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全诗怎么样?(等待出远门丈夫回家的诗句)
-
苦寒行全诗怎么样?
网上有关“苦寒行全诗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等待出远门丈夫回家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标题 苦寒行 作者 曹操 年代 魏晋 内容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注释 注释:
等待出远门丈夫回家的诗句
形容太行山的诗句一
苦寒行(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形容太行山的诗句二
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高适)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
1. 关于出远门的诗句
关于出远门的诗句 1. 描写出远门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出远门的诗句有以下这些:
1、《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京师得家书》
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4.《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5、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形容远行的诗句
远行的励志诗句精选一:蕲州送别易副使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
远行的励志诗句精选二:贾客乐
长年何曾在乡国,心性由来好为客。
只将生事寄江湖,利市何愁远行役。
烧钱酾酒晓祈风,逐侣悠悠西复东。
浮家泛宅无牵挂,姓名不系官籍中。
嵯峨大舶夹双橹,大妇能歌小妇舞。
旗亭美酒日日沽,不识人间离别苦。
长江两岸娼楼多,千门万户恣经过。
人生何如贾客乐,除却风波奈若何。
远行的励志诗句精选三:沧江送别刘习之广西宪幕
秋波渺渺布帆轻,醉折摐花赠远行。
万里一官江上别,楚云湘月客边程。
关门背岭寒芜绿,驿树迎船瘴雨晴。
此去蜒夷知有望,使君心似玉壶清。
3. 形容远行的句子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
人生是一场远行,出发时我们都空空荡荡,除了一句赤子的誓言,一个漫卷书生的豪气,别无行李
蕲州送别易副使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
4. 形容远行的诗句
远行的励志诗句精选一:蕲州送别易副使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远行的励志诗句精选二:贾客乐长年何曾在乡国,心性由来好为客。
只将生事寄江湖,利市何愁远行役。烧钱酾酒晓祈风,逐侣悠悠西复东。
浮家泛宅无牵挂,姓名不系官籍中。嵯峨大舶夹双橹,大妇能歌小妇舞。
旗亭美酒日日沽,不识人间离别苦。长江两岸娼楼多,千门万户恣经过。
人生何如贾客乐,除却风波奈若何。远行的励志诗句精选三:沧江送别刘习之广西宪幕秋波渺渺布帆轻,醉折摐花赠远行。
万里一官江上别,楚云湘月客边程。关门背岭寒芜绿,驿树迎船瘴雨晴。
此去蜒夷知有望,使君心似玉壶清。
5. 形容“出远门对家不舍”的诗句有哪些
1,《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白话文释义: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2,《别老母》清代: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文释义: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4,《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白话文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5,《京师得家书》明代: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白话文释义: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6,《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话文释义: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6. 出远门的心情句子
原发布者:李鹏亚
要出远门的心情说说篇一:要出远门的心情说说1、我将远行,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挥挥手告别夕阳和云彩,拍拍身上的尘埃,明天我将远行,来到某处驿站,放下行囊,我就去,拜访那宜人的风光,沙滩鸟鸣波浪与微笑,一同分享,阳光亲吻泥土也亲吻,我的脚印,没有过多的流连。*-*-*-*-*2、在这个途中,我们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可能有些人会在中途离我们而去,有些人会陪我们风雨兼程。温暖,伤心,一些莫可名状的故事,或淡淡的情愫,总是会在心中流传或流淌。只是,他们毕竟是路人,自己的生命,并不可能要求会有人陪我们一路走下去。这场旅行,注定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这场旅行,注定了我们遇到的人,都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并最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自己而去。*-*-*-*-*3、我将远行,若能有人同行,最好,一个人,我也将孤身启程,请不要说我无情,请不要以为我放纵,带着淡淡的忧伤,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站,生命中能有几次,明天我将远行。*-*-*-*-*4、火车咣当咣当的飞驶着。阳光下的铁轨犹如一条漫长而璀璨的银河,在苍茫的时空里静静流动,闪耀着绚丽的光芒。窗外碧绿的田野与陌生的城镇像画卷渐渐展开,又渐渐合拢,反反复复,窗外随时随地就是一幅风景画。我远望到一艘艘船舶在江河里游动,望到白墙青瓦的江南村落,望到了青山环抱的城市在我眼中,这些事物仿佛被笼罩上了新鲜而又奇异的色彩。到苏州的时候已经午夜。火车穿过昏沉的夜色缓缓停靠在站
7. 关于远行的古诗词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 长年何曾在乡国,心性由来好为客。
只将生事寄江湖,利市何愁远行役。 烧钱酾酒晓祈风,逐侣悠悠西复东。
浮家泛宅无牵挂,姓名不系官籍中。 嵯峨大舶夹双橹,大妇能歌小妇舞。
旗亭美酒日日沽,不识人间离别苦。 长江两岸娼楼多,千门万户恣经过。
人生何如贾客乐,除却风波奈若何。
8. 形容远行的诗句有哪些
1、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释义: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2、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曹操《苦寒行》
释义: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3、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李白《长干行·其一》
释义: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4、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九辩》
释义:憭栗兮,若在远行。冷落啊好像一人独自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5、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李白《估客行》
释义:海客乘着海船汤帆乘风,到远处经商。
6、鸿雁不来,之子远行。——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沈著》
释义:书信不来,亲人远行。
7、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释义: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
8、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杜甫《送远》
释义:天地间仿佛充满着身着战甲的将士,这兵荒马乱之际我为何要远行!
