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翻译古诗(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翻译古诗(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4    点击:  472 次


翻译古诗

网上有关“翻译古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吴可在这三首诗中提出了两个论点:

第一,诗贵顿悟,要求直证,信手掂来,便成超诣。因此诗语须自然“圆成”。吴可并不否认“竹榻蒲团不计年”那样的长期渐修功夫之重要性,但是他认为“自家了得”的一旦超悟才是更为重要的学诗关键。他在《藏海诗话》中指出:“东坡诗不无精粗,当汰之。叶集之云:不可。于其不齐不整中时见妙处为佳。所谓于其不齐不整中见到的妙处,正是诗人的做诗兴致和精神力量与大自然发生交流融会的痕迹,及悟的痕迹,这是诗篇中最可贵的地方。正如少年习作的稚嫩之处最为纯情因而也最为可贵一样。按照古人做诗的习惯,谋篇布局创作出来之后,一般还需要过多的修饰,反复打磨,才算完成。然而欲在诗歌中捕捉到禅机禅意,就必须避免过多的修饰,最好干脆不做任何修饰。《藏海诗话》指出:“凡装点着好在外,再三读之则无味。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则中边皆甜也,装点者外腴而中枯故也。或曰‘秀而不实’。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华丽,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又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由此可见,吴可所讲的诗贵顿悟,指的是在熟参基础上的顿悟。

第二,做诗贵有自家面目,必须跳出前人窠臼,反对头上安头似的陈陈相因。做诗而缺乏创造性,便做不出好诗来。创造性对于一切艺术都是头等重要的,绘画也好,诗歌也好,莫不如此。《藏海诗话》:画山水者,有无形病,有有形病。有形病者易医,无形病者则不能医。诗家亦然。凡可指瑕镌改者,有形病也;混然不可指摘,不受镌改者,无形病不可医也。”可见吴可论诗,贵在创造,吴可援禅亦贵在创造。(摘自:宋代诗学)

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1、吴言无悔

2、有所谓,吴所谓

3、吴下阿蒙

4、吴名小卒

5、吴价之宝

6、吴忧吴虑

7、吴可取代

8、吴与伦比

9、吴可奈何花落去

10、吴边落木萧萧下

11、落花、不是吴情物

12、岁月、吴痕迹

13、弱有若吴

14、吴需你欣赏

15、吴情有意

不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任何人,那相当于把自己的死穴和刀,同时交给对方,这将是另一场灾难。沈欣对此深以为然。

三年前,沈欣开实体店那会,生意不错,但偶尔也会很清闲。这时突然联系上同样清闲的吴可。

吴可是沈欣的高中同学,在学校时两人关系一般,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

那时,沈欣是班长,学习非常努力,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都会积极响应,属于标准的品学兼优的学霸。

而吴可,则完全是另外的类型,她长相不错,唱歌好听,好多男生喜欢她。经常有男生,拿着零食在教室外面等她。慢慢地,吴可无心学习,高三上期就辍学了。

上学那会,沈欣就有点瞧不起吴可的做法,她认为学生就应该用心学习。所以当吴可多年后联系上她时,她也没有太大热情,只是不咸不淡地聊着。

可是时间一久,沈欣发现吴可和她想像的不一样,再加上这些年的历练,吴可俨然成熟稳重了,很多事情的见解居然和沈欣出奇的一致。

两人聊得越来越投机,甚至还互相调侃,“你就是我在这个世上的另一个自己”!沈欣慢慢地把吴可当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慢慢地无话不谈。

吴可把当年哪些男生追她的事合盘托出,并且和初恋那些事,以及目前的婚姻状况也说了出来。

吴可的前夫在外人眼里非常优秀,是某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两人婚后非常恩爱,只是她前夫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她也无力改变这种状态,有些苦恼。

