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观的事(秦观最经典的诗词)
-
关于秦观的事
网上有关“关于秦观的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秦观最经典的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秦观的婚姻 和爱情故事
秦观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传说中的苏小妹。这是他自己在为岳父写的文章里交代的。他的岳父是高邮一位姓徐的富商,因为有点钱,捐了一个主簿的官当,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观在《徐君主簿行状》一文末尾说:“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关于其妻就是点了一下名字而已,在秦观的诗文中再无丁点提及,徐文美大概不是秦观钟爱的女子。有人统计,秦观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茹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了秦观的一件风流事。秦观在绍兴的时候,由当地最高长官太守接待,住高级宾馆蓬莱阁。一日,在席上看中一个歌妓,于是赋《满庭芳》,开头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就是“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秦楼薄幸名”了。此词流传甚广,苏轼曾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明代的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则透露了秦观的另两次艳事。“秦少游在蔡州,与营妓楼婉字东玉者甚密”,他专为情人写了一首《水龙吟》,还费心地将楼东玉的名字写进去,“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就是谜面。而“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照人依旧”是说他们幽会情景的。秦观还有过一位叫陶心儿的情人,他曾赠一首《南歌子》给这位名妓,末句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就是为陶心儿的“心”字打的哑谜。
才情都用在妓女身上,是不是有点“浪费”?以至于黄庭坚都看不过去了,写了一首诗劝告他,其中有“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的句子,秦观看了很不高兴。
传统的诗词鉴赏,分析秦观时,总是定性为写“歌妓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但这并不适合解读秦观的所有爱情词。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就并没有牵连到什么仕途失意的身世之感。相反,如果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痴情女子的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
第十一卷 苏小妹三难新郎
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
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自混沌初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虽则造化无私,却也阴阳分位。阳动阴静,阳施阴受,阳外阴内。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飧井臼;终身之计,止无过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闺女,虽曾读书识字,也只要他识些姓名,记些帐目。他又不应科举,不求名誉,诗文之事,全不相干。然虽如此,各人资性不同。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识两个字,如登天之难。有等聪明的女子,一般过目成诵,不教而能。吟诗与李、杜争强,作赋与班、马斗胜。这都是山川秀气,偶然不钟于男而钟于女。且如汉有曹大家,他是个班固之妹,代兄续成汉史。又有个蔡琰,制《胡笳十八拍》,流传后世。晋时有个谢道韫,与诸兄咏雪,有柳絮随风之句,诸兄都不及他。唐时有个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诗,臧否一一不爽。至于大宋妇人,出色的更多。就中单表一个叫作李易安,一个叫作朱淑真。他两个都是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论起相女配夫,也该对个聪明才子。争奈月下老错注了婚籍,都嫁了无才无学之人,每每怨恨之情,形于笔札。有诗为证:
鸥鹭鸳鸯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那李易安有《伤秋》一篇,调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正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力!雁过也,总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朱淑真时值秋间,丈夫出外,灯下独坐无聊,听得窗外雨声滴点,吟成一绝: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到又昏黄。那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后来刻成诗集一卷,取名《断肠集》。
说话的,为何单表那两个嫁人不着的?只为如今说一个聪明女子,嫁着一个聪明的丈夫,一唱一和,遂变出若干的话文。正是:
说来文士添佳兴,道出闺中作美谈。
话说四川眉州,古时谓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山有蟆顺、峨眉,水有岷江、环湖,山川之秀,钟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当时称为老苏。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二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这也不在话下。更有一桩奇处,那山川之秀,偏萃于一门。两个儿子未为希罕,又生个女儿,名曰小妹,其聪明绝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小妹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十岁上随父兄居于京师寓中,有绣球花一树,时当春月,其花盛开。老泉赏玩了一回,取纸笔题诗,才写得四句,报说:"门前客到!"老泉阁笔而起。小妹闲步到父亲书房之内,看见桌上有诗四句:
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小妹览毕,知是咏绣球花所作,认得父亲笔迹,遂不待思索,续成后四句云:
瓣瓣折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
小妹题诗依旧放在桌上,款步归房。老泉送客出门,复转书房,方欲续完前韵,只见八句已足,读之词意俱美。疑是女儿小妹之笔,呼而问之,写作果出其手。老泉叹道:"可惜是个女子!若是个男儿,可不又是制科中一个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爱其女,恣其读书博学,不复以女工督之。看看长成一十六岁,立心要妙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急切难得。忽一日,宰相王荆公着堂候官请老泉到府与之叙话。原来王荆公,讳安石,字介甫。初及第时,大有贤名。平时常不洗面,不脱衣,身上虱子无数。老泉恶其不近人情,异日必为奸臣,曾作《辨奸论》以讥之,荆公怀恨在心。后来见他大苏、小苏连登制科,遂舍怨而修好。老泉亦因荆公拜相,恐妨二子进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正是:
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从来势利不同心,何如意气交情深。
是日,老泉赴荆公之召,无非商量些今古,议论了一番时事,遂取酒对酌,不觉忘怀酩酊。荆公偶然夸能:"小儿王?,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老泉带酒答道:"谁家儿子读两遍!"荆公道:"到是老夫失言,不该班门弄斧。"老泉道:"不惟小儿只一遍,就是小女也只一遍。"荆公大惊道:"只知令郎大才,却不知有令爱。眉山秀气,尽属公家矣!"老泉自悔失言,连忙告退。荆公命童子取出一卷文字,递与老泉道:"此乃小儿王?窗课,相烦点定。"老泉纳于袖中,唯唯而出。回家睡至半夜,酒醒,想起前事:"不合自夸女孩儿之才。今介甫将儿子窗课属吾点定,必为求亲之事。这头亲事,非吾所愿,却又无计推辞。"沉吟到晓,梳洗已毕,取出王?所作,次第看之,真乃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又不觉动了个爱才之意。"但不知女儿缘分如何?我如今将这文卷与女传观之,看他爱也不爱。"遂隐下姓名,分付丫鬟道:"这卷文字,乃是个少年名士所呈,求我点定。我不得闲暇,转送与**,教他到批阅完时,速来回话。"丫鬟将文字呈上**,传达太老爷分付之语。小妹滴露研朱,从头批点,须臾而毕。叹道:"好文字!此必聪明才子所作。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久长之器。"遂于卷面批云:
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后来王?十九岁中了头名状元,未几夭亡。可见小妹知人之明,这是后话。却说小妹写罢批语,叫丫鬟将文卷纳还父亲。老泉一见大惊:"这批语如何回复得介甫!必然取怪。"一时污损了卷面,无可奈何,却好堂候官到门:"奉相公钧旨,取昨日文卷,面见太爷,还有话禀。"老泉此时,手足无措,只得将卷面割去,重新换过,加上好批语,亲手交堂候官收讫。堂候官道:"相公还分付过,有一言动问:贵府**曾许人否?倘未许人,相府愿谐秦晋。"老泉道:"相府请亲,老夫岂敢不从。只是小女貌丑,恐不足当金屋之选。相烦好言达上,但访问自知,并非老夫推托。"堂候官领命,回复荆公。荆公看见卷面换了,已有三分不悦。又恐怕苏**容貌真个不扬,不中儿子之意,密地差人打听。原来苏东坡学士,常与**互相嘲戏。东坡是一嘴胡子,小妹嘲云: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小妹额颅凸起,东坡答嘲云: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又嘲东坡下颏之长云:
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东坡因小妹双眼微抠,复答云:
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访事的得了此言,回复荆公,说:"苏**才调委实高绝,若论容貌,也只平常。"荆公遂将姻事阁起不题。然虽如此,却因相府求亲一事,将小妹才名播满了京城。以后闻得相府亲事不谐,慕名来求者,不计其数。老泉都教呈上文字,把与女孩儿自阅。也有一笔涂倒的,也有点不上两三句的。就中只有一卷,文字做得好。看他卷面写有姓名,叫做秦观。小妹批四句云: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批语明说秦观的文才,在大苏小苏之间,除却二苏,没人及得。老泉看了,已知女儿选中了此人。分付门上:"但是秦观秀才来时,快请相见。余的都与我辞去。"谁知众人呈卷的,都在讨信,只有秦观不到。却是为何?那秦观秀才字少游,他是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生平敬服的,只有苏家兄弟,以下的都不在意。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衔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老泉见秦观不到,反央人去秦家寓所致意,少游心中暗喜。又想道:"小妹才名得于传闻,未曾面试,又闻得他容貌不扬,额颅凸出,眼睛凹进,不知是何等鬼脸?如何得见他一面,方才放心。"打听得三月初一日,要在岳庙烧香,趁此机会,改换衣装,觑个分晓。正是:
眼见方为的,传闻未必真。若信传闻语,枉尽世间人。
从来大人家女眷入庙进香,不是早,定是夜。为甚么?早则人未来,夜则人已散。秦少游到三月初一日五更时分,就起来梳洗,打扮个游方道人模样:头裹青布唐巾,耳后露两个石碾的假玉环儿,身穿皂布道袍,腰系黄绦,足穿净袜草履,项上挂一串拇指大的数珠,手中托一个金漆钵盂,侵早就到东岳庙前伺候。天色黎明,苏**轿子已到。少游走开一步,让他轿子入庙,歇于左廊之下。小妹出轿上殿,少游已看见了。虽不是妖娆美丽,却也清雅幽闲,全无俗韵。"但不知他才调真正如何?"约莫焚香已毕,少游却循廊而上,在殿左相遇。少游打个问讯云:
**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头走,一头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云:
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小妹一头说,一头上轿。少游转身时,口中喃出一句道:"'风道人'得对'小娘子',万千之幸!"小妹上了轿,全不在意。跟随的老院子,却听得了,怪这道人放肆,方欲回身寻闹,只见廊下走出一个垂髫的俊童,对着那道人叫道:"相公这里来更衣。"那道人便前走,童儿后随。老院子将童儿肩上悄地捻了一把,低声问道:"前面是那个相公?"童儿道:"是高邮秦少游相公。"老院子便不言语。回来时,就与老婆说知了。这句话就传入内里,小妹才晓得那化缘的道人是秦少游假妆的,付之一笑,嘱付丫鬟们休得多口。