9、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释义: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
10、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释义:走那么远到这里,果然只有微薄的俸禄。
9. 关于出远门求学的古诗词
孟郊的《游子吟》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别董大 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词义: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句意:夕阳西下,黄云千里,日色昏昏,北风吹送着大雁,瑞雪纷纷.不要发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的人谁不知道你才艺高超的董琴师.中心: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词义: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3.江枫:江边的枫树.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6.姑苏:即苏州.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句意:月亮悄悄地沉落下去,不时传来乌鸦的啼叫声,秋霜满天,我对着江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满腹愁闷难以入眠.夜已经很深了,蒙胧中,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飘飘忽忽,悠悠扬扬地传到我休息的渔舟中来了.中心: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希望我的帮忙能让你采纳为最佳答案。
描写焦作的古诗
焦作
古称怀川
自古是物产丰富
山水秀丽之地
无数先贤在这里吟诵诗文
留下足迹
今天
就一起来感受
怀川大地的最美诗意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在历史上,曹操是位军事家,文学家,更有人评价他是一代奸雄。事实上,他也是个厌恶打仗,却又不得不迎难而上的普通人。诗中曹操带领军队经过太行山,仿佛与李白的蜀道一般难以攀登,而作为军人的他,只能克服一切险阻,勇敢地攀登,并且对胜利充满信心,才能不辱使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在唐代那片璀璨的诗歌星空中,李白绝对是最闪亮的星星。这年五月李白与元参军翻越太行山到太原游玩,汉东太守没有半点专城而居的官架子。他与紫阳真人固然是老朋友,对李白也是倾盖如故,这句“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也是借鉴上面曹操的《苦寒行》,虽然“度太行”不易,但是对于感性豪放的李白来说,能够交到知己,这些都不算什么。
苦寒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苦寒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翻译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注释
太行山:绵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
何:多么。与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
巍巍:高耸的样子。
羊肠坂:地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东南,以坂道盘旋弯曲如羊肠而得名。
坂:斜坡。
诘屈:曲折盘旋。
摧:毁坏、折断。
罴:熊的一种,又叫马熊或人熊。
溪谷:山中低洼有水处。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处说“少人民”,言山中人烟稀少。
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样子。
延颈:伸长脖子(远眺)。
怀:怀恋,心事。
怫郁:愁闷不安。
东归:指归故乡谯郡。作者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太行之东,故云“一东归”。
绝:断。
中路:中途。
薄暮:黄昏。
担囊:挑着行李。
行取薪:边走边拾柴。
斧冰:以斧凿冰取水。
糜:稀粥。
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
赏析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着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以“艰哉何巍巍”总领全篇,通过征途所见突出一个“艰”字。“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二句为全诗奠定了萧瑟悲凉的基调,使诗笼罩在一片凄哀险恶的气氛中。为了进一步渲染凄哀险恶的气氛,诗人又以羊肠小路、恐怖战栗的熊吼虎叫、罕无人迹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叹行军的艰难。以此为铺垫,顺势提出“思欲一东归”的念想。末二句并写两面,一写诗人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的心情;一写诗人以周公自比,排除万难、取得征讨胜利的决心。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抒情真挚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高干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鉴赏
