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斐文举文言文答案(贾岛推敲诗句的寓言故事)

斐文举文言文答案(贾岛推敲诗句的寓言故事)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8    点击:  219 次


斐文举文言文答案

网上有关“斐文举文言文答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贾岛推敲诗句的寓言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2. 张大力阅读答案

1.文中说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 在文中这“方法”具体指“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这行字体现着当时天津人佩服人、夸赞人的一种方法,就是公开承认你、相信你的能力.2.侯家后的“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其实用现代商业眼光看,这就是在做什么?请举一个现在商家的相类似的例子. 用现代商业眼光看,“聚合成”的这种做法就是在做广告.宣传商品的质量、货真价实.现在商家相类似的例子非常多,如某汽车风挡玻璃制造商为宣传产品质量,组织活动,采取各种手段比赛砸碎玻璃.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塞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张大力举得很轻松,没费多大力.这样写的好处是衬托张大力力气的大,确实名副其实,让人从人物行为、表情的描写中生动地感受人物.4.“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力身上还有怎样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张大力不仅仅是个有力气的粗人,而且他还很有头脑,遇事善于思考.5.请你概括文中的张大力是一个怎样的人张大力是一个身强力大,有头脑,善思考,性格直爽的人.个人理解,愿对你有所帮助。

3. 《勤训》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阅读训练

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4. 《《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6分)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

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

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

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

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

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

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

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光地从父日蚃①,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军于永春。

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

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

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上用其言,卒平台湾。(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 ① 蚃,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C.遣使间道赴京师 间道:从小路。 D.师次泉州,击破国轩 次:处所。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2分) (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蚃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5分)。(2)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5分)。

5.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6. 贾岛推敲文言文答案初二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7.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贾岛推敲诗句的寓言故事

1,俄 为 左 右 |拥 至 伊 前

2,

--2)解释下列句中字的意思.

(1)炼之未定---炼:___琢磨____

(2)观者讶之---讶:____惊奇___

(3)岛具对所得诗句---具:__都_____

1. 除了贾岛关于推敲的诗句

除了贾岛关于推敲的诗句 1.除了贾岛和王安石还有谁关于“推敲”的故事

是韩愈,不是王安石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2.除了关于贾岛和王安石的推敲以外还有谁的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一.贾岛著名的"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改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 以前为:遍”“到”、“过”、“入” !最终改为"绿"字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3.除了关于贾岛和王安石的推敲以外还有谁的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一.贾岛著名的"推敲"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改成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

以前为:遍”“到”、“过”、“入” !最终改为"绿"字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4.除了贾岛和王安石的“推敲”故事以外,还有什么关于“推敲”的故事

北宋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但由於这本书保管不善,致使有不少诗句中的字都脱落了。有一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现"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的"鸟"字后面少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麽字。

有一天,他和几位诗友谈论诗文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补上一个最恰当的字。有人写出一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迅速的纵跳功夫。有人认为不好,因为"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意。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那句是"身轻一鸟过"。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确实恰当不过。

5.贾岛推敲的诗句是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李凝幽居》,意思是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一、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二、轶事典故

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

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题李凝幽居

6.“贾岛推敲”推敲的诗句:

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李绛善谏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翻译唐李绛善谏

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皇帝有次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把嘴巴闭上了”皇帝对李绛的意见很高兴,没有治白居易的罪

皇帝曾经责怪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臣如果因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爱惜自己,不敢进言,那臣就是有负于陛下如果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帝的怒气就此消解

先父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为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的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帝,但总是能反复陈说,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2 写出文言文翻译《唐李绛善谏》

译文

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皇帝有次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把嘴巴闭上了”皇帝对李绛的意见很高兴,没有治白居易的罪

皇帝曾经责怪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臣如果因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爱惜自己,不敢进言,那臣就是有负于陛下如果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帝的怒气就此消解

先父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为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的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帝,但总是能反复陈说,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启发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打开胸怀,对于别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不听他人直言。

原文

唐李绛、善谏。上欲罪白居易。绛曰。陛下容纳直言。故群臣敢谏。居易志在纳忠。今罪之。恐天下箝口矣。上悦而止。上尝责绛言太过。绛泣曰。臣畏左右。爱身不言。是负陛下。言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上怒解。

先君曰。李丞相、良臣也。好直谏。不与小人为伍。李吉甫虽逢迎。宪宗每以绛言为是。盖以其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故虽屡次犯颜。触怒上意。而仍能转辗陈言以启帝心。非立心忠正者。焉能至此。

3 成语故事:李绛善谏

李绛善谏

唐朝有个宰相,姓李,单名是一个绛字,很能够直谏。有一次、皇帝要办白居易的罪名,李绛说道:“因为皇上能够容纳正直的说话,所以一班臣子们才敢尽心劝谏,白居易的本意,是贡献他自己的忠忱,现在皇上倘然把他办了罪名,恐怕天下的人以后都要箝住了口嘴不敢讲话了。”皇帝听了李绛的话,很是欢喜,就把这个办罪的念头停止了。

有一次,皇帝责备李绛说,你说话也太过分了。李绛就流着眼泪说道:“假使我为了怕惧皇上身边的人,爱惜着自己的身子,不肯讲话,那是我负了皇上;假使我说了话,可是皇上不要听,这是皇上负我了。”皇帝听了这一番话,怒气便消灭了。

4 姜公辅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着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着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1C2C3D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

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着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

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C(多:赞赏、称赞)

小题2:A(①是别人对其诗文的赞赏③是说白居易对皇上的感恩;⑤是别人替白居易陈情的言论)

小题3:B(报:回答、答复)

小题4:(1)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假”“能水”“绝”各一分)

(2)况且天地之间,事物各有各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且夫”“苟”“虽”各一分)

(3)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绝不是轻易进谏啊。(“盖”“轻”各一分)

6 斐垍,字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翻译供参考: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元年间,制举贤良极谏,对策得第一,因此任为美原县尉任职期满后,藩镇幕府交相徵召他,他全都未去就任正式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殉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取有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正式任命为干章事,韶命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对裴垍说:“李吉甫从尚书郎流放到远方,十多年才得以回来,立刻就被召入到禁署任职,现在刚满一年,后来选进的人物,很少接触认识宰相的职责,就应选任贤良优秀者,现在我却茫然不知可否卿长于鉴别,现在的杰出人才,为我说说”裴垍取笔列出姓名,共列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大都被选用,当时人们纷纷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皇帝诏命考试贤良科,当时有个叫皇甫湜的应对策问,言词激烈率直,牛僧孺、李宗闵也极力指斥时政主考官杨于陵、韦贯之将三人的对策都升为上等,裴垍在中间覆审,没有提出异议但被贵幸之人在皇上面前哭诉以后,又请皇上处罚,宪宗不得已,命杨于陵、韦贯之出京外任,罢免裴垍翰林学士,改任户部侍郎但宪宗知道裴垍秉性正直,更加信任他这年秋天,李吉甫出外镇守淮南,于是皇上任命裴垍接替他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起初,裴垍任翰林承旨,当时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机要事务,全部交付裴垍处置,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等到任宰相以后,恳请甄别善恶,杜绝侥幸,统一法纪,考核吏治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吐突承璀在宪宗为太子时就随侍左右,受到的恩遇无人可比吐突承璀打算藉此关系有所进言宪宗畏惧裴垍,告诫他不要再说,在宫中常称裴垍的官名而不直呼姓名杨于陵任岭南节度使,舆监军许遂振不和,许遂振诬告杨于陵,宪宗下诏将他改授闲散官职,裴垍说:“因许遂振的缘故惩罚一方藩臣,是不可以的”请任他为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政事完全由监军李辅光处理,严绶终日无所事事而已,裴垍详细奏明此事,请求任用李鄘替代他

