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济慈的墓碑上写着什么?(济慈的诗歌)

济慈的墓碑上写着什么?(济慈的诗歌)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2    点击:  188 次


济慈的墓碑上写着什么?

网上有关“济慈的墓碑上写着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济慈的诗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文学史上,他与拜伦、雪莱同组。后两位年长者,生平行止似其诗文,活得浪漫潇洒,在美国本土和欧洲,遗踪遍地。济慈则大有不同:他未曾拥有耐久的豪宅、雅舍、寺院、别墅、名校,留给后人观瞻凭吊,身为伦敦萨匝克区服侍阔人坐骑的马房主长子,他生于与马房临接的普通住宅,少年时代在同区的医院当学徒,直到移居汉普斯台德,脱离了并不喜爱的医药行,他的专业诗人生涯才落到了实处;身后,他的遗踪也才落到了实处。

汉普斯台德荒地是伦敦市北近郊区,至今仍保留着不少英国草原丘陵地的原始天然风貌。环境幽僻,空气清新,而却又地近闹市,恰是古今中外骚人墨客心向往之的“文化区”。济慈少失怙恃,早早肩负起扶养弟妹的重任,幼弟罹家传肺结核病,才迁至此区由济慈亲自照看。弟逝,身心交瘁的济慈应诗人朋友布饶恩之邀,迁至“荒地”南头的温特沃斯寓所,此地如今成为济慈在英国的惟一博物馆。

温特沃斯寓所

这是一栋带庭院有地下室的二层楼房,半独立式,包含可供两家居住的两个单元,由布饶恩和文人朋友狄鲁克合建。规模不大,结构简朴,树篱院墙、栅栏街门、白色屋墙,形成一种田园氛围。室内陈列诗人的日常用具,简单平常,大多是名人博物馆陈列品中的看家项目,惟有一枚济慈赠未婚妻芳妮·布若恩的订婚戒指,是诗人早夭爱情的鉴证。

济慈1818年末迁居于此,与布饶恩合用东单元。次年春,孀居的布若恩太太携女儿们赁居西单元,年方17的长女芳妮清纯秀丽,立即攫获了爱美的年轻诗人的心。庭院内树篱边不过一二十米长、一米宽的林荫夹道,房屋四周厚密如棉的草坪以及稍远处的山林草地池畔,都是他们悄然痛饮爱情蜜酒的地方。这大约是济慈初次、也是惟一认真的恋情,它激励年轻天才的诗神暴长出雄健的双冀,鼓振翱翔。他生平最重要的诗作,都是此时此地完成。庭院东侧,如今仍有一棵孤立的李树,低矮细瘦,枝头挂着一枚干瘪的果实,在夏末的阳光下泛着熟透的紫红。可以想见,当年这一对青春韶秀的佳侣在这片美丽的背景之中,曾绘构出多么悦目的图画,可憾他们的爱情没有像李子那样成熟,瘟神和死神联袂插足,将他俩活活拆散。

这棵李树只是当年济慈那棵李树的替身。布饶恩在致友人书中说:“1819年春,一只夜莺在我寓所旁筑巢,济慈听着她的啼声,感到阵阵舒心的喜悦。一天早晨,他将椅子从餐桌旁挪到草地上的李树下,静坐两三小时。等他进入屋中,我看到他手中已拿着几张纸片,悄悄塞进一些书的后面。”那首徐志摩称之为“神奇”的、音乐般的《夜莺曲》,就是这样一挥而就的。门户之见顽固的英国批评界对这位骤然腾升的明星并不认同,甚至恶意讥讽他为“伦敦小子”学派,这自是对天生敏感、自尊的诗人致命的打击,但如拜伦所说一个批评杀死了一位诗人,似乎又未免言过其实。就在此时,济慈照看幼弟期间感染的肺结核病已入膏肓,为防止情绪激动加重咯血,他不能写作,甚至不能与芬妮相会,致使一对比邻而居的热恋情人之间竟成咫尺天涯。如此处于事业与恋情的双重无望,年轻诗人的痛苦,可想而知。幸亏他有真正的朋友,由他们精心安排,有约琴夫·塞文陪伴,赶在英国潮湿阴寒的冬季到来之前,渡海峡,走水路,过那不勒斯,历一个半月舟楫风霜之苦,到达罗马。

