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端午节的诗歌(赞美端午节的诗歌)

端午节的诗歌(赞美端午节的诗歌)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3    点击:  246 次


端午节的诗歌

网上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赞美端午节的诗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语:送你一个粽子,含量成份:100%纯关心;以下关于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端午

月亮草

1

这一天

艾草与粽子的醇香 合力

抬高一条叫做汨罗的江水

青衫长袍在水底沉寂多年

一枚石头 也执拗地

耿怀于一枚星辰的陨落

那个怀抱石头的人

总试图在每年固定时日

借星火之力,还魂于一株艾草之中

虽悬于门楣 却

守不住穿堂而入的世风

他反复寻找多年前

被折断肋骨的相同之人

怎奈汨罗江的涛声早已

经不起世风的盘剥

许多肋骨已挑不起皮囊

最终以软懦之态

被吞进每一张守口如瓶的嘴里

2

多年以前

一片叫做汨罗的江水不知道

它对一枚影子的接纳

禅定了年复一年的某个节日

一片苇叶不会知道

它会缠裹鱼儿的食粮

在江水里陪伴一枚绝望的石头

一株艾草亦不会知道

那天之后

被一缕魂魄附身多年

每一扇门楣下,都会有它

沉寂之后却变了味的暗香

那个青衫长袍的影子更不会知道

在纵身一跃的那一刻

一个民族的肋骨 倏然断裂

从此,再也无法愈合内伤

3

最终,青衫裹着石头变身

以软糯之态屈服于世风的刀斧

这世上 已没有几人对汨罗江底

那枚石头的来历念念不忘

如今 我心怀羞惭

混迹于众多形状的粽子里

再也不用投进汨罗江以死明志

在灵巧的手指下

不断被花样翻新地缠裹、烧煮

早已蜕化成 不断向味蕾谄媚的俗物

篇二凭我一哭岂能为屈原招魂?

余光中

为何在末日的前夕啊,偏偏,你坚决

要独立阻挡崩溃的岁月?

直到你飞扬的衣袖变成

起伏的狂涛,你的乱发

变成逆流惊啸的水草

终于你发现自己顽抗的

用绝望的手势妄想抵挡的

不是岁月,是整条江河

你顶撞高潮,推的太猛了

把整条汨罗的来势汹汹

竟举过你高傲的额顶

举过你孤高的额顶

在忧愤纵横的额纹上

裹一条水殇的白头巾

把一个凄漓的情意结

年去年来结成了五月

不甘的'英灵啊,今年的五月

该去怎样的逆流滔滔

怎样呼啸的漩涡里寻找

寻找你呢?当三峡危倾

洞庭萎缩,长江浑沌

不洁的泽国何处可容身?

当一只冰凉的粽子

把端午的喉头哽住

就凭我,以宋玉之哭

真能够盖过举国之笑

为你的离骚一路招魂?

篇三漂给屈原

余光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

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

你恒在鼓声前方引路

从上游到下游 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

悠悠的湘水载着你的灵魂

千年的水鬼惟你成江神

你就在歌里 风里 水里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风中响起你的九歌

你集芙蓉以为裳

你雕寒星以为目

你凝冰雪以为魂

三闾大夫 我把你的额角读成巍峨

篇四秭归祭屈原(节选)

余光中

莽莽草木,滔滔仲夏

日在毕宿,人在三峡大江东去,烈士淘不尽遗恨

又是剑挂菖蒲,香飘角黍

鼓声将起,龙舟待发

翼然欲飞,两舷的排桨只等令旗一挥,就破波泼浪

去迎接远谪的孤臣还乡

如你,我也曾少壮便去国

《乡愁》虽短

其愁不短于《离骚》

你阻于江湖满地

我阻于海峡中分你顺流而下

如江水不回头我又何幸

少壮出三峡

还金陵

浮槎渡海

临老竟回头回头竟有岸

溯你的泪痕斑斑

下汨罗,过洞庭

历江陵逆荆州与宜昌而上

来祭秭归

从汨罗江畔你披发投水

到秭归家门你赤体投胎

从国士吞恨到啼婴发声

把一生的悲愤倒收起来

来你的庙前行礼祭拜

秭归秭归,魂兮来归

端阳佳节,雄黄满杯

历史的遗恨,用诗来补偿

烈士的劫火,用水来安慰

篇五端午,想你

灰鸽子

最先祭拜他的人,一定是名女子

眉目似我祖母。投汨罗江之前

一定有个像我母亲般的女子,离他而去

我一定是那个偷吃祭品的人了,雄黄酒烧得我彻夜难安

来来来,祖父一刀砍断疆绳,龙舟抢先到岸

来来来,父亲一双泥匠手,把鼓擂得震天响

来来来,我手抓艾草,扶门楣,点江山

把离骚、天问、九歌,把楚秦烧还给你

作为交换。你把遗恨千古留给我

留给我在端午这天,抽龙筋、剥龙皮、驱邪断念

留给我在这二十四节气中,关注你一生的传说

?遗恨千古何时了,忠心一片付汨罗!?