这是一篇反映汉末动乱中军旅征战生活的诗作。
诗一开头就引出山势高耸、道路纡曲的太行山区。“北上”二字,不仅表明了由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到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的行军走向,而且显示出旆旌悠悠,锐不可当的军容,以此笼罩全篇,气势逼人。紧接着文势一顿,发出“艰哉”的喟叹,先在心理土造成惊恐状态,而后围绕“艰”字写景抒情。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并为下文创造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步履维艰的气氛。
“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样的维艰,“巍巍”叠用,展示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去路,呈现出强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这是写仰望。接下去写平视:“羊肠坂诘屈。”坂曰“羊肠”,又以“诘屈”形容之,则狭窄而多盘旋之势,历历在目。写山写坡,都是纪实,都是从正面落笔;“车轮为之摧!”则是感慨,是烘托。笔法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加强了具体感与真实性。再下去,笔分两头:一方面写自然景色凄苦,一方面写野兽当道,但又相互交错,以突出行军之艰险。写自然景色,一则曰“树木萧瑟”,再则曰“北风声悲”,三则曰“雪落霏霏”。通过“萧瑟”“霏霏”,写出了景色之阴暗、昏沉、凄凉;通过“声悲”,将客观的物和主观的我融为一体。写野兽,则是“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这两句都是写途中多野兽,但上句从形态方面描绘。“蹲”者,熊罴袭人之状也。“蹲”而“对我”,毛骨悚然。下句从声音方面渲染。“啼”者,虎豹清凄之声也。“啼”而“夹路”,倍感悲凉。诗人对阴森可怕的自然环境作了朴实的抒写之后,又对荒凉冷落的社会环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洼近水处行军,很少见到人的踪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栖之处,还得担着行囊上山拾柴,拿着斧子凿冰取水……。这情景写得真切动人,感同身受。
曹操诗不以写景称着,但在写景方面,却有独特而成功之处。这首诗的写景就很成功。在诗人笔下,太行山之高,羊肠坂之阻,风雪之交加,树木之摇落,熊罴之状,虎豹之声,莫不逼真逼肖。视觉上,在那兀立的怪石上,萧瑟的树林中,一群群熊罴,不是蹲在那儿,以攫取的目光逼视着行人;听觉上,从那山路两旁,伴随着风吹雪飘,不是传来了一阵阵虎豹的长呜吗……这首诗的写景,就其描形、绘声、着色之精湛而言,可与《观沧海》中写繁媲美。两诗皆行军途中所作,尽管背景、内容、感情、风格都不同:一是率师出征,一是凯旋归来;一是写冬之山景,一是绘秋之海景;一是反映出统帅关切士卒的赤子之心,一是表现了英雄吞吐宇宙之概;一是苍凉悲壮,一是波澜壮阔;但其成功一样,可称曹操诗写景之双璧。
这首诗不仅以写景取胜,而且以抒情见长。这情是以真景真事为基础,因而不论是“叹息”,还是“怫郁”,也不论是“思东归”,还是“悲《东山》",都真切动人。
首先是叹行军之艰险。在行军路上,既有太行巍巍,羊肠诘屈,野兽逞强,风雪肆虐的险阻,又有“水深桥粱绝”,“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人马同时饥”的艰难,因而引起了诗人“东归”之思。统帅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士卒斗志的高低,战役的成败。尤其是在开赴前线的路途中,即使艰难重重、险阻累累,作为一个统帅,不能也不应流露出丝毫畏惧、退缩情绪,更不允许直言出来,涣散军心,而诗人一反常规,直言不讳地说:“思欲一东归。”从这种毫不掩饰的言语中,窥察到诗人性格的一个方面:坦率。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本无泛语,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诗选》)钟惺也说:“……如‘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话。”(《古诗归》)这些评论,用于《苦寒行》,也都恰切。
其次是哀生灵之涂炭。这一点,尽管只在“溪谷少人民”一句中吐露出来,但从全诗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得到。“溪谷”,山谷有水处。吴淇说:“山居趁坳,泽居趁突。此山行而曰‘溪谷少人民’,则更无人民矣。”(《六朝选诗定论》)这话说得很对。深山区人民聚居的溪谷,尚且少人民,更何况其他地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千村薜苈,万户萧疏,其惨象,目不忍睹,耳不忍闻。但诗人未作更多的具体描述,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溪谷去写,这就收到了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艺术效果。“少”字精当。它与下文“薄暮无宿栖”的“无”,前后照应,相互补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极其凄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难人民的同情。这种感情,在《蒿里行》中倾吐得比较具体。他说:“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几句,是“溪谷少人民”最好的注脚。