话分两头。且说秦少游那日饱看了小妹容貌不丑,况且应答如响,其才自不必言。择了吉日,亲往求亲,老泉应允,少不得下财纳币。此是二月初旬的事。少游急欲完婚,小妹不肯。他看定秦观文字,必然中选。试期已近,欲要象简乌纱,洞房花烛,少游只得依他。到三月初三礼部大试之期,秦观一举成名,中了制科。到苏府来拜丈人,就禀复完婚一事。因寓中无人,欲就苏府花烛。老泉笑道:"今日挂榜,脱白挂绿,便是上吉之日,何必另选日子。只今晚便在小寓成亲,岂不美哉!"东坡学士从旁赞成。是夜与小妹双双拜堂,成就了百年姻眷。正是:
聪明女得聪明婿,大登科后小登科。
其夜月明如昼。少游在前厅筵宴已毕,方欲进房,只见房门紧闭,庭中摆着小小一张桌儿,桌上排列纸墨笔砚,三个封儿,三个盏儿,一个是玉盏,一个是银盏,一个是瓦盏。青衣小鬟守立旁边。少游道:"相烦传语**,新郎已到,何不开门?"丫鬟道:"奉**之命,有三个题目在此,三试俱中式,方准进房。这三个纸封儿便是题目在内。"少游指着三个盏道:"这又是甚的意思?"丫鬟道:"那玉盏是盛酒的,那银盏是盛茶的,那瓦盏是盛寡水的。三试俱中,玉盏内美酒三杯,请进香房。两试中了,一试不中,银盏内清茶解渴,直待来宵再试。一试中了,两试不中,瓦盏内呷口淡水,罚在外厢读书三个月。"少游微微冷笑道:"别个秀才来应举时,就要告命题容易了,下官曾应过制科,青钱万选,莫说三个题目,就是三百个,我何惧哉!"丫鬟道:"俺**不比寻常盲试官,之乎者也应个故事而已。他的题目好难哩!第一题,是绝句一首,要新郎也做一首,合了出题之意,方为中式。第二题四句诗,藏着四个古人,猜得一个也不差,方为中式。到第三题,就容易了,止要做个七字对儿,对得好便得饮美酒进香房了。"少游道:"请第一题。"丫鬟取第一个纸封拆开,请新郎自看。少游看时,封着花笺一幅,写诗四句道:
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少游想道:"这个题目,别人做定猜不着。则我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那苏**。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明明嘲我。"遂于月下取笔写诗一首于题后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丫鬟见诗完,将第一幅花笺褶做三叠,从窗隙中塞进,高叫道:"新郎交卷,第一场完。"小妹览诗,每句顶上一字,合之乃"化缘道人"四字,微微而笑。少游又开第二封看之,也是花笺一幅,题诗四句: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少游见了,略不凝思,一一注明。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丫鬟又从窗隙递进。少游口虽不语,心下想道:"两个题目,眼见难我不倒,第三题是个对儿,我五六岁时便会对句,不足为难。"再拆开第三幅花笺,内出对云:
闭门推出窗前月。
初看时觉道容易,仔细思来,这对出得尽巧。若对得平常了,不见本事。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听得谯楼三鼓将阑,构思不就,愈加慌迫。却说东坡此时尚未曾睡,且来打听妹夫消息。望见少游在庭中团团而步,口里只管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七个字,右手做推窗之势。东坡想道:"此必小妹以此对难之,少游为其所困矣!我不解围,谁为撮合?"急切思之,亦未有好对。庭中有花缸一只,满满的贮着一缸清水,少游步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东坡望见,触动了他灵机,道:"有了!"欲待教他对了,诚恐小妹知觉,连累妹夫体面,不好看相。东坡远远站着咳嗽一声,就地下取小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跃起几点,扑在少游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少游当下晓悟,遂援笔对云:
投石冲开水底天。
丫鬟交了第三遍试卷,只听呀的一声,房门大开,内又走出一个侍儿,手捧银壶,将美酒斟于玉盏之内,献上新郎,口称:"才子请满饮三杯,权当花红赏劳。"少游此时意气扬扬,连进三盏,丫鬟拥入香房。这一夜,佳人才子,好不称意。正是: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自此夫妻和美,不在话下。后少游宦游浙中,东坡学士在京,小妹思想哥哥,到京省视。东坡有个禅友,叫做佛印禅师,尝劝东坡急流勇退。一日寄长歌一篇,东坡看时,却也写得怪异,每二字一连,共一百三十对字。你道写的是甚字?