裴垍虽然年少,迅速跃居相位,而器度却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谏官谈论时政得失,旧例,掌权的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裴垍在中书省时,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从拾遣改任补阙,他们朝见谢恩的时候,裴垍在廷上对他们说:“独孤郁与李二补阙,进言不倦,今天的升转,可以称得上是无愧于朝廷的酬劳严补阙的业绩,与他们有所不同,前日拟定进级时,不能说没有迟疑”严休复惶恐惭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韦贯之、裴度主管制诰,升任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以后几人相继入朝为相,都很有声望建树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职,都很得人心,选拔任用官员恰如其分,这一点在他前后无人可比,人们都没有说不合适的

文言文怎么鉴赏

1 如何鉴赏古文

如何鉴赏古文 一营造古文学习良好氛围的必要性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可以说,《语文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并且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限定于课本,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结果却相反,很出乎意外。 笔者调查了50多位中学语文老师发现,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老师十分注重语句翻译、记忆,以及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学过程严谨。

然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甚至觉得老师煞费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只能“逆来顺受”。 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处,笔者分析如下: 1、学生离开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

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生一下读来流畅上口,通晓其意。学生难以接受翻译斟字酌句的烦琐,难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达,难以体会古人情感真实丰富的抒发。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问妻、妾、客同样一个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语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却表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理。

学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来就与文字、句式较劲,然后急着回答老师“语气为何不同的原因”的问题,而不在具体故事情境中体会。这样,文言文理解肤浅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稳当牢固。

2、学生离开了文言文运用的情境。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了学以致用情境的重要。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交流不会刻意用文言表达,觉得那是比较迂腐的表现,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证。在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也可能会忽视经典语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

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师经常把它形容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的表现,并把它理解为别有用心。但是,此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记》中就不宜这样理解。

其实,文言文的运用,也需要学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于学生文化素质的限制,学生倒是对新兴简单的网络语言情有独钟,而对文言文的(运用)置之不理。

3、学生离开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着丰富的诗画意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

然而,学生似乎不能领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处。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忧患意识”,“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识,但是,问其忧患意识的现代意义,如何让自己成为人才,学生一筹莫展、一片茫然。

这关键在于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关注自身素质涵养,努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

例如“忧患意识”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即让学生忧患于和平年代中的战争、发展社会中的环境、美好生活中的绝症……让学生学习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负起传承优秀文明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见,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的策略性思考。 既然学习文言文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是那样的重要,我们就应该为其进行策略性思考。

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吟哦讽诵就是要学生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就是吟哦讽诵精妙呈现。例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的反复朗读中与“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进行了区别,对秦兴徭役、发民谪戍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在邹忌讽谏之后说“善”。一个字简练精纯、运用恰当,表明了齐威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说明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所以“善”字读起来,应在短音中读出齐威王的威严明智,在高音中读出齐威王的大胆胸襟,一代明君可谓形神逼肖。 2、品味感悟而重修身 针对文言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认为:“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

陶渊明读书,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便是个好例子。在《岳阳楼记》中我们吟咏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的政治抱负时,更应体味 “先忧后乐”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现实意义。

在《鱼我所欲也》中我们高歌“舍生取义”的神圣时,更应感受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的意志。 通过品味感悟,学生亲切地体会,让文言文学习有滋有味;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让文言文内涵熠熠生辉。

同时,学生也将优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内化,臻于至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3、积累贯通而学致用 欧阳修诗。

2 怎么赏析古文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3 怎么写古文赏析

1、读懂原文,把握文章体裁。

2、领会文章主题,以一句话加以概括。

3、分析其写作方面的突出特点。

如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注意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语言、细节、侧面描写、环境衬托等。

记叙文景物描写,注意其抓住特征,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

记叙文的事件叙述,注意取材的特点(如以小见大,新颖典型等),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情节安排(如线索清晰,设置伏笔,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首尾呼应等)。

记叙文的语言,从生动,形象,新颖,言简意赅,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考虑。

说明文分析注意结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并列式结构、推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主次式结构等)、说明方法(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数字说明等)、语言(简练、准确、严密、生动等特点)。

议论文从其立论、构思(新颖)、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等方面分析。

4、掌握一些分析文章时常用的术语,以备应用。如:主题深刻(鲜明),构思精巧,意境深邃,结构新颖,描写细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层次分明,相互映衬,前后呼应,比喻生动,对仗工稳,词采斐然,简练质朴,含蓄蕴藉,警句文眼,文笔生动,想象丰富,事例典型,巧设悬念,浮想联翩,咏物抒情,融情于景,波澜起伏,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奇思妙想,耐人寻味,尊崇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等等。要按照文章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和发挥,切勿硬套、堆砌。上面提到的各种写作方式也同样如此,仅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而已,需要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考场上分析时,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文章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特点。

4 如何写古文鉴赏

这首词,上半阕写景的部分,把严寒的冬天写得一点也不枯槁,也没有一星儿凄凉意味,恰恰相反,诗人的乐观精神使得他笔下的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读了这些大气磅礴、气象雄浑的词句,真是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

这首词的上半阕,虽然句句是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半阕评论人物,但不枯燥。

写景评论,两者又密切关联,互相映衬。诗人在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时候,有理有情,极有分寸。

一个“惜”字就很有情味。“略输”“稍逊”也饶有意趣。

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形象好似巍然站立在我们面前。

“只识”二字很传神,这两个句子写出了成吉思汗的为人,也写出了诗人对他的看法。写景的时候,景物的形象都是雄的,写人物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

整个的词,是描写与议论结合,情感与景物相生,气魄极大,感人极深,每读一遍,便觉得有一股浩然之气使人眼界开朗,心胸旷阔。这是一首雪的赞歌,这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

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 千古绝唱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

艺术追求含蕴,词中别有洞天。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

它隐藏了太多的密秘,包纳着无尽的玄机。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

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一、认清局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36年2月,毛主席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其所在地,北距长城约150公里,东距黄河约25公里。可见,词中描写的不全是实景,而更多地是诗人脑海中的景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屹立在中华大地的辽阔北疆,它代表着中华儿女的顽强不屈,它作为中原的万里防线曾无数次阻挡了外族的入侵。

在雄伟的长城内外,正是一片战火硝烟。日本人威胁华北,炮口直指平津要地;殷汝耕投敌卖国,组织“冀东自治 ”;蒋介石不顾大义,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奔腾咆哮着滚滚向前,它无私哺育着华夏文明,它与历史之河一同流淌见证着悠悠五千年荣辱兴衰。

