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班固是怎么死的?(请问汉代文人诗代表诗人是谁-)

班固是怎么死的?(请问汉代文人诗代表诗人是谁-)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2    点击:  497 次


班固是怎么死的?

网上有关“班固是怎么死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请问汉代文人诗代表诗人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公元89年,班固奉汉和帝之命随大将窦宪征讨匈奴,封为中护军,后因窦宪获罪而受到牵连,被投入狱中至死,时年61岁。班固除《汉书》外还有《班孟宅集》传世。他的辞赋在汉代享有盛名,其代表作是《西都赋》。他还有《咏史诗》,虽然文学成就不高,但都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人之一。

请问汉代文人诗代表诗人是谁?

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钟嵘《诗品》说它“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继作者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赵壹《疾邪歌》等,表现技巧日趋成熟。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开创中国咏史诗歌的是谁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班固诗与张衡诗:质朴和典丽 秦嘉诗: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 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 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 萦胜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 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班固是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辞 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 慨。

班固的五言诗除《咏史》外,还有收录在《太平御览》中的几句佚诗。桓谭 《新论·琴道》篇经班固续修而成,其后半部分也有类似五言诗句组成的段落。 这几篇作品的风格和《咏史》基本相同,都以叙事为主,写得质实朴素。

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这 首七言诗叙述竹扇的制作过程,它的形制、功用,遣词造句质朴无华,浅显通俗。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对这两种新兴诗体持认同态度, 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班固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以叙 事为主,即使像《咏史》这样最适合于抒情言理的作品,依然重在陈述史实。他 的五、七言诗和系于《东都赋》的五首四言及骚体诗有质、文之别,前者质朴, 后者典雅。究其原因,就在于班固对四言和骚体这两种传统的诗歌形式掌握得很 娴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故能充分体现文人本色;而他对于五、七言诗则比较 生疏,还处于模拟阶段,作品风格也相应朴素质实。

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 的《同声歌》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这首诗通 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先叙自己新婚之夜又惊又喜的心情,“情好新交接, 恐忄栗若探汤。”把新婚女子的好奇、胆怯写得非常传神。最精彩的是中间部分, 新妇不直说自己如何勤劳能干,而是声称从调理饮食到助祭神灵这些事情她都愿 意承担。她不明说自己对丈夫如何爱恋,而是作了如下表白:“思为莞蒻席,在 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新妇对丈夫体贴入微,关怀备至,通过 形象的比喻,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婉转地传达给对方。结尾部分展示自己的美好体 态和新婚之乐,较之前面更加大胆、坦率。《同声歌》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 法,措辞奇妙,兴寄高远。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全诗皆为七言句,除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外,其余都是标准的七言诗句。全 诗四章,按东南西北顺序依次展开。美人赠给他金错刀、翠琅玕、貂襜褕、锦绣 段,诗人想以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作为回报。然而,不是山高水深, 就是路险天寒,使他无法前往美人所在之处,难以如愿以偿,内心烦乱忧伤。这 首诗有政治上的寄托,得《离骚》之神韵,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附于张衡《思玄赋》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这篇作品抒发人生有限而河清 之世难待的苦闷,诗人想“超逾腾跃绝世俗”,但是“天不可阶仙夫稀”,不得 不返回现实世界继续求索。

张衡的五、七言诗在技巧上较之班固有明显提高,他运用这两种新的诗歌样 式已经得心应手,或缛丽长美。班固五、七言诗继承的是前一种风格,张衡的五、 七言诗则沿着缛丽华美的方向发展。班固的五、七言诗以叙事为主,张衡的五、 七言诗则长于抒情。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 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秦嘉、徐淑夫 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转的佳话。秦 嘉的《赠妇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第一首写秦嘉即将赴京之际遣车迎妇,徐 淑因病不能返回面别,使秦嘉伏枕辗转,彻夜难眠。第二首写秦嘉想要前往徐淑 处面叙款曲,终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第三首写启程赴京时以礼物赠遗徐 淑,遥寄款诚。秦嘉在抒发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时,把夫妇情爱放到彼此的人生 经历中加以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这两对矛盾:“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 不足。”秦嘉抛别病妻远赴京城,使他们迟到和本来就深感不足的欢乐被生生剥 夺,变得欢乐愈少,忧愁更多;艰难再次提前降临,欢会的日子不知推迟到何时。 三首诗都有对车驾的描写,用来衬托诗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遣车迎子还, 空往复空返”,传达的是失望之情;“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表现的是临 路怅惘、徘徊不定;“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暗示车铃催促启程,流露出 无可奈何之情。