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
枝枝莺莺雀雀相相呼呼唤唤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
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丽丽山山前前烟烟雾雾起起清清
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湲湲水水景景幽幽深深处处
好好追追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皎皎
洁洁玲玲珑珑似似坠坠银银花花折折最最好好柔柔茸茸
溪溪畔畔草草青青双双蝴蝴蝶蝶飞飞来来到到落落花花
林林里里鸟鸟啼啼叫叫不不休休为为忆忆春春光光好好
杨杨柳柳枝枝头头春春色色秀秀时时常常共共饮饮春春
浓浓酒酒似似醉醉闲闲行行春春色色里里相相逢逢竞竞
忆忆游游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归归去去来来休休役役
东坡看了两三遍,一时念将不出,只是沉吟。小妹取过,一览了然,便道:"哥哥,此歌有何难解!待妹子念与你听。"即时朗诵云: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
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
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
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最好。
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
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
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
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
杨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时常共饮。
时常共饮春浓酒,春浓酒似醉。
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
相逢竞忆游山水,竞忆游山水心息。
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东坡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遂将佛印原写长歌,并小妹所定句读,都写出来,做一封儿寄与少游。因述自己再读不解,小妹一览而知之故。少游初看佛印所书,亦不能解。后读小妹之句,如梦初觉,深加愧叹。答以短歌云:
未及梵僧歌,词重而意复。字字如联珠,行行如贯玉。
想汝惟一览,顾我劳三复。裁诗思远寄,因以真类触。
汝其审思之,可表予心曲。
短歌后制成叠字诗一首,却又写得古怪:
思伊久阻归期
静忆
转漏闻时离别
少游书信到时,正值东坡与小妹在湖上看采莲。东坡先拆书看了,递与小妹,问道:"汝能解否?"小妹道:"此诗乃仿佛印禅师之体也。"即念云: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东坡叹道:"吾妹真绝世聪明人也!今日采莲胜会,可即事各和一首,寄与少游,使知你我今日之游。"东坡诗成,小妹亦就。小妹诗云:
莲人在绿杨津
采一
玉嗽声歌新阙
东坡诗云:
花归去马如飞
赏酒
暮已时醒微力
照少游诗念出,小妹叠字诗,道是: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阙新。一阙新歌声嗽玉,歌声嗽玉采莲人。
东坡叠字诗,道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二诗寄去,少游读罢,叹赏不已。其夫妇酬和之诗甚多,不能详述。后来少游以才名被征为翰林学士,与二苏同官。一时郎舅三人,并居史职,古所希有。于是宣仁太后亦闻苏小妹之才,每每遣内官赐以绢帛或饮馔之类,索他题咏。每得一篇,宫中传诵,声播京都。其后小妹先少游而卒,少游思念不置,终身不复娶云。有诗为证: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
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宋苏轼东坡绝爱其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张炎《词源》:“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
张耒:“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故后之为文者,喜为穷人之辞。秦子无忧而为忧者之辞,殆出此耶!”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李调元《雨村词话》:“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清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研,而幽趣则过之。”(小晏指晏几道)
清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楼敬思:“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清代词论家冯煦:“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四库全书总目》:“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清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秦观最经典的诗词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秦观读书台、《秦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观”石刻,保存至今。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宋苏轼东坡绝爱其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张炎《词源》:“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
张耒:“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故后之为文者,喜为穷人之辞。秦子无忧而为忧者之辞,殆出此耶!”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李调元《雨村词话》:“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清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晏之研,而幽趣则过之。”(小晏指晏几道)
清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楼敬思:“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清代词论家冯煦:“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四库全书总目》:“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清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秦观读音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2、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宋·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译文: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
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译文:楼台消失在迷雾之中,渡口隐没在朦胧的月色里。世外桃源虽然向往已久但无处可寻。春天还很寒冷,独自住在客店里哪受得了这寂寞凄凉?夕阳西下,杜鹃不停地鸣叫着。友人远方寄来书信,他们的关怀反而增添了我更多的离愁别恨。郴江本来是绕着郴山奔流的,可为什么又要无情地向潇湘流去呢?