在浩荡的黄河之畔,又是一场生死搏杀。国民党集结了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几十万军队围攻解放区。

而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人马只剩八千,立足未稳,粮弹奇缺。 站在群山之巅,顶着刺骨寒风,面对漫天飞雪,你会有怎样的心态呢?作为红军统帅,冒着内战炮火,迎对列强欺凌,你会做怎样的回答呢?广阔富饶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深长的中华历史之河会断流吗?从诗句中可以看到,毛主席面临着怎样艰难的困局,拥有着怎样惊人的洞察,又进行着怎样深刻的思考! 二、指引战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

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

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但与天意对抗,需要怎样的力量、勇气和智慧呢?静默的群山起舞了,沉睡的高原觉醒了,化作了千军万马,在大地上纵横驰骋。群山在他手中成了战斗的武器,高原在他眼里就是胜利的阶梯。

其精彩处,实难用语言来形容了! 他发现了人民的力量。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他唤醒人民起来造反,催发出中华民族的惊人潜力。那力量是无可匹敌的,只能用群山和高原来比拟;那力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整个大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过革命思想的洗礼,东亚病夫就成了无敌金刚;经过万里长征的洗礼,工农红军已成了无敌劲旅。

5 几篇古文鉴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

叩(kòu)门:敲门。 赏析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

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

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译]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

6 文言文评点赏析

评点赏析:

一、师生对话,是《论语》一贯手法,但本篇情景非常具体,生动。师生表情心态历历可见,如同一篇缩微记叙文:

人物:孔子及四弟子。事件:弟子侍坐与老师谈理想。细节:1表情神态:子路率尔,夫子哂之;2动作:侍坐,鼓瑟,舍瑟作等等;3语言略。

二、人物个性突出。孔子的温言文宽和:让弟子各言其志,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不因为自己年龄身份而拘束。当弟子发言时哪怕不同意,也绝不当众难堪,如对子路的轻率发言,夫子仅“ 哂之”而这里的哂,并没有嘲笑的意思,最多是宽厚地一笑。后来弟子发言时先不做评价,耐心倾听,问下一个。听到曾晳发言后,情不自禁赞叹:吾与点也!看出孔子对曾晳所说的境界的由衷赞美,毫不隐讳自己的倾向,既宽和又不和稀泥,一个智慧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而三个弟子个性最突出,子路的轻率不让,冉有与公西华一个比一个谦逊,曾晳的风神潇洒……最突出的的是子路和曾晳,《论语》中几次提到子路的勇猛与率直,此次率先发言,毫无谦让,描述时仅用一个“率尔”足见其冲动的性格。而曾晳似乎一直在鼓瑟不止,一方面给师生对话营造一种轻松的谈话气氛,一方面也足见其洒脱不拘的个性,犹如一个谈话节目的背景乐手,非常具有艺术气质。他也非常善于表达,描述的情境和谐美好,令人神往,即使拿给我们现代人看,也非常欣赏那种生活情境:春服既成,呼朋引伴,沂水中洗洗澡,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这如果作为一种治理的最高境界,难能可贵,符合孔治国以礼乐的最高理想,能得孔子赞叹;即使是另一种可能:曾晳是个闲散的文人,不想参与治世,只愿修养个人,如道家的无为而治,也与孔子的思想不违迕,所以也能得到孔子的共鸣——也许在孔子心中,对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奔走游说也有些许疲累,这是一种对老师难以言说的心境的微妙体察,所以也另孔子击节。最后孔子另对三个弟子的评点无不坚持其一向的主张:为国以礼,个性谦和。

三、行文紧凑,紧紧围绕“言志”,尺幅兴波,生动曲折,主旨得以彰显。这点不必多言,通过前面的分析自可得之。

2013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1 急求2013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李丰)中的特殊句式

2013江苏高考文言文《李丰传》 以父任 召随军:本义:挑担;荷;肩负/堪;承当;禁受/保举;担保,保用/讲信用;相信;信任/听凭,任凭/放纵,无拘束/职位 始为白衣时 白衣: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海内翕然 一致称颂。

声称日隆。称量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述说 举起 称赞,赞扬 敕 使断客 告诫,嘱咐 皇帝下命令 通“饬”。

整治;整饬 丰在文学 中:学校,习儒之所 及即 尊位 就是:知识~力量/当时或当地:~日。~刻。

~席。~景。

在~。~兴/就,便:黎明~起。

/假如,倘若:~使。~便(biàn )。

~或。~令。

/靠近:不~不离。/到,开始从事:~位。

/登上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被覆;遮盖/蒙受,遭受/及;到达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时台制 :法规,制度:帝王的命令/式样/规模/守父母之丧为制/作品,文章 疾满百日当解禄:停止俸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 复卧,如是数岁。

本义:停止/太,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还/尊崇,注重/风俗、习惯/仰攀婚姻 并历郡守本义:经过/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逐一;逐个地/尽;遍/分明,清晰 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公开 无有适莫 :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故于时有谤 书曰: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讥。~讪。

~议。~毁。

诽~。 与丰相闻:知识,见闻、听见/消息/有名望/名声/传扬/报告上级 丰怖,遽气索:谓昏厥。

大将军谘 问朝臣:同“咨”。 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通“服”。屈服,顺从。

承认罪行或失败 帝比 每独召与语:连续,频频 仰俸廪而已:依赖 有司籍其家:1 书,书册:古~。书~。

经~。典~。

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

国~。学~。

3 登记:~没(mò)。~吏民。

4 征收:~田。5 〔~~〕形容纷扰很大;形容名声很大;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2 语文阅读题文言文

1、秦| 王 坚| 自 河 东 |还2、为(作为;是) 患(忧患) 市(市集)3、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我从现在起才知道天下是有王法的)4、原因: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5、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6、王猛,他为民除害,儆恶惩奸,匡扶正气,是人民英雄7、陈涉气得倏地站起来,双眉攒起,像两把锋芒刺眼的大刀准备向那帮所谓的王侯将相砍去,眼里满是熊熊的怒火仿佛要把这一切富贵贫贱烧光;牙齿叫得咯咯作响,握着锄头的手青筋暴露,他也仿佛变成一头雄狮,蓄势一跃带着所有贫苦百姓冲破这个由“不平”二字筑成的牢笼。

3 2013高考语文李揆传翻译

李揆,字端卿,是陇西成纪人,而定居在郑州,世代是显贵的家族。

李揆年少时聪明好学,善于作文章。开元末年,中进士,上书朝廷,皇上下诏叫他到中书省考试文章,升任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曾因主管部门录取士人时,大多不考察实际能力,只是在考试时严加防范,搜索士子们挟带的书册,大大违背求贤的本意。

