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陶渊明的诗词《饮酒》(其五)赏析(饮酒陶渊明赏析 是怎么进行赏析的)

陶渊明的诗词《饮酒》(其五)赏析(饮酒陶渊明赏析 是怎么进行赏析的)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7    点击:  208 次


陶渊明的诗词《饮酒》(其五)赏析

网上有关“陶渊明的诗词《饮酒》(其五)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饮酒陶渊明赏析 是怎么进行赏析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诗词鉴赏# 导语《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下面就和 考 网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诗人隐居于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眼中的南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的南山飘浮着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宁静悠然;山中的飞鸟结伴而飞,归向树林,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佳景。这些景物自然是美的,但也不单纯指自然景物,也是作者恬淡充实而无所外求心境的体现。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与自然完美浑融的境界。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仅在勉励自己“还”,还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在这里,夕阳不再是没落衰败的象征,而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意蕴,它已成为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代表着大自然由躁动归于宁静,也代表着劳作一天的人们开始享受宁静安闲的时光了,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卷之四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饮酒陶渊明赏析 是怎么进行赏析的

《饮酒》解释赏析

《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饮酒·结庐在人境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7.[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

9.[相与]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陶渊明饮酒诗赏析

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赏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3、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态。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人来车往,喧哗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题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及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饮酒》(其八)的语译及赏析

本诗“乐而不*、哀而不伤”的意境似乎都有,然则通观陶渊明的现实生存状态,却是假戏真做,在现实生活中最终颓废,坠入生活窘迫、进退两难的现实深渊。这是道家无为学问被儒家进取学问取代的根本原因。

酒壮行色,乾卦用的纯九,孔子说,阳卦多阴,此阴在‘勇气、硬气、英气’,敢于博弈、敢于赢得一切困难,那才是君子的精气神,那是内心启发出的永恒的勇气、硬气、英气。

‘彤弓’的哲音有‘共同’之意,这也反映了孔子学问的精髓,建立在依靠价值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基础上。陶渊明自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记不起儒家的经典吗?不是,那是永远失去出仕的机遇了。

《饮酒》(其八)是魏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

全诗的翻译: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全诗赏析: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

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

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

全诗如下: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思想感情:

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饮酒二十首》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 :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3)尔:这样。

(4)日夕:傍晚。

(5)相与﹕相伴。

(6)见在这里读音为:“jiàn”,看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导读

陶渊明所作的《饮酒》诗一共二十首,不是同一时间连续写作的。内容上借饮酒抒写情怀,寄寓深沉的感慨。这首诗列在第五,描写诗人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抒发其内心感受。

原诗

结庐在人境①,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②,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山气日夕佳④,飞鸟相与还⑤。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⑥。

注释

①结庐:建造住宅。②尔:如此。③南山:指庐山。④日夕:近黄昏的时候。⑤相与还:结伴而归。⑥“此中”两句:《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这两句化用庄子语,意思是说:从大自然得到启发,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也无须用言语表达。

译诗

建盖房子居住在闹市中间,

却能够把车马的喧闹撇开。

请问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内心高洁就觉得住地偏远。

在东边的篱墙下采摘菊花,

悠然瞥见南山就像在眼前。

傍晚时分山中的景色真美,

飞鸟结伴返回它们的家园。

这里面包含了人生的真谛,

想表达却忘了用什么语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弃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态,体现出诗人摒弃世俗功名、陶醉自然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诗的内容以“心远”为纲,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尚的人格。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因为有“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然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结尾写诗人从无意中瞥见的傍晚山中的自然美景中悟出“真意”,给了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可以说,此诗就是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造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饮酒其五古诗的意思

意思: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文出自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创作背景: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关于“陶渊明的诗词《饮酒》(其五)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912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