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是赵匡胤的皇后吗?(《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原文与赏析)
-
花蕊夫人是赵匡胤的皇后吗?
网上有关“花蕊夫人是赵匡胤的皇后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原文与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是。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仍有许多疑谜。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一说为小徐妃所生)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寓意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大徐妃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鉴诫录》《蜀梼杌》则载王衍生母为小徐妃)。
他本排行十一,是最小的,却由于母亲、阿姨的关系立为皇太子。王建当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当上皇帝后荒嬉无度,对吃喝玩乐十分在行,当他陪母亲和姨母游青城山时,命宫女衣着都画云霞。
又令宫女穿着宽松的道袍,簪莲花冠,浓装艳抹,叫做“醉妆”,他自己跟随在后,夹着檀板哼哼唱唱:“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原文与赏析
送子娘娘 又称 注生娘娘 ,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注生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 。据说无不灵验的。得子后,还要来拜谢,奉之以油饭、鸡、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妇女多向送子娘娘烧香求子。送子娘娘寄托著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送子娘娘 外文名 :Avalokitesvara 别名 :送生娘娘、注生娘娘,金花夫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中华民族 职业 :神仙 信仰 :道教 全称尊号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 诞辰 :四月初八 简介,圣号,来源,封神榜,花蕊夫人,陈靖姑,民俗,求子,拴娃, 简介 送子娘娘,又作送生娘娘、注子娘娘等,从字面解释就是“送人子嗣”的女神,是道教神。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送子娘娘。又经典记载"若有众生多于*欲。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痴。" 送子娘娘 圣号 送子娘娘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又称注子娘娘。送子娘娘的名字蕴含了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 来源 封神榜 俗称(注生妈)其来历出自《封神传》。 姜子牙奉玉皇大帝之命,封三仙岛之云霄、琼霄、碧霄职掌混元金斗( 产盆之意),专擅先后之天,举凡诸侯天子、贵贱愚贤,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云霄、琼霄、碧霄在封神传中合称三姑,又称三仙童子,乃通天教主的门徒,今人称为注生娘娘其实就是三合一的称法。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号“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 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 ”,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 送子娘娘 了。 后来赵匡胤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陈靖姑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送子娘娘”、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台湾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妇女的怀孕、生产,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的信仰寄托。 据说朝廷曾封她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等。各种典籍都说陈夫人为福建人,名叫陈靖姑,或陈进故,但有关她的家世,却又有不同的说法。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陈靖姑是唐朝人,祖居福州府罗源县,她的父亲在朝廷官拜户部郎中,母亲葛氏。陈靖姑有个兄长叫陈二相,另外还有个义兄叫人,村里人只好立庙奉祀,每年重阳节要买童男童女二人供祭大蛇。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观音燕萨赴群仙会后回南海,途中见福州恶气冲天,知有妖孽为害,于是决心派神人前去除害。她剪一指甲,化作金光一道,直透葛氏之腹,葛氏感孕,在唐大历年间甲寅岁(774年)正月十五寅时生下陈靖姑。陈靖姑生下来时,“瑞气祥光罩体,异香绕闼,金鼓声若有群仙护送而进者,因讳进姑”。陈靖姑十七岁的时候,带剑斩杀为害一方的毒蛇,除掉了长期危害百姓的妖怪。陈靖姑立了大功,这事传到了朝廷,唐惠宗封她为“顺懿夫人”。 注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执簿本,右手持笔,象征其记录家家户户子嗣之事。 民俗 求子 求神赐子不拘时日,随时可以进行,但要虔诚恭敬。华灯初放之时,街上已是人海人潮,平时难得露脸的小媳妇们,穿上新衣,发髻上缀满美丽的鲜花,打扮得花团锦簇,由家中姑娘簇拥著到寺庙观灯 。人家观灯,不是远看就是近看,她们却一群群地往灯下挤,在一盏盏姿态万千、大放光明的花灯下挤来钻去,人面灯花相映,真叫观灯的不知是看灯好还是看人好 。 年长的观者脸上露出了含蓄、赞许的微笑,顽皮的孩子们却随口喊道:“钻灯脚,生男芭!钻灯脚,生男芭!”一语道破天机,观者大笑,姑嫂大喜,簇拥著脸红心跳的小媳妇再往别处花灯脚下钻去 。这就是厦门的“钻灯脚”求子风俗。“灯”与“丁”在厦门话里是谐音,世俗认为钻灯脚就能添丁 。心中的愿望经由人们之口大声喊出,便具有了祝贺的意义和代己向灯神求子的“意义”,那是求之不得的大吉大喜。而已,喊的人越多,小媳妇和姑嫂们不仅不以为是非分的调戏,反而越高兴:没人喊,反而败兴 。