4、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译文:薄薄春寒无声息地侵入小楼,拂晓阴云惨淡像荒凉的暮秋,彩色的屏风画着淡烟笼罩流水。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万般无奈我把精美的帘幕挂起。
5、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宋·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6、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宋·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7、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宋·秦观《减字木兰花》
译文: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8、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宋·秦观《点绛唇·桃源》
译文: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9、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宋·秦观《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
译文: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10、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宋·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译文: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
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啊,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只有镜中古铜色,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推。
秦观读音:qín guān
相关拓展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中国北宋文学家、婉约派词人。
秦观自少豪隽,慷慨之气溢于文辞。强志盛气,喜读兵书,好大而见奇。熙宁十年(1077年),以所作《黄楼赋》贽见苏轼,轼以为有屈、宋之才,并以其诗荐于王安石,王亦谓“清新似鲍谢”。
元丰八年(1085年)登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年),以苏轼荐,除太学博士。元祐六年(1091年),迁秘书省正字。元祐八年(1093年),为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党籍,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1096年),削籍,徙郴州。元符元年(1098年),编管横州。
二年(1099年),徙雷州。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之。次年,徽宗即位,复宣德郎,放还,行至藤州,中暑而卒。秦观一生仕途坎珂,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历史评价
宋代文学家王灼: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碧鸡漫志》卷二)
宋代政治家李纲:少游诗字婉美萧散,如晋宋间人,自有一种风流,所乏者骨格尔。然要是一时才者。(《秦少游所书诗词跋尾》)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写了《鹊桥仙》的秦观拥有怎么样的爱情故事呢?
《鹊桥仙》作者秦观,爱情故事非常多,多到师傅苏轼都有些嫉妒!
如果北宋有金曲奖,那么苏轼的首席大弟子秦观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秦才子不仅诗词写的好,长相也无可挑剔。因为他实在太会撩了,女粉丝数量远超老师苏轼,这似乎惹得老师有些生气
在北宋,没有一个女人能拒绝有才又有貌的顶流才子,如果有,他一定不是秦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观的撩妹故事,相信看完后,您会深有启发。
秦观:浪子一去不回头: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秦观出生在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这位才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幼年时即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当然老天也看到了他的先天才华与后天努力,所以在他36岁那年(1085年)便考中了进士,但较可惜的是由于站队错误,才子的官运走势是这样的:起落落落落落
不过,X场失意X场得意,秦观的感情路,走势却是这样的:落起起起起起
北宋诗人秦观。在秦观15岁时,父亲亡故了,于是家道中落。没有了大树依靠的秦观,好在还有才华。由于自小名声在外,秦观很受高邮当地富商徐成甫赏识,于是19岁的秦观娶了富商之女徐文美,以便改善生活。
但秦观本人显然对于这门亲事并不满意。这不满意,源自于双方条件的不对等。
秦观络腮胡,瘦高个,你别小看这一把胡子,古人评判一个人是不是美男,胡子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当时看来,秦观就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小鲜肉。反观徐文美,除了有钱,在其余方面与秦观甚少拥有共同语言。
秦观不喜欢徐文美对着她,秦才子原本迸发的灵感也会偃旗息鼓。这表现在秦观一生写了400多首诗,其中100多首情诗,却完全没有提及自家老婆徐文美反倒是将什么玉娘、碧娘、心娘,一群**姐的美颜都给记录了一下来。事实胜于雄辩,接下来小妹举例:
(1)中级撩妹:写诗逗逗女孩:
初级是不屑的,直接从秦才子的中级撩妹手法讲起。
有一天,秦观路过绍兴,怪风太温柔,怪月色太美,怪眼前的小歌女太美了
两人迅速看对眼,直接跳过过程,奔向结果(此处省略3000字)。
没多久,秦观说我要离开了,可我太舍不得你了,临走写首词赠予你好吗?好的。
《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是有才的。若非如此,大文豪苏轼不会将他收为首席大弟子。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老师苏轼看过之后,挺嫉妒自己这位高徒的桃花运,不过给出的评语却是酸溜溜:呔,不意别后,公竟学柳七作词!
呀,你小子坠入爱河后,开始学柳永,作起婉约词了嘛!