再次是“悲彼《东山》诗”。这里有两层意思:《东山》,是《诗经》中名篇。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是悲凉的,色调是凄苦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诗中“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等句,与诗人征高于途中所见略同,因而勾起了诗人对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深切关怀。另外,旧说《东山》是写周公的。汉毛苌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诗序》)此处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联系起来看,显然含有自比周公之意。作者曾经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非曹操莫能道出。他还以齐桓、晋文“奉事周室”自许,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自励(《述志令》,见《魏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而这里又以周公自比,是其真情实意的再次表露。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后,威震华夏,大权在握,废献帝、夺天下,如探囊取物,而曹操不为,实属难能可贵。
这首诗,如果只停留在抒写行军艰险、思欲东归上,那就失之平平了。它高就高在诗人将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归之情、广大人民倒悬之急融为一体,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同周公事业联系起来,扩大了内涵,升华了主题,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生命力。
这是一首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诗篇,它记叙了曹操征讨高斡的行军之苦,抒发了诗人关怀士卒的体恤之情,反映了汉末建安年间干戈动乱的社会生活,其内容具有诗史性的文献价值。诗篇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其独特的感人魅力。首先,结构谨严,章法有致。开篇叙事,继之写景,再做抒情,三者交替有序出现。所叙之事清晰了然,所写之景形象生动,所抒之情深刻感人。其次,语言古朴直率,风格慷慨悲凉。全诗不见华彩藻饰之言,只用朴实常见之语,直言其悲凉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苦寒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北游幽朔城。凉野多险难。
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凝冰结重磵。积雪被长峦。
阴雪兴岩侧。悲风鸣树端。
不睹白日景。但闻寒鸟喧。
猛虎凭林啸。玄猿临岸叹。
夕宿乔木下。惨怆恒鲜欢。
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
离思固已久。寤寐莫与言。
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赏析
《苦寒行》在《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清调曲》。《乐府解题》说:“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原辞为曹操所作,是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春正月北征高干时写,表现了行军时的艰苦情况。陆机的这首诗即是对曹操原辞的模拟。全诗的主题是刻划“行役人”,也即北征战士在寒冷季节忍饥受冻、餐风露宿的凄苦景况,因此诗人的用笔着色都围绕这一点而展开。
开篇两句,是全诗的交待,有地点(幽朔)、时间(凉冬)以及所要描写的重心(多险难),以下十四句就针对“险”和“难”二字进行铺陈排比。北征战士穿行于北方的山谷中,一会儿深入谷底,一会儿仰攀高峰,道路崎岖不平,又凝结了厚厚的坚冰,积雪笼罩着起伏的山峦。山岩缠绕浓重的阴云,阵阵寒风在树林中穿越,发出凄厉的悲鸣。天色阴沉,不见日光,偶有几声寒鸟的哀叫以及野兽的吼声。天色晚了,战士们凭树支帐而宿,渴饮坚冰,饥餐风露。更兼长年征战在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绵绵无尽,却又难通消息,对方是死是活都不得知,于是诗人充满了同情地长叹一声:“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结尾与开头紧密地照应在一起。
这首诗比较鲜明地体现了陆机诗歌创作的特色。首先是对偶的使用。清代叶矫然说:“六朝排偶,始于士衡”。排偶不一定始于陆机,但陆机确于此最见特色。这首诗除了开首二句和结尾四句,中间部分几全用对偶,显示了陆机过人的才思。不过,陆机虽有意写对偶,却不十分板整,往往在轮廓上整对,而字与字之间并不讲究。如“不睹白日景”两句。明代何景明说:“陆诗体俳语不俳”,很得其实。所以虽全篇为对,读去并不觉很呆板,古朴之气穿插其间,使诗歌具有一种感人的气势。其次,是赋法的采用。赋法就是铺叙,铺陈排比、罗列事物,这本是汉大赋的主要手法,陆机却吸收来运用在诗歌里,这样就使诗歌获得繁褥厚重和光采辉煌的效果。当时人说读他的诗好像“玄圃积压,莫非夜光”就是夸赞这一点。这首诗在开头交待出“险”和“难”之后,即从俯、仰、闻、睹以及战士们的饥渴、住宿等多方面进行铺陈,欲说尽说透,不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也增加了诗歌的容量。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他的诗“缛旨星稠,繁文绮合”,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说他“辞致侧密,事语坚明。意匠有序,遗言无失。”刘勰《文心雕龙》说他“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可见这一种特色为前人所公认并多有奖饰。第三,此诗还表现了陆机语言上的特色。陆机诗歌基本不用常语、口语、俗语,而大量使用书面辞汇、成辞等。将此诗与曹操的那首相比即可见出二者的区别。曹诗用了许多口语、散句、如“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陆机此诗则用许多对偶代替,并且字词也工于锻炼,如“凝冰”、“积雪”、“恒鲜欢”等等。曹诗有大量的虚字,陆诗则几舍弃不用,而以实词代之,文人化特色很鲜明。另外,陆机还善于锻炼动词,以加强警动的效果。如“结”、“被”、“兴”、“鸣”、“凭”、“临”等。清人厉志说他“字字有力,语语欲飞”,虽略有夸张,也还是反映了陆诗的总体面貌的。