秦嘉的《赠妇诗》是一组艺术成就较高的抒情诗,是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 成熟之作。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 入繁荣期。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诗坛新风的出现 怀才不遇的感慨 对比鲜明的批判 全身远害的忧患意识 乱世文学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 折,但诗歌的基调一直未见太大的变化,保持前后的连续性。班固、张衡、秦嘉 的五、七言诗均无过分激烈的言词,更没有惊世骇俗之语,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 中和之美。东汉末年则不然,主要活动在灵帝时期的几位著名诗人都有不幸的遭 遇,他们的诗歌也呈现出和班固、张衡、秦嘉等人迥然有别的风貌。他们通过自 己的控诉、呐喊,开创了诗坛的新风气。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 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 压抑的不平之气。第一首诗通篇坦露自己高远的志向,他要“舒吾陵霄羽,奋此 千里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诗人不相信命运,认为通塞由己,无须占 问。他以陈平、韩信这些起于微贱而终成大业的历史人物自励,有一种纵横物表、 不受任何羁绊的气势。第二首诗的格调不如前篇高昂,显得有些低沉。诗人的志 向是高远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却是坎坷的,非但得不到重用,反而连续遭 受摧残,这使他想起年轻有为而被朝廷宿臣压制排斥的贾谊。他以美玉和千里马 自况,慨叹遇不到卞和、伯乐。这两首诗前后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出现巨大的感 情落差,前面是气冲霄汉,后面则情绪低沉。两首《见志诗》成功地运用比喻和 象征手法,具有深刻的意蕴。前首诗以修翼、远趾、陵霄羽、千里足等词语构成 连绵意象,把自己比作一飞冲天的巨鸟和驰骋千里的骏马。第二首则以灵芝困于 洪波、兰荣摧于严霜象征志士遭受压抑,词多托寓,感慨颇深。

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 对唱的形式出现,二人各申己志。第一首诗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开头, 表示他对东汉王朝的彻底绝望。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两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暴 露黑暗,指斥时弊。“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这是批判贿赂公行,取士用 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这是揭露取士用人不注 重品德,致使谄媚之徒受重用,耿直的人士被摈弃,前者升堂而坐,后者倚门而 立。“势家多所宜,颏吐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这是控诉权势成 为价值判断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善恶颠倒,正义和真理被扭曲的反常现象。赵 壹的《疾邪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为激烈,他不是普通的哀怨,而 是充满愤怒;他不是一般的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具有东汉党人的婞直之 风。

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在这首寓言诗中,蔡邕 为翠鸟构想出一个有限、然而可以托身的空间。庭前的若榴树生着绿叶红花,翠 鸟在这里能够振翅修容。它是从猎人追捕下逃脱出来的幸存者,愿意把自己的生 命托付给若榴树的主人。翠鸟暂时找到栖身之地,但仍然是寄人篱下,并且对以 往被人追捕的遭遇心有余悸。这首诗是蔡邕自身经历的形象反映,从中可以看出 汉末文人身处乱世的惶恐之情。

郦炎、赵壹、蔡邕的上述五言诗都作于灵帝时期,具有典型的乱世文学的特 征。蔡邕的《翠鸟诗》流露出深重的忧患意识,诗人缺乏起码的安全感,提心吊 胆地生活。郦炎、赵壹的四首诗都以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为宗旨,表现 出沉重的压抑感和强烈的抗争意识,汉代作家独立的人格再次放射出光芒。诗人 的境遇是不幸的,因此,他们对社会的批判也更能切中时弊,触及要害。郦炎、 赵壹的作品不再像前期文人诗那样蕴藉含蓄,缓缓道来,而是大声疾呼,锋芒毕 露。后来建安文学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特点,在灵帝时期的文人五言诗中已显 露端倪。

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有这种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的作品。



班超和班固,班昭是什么关系啊?是一家人还是?

班超和班固,班昭是一家人。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着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着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公元54年的时候,班固的父亲班彪去世,由于生计困难,班固回到了老家。尽管如此,班固没有气馁,而是在父亲已经撰写好的《史记后传》上,开始利用家中的藏书,扩充《世纪后传》的内容,这也是班固正式撰写《汉书》的开端。除此之外,班固一在积极寻找出仕的机会。

在班固专心撰写《汉书》的时候,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在私修国史,于是班固就被朝廷给收监了,班固的弟弟班超急忙赶到洛阳向汉明帝伸冤,向汉明帝说明了班家几代人修史的辛苦和宣扬汉德的功劳。汉明帝非常重视,还看了班固的书稿,下令释放了班固,还让班固走了兰台令史,掌管皇家图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咸阳)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于世宦之家。曾祖班况,为成帝时越骑校尉;祖父班稚,为哀帝时广平太守;父亲班彪,曾被光武帝拜为徐县令,后来专心于史籍研究,编写《史记后传》数十篇,是着名的史学家。班固从小受家庭熏陶,“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由于跟随在京做官的父亲,班固得以进入洛阳太学读书。在太学班彪简介,他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为日后撰写《汉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班固学习不拘一格,“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虚心学习各家流派。由于谦逊大度,“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班固深受学士们的爱戴。