大庭广众之下,不惜抛头露脸,为的就是这一句“钻灯脚,生男芭”啊! 现今的新婚女子,也有求神、钻灯脚的,但更多的是求助于妇科大夫。注生娘娘神殿早已毁弃。大庭广众之中也没有了"生男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求子的风俗,都表达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摒弃其中的迷信成分,余下的便是古老的美丽的故事了。 拴娃 近年来到泰山求子嗣又出现了新的风俗,那就是 压枝 (压子)和 拴枝 (拴子)。所谓压枝是指用石头压在树枝上,谐音“压子” ;所谓拴枝是用红布条拴在树枝上,谐音“栓子”。 上山进香求子称作“拴娃娃”或“偷子”。 进香的程式是“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以期增加效力。进香之后,就可以“拴娃娃”了。 据《寿春岁时纪》载,在碧霞元君祠,庙祝在神座前摆放著许多镀了金色的泥娃娃,供人抱取。如果求生男孩就拴一个金男娃;求生女孩,就拴一个金女娃。凡来“拴娃娃”的都必须向庙祝交钱,谓之“喜钱”。日后若赖以神助,如愿得子,就必须为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谓之“还子”,并要向泰山娘娘进香还愿。 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关于“拴娃娃”的习俗写得十分清楚,称“拴来的泥娃娃照样要天天喂它吃东西”。并记载了北方地区民间这样一个传说:有个人家,主妇锁上门出去走亲戚,中午被留下吃饭没回来,邻居突然听到她屋里有小孩哭声,可这户人家并没有儿女,后来才知道是拴来的娃娃饿哭了。 中国民间向来还有“心到神知”之说。也有些人在向泰山娘娘求子时,并不先进泰山朝拜,而是在当地举行虔诚而隆重的求子仪式。首先,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第二步,购置香烛、火纸、红布条、供品等。其中,必有枣和栗子两种食品,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红布条上写有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第三步,求子妇女点燃九炷香,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求子妇女进香后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火全部燃尽。 当然,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碧霞元君祠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还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现碧霞元君殿内有个黄铜大香炉,高一米多,三足两耳、雕龙、工艺精湛,就是台湾信士陈英杰先生求子如愿,答谢神恩所捐献的。才女自古无娇颜,花蕊夫人领双绝意思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此诗为五代十国后蜀后主孟昶(935—965在位)宠妃花蕊夫人所作。据《十国春秋》卷五十:“慧妃徐氏,青城(今属四川灌县)人。幼有才色,父国璋纳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升号慧妃。”她长于写诗,曾仿效唐代诗人王建,作《宫词》百余首,富独创性。历代宫词作者不少,但大多为外臣,常有失实之处。徐氏以宫中人写宫中事,皆成信史,且语言工丽,清婉可掬,出于王建而胜于王建,如“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将宫女内心的孤寞、羞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描摹得细致入微, 自具风格。
后蜀亡国后,花蕊夫人同孟昶一起成了宋朝部队的俘虏,被押至汴京。花蕊夫人充入后宫,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宠爱。孟昶不久也就莫名其妙地死去。“徐氏心未忘蜀,每悬后主像以祀,诡言宜子之神。”(《十国春秋》)终因不忘故国,以罪赐死。
据《十国春秋》载,太祖听说花蕊夫人的诗写得好,有一次要她写诗,诗应说清蜀国亡国的原因。“其诗有‘十四万人齐解甲,可无一个是男儿’之句,太祖大悦。”(同上,第二册,七四八页)此诗有的本子题为《口占答宋太祖》,第四行第一字作“更”或“可”,当以“宁”字在意思上更为妥贴。全诗泼辣而不失委婉,言下之意,尚不甘心,于感叹中含有谴责,在羞愧中蕴藏力量,很是得体,从题材到风格,跟她以往的宫词大大不同,堪称绝唱。历代文人都激赏此诗,鲁迅在杂文《女人未必多说谎》中,也曾加以引用。
“君王城上竖降旗”,指投降宋朝是后主孟昶一个人决策的,它概括着丰富的内容。原来后蜀君臣极端奢侈 *** ,如孟昶“溺器皆以七宝装之”,以至后来“宋太祖见宝装溺器,撞碎之,曰:‘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等到宋朝军队到来,昶“大惧,问计于左右;老将石頵谓宜聚兵坚守以敝之。帝叹曰:‘吾父子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发一矢,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邪!’未几……赍表请降。”就这样毫无抵抗地“竖降旗”,可谓昏庸失国、懦弱无用。因此,宋朝部队从出发到灭蜀,只花了六十六天,称得上是一路顺风了。这一句含蓄地揭露了这一事实。
“妾在深宫哪得知?”意为蜀降之事,与自己毫无关系。这就耐人寻味了。质言之,如果由我决策,恐怕就不是这个局面了。这平淡的回话,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也包容着无限的悔恨与不尽的血泪。自古以来,人们都说女人是祸水,把商纣王的垮台归罪于妲己,将周幽王的被杀归罪于褒姒,拿吴王夫差的失败归罪于西施……花蕊夫人以亲身体验进行申辩。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妇女毫无地位的宫中,即使她事先知道打算投降的事,并且提出反对,蜀主会听进一个字吗?所以,花蕊夫人的悲剧是由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决定的。仔细品味此句,花蕊夫人对投降一事是感到脸红的,比起那些毫无廉耻之心的王侯将相来,不啻有天壤之别,可谓裙钗胜须眉了。
“十四万人齐解甲”,据《十国春秋·后蜀志》,当时宋太祖命忠武军节度王全斌等“率禁兵三万人,诸州兵二万人,分路进师”伐后蜀。《宋史纪事本末》云:“将步骑六万。”总之,宋军只有五、六万人。而后蜀经过四十一年的经营,军事力量是可观的,花蕊夫人说“十四万人”,决非虚言。从后蜀方面说,只要组织应战,是决不会很快亡国的。可笑的是孟昶一声叹息、一说投降,“十四万人齐解甲”,没有一个愿为国捐躯的,没有一个有大丈夫气概的, 因此,宋军两个多月,就“得州四十五,府一,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有九”。不战而降,花蕊夫人感到可耻、可悲!
