笺请诗赋,橦布。

29、《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唐·王维 南陌去悠悠,东郊不少留。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

路绕天山雪,家临。30、《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 唐·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

3.王维写的送别诗句有那些

1、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3、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沈子福,作者的朋友。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作者此时在湖北襄阳一带游历,它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4、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5、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6、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7、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几往返兮极浦,

尚裴回兮落晖。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8、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9、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10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王维写的送别的诗句

1、《送元二使安西》友情诗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友情诗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3、《送梓州李使君》送别诗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

4、《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唐·王维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杂虏尽朝周。诸胡皆自郐。

鸣笳瀚海曲。按节。

5、《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王维 与君伯氏(一作兄)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6、《送陆员外》 唐·王维 郎署有伊人。

居然故人风。天子顾河北。

诏书除(一作隶)征东。拜手辞。

7、《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

8、《送张五归山》 唐·王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

9、《送缙云苗太守》 唐·王维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

方从会稽邸(一作郊)。更发汝南骑。

按节下。10、《送从弟蕃游淮南》 唐·王维 读书复骑射。

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

千里远相寻。高义难自隐。

明时。11、《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一作送别〕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既至。

12、《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唐·王维 〔走笔成〕束带趋承明。守官唯谒者。

清晨听银蚪。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13、《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唐·王维 人外遗世虑。

空端结遐心。曾是巢许浅。

始知尧舜深。苍生讵有物。

黄屋。14、《资圣寺送甘二》 唐·王维 浮生信如寄。

薄宦夫何有。来往本无归。

别离方此(一作正)受。柳色蔼。

15、《送崔五太守》 唐·王维 长安厩吏来到门,朱文露网动行轩。黄花县西九折坂,玉树宫南五丈原。

16、《送李睢阳》 唐·王维 〔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将置酒。

思悲翁。使君去。

出城东。麦渐渐。

17、《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唐·王维 〔离骚题作山中人〕山寂寂兮无人。

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

君何为。18、《送李睢阳(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唐·王维 将置酒,思悲翁。

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

19、《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唐·王维 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20、《送封太守》 唐·王维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

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帆映丹阳郭,枫攒。

21、《送严秀才还蜀》 唐·王维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断,江向。22、《送张道士归山》 唐·王维 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人间若剩住,天上。

23、《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唐·王维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24、《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一作钱起诗)》 唐·王维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去问珠官俗,来经。

25、《送崔兴宗》 唐·王维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26、《送平澹然判官》 唐·王维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瀚海经年到,交河。

27、《送方城韦明府》 唐·王维 遥思葭菼际,寥落楚人行。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使车听雉乳,县鼓。28、《送李员外贤郎》 唐·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鱼笺请诗赋,橦布。

29、《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唐·王维 南陌去悠悠,东郊不少留。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

路绕天山雪,家临。30、《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 唐·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

5.王维的送别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王维《送别》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王维《送别 》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6.王维的送别诗,全文

王维——《送别》 年代:唐 作者:王维——《送别》 内容: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者 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注释: 饮君酒:劝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里。

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山中送别原文及翻译

山中送别王维原文及翻译如下: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山中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意中有意,味外有味,匠心独运,耐人咀嚼。

创作背景:

王维在山中送别友人后,作这首小诗以表达自己期盼能与友人来年再聚。因资料缺乏,此诗创作时间在何年、送别对象为何人,均难以确证。

作品赏析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山中送别》原文及其赏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离别之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以及对友人是否能够归来的思念之情。

操作步骤

步骤一:理解诗歌背景

这首诗的背景是王维与友人在山中相别。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分别,日暮时分,友人即将离去。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步骤二:分析诗歌结构

这首诗歌的结构非常简洁,只有两句。首句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以及日暮时分的情景;而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是否能够归来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理解诗歌意义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离别时,不仅仅是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惋惜,更是对友人是否能够平安归来的担忧。这种情感在诗歌中表现得非常深刻,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步骤四:欣赏诗歌语言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用“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来描述离别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而“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之情。

结尾

王维《山中送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是否能够归来的担忧。这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读完这首诗歌,我们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亲友的离别,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山中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

原文: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王维诗歌特色: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生平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 显示全部

评价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

诗歌评述

1.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特色

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1.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

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2.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

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在《淇上别赵仙舟》一诗中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浓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名,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王维写情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王维写情,又多隐喻比兴。如《杂诗二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

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3.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还像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山中送别》古诗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出处唐·王维《三中送别》。

译注送别友人,回到山中。天刚刚黑,便关 上了柴门。“罢”字作结,凝练地概括了诗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日 暮”便“掩柴扉”更为含蓄,它委婉地暗示出诗人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无限 深情。继日暮而来的漫漫长夜,诗人将如何排遣那深重的离愁?这令人 神伤的场面也都饱溢在诗句中,可谓力透纸背。

注: 山中,王维隐居辋川别墅所在地蓝田。

全诗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①柴扉:柴门。

②年年:一作“明年”。王孙:贵族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翻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全诗赏读

这首《山中送别》乍读会让人感到特别: 题为《送别》,却不写送别, 起首一句便是“山中相送罢”,说今天曾有过“送别”那么一回事,已经过 去了。至于行者为谁,前往何处,离别情景,一概略去,仅以一个并无感情 色彩的“罢”字一带而过,大有漫不经心的意味。次句接以“日暮掩柴 扉”,柴扉,指山居常见的白板门。山中生活简静,既昏便息,“掩柴扉” 是每天到日暮时分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这似乎也与白昼送别没有多少 关联; 而诗人却把这本不相关的两件事连在一起,真让人疑心这是不是在写 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三、四句从《楚辞·招隐士》 “王孙 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来。《招隐士》两句原意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 不归; 王维这两句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这是诗人“掩 柴扉”以后的心理活动,正面抒惜别之情。经过后面这么一问,通首诗豁然 开朗,变得神采飞动。“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按常情应在相别之际向行 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这说明 它是诗人“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他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 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 又担心其久不归了。正是“扉掩于暮,居人 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唐汝询《唐诗解》)。正因为日 暮是离愁别绪最难排解的时刻,所以“掩柴扉”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就显示 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被涂上浓重的感情色彩。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看到诗中 人寂寞低回的神态,推想其怅然若失之情,进而还能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在柴 扉关闭后何以打发那漫漫长夜。至于到“春草明年绿”时,那又要费几多时 日,何况“王孙归不归”还在未卜之中。

绕开相送直写送罢,由“相送罢”直接“日暮掩柴扉”,又从当天的 “日暮”遥接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时间上连续跳跃, 而离愁别绪也在这跳跃中被逐步加强。“以送罢始,以盼归终,抒别后相思 之意,弥见当前惜别之情。”(刘拜山评语)语言朴素、自然,而感情深厚、 真挚,可谓寄至味于平淡。

作者简介

王维像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山中送别的意思 全诗的意思哦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在山里送人回来,掩上柴门已是日暮时分

明年春天草依然会绿,可是远去的公子会不会归来啊

关于“王维的《山中送别》的诗意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10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