不过陆机有时过于侧重技巧,而忽略了对诗情的疏通,尤其是他的一些拟古诗,本来的目的就是通过模拟以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技巧,因此对其余就不顾及。如这首诗,“离思”应该是最易出诗情,也最应为诗人全力把握的重点,但陆机却仅以淡淡的两句带过,是很可惜的。
陆机对于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法规,他加强了诗歌的文人化倾向,促进了诗歌向格律体的进展,他是由古诗向近体诗发展过程中的开启者之一,因此,他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苦寒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北登上太行山,艰难呀,这山势多么的高耸。
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弯曲不平,车轮都因此而摧毁。
树木多么的萧条冷清,北风正传来悲伤的声音。
巨熊盘踞在我们的前方,虎豹在路的两旁咆哮着。
山谷中少有人居住,而且正下着大雪。
伸长脖子眺望时,不禁深深叹气,这次远征,内心感触很多。
我内心多么的郁抑不平,想要从这东边回去。
深广的水面上并没有桥梁,路途中我们迟疑不前。
因为困惑而迷失了原来的道路,接近天黑时,还找不到可以过夜的地方。
走着走着已经走了好长一段日子,人与马也都饿了。
我们担着行囊边走边捡取柴火,开凿冰块用来煮成稀饭。
想起诗经里《东山》那首诗,让我产生连绵不绝的哀伤。
注释
(1)《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
(2)太行山:起于河南北部,向北经山西、河北边境入河北北部。
(3)巍巍:高峻的样子。
(4)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
(5)诘(jí)屈:盘旋曲折。
(6)摧:折毁。
(7)萧瑟:凋零。
(8)罴(pí):一种大熊。
(9)啼:号叫。
(10)溪谷:山中低而有水之地,山里人多住于此。这里是说,连溪谷也“少人民”,其它地方更没有人了。
(11)霏(fēi)霏:雪下得大的样子。
(12)延颈:伸长脖子,指眺望。
(13)怫(fú)郁:忧虑不安。
(14)东归:指返回故乡。
(15)中路:中途。
(16)薄暮:傍晚。薄,迫近。
(17)担囊:挑着行囊。
(18)斧:砍,用作动词。
(19)糜:粥。
(20)《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赏析:
这是一篇反映汉末动乱中军旅征战生活的诗作。
诗一开头就引出山势高耸、道路纡曲的太行山区。“北上”二字,不仅表明了由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到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的行军走向,而且显示出旆旌悠悠,锐不可当的军容,以此笼罩全篇,气势逼人。紧接着文势一顿,发出“艰哉”的喟叹,先在心理土造成惊恐状态,而后围绕“艰”字写景抒情。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并为下文创造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步履维艰的气氛。
“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样的维艰,“巍巍”叠用,展示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去路,呈现出强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这是写仰望。接下去写平视:“羊肠坂诘屈。”坂曰“羊肠”,又以“诘屈”形容之,则狭窄而多盘旋之势,历历在目。写山写坡,都是纪实,都是从正面落笔;“车轮为之摧!”则是感慨,是烘托。笔法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加强了具体感与真实性。再下去,笔分两头:一方面写自然景色凄苦,一方面写野兽当道,但又相互交错,以突出行军之艰险。写自然景色,一则曰“树木萧瑟”,再则曰“北风声悲”,三则曰“雪落霏霏”。通过“萧瑟”“霏霏”,写出了景色之阴暗、昏沉、凄凉;通过“声悲”,将客观的物和主观的我融为一体。写野兽,则是“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这两句都是写途中多野兽,但上句从形态方面描绘。“蹲”者,熊罴袭人之状也。“蹲”而“对我”,毛骨悚然。下句从声音方面渲染。“啼”者,虎豹清凄之声也。“啼”而“夹路”,倍感悲凉。诗人对阴森可怕的自然环境作了朴实的抒写之后,又对荒凉冷落的社会环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洼近水处行军,很少见到人的踪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栖之处,还得担着行囊上山拾柴,拿着斧子凿冰取水……。这情景写得真切动人,感同身受。