突然有一天,她前夫“人间蒸发”,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提示,吴可想尽各种办法都联系不上。前夫的这种行为令人无法理解,开始吴可还抱着幻想,他还会回来。但是无声无息地等了几年后,吴可绝望了。向夫家提出离婚,老人同意了。

吴可后来和高中同学结婚了,两个男人的差距很大,这个高中男同学非常普通,能力也一般。这让吴可心里落差很大。婚后夫妻感情不太理想,吴可也是苦恼不已,经常向沈欣吐槽。

沈欣每次都是耐心劝导,两个女人间互相慰藉,感情越来越好。

沈欣见吴可对自己无话不说,也把自己内心的秘密说了出来。

原来在沈欣的心里,一直有个念念不忘的人,这个人就是吴可的小学同学丁宁。沈欣和丁宁感情非常好,但是丁宁妈妈不喜欢沈欣,以死相逼棒打鸳鸯,两人不得不分手。

分手后,沈欣才知道自己怀孕了,见合好无望,沈欣只好流产。事后丁宁痛苦不已,觉得自己一生都亏欠沈欣。

吴可知道此事后,在小学同学群里暗示丁宁,自己知道他的事。丁宁赶紧加了吴可微信,询问沈欣的近况,并要了沈欣的微信。

丁宁在母亲的安排下结婚了,婚姻很不幸,他对妻子谈不上有爱,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尽一个做丈夫的义务罢了。所以,沈欣的再次出现,像阳光一样,再次照亮丁宁的心。

丁宁本就对沈欣有愧疚,于是各种示好,诉说自己的无奈和思念,给沈欣买了不少礼物。沈欣俨然又成了丁宁的“小公主”。

沈欣的爱人虽然对她不错,但是她始终没有放下丁宁,所以丁宁的出现,让沈欣平淡如水的生活再次掀起波澜。沈欣偶尔也会幻想,自己和丁宁是不是还有可能。

就在沈欣和丁宁你侬我侬的时候,吴可的老公又出“幺蛾子”了。吴可的老公也是二婚,他和他的前妻藕断丝连,经常惹得吴可雷霆震怒。

这不,男人的前妻半夜发来信息,说自己腰疼,问能不能给她转点钱去看病,这个男人心疼不已,立马转了一千。就在他要删聊天记录的时候,被吴可发现了,吴可当场就崩溃了。

吴可向沈欣哭诉,痛斥男人对她的薄情寡义,看着碗里想着锅里!吴可说这样的事不是一次两次了,说这个女人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总有理由和借口缠着她老公,她老公又不愿意删除她的****。

吴可有离婚的念头,但是没有离婚的勇气。就这样在深如泥沼的婚姻中苦苦挣扎,暗无天日。沈欣的安慰于她而言,显得苍白无力。

渐渐地,吴可对沈欣的态度,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她嫉妒沈欣,自己明明比她漂亮,上学那会可是男生眼中的“万人迷”,被那么多男生追求,宠爱。为什么婚姻中,我却遇不上良人,两次婚姻都不尽人意,我是哪点比不上她,凭什么她可以受尽宠爱,凭什么她处处春风得意?吴可对沈欣的羡慕嫉妒,慢慢就变成了恨。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可来沈欣的城市出差。沈欣夫妻二人热情地招待了吴可。三人相谈甚欢,吴可把沈欣老公好一顿猛夸,沈欣老公被夸得心花怒放。席间,吴可提出加他微信,沈欣老公欣然同意,沈欣想着大家都是朋友,也没作多想。

要知道,沈欣老公可是宠妻狂魔,他朋友圈有不少夫妻二人的合照,以及他的爱妻宣言。这一发现,让吴可如获至宝。

日子慢慢地过着,看上去一切照旧。但是沈欣发现丁宁好像突然对自己老公很“感兴趣”,经常会问她老公的事,以及他们夫妻之间的事。

毕竟要在自己曾经的恋人面前,说自己的老公,总归是件尴尬的事,所以,沈欣总是不太愿意聊这些,哪怕丁宁逼问她,她也只是吞吞吐吐,这极大地挑起了丁宁的醋意,说沈欣处处护着她老公,她爱她老公胜过自己。

