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按什么来分类可分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经典古诗名句的分类)
-
古诗按什么来分类可分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
网上有关“古诗按什么来分类可分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经典古诗名句的分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古诗分类
按内容: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按形式:
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经典古诗名句的分类
1、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新乐府。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包括:“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扩展资料
诗歌内容:
诗来源于生活。诗是生活大海的闪光。把诗与生活隔开,就无法认识诗的内容本质。
由于诗不是叙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感情就是诗的主要内容,抒情美是诗的内容本质。感情要有所依。形象,使感情具象化、可感化。所以形象也是诗的内容的组成部分。诗是最富于哲理意味的文学样式,它是文学领域中最“讲理”的品种。感情来源于思想。思想同样也是诗的内容的组成部分。
情、形、理的统一,构成诗的内容。
1、诗歌感情:
(1)、感情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就是不说假话。诗总是乐于倾吐隐秘在自己胸中的悲欢。圆滑与世故都不应当是诗的品质。感情的真实还有一个广阔领域。诗中除诗人以外的任务形象的感情也必须是真实的。
(2)、感情的独立性。
真实的感情总是具体的、独特的。它是独立的不是缺乏个性的。感情的独立性是感情的真实性的体现于延伸,是感性的外装和标志。感情的独立性使诗和读者的心灵发生联系,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对读者变得亲近。
感情的独立性表现在善于发现“异”:能言人之未言;长于发现”异”:善言人之难言。
2、诗歌形象:
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也是艺术的基本规律。诗歌唱生活,也是形象地歌唱生活。在绝大多数诗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除了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一般独有景物形象。
3、诗歌思想:
诗应当富于哲理。诗歌的思想富有哲理性,不同于哲学的思想:
(1)、诗歌的思想是感情晶体。
(2)、诗歌的思想是形象晶体。
(3)、诗歌的思想是机智语言的晶体。
4、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诗一般不会通篇以抽象语言直接表达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达。意象就是融汇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要表现的,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诗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
在主观世界一方,诗要表现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客观世界要求于诗的,则是叙事和状物,叙社会之事,状自然之物。其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往往也作为意象,借以寄寓主观的情思及美感。
百度百科-古诗词
导语:经典古诗名句按照不同的性质有不同的分类,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经典古诗名句的分类,欢迎大家参考!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10、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五)战争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六)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七)爱国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0、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1、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2、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八)立志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九)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十)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十一)长江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十二)高风亮节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十三)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视死如归。(司马迁)
(十四)勤奋
1、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5、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6、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中必修三历史怎样区分诗经,元曲,宋词,唐诗,汉赋
一《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比”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字的本义是“起”,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用法
二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
“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特点1、 格律自由 2、 语言俚俗、灵动自由。 3、 抒情直切、酣畅淋漓。4、 内在冲突、对抗而非和谐。
三宋词: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
四唐诗。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
以上供参考。
唐诗宋词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分别有什么特点
(一)唐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格律诗或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应该分别对仗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二)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三)元曲: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 元曲的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保句韵,甚至句中的韵,同时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 ,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四)《诗经》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
有杂言。《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复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或杂言(二至八言)
5、动、形容词的恰当运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双声叠韵使声调优美
文学价值
1、光辉起点,开创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2、确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3、其中的优秀之作,在艺术手法、语言和技巧上,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4、周代礼乐文化的代表,为儒家所重视和推崇
关于“古诗按什么来分类可分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330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 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
-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