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釆桑子重阳的诗词(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

釆桑子重阳的诗词(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6    点击:  417 次


釆桑子重阳的诗词

网上有关“釆桑子重阳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釆桑子重阳的诗词如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九九重阳是历代诗人歌咏的传统题目之一。可是封建时代的诗人们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唱的多是悲凉感伤的调子。

他们不是说“明年今日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就是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或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说来说去总离不开个人的悲愁忧伤。读了毛主席这首《采桑子·重阳》,真有耳目一新之感。对传统的写重阳的诗词来说在内容上也是一个大革新。

被后世引用最多的重阳诗:《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杜牧是悲伤、消极的,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他说:尘世烦忧,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成为唐诗名句,许多诗人如苏轼、朱熹等都借用过杜牧的诗意。

异乡最孤独的重阳诗:《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

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什么?

#诗词鉴赏# 导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重阳节诗歌朗诵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篇二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篇三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曾经喝过九月九的酒

 夹杂着谁家的桂花香

 一直飘到一个没有烦恼的山头

 曾经唱过九月九的聚首

 带着往事随山风一起沉醉

 然后再次分别,梦着遥远的佳期

 和那被凝缩在一张地图上的车站

 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

 站在了另一个山头

 没有烦恼,也没有忧愁

 都说登高望远

 而我却怎么也望不到

 晚秋的边缘

 也许它正以冬眠的形式

 欢迎春天的到来

 曾经喝过九月九的酒

 曾经唱过九月九的聚首

 等我醒来,我看见一张沉醉的地图

 向着夕阳沉没的方向蔓延

 在经过我心的车站的时候

 发出一种缠绵的忧愁

 我终于明白

 为何我总望不到

 晚秋的边缘?

 我已在晚秋的边缘徘徊

 像个落魄的枯叶

 将要被现实的落叶掩埋

篇四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秋山红叶满山红,葫芦岛上一群人。

 重阳登山强壮体,登高而呼抒心胸。

 惦记先祖功伟业,民族佳节记心中。

 众览山小秋风爽,枫叶尽染秋意浓。

 游人攀登不畏苦,汗流浃背向前冲。

 一家和睦老人乐,夕阳红中露笑容。

 枫林竹影叶摇曳,仿佛迎接远方人。

 草木多情迎风展,万物和谐心相融。

 白云飘逸山若隐,一声雁鸣震耳聋。

 群雁南飞庆节日,廉子鼠标笔画神。

 有画无诗意境淡,诗快赋诗助友成。

 书画人生展才艺,重阳绘画情意深。

 群雁恋家挂亲友,如梦似幻展笔功。

 远山飘缈有瀑布,飞流直下云雾蒸。

 桃源胜景秋恋枫,雁鸣声声迎客松。

 画里多姿人气旺,话外重阳喜相逢。

篇五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篇六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

 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篇七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重阳

 最美的时光

 清风

 弹奏着优美的旋律

 谱成一首爱的乐章

 微笑

 向着家的方向

 阳光

 温暖在我心上

 伴我回家看爹娘

 走进

 那亲切的村庄

 爹娘

 在村口翘首盼望

 热泪盈满了我的眼眶

 慈爱的目光

 端祥着

 我开心的脸庞

 久违的温馨

 暖了我的心房

 九九又重阳

 菊花在飘香

 时光

 把爱的故事

 写成老人幸福的模样

篇八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生命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靠近,热谈,朋友的心怀不负厚望

 独受一方唯美的净空

 会意的笑开放春花的灿烂

 相约重阳,登高望远

 胸窝勃发一股朝气

 意志的绳索仍旧坚硬如钢

 啊,生命。啊,朋友

 我们因幻想的心态

 再给生命添几多美丽

 秋阳温馨胸怀,老泪洒向红叶

 一声仰天长叹振奋你我

 踏着不老青春的火轮

 来年再叫江山多姿映眼帘

篇九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一日夜凉一日深。

 悠悠思绪扰离人。

 阵阵秋风催叶落;

 场场秋霜断花魂!