好几次聊天都弄得不欢而散,沈欣被弄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夜里,沈欣老公喝得醉熏熏地回来,怒气冲冲地问沈欣,“你和丁宁怎么回事?你是不是怀过他的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我可是把你捧在手掌心里的啊,为什么……”

沈欣如五雷轰顶,婚前她是隐瞒了这事,她想着这是在和老公认识之前发生的事,也谈不上背叛,但是又担心老公知道会不开心,所以她对老公从未提及此事。沈欣和老公闹得不欢而散。

冷静下来的沈欣去问吴可,是不是跟她老公说了什么,吴可开始装傻充愣,最后不得不承认,她辩解道,“我也只是提了一嘴,我以为这样的陈年往事,你老公不会放在心上……”

沈欣老公到底是深爱着她的,第二天酒醒后,向沈欣道歉,说自己不应该揪着这种陈年往事不放,以后两人还和以前一样相亲相爱地过日子,唯一的要求是,把所有关于丁宁的****拉黑删除!

就这样,丁宁再次从沈欣的生活中退场。沈欣没有删除吴可,但是从此后联系骤然减少。

事情还没结束,今年四月,吴可朋友圈晒出了收到雨前龙井的快递。沈欣心一惊,打着马赛克的快递地址上,若隐若现能看出是丁宁的地址。沈欣猛然想起丁宁的话,“每年四月左右,我都会收到好几罐客户送的雨前龙井,明年四月我给你寄过来……”

后来吴可又陆续在朋友圈晒出收到的快递,有睡衣、护肤品、零食……

可笑的是,睡衣和丁宁上次送给沈欣的是同款,护肤品也是沈欣常用的牌子,零食都是沈欣平时爱吃的!沈欣百感交集,五味杂陈,默默屏蔽了吴可的朋友圈。吴可,可无,可有可无,如此而已。

终有一天,当沈欣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自己的故事,被他们演绎成这样,也只能笑着摇头,残酷与温柔此消彼长,曾经的情谊渐渐远去,她也开始爱上自己 ,并且学会了保守秘密!



秋词古诗注释及译文拼音

秋词古诗注释及译文拼音如下:

拼音: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 , 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zhāo 。

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拼音:qíng kōng yī hè pái yún shàng , 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āo 。

古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释义: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春朝: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深红:指红叶。浅黄:指枯叶。入骨:犹刺骨。嗾,读法:sǒu:口中发出声音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翻译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4、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

古诗三首的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全文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对照,译文注释

杜甫《石壕吏》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刚刚阵亡。活着的那些人只能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那个老妇人在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杜甫《望岳》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杜甫《春望》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 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古诗及翻译

古诗及翻译如下: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原文: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译文: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赏析: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

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

#诗词鉴赏# 导语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 无 收集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释

 ⑴满江红: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3]

 ⑵溪山:辛弃疾的溪山情节。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已经有了依稀朦胧的“溪山”意识。事实上,辛弃疾“溪山”意识出现的年代,还可以大大前推。如《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词云:“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时为建康府通判。又《水调歌头》词云:“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溪山”隐逸情结产生,不能说这是消极颓废的意识;不仅如此,恰恰相反,正说明词人的积极主张收复、抗战。只是在这种积极主张不能实现,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后,才有了美人迟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实远,昨非今非之慨。这是“溪山”隐逸情结产生的真正原因。怪:惊异,骇疑。而之所以如此,隐含有时光迅速,不觉间已是旧相识了的感叹意味。按:稼轩南归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吴楚的生活经历,通判建康后,也大体宦游于吴楚一带,故有此感。

 ⑶緉(liàng亮):一双。屐(jī击):木底有齿的鞋,六朝人喜着屐游山。语出《世说新语·雅量》: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⑷尘劳:风尘劳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顾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时稼轩年近四十,套用此语自叹。