李揆在审阅进士文章时,们说:“大国选士,只求得才,经书在此,请随便检寻。”此后几个月内,美名传到皇上那里。

从此李揆深受恩宠礼遇,于是得蒙重用。 当时京师盗贼很多,有人在交通要道上杀人将死尸扔在沟中,当时李辅国正专横跋扈,奏请选派五百名羽林骑士作为巡逻之用。

李揆上疏说:“从前西汉用南北军相互统领,所以周勃派南军进入北军,终于安定了刘氏天下。本朝设南北衙,文武区分,以便相互监视。

如今用羽林军取代金吾兵警卫巡夜,突然发生非常变故,将怎样制止?”皇帝于是下制否定李辅国选用羽林兵的请求。李揆任丞相,决断政事直言进谏,虽然十分博洽雄辩,但热衷追求名利,深受舆论的谴责。

加上他的哥哥当时也很有名,一直担任闲散的官职,始终不被引荐进用。同僚吕諲,地位声望虽与李揆相差悬殊,但处理政事的才能却在李揆之上,免去宰相后,由宾客出任荆南节度使,名声很好。

李揆担心他重新入朝拜相,于是暗中指使本省官吏到吕諲管区内搜求吕諲的过失。吕諲秘密上疏为自己陈述,皇上于是贬李揆为莱州长史同正员。

李揆贬官后,过了几天,他的哥哥改授为司门员外郎。过了多年,李揆被赦移任歙州刺史。

当初,李揆执政,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李揆自恃门第和名望,因元载出身寒微,内心很瞧不起他,拒不接纳,反而对苗晋卿说:“出身高贵的人不被任用,獐头鼠目的人却来求官。”

元载深怀怨恨。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迁官之际,于是奏任他试秘书监,到江淮一带养病。

因为没有俸禄,家境又陷入贫困,妻儿百口,靠乞讨为生。李揆漂泊各州,长达十五六年。

如果当地刺史稍微冷淡,他就再次移居他处,所以李揆所迁移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诛后,朝廷任李揆为睦州刺史,召入朝拜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受到卢起的僧恨。

德宗在山南,命李揆充任入吐蕃会盟使,加授左仆射。到达凤州时,因病去世,时为兴元元年四月,终年七十四岁。

4 2007高考江苏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高进之,沛国人。

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

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

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

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

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

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

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

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

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参考译文: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 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

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

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

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于是就离开了。

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

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

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肯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

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

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上税务所体格检查李代桃僵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5 求2008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使得到了刘秀的赏识信任。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定封他为广平侯。

建武三年(27年)春天,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县西)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聚十万人马,赴救广乐。吴汉率领骑兵迎战,失利,不慎坠马,摔伤膝,收兵回营。

诸将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公伤卧,觽心惧矣”吴汉听此言,勃然裹创而起,巡视营垒,杀牛酌酒,犒劳士兵,对将士:“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吴汉豪气凌云,将士们也深受感染,士气倍增。第二天,擂鼓呐喊,同时进击。

周建军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起驱逐守长,占据了城池造反。

诸将皆想攻打,吴汉不听,说:“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然后一面下公文给郡府,命他们收捕肇事官吏,一面派人人城安抚五姓。五姓人大喜,相继归降。

建武五年(29年)春,农民军率五万余人夜攻吴汉军营,军中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一会儿营中便安静下来。吴汉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军。

建武十二年(36年)春,吴汉挥师直攻广都(今成都市南),迅速攻克,并派轻骑兵烧毁成都市桥,光武帝下诏告诫吴汉:“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吴汉接连获胜,并未听从光武帝的告戒,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

于江水北岸扎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大惊,下诏书责备:“比□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然诏书未到,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进攻吴汉。又派将率兵万余人袭劫刘尚营寨,企图使汉军不得相救。

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吴汉见形势危急,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

第三天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部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

第二天,吴汉亲自指挥全军力战,终于大败敌军。吴汉随光武帝征战。

不少将领一见战阵失利就垂头丧气,惶怵不安,平日的风度威严全失。吴汉却不然,每到这时,他整厉战械,激扬士卒,不但毫不气馁,反而愈加意气风发。

他出征时,妻子在后方买了一些田产,待他归来,却都送给了故旧亲友。他说:“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死后,谥忠侯。

6 江苏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文 专家为看懂写四页注释 求原文及出处

江苏高考骈体作文“奇才”露面 其为理科生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于弱冠,不明犍状。

佌佌之豚,日食其羓,洎其成立,未识豜豭。”在今年江苏高考以《绿色生活》命题的作文中,一名考生就以这样通篇骈体古文的方式完成,阅卷老师在读到此文时,视作“怀疑卷”提交给专家组。

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在看完全篇后,仅对文章的注释就写了4页纸,当地媒体急寻这名“古文奇才”,昨天这位学子终于露面。 “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的老师,也不全懂,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根本不认识。

回去后我查阅资料,做了注释,光注释就写了满满4页!”阅卷老师、古文专家吴新江在评价这名学生时,自觉惭愧。他表示,事实上光会用文言,会写古字还不算什么,这毕竟是高考作文,切题才是第一要务。

而这篇文章,熟练运用“恰到好处”的古文,紧扣“绿色生活”的主题,“古为今用,十分切题。”此外,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也对这名考生高度赞扬,他表示,“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 昨天,该生首度露面,是江苏如皋中学高三(12)班的学生,名为王云飞,家住如皋下原镇一个叫文庄村的地方,其父母都是农民。

而且,他还是一名理科生,从他的高考成绩看,其总分已经超过了一本分数线。王云飞表示,自己平时就对古文比较感兴趣,先后自购了《史记》和《尚书》,曾经把《资治通鉴》翻烂,此前在多次考试中还尝试写过武侠小说、文言文小故事等。

“高考前一天晚上,我还跟妈妈说,我要冒险了,我要写文言文。”王云飞说,“我觉得写得还不错,但心里也没底。

不知道阅卷老师看了怎么想。” 一位阅卷老师表示,“这位考生此方面造诣相当深,不仅会用古字,而且用得很得体,能在考场上短时间里活用古字,说明他已纯熟于心。

此外,这篇作文也很有思想,他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明现在环境遭破坏,幻想能回到农耕时代,写得相当不错。专家一致认同给他打了高分。”

这是江苏高考继2001年《赤兔之死》后又一篇文言文高分作文。一位专家表示,“《赤兔之死》虽然是用文言文写作,但毕竟是‘三国体’,而这位考生则是纯正文言文,修养的确很深,直接读古文献的硕士都没问题。

在网上,此文已经被多家媒体及网友追捧,有网友笑称作者为“穿越人”。 ———————————————————— 王云飞高考作文原文:《绿色生活》(拼音为编者加注)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dòng],至于弱冠,不明犍[jiān] 状。

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洎[jì]其成立,未识豜豭[jiān jiā]。

每啮毚臑[niè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方彼之时,窋[zhú]诧之态,非阓阓[huán huì]之中所得见也。

今北方久熰[ōu],瀵氿甃眢[fèn guǐ zhòu yuān],坌[bèn]坲坲[fó],焘[dào]天幠[hū]日。土地皴[cūn]崩,罅[xià]可容人。

南疆霶霈[pāng pèi],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尽走。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啾啾[jiū]。

