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何当共剪窗月”出自哪首诗(何当共剪窗红烛,一诗一醉一欣然)

”何当共剪窗月”出自哪首诗(何当共剪窗红烛,一诗一醉一欣然)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19    点击:  418 次


”何当共剪窗月”出自哪首诗

网上有关“”何当共剪窗月”出自哪首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何当共剪窗红烛,一诗一醉一欣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夜雨寄北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何当共剪窗红烛,一诗一醉一欣然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①出处:

这句诗出自《夜雨寄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②全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④注释: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回头说,追述。

⑤作品简介: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

⑥赏析:

这首诗是为谁而写?有友人和妻子两种说法。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第一句即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第二句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⑦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长安亲友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⑧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音xī)生(一说为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唐代诗人杜牧合称“小李杜”。

⑨集评:

徐德泓·《李义山诗疏》: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又预飞到归家后,奇绝!

欣赏古代诗歌,还要注意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使欣赏者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意境中去,领会作品的这种意境美。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何处?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诗的意境也靠具体形象来表现,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隐约可见的村庄”、“依稀可辨的炊烟”、“鸡鸣”、“狗吠”等典型形象绘出一幅清新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与喜悦。

诗改一字,界判天人,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树深香里,昨天几枝开。”郑谷曰:“改“几”字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这样一改,早梅傲雪孤高境界全出,我花开时百花杀的形象呼之欲出。

又如另一首诗; 百道飞瀑喷雨洙,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现,一路斜阳闹鹧鸪。写的是晚春雨后山行所见的景色,表现诗人欣喜的心情。诗中空灵清新超逸境界全出。

下面是《红楼梦》中香菱作的两首咏月诗,亲爱的的朋友,你看哪首意境美?第一首诗: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圆。?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水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后一首诗是: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更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亲爱的朋友,很显然,下首诗文雅境高。上首不但词俗境低,而诗味甚淡。下首意象丰美,境界开阔,格调高雅。你们说对不对?



”何当共剪窗月”出自哪首诗

夜雨寄北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关于“”何当共剪窗月”出自哪首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16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