从此,秦观有了个新绰号,叫山抹微云君。
(2)高级撩妹:你的名字我的诗:
秦才子擅长将情人们的名字藏在诗中。调皮起来,还会嵌入一个小学生级别的谜面,教人一看就能猜出谜底。而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带火了一群妹子。
比如下面这首《水龙吟》,是秦观任蔡州教授时写给小女友楼东玉的。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是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咋一看没觉得奇怪,但如果将两段首句放一起看,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可以发现里面镶着楼东玉的名字,嵌入后竟也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对仗工整的很,才子果然是才子,很会。
浪漫吗?浪漫的。我想面对这般深情的词句,没有姑娘不会动心,包括那位叫楼东玉的姑娘。
无独有偶,在蔡州,为秦才子倾倒的,还有一位叫陶心儿的姑娘。诗中藏字,秦才子手到擒来。
《南歌子三之一》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水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请注意这首《南歌子》的最末句,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这句藏着一个谜面,谜底是一个心字,是我的心啊。
浪漫吗?浪漫的。秦才子的心在不在这儿不知道,但陶心儿姑娘的心,沦陷了。
(3)神级撩妹:走吧走吧我还爱你:
在诗句中嵌入心上人名字这招,你学会了吗?接下来秦观将展示更高阶的撩妹技巧如何让对方放弃纠缠,心甘情愿的分手,还时刻记挂着你的好。
高段位的撩妹技巧,还得提一下秦观那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得不说,技巧性分手,秦观天下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在这首词中,哪一句最出彩?显然最末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好一个分手赠言。
原来秦观与一位叫巧玉的歌女相恋。虽然双方很有感觉,但秦观毕竟是读书人,身上挂着官职,还期待着前途,他断断不会为一个歌女放弃整片森林。怎么办呢?分手吧!毕竟我还有一片森林需要照顾。如何分手又不失体面呢?写诗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还是爱你的,但我无法给你名分。相爱不必争取朝朝暮暮,我们不求天荒地老,只求曾经拥有吧。
秦观和苏小妹的故事简介
秦观和苏小妹的故事简介
秦观是北宋一位着名文豪的弟子,而在“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也是最着名的一位。谁是苏?据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很聪明,深得父母的喜爱。苏小妹和秦观的故事源于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秦观与苏小妹剧照
秦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从时间上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在文学和诗歌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北宋着名的婉约诗人。秦自幼喜欢文史,又因仰慕苏轼的才华,崇拜苏轼,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非常重视秦观的才能,曾写信给他积极推荐秦观。
秦雕塑
在民间故事中,秦观和苏小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美女。他们的爱情故事仍在民间流传。相传,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因为秦观在碧文的女婿中得到了苏小妹的青睐。后来,两人结婚了,婚礼当晚,“苏小妹是三难中的新郎”。秦观很快就用自己的才华回答了苏小妹的对联,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梦里诗》也是一个
《秦时三月暗日》偶题赏析
秦观作为我国宋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创作了无数的诗歌。请用今天校易搜的步伐来看看秦观的诗《三月晦日偶题》,看看《三月晦日偶题》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秦少游
是典型的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它描述了三月最后一天的景色,那时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即将来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惆怅和遗憾,整个感觉已经弥漫在全诗之中。让我们逐句分析这些诗来找出答案。
这句话描述的是,随着时间的拖延,季节的交替,世间万物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相互促进”二字明确表示了不可替代、不可逆转的变化。
淘气的孩子保留春天。在第一句描述了风景之后,作者的众多想法都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作者不希望春天轻易离去,深深地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
在第三句话中,作者一反常态地推翻了前面的结论。春叶盛开后,无悔可忧,放不下。
夏日树荫的可爱是点睛之笔。现在春天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夏天的风景。夏天,树木极其茂盛,让我们感觉与众不同。
读完全诗,作者感受到了夏天的深情,由不悦转为喜悦。
有没有知道苏小妹与秦观的故事的啊?