 ⑸“吴楚”两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阳楼》诗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诗极言洞庭湖宽广,似将中国大地分 裂为二。坼(chè彻):裂开。

 ⑹“英雄”两句:谓图英雄霸业者,惟曹操和刘备相与匹敌。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此明颂曹、刘,暗扬孙权。盖当时堪与曹、刘争雄天下者惟孙权,而他正霸居吴楚一带。稼轩《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此暗合。敌:匹敌。

 ⑺“被西风”两句:言历史遗迹被无情西风一扫而尽。

 ⑻“楼观”两句:感慨宦迹不定,事业未就而鬓发先白。楼观甫成:楼阁刚刚建成。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调动频繁,难展才略。旌旗:战旗。旌旗未卷:指战事未休,喻复国大业未了。

 ⑼“叹人生”两句:谓哀乐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计较。转相寻:循环往复,辗转相继。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 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 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楼观才成人已去”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人及己,“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2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了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

 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⑶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⑷霜条:经霜的树枝条。

 ⑸旧时飞絮:化用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九:“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⑹晚来:夜晚来临之际。

 ⑺行客:来往的行旅客人。

 ⑻燕台佳句:燕台,又指燕昭王延揽天下贤士的黄金台。柳氏此处喻指几社文人雅集赋诗的地方。

 ⑼春日酿成秋日雨:指当年几社名流与柳氏交游,曾为她作春闺风雨的艳词,竞成为今日飘零秋雨的预兆。

 ⑽畴昔:过去,以前。

 ⑾如许:如此,此为概指之辞。

 ⑿绕堤画舸:化用汤显祖《紫钗记》中“河桥路,见了些无情画舸,有恨香车”句意。

 ⒀忆从前:“忆”,回忆。此为回忆从前那些相恋的时光。

 ⒁眉儿愁苦:陆游《钗头凤》:“一杯愁绪,几年离索”,表现词人怀念恋人,柔肠寸断的心绪。

 ⒂梅魂:化用苏轼《复出东门诗》:“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⒃伊:彼,他或她。

  赏析:

 作者:佚名

 《金明池·咏寒柳》中的柳具有独立自主的自由心性与主体意识,不依附于某个实体,虽慨叹凄凉的境遇,却没有失去自我的主体意识,期望与梅魂平等地对话。这一改柳往日柔弱不堪攀折的形象,为柳重塑了刚毅的品格,而这种刚性气质则是来自于诗人主体的独立人格意识与自由心性。

 上阕明写柳而暗写人生的遭际。“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南浦”一词缘于江淹的《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中国人喜聚不喜散,对于送别总是很敏感的,分别总会令人为之愁肠百转,泪湿衫袖。此词开头便把地点定在这样一个令人的情绪易较为之伤感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送别的地点,又是一个这样的秋日的黄昏,残阳西挂,满目凄凉,伴随着泠泠的寒风。

 “更吹起,霜条孤影。”一个“孤”字,更为这凄凉的环境平添一丝的无助、孤独。起语全用冷色调的词,刻画了一个凄凉暗淡之境,写尽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独、无奈的心境。“还记得,旧时飞絮”一句,把时间由现在推向过去,现今的生活是孤独、无助的,那以前的生活呢“旧时飞絮”便是的回答了。词人在这里用了“柳絮”这一意象,“柳絮”无根无蒂任风吹落,随意飘荡,多令人产生怜悯之情,因咏《燕台诗》而痴恋其人。又燕台曾是当年燕昭王招揽贤士的黄金台。此处的用典,言约而意丰,它既暗含了词人与陈子龙通过诗词唱和结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诗酒集会度过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