凡此异态,非天之咎。 君不见斵[zhuó]楩[pián]焚樟,岵[hù]之为屺[qǐ],睇眄[miàn]之下,万山尽屼[wù],百尺篔[yún]筜,化为竹着。

于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尽化柈[pán]馐。玈[lu]气烰烰,上格瑶池,贫地徕贾,以丰其赀[zī]。

然千丈方圆,莱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遍地尽罘。

此天灾也?人祸也!河海黟[yī]然,浊水仍倾,此天灾也?人祸也!斵木算刂竹,彍[guō]弮[juàn]待兽,以至鹿不得走,翚不得飞,蚁不得宭[qún],髬髵不见。此天灾也?人祸也! 翕合沴[lì]气,终日涽涽。

天不复蓝,水不复清。未有乌云,天何暝暝?赤乌既出,焜耀无复。

看天下,鸟飞不下,鲜见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青天?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网法,下偩几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shēn],阵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

南域之霖,大禹洊存,只得扼腕而叹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不诮[qiào]己而诼共工。

未之可也。阛阓所趋,不可恈恈。

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然行之效,则体躆庙堂者思之,媕娿[ān ē]之徒,弃不婟[hù]嫪,国之大蠹,捐而必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蓁蓁[zhēn],町疃[tuǎn],柳榆其秝[lì]。苾葌柅柅游屮[chè]葳蕤,见柳而人不攦,视草而众不蹸,日驾双軑[dài]之车,斐斐闾巷之间,目不复睺,鼻不再鼽[qiú],鸟不惊人,鲋[fù]游沴然。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万物,此獍也。

今其不宜瞡瞡[guī],遗祸搙孙,当修长远之道以藾万世。 今吾执笔于此,所思者,舍旁早蟠一株,今当唪唪,攲枝水上,当复驾舴艋,扌玄其落桃,投于苙。

坐银杏树下,观儿童嬉于树下,延于砖祴[gāi],搤[è]腕而惜水中未置菱藕几株。燠[yù]热之时,而可摘菱冣[zuì]菂,爇之为饘[zhān],以奉亲房。

———————————————————— 果然是古文奇才啊。

7 一九七七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197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分)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7分)

参考题

将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在试题上断句加标点,译文写在卷子上):

高 祖 击 布 时 为 流 矢 所 中 行 道 病 病 甚 吕 后 问 陛 下 百岁 后 肖 相 国 即 死 令 谁 代 之 上 曰 曹 参 可 问 其 次 上 曰 王陵 可 然 陵 少 陈 平 可 以 助 之 陈 平 智 有 余 然 难 以 独 任 周勃 重 厚 少 文 然 安 刘 氏 者 必 勃 也 可 令 为 太 尉 吕 后 复 问其 次 上 曰 此 后 亦 非 而 所 知 也

答案

五、(14分)

1、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参考题

断句标点: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 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译文:

高祖讨伐黥布的时候,被飞箭射中,在回来路上生了病。病得很厉害,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好医生。医生进宫拜见,高祖问医生病情如何。医生说:“可以治好。”于是高祖骂他说:“就凭我一个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说完并不让他治病,赏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走了。不久,吕后问高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高祖说:“曹参可以。又问曹参以后的事,高祖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高祖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傅求字命之文言文答案

1 虞集传文言文译文答案

译文:虞集,字伯生。

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

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

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

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

经典着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

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

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原文: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

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

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虞集资料:元代文学家。

祖籍仁寿(今四川省仁寿县位成都市南)人,字伯生,为宋丞相虞允文之五世孙,其父任黄冈(今湖北省黄冈县位鄂城市北)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位杭州市西南)。

1297年(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元年)他至大都(今北京市)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图铁木耳)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之编写工作,。

2 《“元绛,字厚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

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

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 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

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

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

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

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

聿骇谢,即日归整田。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

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

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

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

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

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

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宋史·列传一百二》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绛命取僧系庑下 系:捆绑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 博:斗殴C恃盐以为命 恃:依靠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寻:不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门为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则杀以灭口 以技胜之C为杨氏所败 为流辈推许D又讼于州 以其无礼于晋1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3分)(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4分)。

3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

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

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

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

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

[1] 个人成就黄伯思着《东观余论》二卷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

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着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

着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着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着。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

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

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

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

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

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着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

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

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

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

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

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4 斐垍,字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翻译供参考: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元年间,制举贤良极谏,对策得第一,因此任为美原县尉任职期满后,藩镇幕府交相徵召他,他全都未去就任正式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殉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取有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正式任命为干章事,韶命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对裴垍说:“李吉甫从尚书郎流放到远方,十多年才得以回来,立刻就被召入到禁署任职,现在刚满一年,后来选进的人物,很少接触认识宰相的职责,就应选任贤良优秀者,现在我却茫然不知可否卿长于鉴别,现在的杰出人才,为我说说”裴垍取笔列出姓名,共列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大都被选用,当时人们纷纷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皇帝诏命考试贤良科,当时有个叫皇甫湜的应对策问,言词激烈率直,牛僧孺、李宗闵也极力指斥时政主考官杨于陵、韦贯之将三人的对策都升为上等,裴垍在中间覆审,没有提出异议但被贵幸之人在皇上面前哭诉以后,又请皇上处罚,宪宗不得已,命杨于陵、韦贯之出京外任,罢免裴垍翰林学士,改任户部侍郎但宪宗知道裴垍秉性正直,更加信任他这年秋天,李吉甫出外镇守淮南,于是皇上任命裴垍接替他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起初,裴垍任翰林承旨,当时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机要事务,全部交付裴垍处置,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等到任宰相以后,恳请甄别善恶,杜绝侥幸,统一法纪,考核吏治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吐突承璀在宪宗为太子时就随侍左右,受到的恩遇无人可比吐突承璀打算藉此关系有所进言宪宗畏惧裴垍,告诫他不要再说,在宫中常称裴垍的官名而不直呼姓名杨于陵任岭南节度使,舆监军许遂振不和,许遂振诬告杨于陵,宪宗下诏将他改授闲散官职,裴垍说:“因许遂振的缘故惩罚一方藩臣,是不可以的”请任他为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政事完全由监军李辅光处理,严绶终日无所事事而已,裴垍详细奏明此事,请求任用李鄘替代他

裴垍虽然年少,迅速跃居相位,而器度却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谏官谈论时政得失,旧例,掌权的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裴垍在中书省时,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从拾遣改任补阙,他们朝见谢恩的时候,裴垍在廷上对他们说:“独孤郁与李二补阙,进言不倦,今天的升转,可以称得上是无愧于朝廷的酬劳严补阙的业绩,与他们有所不同,前日拟定进级时,不能说没有迟疑”严休复惶恐惭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韦贯之、裴度主管制诰,升任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以后几人相继入朝为相,都很有声望建树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职,都很得人心,选拔任用官员恰如其分,这一点在他前后无人可比,人们都没有说不合适的

5 傅求传翻译

庆历八年(戊子,1048)春正月戊戌,工部郎中傅永为陕西转运使。永,考城人,前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檄兵掩击,永驰至,案知合江吏冒取播州田,觽怒,乃叛。永以吏配岭南,夷獠闻之,散去。转运使职田在广安军,岁入米四百斛,军遣四校变贸得四千缗,永止令准市估鬻之。文彦博自成都还,言其治状,进永一官,于是改使陕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二)