 岁岁重阳今又至,

 苒物华休待冬临。

 寒蝉自知终归去;

 声声哀叫透烟深!

篇十九九重阳节诗歌朗诵

 秋风落叶凉初透

 情动高山

 南山山头

 落叶满目尽是

 凄凉中

 感受古道西风

 沧桑诉情怀

 风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旧翠蒙蒙

 九九双节

 再现重阳日

 今朝思绪南飞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诉尽心中孤独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句有如下:

1.《九月九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赏析: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2.《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3.《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 同:沾)

赏析: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4.《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赏析: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拼音全文

cǎi sāng zǐ · chóng yáng

采 桑 子 · 重 阳

—— máo zé dōng

—— 毛 泽 东

rén shēng yì lǎo tiān nán lǎo ,

人 生 易 老 天 难 老 ,

suì suì chóng yáng 。

岁 岁 重 阳 。

jīn yòu chóng yáng ,

今 又 重 阳 ,

zhàn dì huáng huā fèn wài xiāng .

战 地 黄 花 分 外 香 .

yì nián yí dù qiū fēng jìn ,

一 年 一 度 秋 风 劲 ,

bù sì chūn guāng 。

不 似 春 光 。

shèng sì chūn guāng ,

胜 似 春 光 ,

liáo kuò jiāng tiān wàn lǐ shuāng 。

寥 廓 江 天 万 里 霜 。

<<采桑子 重阳>>的诗意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金秋时节,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城城南临江楼中小住,重阳节前一天,面对楼对面野外大片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芬的菊花,想到上杭胜利,想到革命前景,诗人豪兴勃发,于重阳日写下这首词。

时下恰值秋冷,西风劲吹,黄叶飘零,反复味伟人之词,笔者认为此词在“写秋”“咏菊”“创格”方面,突破前人,成为绝唱,独步诗坛,历久不衰。

写秋脱尽悲秋窠臼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梦得对自古咏秋之作概括至当。秋之于人,不分性别,不讲国别,“总能引起人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诗人对秋,总是最为敏感,诗歌史上就沉淀出数不尽的“悲秋”名句名篇了。《诗经》里“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散发出浓浓的对秋的唏嘘;屈子低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浅唱“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自此渗进中华诗魂;风骨刚健的建安时代,曹丕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洒脱如李白,秋雨来时,也得感叹“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而一生秋意的杜老夫子只得忿忿“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了;豪放如东坡,开一代壮词,却也苦恼“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秋的萧杀、衰飒契合了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故而咏秋诗多“悲”。而《采桑子·重阳》起句即给人以警醒,春秋更替,物物常新,天“难老”,可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该如何?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建立功业。诗人喜迎重阳,不托怨情,不兴别恨,战地别有风光!上杭赏菊,因为胜利,因为战士的胸怀;“一年一度秋风劲”,劲烈之秋风肃杀之秋气,振奋战士毛泽东的豪气,它以凌厉威猛之势涤荡山河,赋予词以刚健雄劲之美,壮美,大哉!“战地黄花分外香”勾勒出天穹碧寥,西风猎猎,万山苍劲,遍野绽黄,芳菊吐蕊,馨香沁人的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这首战地秋景的颂歌,以伟人胸怀天下的抱负和情怀,去点染壮阔苍劲野菊盎然的秋色秋味,以境界豪迈气势昂扬的词风,扫尽悲秋的陈调,扫尽凄婉的悲吟,犹如艰难岁月里吹响的号角,穿透历史,激发当时和后来。