曹操诗不以写景称着,但在写景方面,却有独特而成功之处。这首诗的写景就很成功。在诗人笔下,太行山之高,羊肠坂之阻,风雪之交加,树木之摇落,熊罴之状,虎豹之声,莫不逼真逼肖。视觉上,在那兀立的怪石上,萧瑟的树林中,一群群熊罴,不是蹲在那儿,以攫取的目光逼视着行人;听觉上,从那山路两旁,伴随着风吹雪飘,不是传来了一阵阵虎豹的长呜吗……这首诗的写景,就其描形、绘声、着色之精湛而言,可与《观沧海》中写繁媲美。两诗皆行军途中所作,尽管背景、内容、感情、风格都不同:一是率师出征,一是凯旋归来;一是写冬之山景,一是绘秋之海景;一是反映出统帅关切士卒的赤子之心,一是表现了英雄吞吐宇宙之概;一是苍凉悲壮,一是波澜壮阔;但其成功一样,可称曹操诗写景之双璧。
这首诗不仅以写景取胜,而且以抒情见长。这情是以真景真事为基础,因而不论是“叹息”,还是“怫郁”,也不论是“思东归”,还是“悲《东山》",都真切动人。
首先是叹行军之艰险。在行军路上,既有太行巍巍,羊肠诘屈,野兽逞强,风雪肆虐的险阻,又有“水深桥粱绝”,“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人马同时饥”的艰难,因而引起了诗人“东归”之思。统帅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士卒斗志的高低,战役的成败。尤其是在开赴前线的路途中,即使艰难重重、险阻累累,作为一个统帅,不能也不应流露出丝毫畏惧、退缩情绪,更不允许直言出来,涣散军心,而诗人一反常规,直言不讳地说:“思欲一东归。”从这种毫不掩饰的言语中,窥察到诗人性格的一个方面:坦率。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本无泛语,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诗选》)钟惺也说:“……如‘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话。”(《古诗归》)这些评论,用于《苦寒行》,也都恰切。
其次是哀生灵之涂炭。这一点,尽管只在“溪谷少人民”一句中吐露出来,但从全诗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得到。“溪谷”,山谷有水处。吴淇说:“山居趁坳,泽居趁突。此山行而曰‘溪谷少人民’,则更无人民矣。”(《六朝选诗定论》)这话说得很对。深山区人民聚居的溪谷,尚且少人民,更何况其他地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千村薜苈,万户萧疏,其惨象,目不忍睹,耳不忍闻。但诗人未作更多的具体描述,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溪谷去写,这就收到了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艺术效果。“少”字精当。它与下文“薄暮无宿栖”的“无”,前后照应,相互补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极其凄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难人民的同情。这种感情,在《蒿里行》中倾吐得比较具体。他说:“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几句,是“溪谷少人民”最好的注脚。
再次是“悲彼《东山》诗”。这里有两层意思:《东山》,是《诗经》中名篇。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是悲凉的,色调是凄苦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诗中“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等句,与诗人征高于途中所见略同,因而勾起了诗人对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深切关怀。另外,旧说《东山》是写周公的。汉毛苌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诗序》)此处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联系起来看,显然含有自比周公之意。作者曾经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非曹操莫能道出。他还以齐桓、晋文“奉事周室”自许,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自励(《述志令》,见《魏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而这里又以周公自比,是其真情实意的再次表露。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后,威震华夏,大权在握,废献帝、夺天下,如探囊取物,而曹操不为,实属难能可贵。
这首诗,如果只停留在抒写行军艰险、思欲东归上,那就失之平平了。它高就高在诗人将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归之情、广大人民倒悬之急融为一体,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同周公事业联系起来,扩大了内涵,升华了主题,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生命力。
这是一首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诗篇,它记叙了曹操征讨高斡的行军之苦,抒发了诗人关怀士卒的体恤之情,反映了汉末建安年间干戈动乱的社会生活,其内容具有诗史性的文献价值。诗篇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其独特的感人魅力。首先,结构谨严,章法有致。开篇叙事,继之写景,再做抒情,三者交替有序出现。所叙之事清晰了然,所写之景形象生动,所抒之情深刻感人。其次,语言古朴直率,风格慷慨悲凉。全诗不见华彩藻饰之言,只用朴实常见之语,直言其悲凉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关于“苦寒行全诗怎么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