按:“傅永”,阁本、活字本同。本书卷一七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九记相度古渭寨事,亦作“傅永”。按《宋史》卷三三○傅求传载此条及古渭寨事,又卷三一八张□传记此事作“傅求”。考《乐全集》卷三六傅公神道碑铭叙傅公平生,也说到上述二事,惟仅云“公讳某”,不言“永”或“求”。二字形近易误,未知孰是。《宋史》卷三三○傅求传: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进士甲科,通判泗州。淮水溢,毁城。朝廷遣中使护筑,绝淮取土,道远,度用兵六十万。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徙大名府,府守吕夷简委以事。夷简入相,荐其才,擢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会兵掩击,求驰往按所以状,乃县吏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即黥吏置岭南,夷人闻之,散去。益州文彦博上其状,进秩,徙陕西。

关中行当十铁钱,盗铸不可计,求请变法。时州县已散二百八十万缗,亟下令更为当三。民出不意,荡产失业,多自经死,然盗铸遂止。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为户部副使。

陇右蕃酋兰毡献古渭州地,秦州范祥纳之,请缮城屯兵,又括熟户田,诸羌靳之,相率叛。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来索。后帅张昪以祥贪利生事,请弃之。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乃诏谕羌众,反其田,报夏人以渭非其有,不应索,正其封疆而还,兵遂解。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环之定边砦蕃官苏恩,以小过疑惧而遁,将佐议致讨。泾原既出师境上,求谓恩非素携二者,乘以兵,必起边患。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恩感泣,还砦如初。入判太常寺,权发遣开封府,迁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复以龙图阁学士权开封。

求本有吏能干局,至是,春秋浸高,且病聩。三司大将钱吉密杀妹,为邻所告,求不能决,反坐告者;又断狱数差失。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卒,年七十一。

宋代夔州路客户的人身依附

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画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着旧业”(《宋会要辑稿》六九之六六至六七)。这里的客户无权自由流动。这种情况到南宋时也未得到很好的改变。开禧元年(1250年),夔州路转运判官范荪乞将皇佑官庄客户逃移之法校定:“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凡贷钱止凭文约交还,毋抑勒以为他客;凡客户身故,其妻改嫁者,听其自便,女听其自嫁。庶使深山穷谷之民,得安生理”(《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上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这反映了此前客户的地位更加低下。那些从强烈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的“自由”客户实际并不自由,他们所面临的是到处为人庸工。为生计而挣扎,“不能营三餐之饱”的客户也是存在的,死后“贫无葬地”(《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七《丧葬》,《海王邨古籍丛刊》,中国书店,1990年版。)的客户也常见。

6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着《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着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着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着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着。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着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7 罗必元文言文答案

原文罗必元,字亨父,隆兴进贤人。

嘉定十年进士。调咸宁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丞,复摄司法。

郡士曾极题金陵行宫龙屏,迕丞相史弥远,谪道州,解吏窘极甚。必元释其缚,使之善达。

真德秀入参大政,必元移书曰:“老医尝云,伤寒坏证,惟独参汤可救之,然其活者十无二三。 先生其今之独参汤乎?”调福州观察推官。

有势家李遇夺民荔支园,必元直之;遇为言官,以私憾罢之。知余干县。

赵福王府骄横,前后宰贰多为挤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为直之,言于州曰:“区区小官,罢去何害?”人益壮其风力。 淳祐中,通判赣州。

贾似道总领京湖,克剥至甚。必元上疏,以为蠹国脉、伤民命,似道衔之。

改知汀州,为御史丁大全按去,后起干行在粮料院。钱塘有海鳅为患,漂民居,诏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风。

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见曰:“见卿《梅花诗》,足知卿志。”

度宗即位,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致仕。 卒,年九十一。

必元尝从危稹、包逊学,最为有渊源,见理甚明,风节甚高,至今乡人犹尊慕之云。 译文罗必元,字亨父,是隆兴府进贤县人。

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任咸宁县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县丞,又掌管司法。

当地士人曾极因在金陵行宫的龙屏上题字,冒犯丞相史弥远,被谪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对待他非常不好。罗必元给他松绑,让他顺利到达目的地。

真德秀担当要职,罗必元写信给他说:“有个老医生曾经说,伤寒之类的重疾,只有独参汤可以救命,但是吃这药能活下来的十无二三。 先生你就是当今的独参汤么?”后调任福州观察推官。

有个有权势的人家李遇抢夺平民的荔枝园,罗必元为之打抱不平。后来李遇当了谏官,以此私怨罢了他的官。

后来他在余干县做官。赵福王府在当地骄横,前后几任官员大多被其排挤陷害。

罗必元到任后,因赵汝愚的坟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缘故,又为平民撑腰,对州官说:“我不过是个区区小官,罢免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更加为他叫好。 淳祐年间,做赣州通判。

贾似道总领京湖,克扣剥削极为厉害。罗必元上疏,认为他侵蚀国脉、伤害民命,贾似道(因此)记恨他。

改任汀州知州,被御史丁大全调查去职,后又起复在粮料院任职。钱塘县有海鳅为祸,淹没民居,诏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风。

罗必元上疏极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见他说:“见到你的《梅花诗》,即足以了解你的志向了。”

度宗即位,罗必元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罗必元曾经跟随危稹、包逊学习,治学最有渊源,学理非常明白,风度节气很高,至今乡里人仍然尊敬仰慕他。

8 大德者必受命文言文答案

孔子说:“舜大概是世上最孝顺的人了吧?有圣人的德行,有天子的尊贵,有四海之内的财富。

后世子孙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孙万代持续不断。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得到他所应该享有的地位,必然会得到他应有的俸禄,必然会得到他应有的寿命。

所以,上天养育万物,一定要按照它的材质而厚待他。所以,能成材的可以尽心去培养它,不能成材的应该摧毁它。

《诗经》中说‘高尚优雅的君子,其美好德行名扬四方。他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该有的俸禄。

上天保佑他、任用他,不断告诫他。’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承受天命。”

斐休字公美文言文翻译

1 卢叔武的文言文翻译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

[一]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383362,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

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 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

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梁人曰:"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斐曰:"柳下惠则可,吾不可。

"梁主乃亲谓斐曰:"羊侃极愿相见,今二国和好,天下一家,安得复论彼此?"斐终辞焉。使还,除廷尉少卿。

石济河溢,桥坏,斐修治之。又移津于白马,中河起石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

东郡太守陆士佩以黎阳关河形胜,欲因山即壑以为公家苑囿。遗斐书曰:"当谘大将军以足下为匠者。

"斐答书拒曰:"当今殷忧启圣,运遭昌历。故大丞相天启霸功,再造太极;大将军光承先构,嗣绩丕显。

国步始康,民劳未息。诚宜轻徭薄赋,勤恤民隐,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树,未足尽其意;下辇成宴,讵能穷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财用,剥生民之髓脑。