 词人在上阕的最后用“尚有燕台佳句”结尾,是因为这段生活曾给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生活,仍不禁泪流涔涔。词的下阕主要是借回忆过去来写对爱情的固贞执守。换头处,词人用“春日酿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阕的结句,又为下面的忆旧展开了铺垫。与陈子龙的短暂的相识、相恋给诗人暗淡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但这短暂的欢娱却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写尽了人生的变故。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词人想过去,痛惜今日,写尽相思之苦,“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画舸本是欢情之物,但即使拥有了它,自己依旧是先前的那个自己,或许更多了一点孤独、寂寞,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了情人的陪伴。“一点东风”这里暗指陈子龙,没有了他,致使词人一生“眉儿愁苦”,“虽知己而必别”,互为知己的爱人却注定无法终生厮守在一起,这又是何等的令人怅惘之事。

 下阕词人以“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结句,这里是借用了汤显祖的《紫钗记》的故事来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迹,也同时向迫使二人分手的势力进行的坚强的反抗,但同时也对未来带有些许的幻想与渴望。《紫钗记》中,霍小玉在微月半遮寒梅怒放下爱上了诗人李益,两位有情人几经困难落幕前终于在长时别离后团圆,此时的他们赠诗唱和,句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淡月梅花”景,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别是把自己和情人设想为剧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团圆,到那时“与伊深怜低语”。通过词的下阕,可以看出,柳如是对爱情是忠贞的、执着的,她对陈子龙是有着刻骨铭心之情的。

 柳如是的词“浓纤婉丽,极哀艳之情”,她以一个女子的细腻的感触来写自己的情感经历,故而真切感人,她让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在困境中她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和对命运的不屈从。

3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译文

 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残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注释

 ⑴江楼:杭州城东楼,即望海楼。吟玩:吟咏玩赏。水部张员外:即张籍,中唐诗人,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白居易对其作品评价甚高。水部,古代中央官署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

 ⑵澹(dàn)烟:清淡的云烟。疏雨:稀疏的小雨。间:间隔。斜阳:夕阳。

 ⑶江色鲜明:江上的颜色很明亮。海气:海上吹来的风。

 ⑷蜃(shèn):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散:消散。

 ⑸虹残:雨后虹影渐渐消残。

 ⑹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

 ⑺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

 ⑻着(zhuó)丹青:用颜料着色画起来,即彩色画。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图画取:临摹下来。画,一作“写”。

 ⑼题诗:画上题诗。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官职名。当时张籍在水部任职,故称水曹郎。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首联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倍显清新可人。加上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阵阵袭来,凉爽人。题中所谓“景物鲜奇”足见并非虚言。

 颔、颈二联展开笔墨,逐一描绘“鲜奇”景物。颔联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蜃散”句写的是海市蜃楼景色,不过诗人未曾描绘其全景,而是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的刹那,摄下了“破楼阁”的镜头。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虹残”句也是同一法门。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地好像拱桥,此是常景。诗人静候至虹影渐渐消残,水中仿佛映着一座断桥时,他眼明手快按下了快门。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破楼阁”、“断桥梁”,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显示出诗人于选景上别具只眼的匠心。

 颔联为静境描写,颈联遂作动势点缀。“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一“翻”一“点”,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而遗词用意之精微传神,尤为人叹服。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末联即写此,字里行间含蕴着难捺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张籍《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诗尾联“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即谓白居易身处“天堂”杭州,得优游闲吟,则当无外放任职之遗憾。这也透露了白居易心情已不似数年前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时那样悲郁的消息。

 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淡墨白描,新颖有致而明白如话;其情则寄寓在景物描写中,又涵咏在尾联之点题中,而使人读之有味,味之有趣,得到了轻松愉悦的美感享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友人张籍任水部员外郎,白居易恰逢暮色登杭州城望海楼眺望美景,创作这首诗寄赠远在外地的友人张籍。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一说指附属国,即少数民族附属于汉、唐等汉族王朝而存其国号者。二说指官名,即秦汉时设置的官职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代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一说指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一作“候吏”。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作者简介: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关于“翻译古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74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