我从伦敦去罗马的季节和具体路线与当初济慈所取不同,加上有现代交通之利,一路便捷,惬意多多。时值仲秋,罗马却比一个多月前的伦敦盛夏更为燥热。赤日高温加速了心律脉搏,鼓催人急欲拜访济慈在这座古老城市中的迹踪。

西班牙广场在市中心偏北,与汉普斯台德之间氛围闹与静的反差,犹如其气候的热与凉。广场中心有巨大鱼身雕饰的喷泉,是著名艺术家伯民尼的佳作。喷泉与广场正北侧高丘的三一教堂中间,由一百三十八级石阶贯通。济慈当年的住房,就在这条著名的西班牙台阶起点东侧,称“小红房”,名符其实地呈南欧常见那种温暖的粉红色,四层,和汉普斯台德的温特沃斯同样格局简朴,颜色则又是一个反差。

西班牙广场是罗马重要景点之一,擅长渲染诱惑的意大利人又说,如果你在泉水池中投下硬币,也许还能在此遇到一位英俊的意大利青年男子。如今这里像罗马角斗场、梵蒂冈教皇城、古城废墟群、众神庙等等一样,处处游人如织。台阶上水池旁密密麻麻挤坐着歇脚客。细审池底,果有几枚硬币。两个衣衫不洁、鬓发零乱、长幼难辨、不英不俊的本地男人,正手持矛勾,小心翼翼地移步池沿,每打捞上一枚硬币,立即暧昧地塞进衣兜。这使我无意伫留,迅速登上“小红房”的三楼。

当年济慈千里迢迢抱病来到这里,居留不过三个月,就与世长辞。他生前所有用具,包括壁纸和木质门窗,都为消毒而尽行烧毁。如今纪念馆内的陈列,已非原物。只有起居室兼作塞文卧室那间狭长小屋的壁炉,他偶尔为济慈治炊的地方,烟火重炙的痕迹似乎明显可见。塞文为给济慈提神消遣,还临时租用了一架钢琴,亲自为他演秦他最喜爱的海顿的交响曲。那一纸由塞文签署的借条,至今留在了展品之中。这整个第三层楼原为他们和房东太太合用,现已辟为图书馆式的博物馆,收集了大量济慈与雪莱等作家有价值的手稿、图书和遗物。从展室墙上一幅老风景画可见,这一带起初是依山势而成形,土路陋舍,相当简寒。18世纪后逐渐兴旺,成为文人荟萃之地,乔治·艾略特、歌德、柯勒律治、雪莱、拜伦、勃朗宁夫妇、亨利·詹姆斯、伊迪斯·沃顿、王尔德、乔伊斯等都曾驻足;但是不管时间长短,他们都没有像济慈这样,和这里发生过生死攸关的联系。而另一处真正与济慈的死亡直接相关的地点,就是新教墓园。

次日清晨,早早动身迳奔罗马市区南端,在墓园内靠近古罗马城墙废墟那座名为凯攸斯·色赛提乌斯金字塔的高大陵墓稍偏西北处,终于找到了济慈长眠之地!他占据了墓园围墙的一隅,方圆约十余米,墓碑存并排两领,左一年代稍久,是济慈墓,右为塞文。济慈的这位始终不渝的艺术家朋友,在亲手安葬济慈56年之后,自己也来与他长相厮守。在这两领墓碑等距之后,还有一领小型墓碑,是塞文一个早夭婴儿之墓。塞文年长济慈两岁,在与济慈相识相处期间,已是为皇家学术院看好的画家,仅从他为济慈、雪莱所作画像,也可知其功力匪浅,但是为了友人安危,不计自身利害,至死与朋友相随。他在济慈弥留之际以日记体写下的那些书信,文字平实朴素,但是所记录的真情实景是那样凄恻宛转,足以像精美的抒情诗一样催人泪下。

在这三足鼎立一组墓碑左右后侧,拱立着两棵参天古松,面前正对的是墓园一段围墙,爬满藤蔓花草,墙脚是一溜美丽整齐的花坛。左侧的另一段围墙上,装饰着济慈的浮雕侧面头像和后人镌刻的诗句:

罗马新教墓园中的济慈墓

济慈!假如你那珍贵的名字真是“用水写成”,

那点滴都应是从悼念人脸颊滴落;

一份神圣的供奉;那些英雄追求

炫目的杀伐征战,却往往只得虚空。

长眠吧!这句恰如其分的铭文才更加光荣。

这是对济慈那领墓碑上铭文的对应。按照济慈的遗愿,他的墓碑上没有姓名,只刻有“英国青年诗人”,下面两行主要文字是:“此地长眠一人,其名以水写成。”这是济慈遗言的原话。