是故孔子对叶公以来远,酬哀公以临民,所问虽同,所急异务故也。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乱以收□落网,而言无补于风规,祗足昭其愆戾也。

" 寻转尚书右丞。天保初,除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

以公事免,久之,除都水使者。显祖亲御六军,北攘突厥,仍诏斐监筑长城。

作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迁散骑常侍,食陈留郡干。

未几,除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干明元年,征拜廷尉卿,迁□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

抗表致仕,优诏不许。顷之,拜仪同三司,食广阿县干。

卒于位。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敬简。

子师孝,中书舍人。 卢潜,范阳涿人也。

祖尚之,魏济州刺史。父文符,通直侍郎。

潜容貌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仪同贺拔胜辟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

世宗引为大将军西合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

潜曾从容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

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

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

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寻除司州别驾,出为江州刺史,所在有治方。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潜与琳为南讨经略。

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二]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

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三]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食彭城郡干。迁合州刺史,左丞如故。

又除行台尚书,寻授仪同三司。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

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

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潜在淮南十三年,任总军民,大树风绩,甚为陈人所惮。

陈主与其边将书云:"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

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

诸商胡负官责息者,宦者陈德信纵其妄注淮南富家,令州县征责。又□送突厥马数千疋于扬州管内,令土豪贵买之。

钱直始入,便出□括江、淮间马,并送官□。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

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

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

"至邺未几,陈将吴明彻渡江侵掠,复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同陷。

[四]寻死建业,年五十七,其家购尸归葬。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无子,以弟士邃子元孝为嗣。 士邃,字子淹,少为崔昂所知,昂云:"此昆季足为后生之俊,但恨其俱不读书耳。

"历侍御史、司徒祭酒、尚书郎、邺县令、尚书左右丞、吏部郎中,出为中山太守,带定州长史。齐亡后卒。

潜从祖兄怀仁,字子友,魏司徒司马道将之子。怀仁涉学有文辞,情性恬靖,常萧然有闲放之致。

历太尉记室、弘农郡守,不之任,卜居陈留界。所着诗赋铭颂二万余言,又撰中表实录二十卷。

怀仁有行检,善与人交,与琅邪王衍、陇西李寿之情好相得。曾语衍云:"昔太丘道广,许劭知而不顾;嵇生性惰,钟会过而绝言。

吾处季、孟之间,去其泰甚。"衍以为然。

武平末卒。 怀仁兄子庄之,少有名望。

官历太子舍人、定州别驾、东平太守。武平中都水使者,。

2 古文翻译:颜斐

你好!

又历数四二千石,取解目前

意思是又换过几个地方长官(京兆尹是两千石的官,但数和四似乎应删去一个字,数是大概,四是确指,不应该放在一起),只知道解燃眉之急,不做长远打算。(比方说就发发赈灾粮款之类的,不组织开荒兴修水利等)

谢有告退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回避,这可以从下文“斐意观明公受分陕之任”,分陕是个典故,你可以查一下百度,颜斐不回避的原因就是想见证一下司马懿的公正。

推筑,推即筑,就是用手推击示意的意思,因为他的同事不方便说话,故用动作暗示。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3 斐垍,字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翻译供参考: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元年间,制举贤良极谏,对策得第一,因此任为美原县尉任职期满后,藩镇幕府交相徵召他,他全都未去就任正式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殉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取有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正式任命为干章事,韶命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对裴垍说:“李吉甫从尚书郎流放到远方,十多年才得以回来,立刻就被召入到禁署任职,现在刚满一年,后来选进的人物,很少接触认识宰相的职责,就应选任贤良优秀者,现在我却茫然不知可否卿长于鉴别,现在的杰出人才,为我说说”裴垍取笔列出姓名,共列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大都被选用,当时人们纷纷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皇帝诏命考试贤良科,当时有个叫皇甫湜的应对策问,言词激烈率直,牛僧孺、李宗闵也极力指斥时政主考官杨于陵、韦贯之将三人的对策都升为上等,裴垍在中间覆审,没有提出异议但被贵幸之人在皇上面前哭诉以后,又请皇上处罚,宪宗不得已,命杨于陵、韦贯之出京外任,罢免裴垍翰林学士,改任户部侍郎但宪宗知道裴垍秉性正直,更加信任他这年秋天,李吉甫出外镇守淮南,于是皇上任命裴垍接替他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起初,裴垍任翰林承旨,当时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机要事务,全部交付裴垍处置,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等到任宰相以后,恳请甄别善恶,杜绝侥幸,统一法纪,考核吏治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吐突承璀在宪宗为太子时就随侍左右,受到的恩遇无人可比吐突承璀打算藉此关系有所进言宪宗畏惧裴垍,告诫他不要再说,在宫中常称裴垍的官名而不直呼姓名杨于陵任岭南节度使,舆监军许遂振不和,许遂振诬告杨于陵,宪宗下诏将他改授闲散官职,裴垍说:“因许遂振的缘故惩罚一方藩臣,是不可以的”请任他为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政事完全由监军李辅光处理,严绶终日无所事事而已,裴垍详细奏明此事,请求任用李鄘替代他

裴垍虽然年少,迅速跃居相位,而器度却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谏官谈论时政得失,旧例,掌权的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裴垍在中书省时,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从拾遣改任补阙,他们朝见谢恩的时候,裴垍在廷上对他们说:“独孤郁与李二补阙,进言不倦,今天的升转,可以称得上是无愧于朝廷的酬劳严补阙的业绩,与他们有所不同,前日拟定进级时,不能说没有迟疑”严休复惶恐惭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韦贯之、裴度主管制诰,升任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以后几人相继入朝为相,都很有声望建树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职,都很得人心,选拔任用官员恰如其分,这一点在他前后无人可比,人们都没有说不合适的

4 翟汝文,字公文言文翻译

翻译:翟汝文,字公巽,宋代润州丹阳人,熙宁九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

翟汝文的父亲翟思自开封徙居丹阳,累官御史起居郎,历知越州应天府。翟汝文自幼聪慧好学,随父习诵汉、宋儒学。

少年时代,翟汝文就能挥翰写一手锦绣文章和龙凤好字,以“风度翘楚,好古博雅”而远近闻名。元符元年,他告别父母,离开故乡,千里迢迢赶赴京城应试,一举考中进士,那年才22岁。

翟汝文性至孝,以“亲老”为由,在丹阳侍奉双亲整整十个春秋。北宋末年,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朝廷急需济世之才。

大观年间,朝臣举荐翟汝文入朝为官,擢议礼局编修官。宋徽宗赵佶久闻翟汝文才华卓荦,“召对”后,觉得果然才华超群,嘉勉一番后,便授予秘书郎之职。

后监宿州税,召除着作郎,迁起居郎。他为皇太子讲学,除中书舍人。

后来,因为有人说他“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而被外放至襄州、济州、庙州、陈州等地。他在各地做官都视百姓为父母,为官清正,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对受灾地区,则常常奏请朝廷减赋,因此,深受地方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召拜中书舍人。朝廷命同修《哲学国史》,迁给事中。