屈原大夫,你来,且让我们在端午这天

擎杯对饮,只说诗歌,不谈家国事

只把那匹烈性马往下压了压,然后痛哭出声 ?

赞美端午节的诗歌

#能力训练# 导语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南乡子·端午

 李之仪〔宋代〕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 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赏析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2.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日赐衣

 杜甫〔唐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注释

 宫衣,指官服。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

 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

3.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

 李隆基〔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译文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

 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

 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

 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注释

 盐梅: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曲糵:亦作“麴櫱”。亦作“麴孽”。亦作“曲櫱”。指酒曲。《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麴糵。”汉王充《论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蘖。”宋苏轼《盐官大悲阁记》:“秫稻以为酒,麴糵以作之。”指酒。《宋书·颜延之传》:“交游闒茸,沉迷麴糵。”有时也指酒税。

 缕(lǚ):凡指线状物。

 槿:木名,即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夏秋开花,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花、皮可入药。茎的纤维可造纸“颜如花落槿,鬓似雪飘蓬。”五代·张正见《白头吟》。

 贻厥:贻:赠给;遗留。厥,文言代词、助词或副词,相当于“其”或“之”。

 昆芳:昆,指后代、子孙。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声。

4.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己酉端午

 贝琼〔元代〕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

 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使得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诗人心中不由得伤感起来,然而开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诗人自寻烦恼,于是诗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渊明的事迹,纵然陶渊明这样的纵情山水的隐士,对屈原的仰慕之情也丝毫未减。全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

 此诗起句写景,先写端午节的天气,晦冥而有风雨,借景抒情,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诗人想起了屈原的怀才不遇,运用屈原之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汨罗无处吊英灵”一句中的“无处”既对应了上文的风雨晦暝,也抒发了屈原英灵无人凭吊的伤感。

 后两句将“榴花”拟人化,一个“笑”字赋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诗生动而蕴含趣味,诗人在与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虽有才华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巧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运用对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实指超脱自我。一个”醒“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回味无穷。

 整首诗委婉多姿,工致含蓄,表现了诗人贝琼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5.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日

 殷尧藩〔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鉴赏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辞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6.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7.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注释

 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夙昔:指昔时,往日。

 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原”字的意思。在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隔:间隔,距离。

 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赏析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8.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和端午

 张耒〔宋代〕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

 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

 竞渡:赛龙舟。

 讵(jù):岂,表示反问。

 殒(yǔn):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 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析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9.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

 文秀〔唐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完善

 注释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简析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10.精选端午节的古诗词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苏轼〔宋代〕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赏析

 上片,写黄州端午节一派清新升平气象。“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描绘宜人的美景。一“银”,一“朱”,一“麹尘”,一“圆”,一“绿”,一“新荷”,组缀成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颇有“晴沙金居色,春水麹尘波。红簇交枝杏,春含卷叶荷”(白居易《春江闲步赠张山人》)的神韵。“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笔锋一转,由写大自然进入到写民俗生活:绿兰枝浸水而浴,绿菖蒲酿酒而饮。整个生活,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身心愉快。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将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为“天气尚清和”,世界上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升平的。

 下片,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日。“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开头三句,承上启下,将酬节“沉醉”,伴之以“歌”,将欢欣谐趣的两位官员描绘得十分传神。“好将”二字,起到贯连上片与下片的主脉作用。“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是苏轼承上升平景象而吐出的酒后真言:太守治州有方,无人犯罪,遗爱人世,百姓安居,可以称之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泰政治。这正是苏轼借题抒发爱民思想的用意。自然,这次端午酬节超过正常性的游宴就没有什么可吝惜的了。字里行间渗透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之才思。

 全词,名为写端午酬节风俗,欣赏五月自然风光,实是借题发挥,歌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乐的功绩,表露苏轼自己的忠君爱国忧民的愿望。上片结尾处“天气尚清和”,收而未尽,为下片留出余地,正好是下片起句“好将沉醉酬佳节”的过片句,由咏景而转向写人,起了承递作用,景情融合。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要长一点的。

午日观竞渡

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今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五月五日

(北宋)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端午的诗歌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54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