稀世的天才,25岁的早逝,多么像一颗天际陨落的流星!济慈以其谦谨内向的性格,并未愤世嫉俗,也不抱怨命运,但他还是自叹文名之未成,一生之犹如朝露。他和塞文都没有料到,他的身后之名会那样地蒸蒸日上。这大约正是由于,他的名字在不断以喜爱他的人的眼泪深描重写。

就在这同一座墓园中围墙的另端,紧靠古罗马城墙废墟的脚下,还有雪莱的墓穴。雪莱也是在生前就为自己选择了这处美丽的地方,而且不料不久就成了济慈的永久近邻。这两位客死异国的英国诗人,再加上死于希腊的拜伦,可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后三杰,同样丰姿俊逸才华横溢,而且早夭,实际上,且不论在出身家境方面济慈所处的弱势与他的两位长者不同,仅就早夭也与他们大有区别。在近二百年前的世界,限于医学水平和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人类寿命,远低于如今,五六十岁,已属天年。拜伦死于三十六,雪莱死于三十,而且都已文名显昭,可以说是英年早逝。只有济慈,才是真正的早夭。雪莱在他逝后立即写就《阿都民》一诗沉痛悼念,将他比作令维纳斯单恋穷追的早夭美少年,实不为过。通常人们信口说,这三位诗人是好友,拜伦与雪莱信然,济慈与拜伦其实几无过从,而对其诗作评价不高,尽管拜伦确曾著文对之表示称许;即使雪莱,济慈与之也不过相见之缘。在济慈赴罗马求医养病的最后日子,客居比萨的雪莱夫妇曾竭诚相邀他去彼所,以便得到更有益的照看,但却没有为后者领受。通常的解释是济慈出身低微而又性格孤傲,但他却又真正拥有布饶恩、塞文等一批挚友,与当时浪漫派文坛代表人物和活跃分子亨特、赫慈利特、兰姆等也都相得甚欢,因此,这浪漫主义后三杰,应该还是被视作他们代表了这场文学艺术运动在诗歌领域的最高成就而形成,而非依赖个人关系。

不过,就个人气质与作品风格而言,济慈与前二位似是大不相同。他没有那些重大的题材,缺少那样恢宏的气势。他以杜鹃啼血式的竭诚,倾吐衷情,追求与完成着真与美,化平凡为神奇,变陈迹为新生,炼语言为音乐,从而跨越了潮流与时代;再加上他生命短暂而且取少予多,后人对于他,更永远送上一份诗域之外的普通怜爱。

久久静坐在墓侧的长椅上,目光迎送着一批批默默来去的同好,心中不禁生出一些虚拟式的问题:假如天假济慈以年,他体验了盛名、婚姻、晚景……思想突然脱轨,骤然飞落温特沃斯寓所那株李树梢头,呆望着那枚干瘪泛紫红色的李子。

济慈的诗歌

济慈作为诗人只有两个主要品质?消息给我。我的意思是,你有他的个人特质——背诵一些济慈的作品,你就会欣赏到一些最精彩的英文诗歌——你也有他的自我意识诗歌,他和他的同时代人在浪漫世界中也有这些特质。这些人将自然带入他们的生活,带入他们的意识;他们也是有感情的人,把情感主义作为他们看待世界的思考方式的一部分。

看待济慈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远远不止两种。有些人,比如艾略特,将他提升为一个不带个人感情的浪漫主义者,在济慈的“消极能力”(认为创造力可以被心灵理解事物的未知能力所推动)中看到一个同路人。还有一些人,视济慈为怀疑论者,等等。我想博士们已经写过,也会写很多关于济慈诗歌的不同理论。

我偶然读到一本由莫里斯·迪克斯坦写的小书《济慈和他的诗歌》(1971年,芝加哥大学),从那以后,我一直用这本书来更好地理解济慈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它的中心思想是将浪漫主义视为:

浪漫主义诗歌中真正的分裂不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分裂,而是自我意识与想象之间的分裂,赤裸(在叶芝看来)与神话之间的分裂,存在的痛苦与想象的自我超越之间的分裂。对浪漫主义者来说,真正的现实诗歌不是自然主义和“过程”的诗歌,而是个人探索或危机的诗歌,是自我对抗的诗歌。

