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_海经海内北经译文
-
查阅典籍:《山海经》——「山海经·海经海内北经」原文
海内由西北角向东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蛇巫山,上面有人拿着一根棍棒向东站着。另一种说法认为蛇巫山叫做龟山。 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山的北面。 有个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长戈。在他的东面有犬封国。贰负之尸也在大行伯的东面。 犬封国也叫犬戎国,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样。 犬封国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着一杯酒食向人进献。那里还有文马,是白色身子红色鬃毛,眼睛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名称是吉量,骑上它就能使人长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的北面,那里的人物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一只眼睛。另一种说法认为贰负神在鬼国的东面,他是人的面孔而蛇的身子。 蜪犬的形状像一般的狗,全身是青色,它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起。穷奇的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生有翅膀, 穷奇吃人是从人的头开始吃。正被吃的人是披散着头发的。穷奇在蜪犬的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穷奇吃人是从人的脚开始吃起。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 有一种大蜂,形状像螽斯;有一种朱蛾,形状像蚍蜉。 蟜,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肚子。蟜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蟜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有的。 阘非,长着人的面孔却是兽的身子,全身是青色。 天神据比的尸首,形象是折断了脖子而披散着头发,没了一只手。 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刺猬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 袜,这种怪物长着人的身子、黑色脑袋、竖立的眼睛。 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 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 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 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 阳污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 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斩断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 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而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国。 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 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 射姑国的西南部,高山环绕着它大蟹生活在海里。 陵鱼长着人的面孔,而且有手有脚,却是鱼的身子,生活在海里。大鯾鱼生活在海里。 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蓬莱山屹立在海中。大人贸易的集市在海里。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
犬封国曰大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蜪犬如犬,青,食人从首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蟜,其为人虎文,胫有【綮糸换月】。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
阘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据比之尸,其为人折颈披发,无一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蝟状如狗,黄色。
袜,其为物,人身黑首从目。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方三百里。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大蟹在海中。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鯾居海中。
明组邑居海中。逢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wenzhang/653.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