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表达杜甫豪情壮志的诗句(送朱大入秦原文_翻译及赏析)

表达杜甫豪情壮志的诗句(送朱大入秦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4    点击:  337 次


表达杜甫豪情壮志的诗句

网上有关“表达杜甫豪情壮志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送朱大入秦原文_翻译及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杜甫豪情壮志的诗句

关于杜甫豪情壮志的诗句 1.描写豪情壮志的诗句

1、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3、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4、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泌园春·雪》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7、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1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3、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4、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潜《杂诗》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17、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1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20、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2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2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26、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醉歌行》

2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8、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2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2、壮志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7383838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33、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34、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35、原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3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3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40、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壮志豪情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

3.写豪情壮志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潜《读山海经》

5、会挽雕弓如满月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8、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表示豪情壮志的诗句

表示豪情壮志的诗句如下: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5.有关豪情壮志的诗句

岳飞《满江红》

[b]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b]

———————————

[b]注释[/b]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b]译文[/b]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b]赏析[/b]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b]作者简介[/b]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词》录其三首。

6.有什么关于豪情壮志的诗词并且要有霸气的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2、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潜 《读山海经》

14、会挽雕弓如满月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送朱大入秦原文_翻译及赏析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唐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诗的前六句,都是刻划老将形象的,结尾一联"茫茫江汉上"这一句,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全诗情调悲怆,感人至深.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刘长卿五言诗句四首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代·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送别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游人五陵去。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

鉴赏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着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595篇诗文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唐代·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唐代 :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送别 , 同情 , 以景衬情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宋代·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更漏子·送孙巨源

宋代 : 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送别 , 抒情 , 赞美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色 一作:曙)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色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诗三百首 , 送别 , 友情 , 叙事 , 写景抒情

1. 关于刘长卿的诗句

关于刘长卿的诗句 1.关于刘长卿的诗句

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复何之。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2.刘长卿的诗歌

刘长卿的诗: 1、《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2、《游休禅师双峰寺》 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 3、《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4、《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

远客潇湘里,归人何处逢。孤云飞不定,落叶去无踪。

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基本介绍: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3.请给我找一下刘长卿的诗句并标明出处(越多越好)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送李中丞归之襄州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茫茫汉江上,日暮复何之。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投没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寻南溪常山道人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方外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4.刘长卿写的诗词

刘长卿全集(13首)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复何之。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5.刘长卿最少字的古诗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作品集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清遂宁书局藏板 刘随州集

诗歌

《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6.刘长卿的诗词全集 刘长卿的诗词有哪些

1、《听弹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3、《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

4、《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5、《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6、《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7、《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8、《弹琴》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9、《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0、《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7.刘长卿诗歌鉴赏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

远山钟

年代:唐 作者:钱起

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

钱起的诗歌受王维作品的影响很大.整个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静态与动态紧密联系.

8.刘长卿写的有关离情别绪的古诗

江中对月 空洲夕烟敛, 望月秋江里. 历历沙上人, 月中孤渡水.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别 严 士 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杜甫的励志古诗之《望岳》

 《望岳》此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杜甫的励志古诗《望岳》,希望大家喜欢!

《望岳》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诗作于作者中年时,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而满是失意。第三首作于作者暮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关于豪情壮志的诗句

关于豪情壮志的诗句如下:

1、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释义: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倒映在江面上,随波涌动。名字或许因文章而显着,官位应该在年老多病时停止。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2、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释义: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景,讲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

3、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义: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望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的思想情感。

出自:《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原文: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赏析: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时说“已尽泰山”,

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

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

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

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

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

关于“表达杜甫豪情壮志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811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