《夜莺颂》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对济慈如此,对所有浪漫主义文学也是如此,是因为它将这些对立的旋律戏剧化的方式,是因为它描绘了一种迂回但明确的道路通过幻想和自然主义的渴望来实现悲剧的自我定义和自我认识。

正如我所理解的迪克斯坦的前提,济慈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转变。在早期,他在自然界中看到了一种超越自然的结合,这让他兴奋不已,让他充满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倾向,去发现自然的一切。但随后他转移了目光,把不可避免的死亡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是在双重见证(用本·贝瑞特的话说)恐怖和狂喜,自我和一切,理想和神话,自我和现实的现实。

对我来说,《忧郁颂》是济慈的遗言。他将死亡转化为一种悲剧性的欢乐,一个两者合而为一的埃舍尔式的世界。夜莺的“安乐之死”现在是悲剧和真实的,但对诗人,对济慈来说,他知道并愿意看到这一切,没有任何徒劳的尝试和纯粹的编造神话。这对任何[1]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

济慈最经典的诗

灿烂的星!我祈求象你那样坚定——

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辉映,

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

象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

不断望着海滔,那大地的神父,

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

或者注视飘飞的白雪,象面幕,

灿烂、轻盈,覆盖着洼地和高山——

呵,不,——我只愿坚定不移地

以头枕在爱人酥软的胸脯上,

永远感到它舒缓地降落、升起;

而醒来,心里充满甜蜜的激荡,

不断,不断听着她细腻的呼吸,

就这样活着,——或昏迷地死去。

作品:《济慈诗选》

作者:济慈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他英年早逝,在短短7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济慈在18岁之前没有写过诗),济慈创造了那么多充满想象力、气势磅礴、直指人心的作品,足以使他进入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行列”。

求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代表作..谢谢

济慈最经典的诗如下:

1. 她将是朵盛开不败的鲜花,如果你永远爱她!

2. 听到的声音很美,那听不到的声音更美。

3. 而世上的鲜花会相继盛开, 壮丽而不朽的事物会接踵而来。

4. 每当我害怕,生命也许等不及 我的笔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书,在文字里, 象丰富的谷仓,把熟谷子收好;

5. 灿烂的星!我祈求如你般坚定,但我不愿高悬夜空,独自辉映。

6. 别让夜枭作伴,把隐秘的悲哀讲给它听,因为阴影不宜于找阴影结合。

济慈,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他的父亲以经营马车行为业,生活比较富裕。1804年父亲去世,母亲再嫁,济慈和两个弟弟被外祖母收养。1810年母亲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管他们弟兄的财产。

1811年,济慈由保护人安排离开学校,充当医生的学徒。他喜爱文学,并在中学的好友查尔斯·克拉克的鼓励之下开始写诗,模仿伊丽莎白时代诗人埃德蒙·斯宾塞。1815年10月,济慈进入伦敦一家医院学习。这时他已热爱写诗,深受诗人亨特和华兹华斯的影响。

1816年11月济慈决心从事文学创作,通知他的保护人,放弃学医。1819年1月,济慈写成长诗《圣爱格尼斯之夜》。于1821年2月23日,在罗马去世。

约翰·济慈

姓名:约翰·济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95~1821

出生地:伦敦

国籍:英国

里程碑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他出生于伦敦,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济慈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著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1月,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终于成为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一个美丽神话写成的《安狄米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表现了反古典主义的进步倾向。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

《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



请教一下济慈的身世

约翰·济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95~1821 出生地:伦敦 国籍:英国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他出生于伦敦,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济慈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着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1月,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终于成为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一个美丽神话写成的《安狄米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表现了反古典主义的进步倾向。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着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

求世界名人的墓志铭

1、牛顿 墓志铭: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2、美国人约翰·特里奥 墓志铭:可怜地生活,可怜地死去,可怜地掩埋,没有人哭泣。

3、德国数学家鲁道夫 墓志铭: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4、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墓志铭: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

5、马丁·路德·金墓志铭: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6、日本导演大师小津安二郎墓志铭:“无”。

7、康德 墓志铭:有两样东西一直让我心醉神迷,越琢磨就越是赞叹不已,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秩序。

8、大文豪萧伯纳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9、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墓志铭:7,22,35,RIP(这三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缩写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长眠。)

10、海明威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11、莎士比亚墓志铭: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勿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的祝福,迁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

12、傅奕 墓志铭: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

13、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墓志铭: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关于“济慈的墓碑上写着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679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