咏菊唱出激越豪情

季秋之月,菊有黄花。菊花成为意象入诗,始自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之句“朝饮木兰之垂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赋予菊花香草之品性,传达自己不近污秽,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而让菊声名大振,则源自陶东篱,“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可算作最早的咏菊诗了,菊花开在秋季,不与百花争春,却凌霜独放,暗合一种士大夫精神向往,陶潜品格高洁,在为人的气节上与菊花十分相似,宁折不弯,故而爱菊成癖,更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境界,使菊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缘,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菊残犹有傲霜枝,自此,咏菊诗多歌咏菊花不随波逐流、不争春斗艳、伴霜而妍、特立的品行。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借花喻人,歌颂永守晚节的高尚精神;曾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赞扬了菊花宁死不屈的品格;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对菊花情有独钟的怜爱之情。

古人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雅好,菊花便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强欲登高

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人岑参身逢乱世,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这里菊花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象征安宁和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词人李清照遭逢丧乱,恰遇重阳,虽有菊花伴身,却抒发的是浓愁化不开、人比黄花瘦的悲凉情怀。

而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战士的斗志,和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看到不管环境如何严酷,上杭野外的黄花竞开,馥郁芬芳,自然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这“黄花”,不是陶家的东篱秋丛,不是避世隐身的无奈寄托,也不是感世伤怀,思远悲客的孤渺残影,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诗人赋予它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用意。战斗的胜利让人心生豪迈,战地的秋光让人精神振奋,战地的黄花又装点了战地的重阳,作者满怀欣悦之情品味重阳的佳景,重阳的战地因此显得更加美丽,战地的黄花也显得异常峭拔,“分外香”写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革命者不叹老怀悲,不蹉跎岁月,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此词以鲜明健峭的风格,天马行空的气势,乐观豪迈的情怀,摆脱咏菊词幽独淡雅的传统意蕴,表现出全新的豪迈劲节的艺术境界和雄奇奔放艺术风格,堪称菊词一绝。

创格彰显伟人情怀

《采桑子·重阳》初发表时,本为: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以此格玩味词意,实为工稳:上片绘景,秋风劲吹,在战士眼里,比春光更助人豪气,比春光更振奋精神,江天万里壮阔;下片写事抒情,人生易老,只争朝夕,喜值重阳,赏遍野秋菊吐蕊,感上杭战斗胜利;因情生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分明一首雄健俊逸的好词。

可伟人胸怀,出人意表,再版时,词上下片已然颠之倒之,而为今日之格。何也?

实耐人寻味,然鸿泥雪爪,终有所踪,研读伟人的胸臆,可悟到一二。从时序上琢磨,前词着落于今,在猎猎秋风中,在寥廓霜天里,虽然物换星移,春去秋来,可天难老,让人似觉岁岁如斯,但今重阳不同往重阳,上杭胜利,让人似觉野菊通人意馨香异于平常,全词浓墨重彩渲染胜利的喜悦与豪迈;而后词着落于未来,岁月催人老,时局尤艰难,出路何在?信心何来?又逢重阳,喜讯传来,战士奋勇,上杭大捷,此景此情,虽是秋光,胜似春景,秋风如战士气势,劲吹不息,放眼望,万里山河,入我心中,“换了人间”的乐观顿生,全词尽情凸显胜利给人的对战胜时艰找到出路的自信和豪迈。从意旨上剖析,前词止于叙事,写出胜利的喜悦,战士的气质,突出艰难岁月里词人的不畏,回答了“胜利时我们在怎么样?”的现实追问;而后词起于叙事,境界更为阔大,气势更为恢宏,让伟人思索革命命运的空间更大,让读者思索伟人的思索的可能更广,突出了胜利给革命者的激励和对未来“主沉浮”的憧憬和自信,回答了“胜利后我们会怎么样”的未来思考。

以此观之,改后的词更厚重,更主观,更给人以革命者的气魄、革命者的坚守、革命者

的壮怀的认知,一句话,上杭胜利,让人感觉毛泽东胸中有一种充沛的向往——“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欢上这首词的终极理由,就是认识到:伟人就是伟人,伟词就是伟词。故而大胆解读,冀望有所获,随心所至,不免失当,读者原宥则个。

关于“釆桑子重阳的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891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