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元夕的古诗怎么背(《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原文及翻译)

元夕的古诗怎么背(《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原文及翻译)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30    点击:  342 次


元夕的古诗怎么背

网上有关“元夕的古诗怎么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元夕的古诗怎么背如下:

1、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2、金朝:元好问《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3、宋代: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刘克庄)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写元宵节的经典之作是一首词牌《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但是我们要说它是一首诗,也没什么不可以。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诗,一般情况下,押仄韵的诗我们一概作古体诗处理——所以这就是一首五言古风,即五古。

但是实际上到了欧阳修的时代,格律早已经成熟并且刻入了文人的骨子里,所以这些构成古风的句子其实都是律句。如“去年元夜时”,仄平平仄平,不就是平起平收,孤平自救的律句嘛。每一句都是律句,但是又不符合格律诗平声韵、对、粘的规则的时候,这种诗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律古”。

同时如果在这种相同的平仄关系下,有其它同格式的作品出现,这就是词牌了。而欧阳修这首《元夕》所写的仄韵五古并非自创平仄关系,是填了“生查子”的词,用来附着在音乐下演唱,所以就是词牌了。

这其中的判断就是这么随意。

生查子·元夕时代创作背景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刘克庄 系列: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大全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2,戏鼓侵明发3。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4,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注释  1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2霁(ji)华:月光皎洁。  3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4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著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里最后一句到底是“泪满春衫袖”,还是“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时代创作背景: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最后一句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

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有关元宵节古诗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欧阳修____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诗京都元夕注音版

京都元夕

(金) 元好问

xuàn fú huá zhuāng zhe chù féng ,

袨服华妆着处逢,

liù jiē dēng huǒ nào ér tóng 。

六街灯火闹儿童。

zhǎng shān wǒ yì hé wéi zhě ,

长衫我亦何为者,

yě zài yóu rén xiào yǔ zhōng 。

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释

①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②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③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④华妆:华贵的妆容。

⑤着处:到处。

⑥闹:玩耍嬉闹。

⑦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⑧何为:为何,做什么。

译文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赏析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关于“元夕的古诗怎么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132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