建武三十年(54),班彪去世,班固从太学回到故乡为父亲服丧。居忧期间,他开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在整理的过程中,他发现《后传》所述历史不够详备,于是决意代父完成修订工作,便在《后传》的基础上编写《汉书》。不幸的是,这项工作刚开始不久,即有人上书明帝显宗,说他私自篡改国史。班固于是被捕,收入京兆狱。书稿亦全被抄走,送交洛阳。这时,幸亏其弟班超上书明帝,为他辩护;郡官也为他上书进言,班固遂得出狱。他的才华遂被明帝发现,随即被调往校书部,封为“兰台令史”,修撰国史。当他与陈宗等人完成“世祖本纪”以后,又被升为郎官,任典校秘书。此后,班固花费二十余年的心血,至章帝中期基本完成了《汉书》的编撰。

班固自迁为郎官后,一直很得皇帝的重视。章帝时,班固见京师大兴土木,于是上“两都赋”,受到章帝的赞赏,从此愈发受皇帝的宠幸。班固多次被章帝召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班固也不时陪伴左右。每逢朝廷有大事班彪简介,班固还会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辩论。他实际上已成了章帝亲密无间的侍从与顾问。

章帝建初三年(78),班固升为玄武司马。第二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班固以史官兼任会议记录,奉命将讨论的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

永元元年(89),和帝登基。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杭爱山),由班固撰写了着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班、窦两家本就是世交,班固进入窦宪幕府后,二人关系更加密切。永元四年(92),窦宪班师回朝。不久因政治斗争失败自杀。班固被免官。洛阳令因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年,班固死在狱中,终年61岁。

班固的故事《窦宪事件》

汉明帝死后,是汉章帝。汉章帝对班固的才华十分欣赏,经常让他进宫讲解诗书。每次出巡,也都要他跟着,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这样,班固实际上成了皇帝的侍从和专用文人。他感到自己出头之日真的到了。

公元89年,汉章帝死了,汉和帝继承皇位。也就是这一年,班固被任命为中护军____一种临时设立的军事参谋,随同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窦宪靠着他妹妹是皇后,把持了朝政,他依仗权势,横行霸道,随便杀人。班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跟随窦宪远征的。

在征讨匈奴的几年时间里,班固跟随着窦宪,写了很多的文章,位窦宪说了许多好话,窦宪十分满意。随着窦宪的官越做越大,班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时候,他把自己往日认为道德高于一切的话,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同窦宪完全同流合污了。

随着他有了地位和权势,他的儿子、家奴也都得意忘形,任意胡为,经常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有一次 ,洛阳令种兢出行,车骑仪仗摆了长长的一队。按照当时的制度,每逢这个时候,一般小官吏和老百姓都要自动躲开,让车骑仪仗顺利通过。可是,当种兢的车骑仪仗走到班固门前的时候,班固的家奴们不仅不让路,反而故意冲撞车仗。

种兢手下的人上前要他们让开,他们却成群地站在大路中间,神气活现地说:

“芝麻大的小官,也敢在我们班老爷门前耀武扬威,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今天,有我们在,你们就休息过去!看你们敢把我们怎么样?”

种兢听了,气得双目圆睁,大声说:

“真是欺人太甚!来人,给我打!”

手下人刚答声:“是,”又听种兢用低沉的声音说:

“还是拐到另一条路走吧。”

班固的家奴看着种兢的车仗悄悄地转到了另一条路,更得意了,都指手画脚、大声讥笑种兢胆小如鼠。这事传到班固那儿,他只是笑了笑,并不责备那些惹是生非的家奴。他可没想到,人家种兢是怕得罪窦宪,在等着报复的机会。

后来,窦宪和汉和帝闹崩了。汉和帝就和他最亲信的宦官郑众等人,定下计策,派宫廷卫队把窦宪围了起来。窦宪兄弟四人被免官,不久就自杀了。窦宪的亲信包括班固,也都被免去官职,押解回老家。

种兢听到这个消息,惊喜若狂地说:

“可把这一天盼来了!”

他乘机把班固抓起来,关进监狱。这时候,班固的亲戚朋友,都怕受到牵连,谁都不敢为他辩解。班固那个英雄的弟弟班超,也远在西域为国家效劳,再也救不了他了。班固在狱中,又悔恨又着急,终于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班固死后,他写的《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完成。汉和帝知道他的妹妹班昭很有才学,就让她继续班固的工作。但是班昭只写完《八表》,就去世了。和帝又令马融的哥哥马续补作《天文志》。这样,才算完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汉书》。

班固的品格远不如写《史记》的司马迁,但是,他的《汉书》创造了纪传体断代史的范例,以优美的文笔,记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他的功劳还是应该肯定的。

关于“班固是怎么死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18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