苏小妹渐渐长大了,仍是十分顽皮。她的婚姻问题日益成为苏氏父子考虑的问题,苏小妹有才,人聪明,又不拘小节,顽皮甚至耍赖,长得又不是十分出众,要找到一个十分称心如意的人来做丈夫比较难。 先是黄庭坚古道热肠把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介绍给苏小妹,并乐颠颠地把王雱的得意之作拿来给苏小妹品评,苏小妹左看右看,最后告诉黄庭坚王雱的作品是:“新奇藻丽有余,含蓄雍容不足,难成大器。”黄庭坚还想争取,说是王雱绝顶颖慧,读书一遍就能了然于胸。这时一直坐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苏洵冷冷他说:“这有什么可稀奇的,谁的儿子看书还要看两遍呢?”黄庭坚无话可说,实际上论家世,论相貌,论才气,王雱都足以与苏小妹比,可苏小妹就偏偏瞧不起人家。 就在大家都为苏小妹的婚姻着急的时候,苏轼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秦观,秦少游。秦少游是今天江苏高邮人,出生在一个家道已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园收入不足以自养。少年时期也曾在扬州、越州一带与一些歌妓,“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秦观在宋哲宗元丰五年和元丰八年两度入京应试失败,元佑五年他第三次进京,这次多亏了苏轼,得以及第并留京五年提任大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从此他和苏东坡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秦少游也就经常出入苏家,青春年少的秦少游慢慢地引起了苏小妹的注意,那天她在哥哥那里看到了秦少游的诗文,发出由衷的赞叹,辽是十分少见的事,苏家父兄便心里有数,于是积极设法来促成这段婚姻。 只要苏小妹这边没有意见,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自然是无话可说,于是苏门四学士之中的另一位黄庭坚作了个现成的媒人。由于秦少游尚无一官半职,而三苏已是声名赫赫,婚事自然在苏家主办。一般来说新婚之夜,新娘子都只会在羞涩、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坐以待毙式地等着新郎官去征服,可机灵古怪的苏小妹却别出心裁,在占尽了“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居然要新郎官解开她出的三个题目才准新郎官进洞房。 第一道诗谜是: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的意思,“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 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秦少游略有思考便想通了此节,不禁哑然失声。原来当黄庭坚告诉秦少游,苏家准备把苏小妹嫁给他为妻时,他虽然当即应允,但想到传说中的苏小妹突额凹睛,风流少年秦少游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着实放心不下,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苏小妹,由于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定婚之后更是不可能再见,又不好向别人打听,这一块心病着实越来越深,那天终于得知苏小妹要入庙进香还愿,秦少游计上心来,把自己打扮成“化缘道人”,先在庙门前等着,苏小妹的轿子一到,秦少游就上前去求道:“**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在轿子里立即拒绝:“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的搭腔,立即说道:“愿**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就是好斗,不甘示弱,跟着说: “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边答边想,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一定不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看也颇多才思,苏小妹好奇心一起就忍不住掀开轿帘要看个究竟,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脸孔,如何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赶紧走上一步,苏小妹豁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香也不愿进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秦少游追着说:“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撒手宝山?”苏小妹心中烦恼,愤愤地答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边说边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还不算丑,特别是气质高华,清奇逼人,好不高兴,苏小妹回到家中却是越想越气,于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第一道难题,考一考秦少游,报一箭之仇。秦少游少年时期是在扬州等地歌妓场中混过的,在风月场中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想通了那一“诗谜”,提笔就回了一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丈夫才恩敏捷,二喜他终于向我认错。 当即又传出一首诗谜,并声明全诗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底。诗谜是: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想都未想就猜出:第一句强爷胜祖是孙权,第二句凿壁偷光的是孔明,第三句由丝缕缝线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自然就是“子思”,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自然是望,那就是大公望。秦少游顺利过关,这一场考试,对秦少游来讲就好象是行军打仗,每解一题就前进一步,这时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外面,苏家父子和众多的宾客都凝神静气等着那最后一道难题。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苏小妹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仆人马上接过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苏轼在旁看了,暗暗发笑,伸出一个指头,指着“雨”字,秦少游心领神会,立马答出: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纸条一递进去,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自然是巫山梦里,云雨交欢。 另有一则关于苏小妹在洞房之夜刁难秦观的轶事。 秦观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久有爱慕之心。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出第三个题目:“对对子”: 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
关于“关于秦观的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233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