翟汝文嫉恶如仇。徽宗时,内侍梁师成阴贼险鸷,专横跋扈,强占百姓墓田增辟为自己的园圃,都城里的人都称其为“隐相”。

翟汝文对其深恶痛绝,多次弹劾,但是梁师成唆使宰相,将翟汝文贬黜至宣州。然而,这件事并未改变翟汝文刚正不阿的性格,反而更加激发起他对专权误国者的极端蔑视和愤恨。

密州负海产盐,他见蔡京“屡变盐法”,并要“岁贡牛黄”,觉得蔡京的变法不合“祖法”,“牛失黄辄死”,因此奏罢,被朝廷。宋钦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改显谟阁学士,知越州兼浙东安抚使。

宋高宗建炎三年春天,金兵大举南下,直扑扬州。高宗赵构从扬州仓惶渡江,继续南逃,中原和江北地区完全失守。

翟汝文与其同僚在南行的路上,他亲眼看见大批从北方逃亡而来的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凄惨,无不痛心疾首。一年多来,朝廷被投降议和的乌云所笼罩,反对议和、上疏论政的宰相李纲被解职;力主北伐,请求还都汴京的好友、同乡太学生陈东惨遭杀害;提拔岳飞为将、屡败金兵的宗泽忧愤而逝……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剧并没有使翟汝文的豪气丧尽,他把满腔的悲愤化为不灭的复兴之志,期待着能有一天,身着戎装,横戈跃马,挥师北上,“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绍兴元年八月,翟汝文被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除参知政事、同提举修政局。

第二年四月的一天,从北方传来了伪齐刘豫迁都汴京的消息,朝野上下为之震惊,翟汝文对朝廷屈膝议和表示强烈不满。翟汝文在密州时,秦桧为郡文学,翟汝文曾向朝廷荐举其才。

但是秦桧到朝廷之后,培植党羽,结党营私,翟汝文很看不惯。绍兴二年六月,秦桧与翟汝文同堂议事,在谈到用人问题时,两人发生了争执,秦桧竞拍案怒斥翟汝文为“狂生”。

翟汝文性情刚直,不为秦桧所屈,当即回应说:“浊气!”因此得罪秦桧。秦桧上奏高宗赵构进谗言,说翟汝文“擅以私意治吏事,伤国体,不可施行”。

翟汝文毫不示弱,力陈其故,并直言秦桧“私植党羽,谗害善良”,“乞治堂吏受赂者”。秦桧为此大怒,弹劾翟汝文“专擅”。

右司谏方孟卿奏翟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不久,翟汝文被迫去职。可见,翟汝文是一位嫉恶如仇、风骨凛然的良臣!翟汝文“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书画。

因为他与苏轼、黄庭坚是好友,其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受苏、黄的影响,形成了自己沉着、苍劲、豪放的艺术风格。翟汝文存世书法作品有行楷《书札》、《宣抚帖》等,其中《宣抚帖》收录于乾隆十二年时摹勒刻石的《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中的第三十六册内,共计14行,106字。

此帖中,翟汝文学苏轼笔意,酷似苏字,通篇“妩媚中藏刚劲,古拙里显灵秀”,充分表现出苏字“绵里裹铁,藏巧于拙”的艺术特色。翟汝文一生着作颇丰,后人称他的文章“有熙宁、元占遗风”。

他还谙熟先秦史、汉史,以及夏、商、周三代礼器、礼仪。政和三年,他曾“奏乞编集新体,改正《三礼图》以示后世”,但却没有实现。

他刊行于世的着作除《东汉通史》50卷外,还有《圃学》5卷、《广闻》3卷、《人物志》5卷、《忠惠集》30卷。绍兴十一年(1141),翟汝文带着满腔的幽愤和壮志未酬的心愿,悄然离开了人间,门人私谥为“忠惠”,将其遗体葬于丹阳九灵山。

原文: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登进士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

擢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三馆士建议东封,汝文曰:“治道贵清净。

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之侈心,非所愿也。”责监宿州税。

久之,召除着作郎,迁起居郎。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劝讲,除中书舍人。

言者谓汝文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济州,复知唐州,以谢章自辨罢。未几,起知陈州。

召拜中书舍人,外制典雅,一时称之。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

高丽使入贡,诏班侍从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虽微,序诸侯上。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

上遂命如旧制。内侍梁师成强。

5 薛修义字公让文言翻译

薛修义,字公让,河东汾阴人也。曾祖绍,魏七兵尚书。祖寿仁,秦州刺史、汾阴公。父宝集,定阳太守。

修义少而奸侠,轻财重气。魏正光末,天下兵起,特诏募能得三千人者,用为别将。脩义得七千余人,假安北将军、西道别将。以军功,拜龙门镇将。

后宗人凤贤等作乱,围镇城,修义以天下纷扰,遂为逆,自号黄钺大将军。诏都督宗正珍孙讨之,军未至,修义惭悔,遣表乞一大将招慰,乃降。凤贤等犹据险不降,修义与书,降之。乃授凤贤龙骧将军,阳夏子,改封汾阴县侯。尔朱荣以修义反覆,录送晋阳,与高昂等并见拘防。荣赴洛,并以自随,置于驼牛署。荣死,魏孝庄以修义为弘农、河北、河东、正平四郡大都督。时神武为晋州刺史,见之,相待甚厚。及韩陵之捷,以修义行并州事。孝武帝入关,神武以修义为关右行台,自龙门济河,招下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

初,神武欲大城晋,中外府司马房毓曰:“若使贼到此处,虽城何益?”乃止。及沙苑之败,徙秦、南汾、东雍三州人于并州,又欲弃晋,以遣家属向英雄城。修义谏曰:“若晋州败,定州亦不可保。”神武怒曰:“尔辈皆负我,前不听我城并州城,使我无所趣。”修义曰:“若失守,则请诛。”斛律金曰:“还仰汉小儿守,收家口为质,勿与兵马。”神武从之,以修义行晋州事。及西魏仪同长孙子彦围逼城下,修义开门伏甲侍之。子彦不测虚实,于是遁去。神武嘉之,就拜晋州刺史。后除齐州刺史,以黩货除名。追其守晋州功,复其官爵。俄以军功,进正平郡公,加开府。天保中,卒于太子太保,赠司空。子文殊嗣。

修义从弟嘉族,性亦豪爽。从神武平四胡于韩陵。历华、阳二州刺史,卒官。子震,字文雄,位廉州刺史,亦着军功。又历南汾、谯二州刺史。

6 文言文翻译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

(1)[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7 朱穆好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朱穆①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②饮食,差②乃复常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坠坑岸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马之几足穆愈更精笃注释 ①朱穆(100—163):东汉大臣,字公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曾任刺史、尚书等职②差:同“瘥”,病愈译文 朱穆年五岁时就颇有孝顺的名声,父母生病,他就不吃不喝直到他们病愈为止长大后刻苦学习,一心读书有时思想灵感来了,自己的衣帽丢了也不知道,甚至坠落坑边他父亲曾经认为他很愚笨,几乎搞不清马有几条腿,而朱穆在学业上则更加专心致志了。

关于“斐文举文言文答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540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