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不满百赏析(《生年不满百》(未知)诗篇全文翻译)
-
生年不满百赏析
网上有关“生年不满百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生年不满百》(未知)诗篇全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思想意义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对世间的两类追求者予以嘲讽。
首先是吝啬聚财“惜费”者,生年不足百岁,却愚蠢到怀千岁忧,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文中的“游”与后文所提到的“为乐当及时”的“乐”都与常人理解的有异意,游及乐并不是那种酒肉池林,歌舞升平的放纵肉欲,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诗,忘却失意不得志之情殇的一种积极健康的享受生活之乐。这种乐也是建立在热爱生活基础之上,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其实是对仰慕成仙者的嘲讽。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
艺术特点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因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这首诗集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人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真是愚不可及。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把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夜晚黑灯瞎火,就怕败了游兴。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更要瞠目咋舌。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及时”,不能总等待来年。诗中没有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谁也不知道“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陈死人”(《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那时再思享乐,已经晚了。这就是在诗人世间“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从这一点看,“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因为他们生时的“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不可能会感激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_所说:“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唤醒醉梦”之力。
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惜费”者。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就是汉代的平民,也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借着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不可能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生年不满百》(未知)诗篇全文翻译
生年不满百原文及翻译如下: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翻译: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千万年的忧愁。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黑夜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时不我与又怎可等到来年?愚笨的人锱铢必较吝啬守财,死时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像王子乔那样驾鹤升天成仙,这样的事情难以期待成真。
《生年不满百》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感慨人生苦短,劝人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并讽刺了那些贪图富贵者不懂得领悟人生的愚昧无知,同时也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诗的前四句极言人生短暂,主张人应当及时行乐;后六句进一步游乐人生中的三种主张:要及时、不惜费、不要企慕神仙。全诗思路清楚,层层推进;对比明确,达意深刻;用典恰当,意蕴深厚。《生年不满百》整首诗充满了对人世欢乐的追求留恋,甚至还指斥企慕神仙(王子乔)的虚妄。
生年不满百
未知
系列:古诗十九首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译文
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著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整天汲汲无欢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了,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呢!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劝人要能够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并讽刺那些富贵贪婪者的愚昧无知,不懂的领悟人生。
思想意义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都予以嘲讽,首先是吝啬聚财「惜费」者,生年不足百岁,却愚蠢到怀千岁忧,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 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在我看来文中的「游」与后文所提到的「为乐当及时」的「乐」都与常人理解的有异意,游及乐并不是那种酒肉池林,歌舞升平的放纵 *** ,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诗,忘却失意不得志之情殇的一种积极健康的享受生活之乐。这种乐也是建立在热爱生活基础之上,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其实是对仰慕成仙者的嘲讽。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
鉴赏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这首诗集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人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 ,真是愚不可及。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 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把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夜晚黑灯瞎火,就怕败了游兴。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 *** 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更要瞠目咋舌。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 「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 「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 「及时」,不能总等待来年。诗中没有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谁也不知道「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陈死人」(《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那时再思享乐,已经晚了。这就是在诗人世间「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从这一点看,「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因为他们生时的「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不可能会感激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珪所说:「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唤醒醉梦」之力。
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惜费」者。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就是汉代的平民,也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藉著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不可能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2]
关于「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出处
最早应出自《汉乐府·西门行》,原诗如下:
出西门
步念之
今日不作乐
当待何时
夫为乐
为乐当及时
何能坐愁怫郁
当复待来兹
饮醇酒
炙肥牛
请呼心所欢
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昼短而夜长
何不秉烛游
自非仙人王子乔
计会寿命难与期
自非仙人王子乔
计会寿命难与期
人寿非金石
年命安可期
贪财爱惜费
但为后世嗤
和子由苦寒见寄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念昔喜着书,别来不成篇。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西羌解仇隙,猛士忧塞壖。庙谋虽不战,虏意久欺天。山西良家子,锦缘貂裘鲜。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镟。——宋代·苏轼《和子由苦寒见寄》 和子由苦寒见寄 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
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
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
念昔喜着书,别来不成篇。
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
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
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
西羌解仇隙,猛士忧塞壖。
庙谋虽不战,虏意久欺天。
山西良家子,锦缘貂裘鲜。
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
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镟。
抒怀 , 赠友 , 愿望战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到不了一百年,如今我们一别已经整整三年了。
我能有几个三年啊,过去了就永远失去。
而别愁能够让人更快的衰老。
想以前总喜欢写信,可自从分别后,离愁让我不忍动笔。
想起以往的欢乐,此时却被忧愁缠绕。
我交往了许多朋友,但都不相处得愉快。
只有你读书最是勤奋,昼夜不离出席,以致坐毡上都生了虱子。
你如果你要入世,一定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自从朝廷和西夏达成了妥协,一些有识之士常为边防忧虑。
朝廷放松了戒备,可西夏却总是肆意骚扰边境。
如今陕醮解了有志的勇士,个个穿着漂亮的皮袍。
买了上好的骏马,用宝石装饰宝刀,准备从征。
何时我也能够随他们一起去,定要与强虏对阵应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着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金朝·完颜亮《鹊桥仙·待月》鹊桥仙·待月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抒怀 , 豪迈述志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唐代·杜甫《去蜀》
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忧国忧民 , 抒怀感伤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清代·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清代 : 王鹏运
婉约 , 咏物 , 写马 , 抒怀怀才不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什么意思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意思是:人生在世的年岁不超过百年,却常常怀有很深的忧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出自《生年不满百》,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收入《昭明文选》。
生年不满百
佚名〔两汉〕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注释
千岁:时间很长。
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秉,本义为禾把、禾束,引申为动词,意为手拿着、手持。
来兹:就是“来年”。因为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训“兹”为“年”,这是引申义。
费:费用,指钱财。
嗤:讥笑,嘲笑,此处指轻蔑的笑。
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期:本义为约会、约定,这里引申为等待。
译文
人生在世的年岁不超过百年,却常常怀有很深的忧虑。
埋怨白昼太短而黑夜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在夜晚游玩呢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时不我与又怎可等到来年
愚笨的人锱铢必较吝啬守财,死时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像仙人王子乔那样修炼得道成仙,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生年不满百》原文及翻译
《生年不满百》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感慨人生苦短,劝人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并讽刺了那些贪图富贵者不懂得领悟人生的愚昧无知,同时也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生年不满百》原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生年不满百》翻译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千万年的忧愁。
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黑夜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时不我与又怎可等到来年?
愚笨的人锱铢必较吝啬守财,死时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像王子乔那样驾鹤升天成仙,这样的事情难以期待成真。
《生年不满百》注释⑴千岁忧:指很深的忧虑。千岁,多年,时间很长。
⑵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秉,本义为禾把、禾束,引申为动词,意为手拿着、手持。
⑶来兹:就是“来年”。因为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训“兹”为“年”,这是引申义。
⑷费:费用,指钱财。
⑸嗤:讥笑,嘲笑,此处指轻蔑的笑。
⑹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⑺期:本义为约会、约定,这里引申为等待。
关于“生年不满百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19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