“宁无一个是男儿?”她悲愤地责问:怎么“十四万人”的蜀军官兵中,竟没有一个人是有血性的男子汉?她以夸张手法,进发出愤怒的吼声,催人猛省, 发人深思!
全诗以充沛的 *** 表达了亡国之痛与对误国者的怨恨。抒情主人公,一个血气方刚的女性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读者的爱国志士的形象,这一形象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花蕊夫人敢于在不可一世的赵匡胤面前,直陈己见,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毫不示弱,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后来终因怀念故国而惨遭杀害,这史实的本身就令读者热泪滚滚了。
这首绝句在艺术上也很成功。与她的胆识相适应,全诗回答宋太祖的提问,从容不迫,平静自然,却沉着有力,深含哀怨。在唐五代绝句中独具一格。另外,两个反问句,前者表面上是回答赵匡胤的,实际上是一种反抗;后者却在前者铺垫的基础上,向古今一切无血性、不战而降的男儿发出了责问,如狂飚乍起,似夏雷震响,尖锐泼辣,韵味无穷!
“才女自古无娇颜,花蕊夫人领双绝”意思是:有才的女子自古以来都没有娇艳美丽的面容,而花蕊夫人则是一个例外。她不仅拥有绝佳的才艺,而且容貌也非常美丽动人,成为了当时无人能及的才貌双全的女子。
“才女”指的是有才艺、有才华的女子;“自古”指的是从古至今;“无娇颜”指的是没有娇艳美丽的容颜。而“花蕊夫人”则是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卓文君,因为她的诗作《梅花赋》而被誉为“花蕊夫人”。最后,“领双绝”指的是卓文君不仅才艺出众,而且容貌也非常美丽动人,成为了当时无人能及的才貌双全的女子。
《问君能有几多愁》花蕊夫人结局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花蕊夫人的结局是被赵光义用箭射死。
在《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结局中,花蕊形容赵匡胤像一座山,让她觉得牢靠,赵匡胤握住花蕊手,要偕她与湖海同老。射箭场,赵匡胤与众臣比箭术,光义借着酒意,一箭射向花蕊,最终花蕊因为伤势一直得痊愈而去世。
花蕊夫人本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是后蜀有名的才女。外貌酷似周娥皇,天生丽质、命运多舛。被俘后,深得赵匡胤的宠爱并逐渐对他心生爱慕。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却视她为眼中钉,同时又垂涎她的美色,对她百般威胁、凌辱,甚至不惜要置她于死地。
赵匡胤在无权无势的错失了娥皇,后来娥皇病逝,她悲痛万分。当他遇到花蕊夫人的时候,觉得这是上天再给他弥补遗憾的机会。他想方设法从花蕊夫人身上去追寻娥皇的影子,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以至于后面又错过了花蕊夫人。
相关信息:
对于花蕊夫人来说,赵匡胤从始至终喜欢的都不是她这个人,而是企图把她变成另外一个人。高傲的她不愿意成为别人的替身。同时,赵匡胤还是害自己国破家亡的人,每天面对着自己的仇人,还要虚与委蛇,对她来说是很大的精神折磨。
赵匡胤比较好的一点就是不像他的弟弟赵匡义那样,觊觎她美色。而且对娥皇是真心的,花蕊入宫为妃以后慢慢也爱上了赵匡胤。但是爱而不得的赵匡义却在射箭场上,假装醉酒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最终赵匡胤病逝的时候,还是传位给了赵匡义。
“贪好美色”的赵匡胤是怎么处理后蜀后唐的两位皇后的?
说起赵匡胤我们首先想到的词汇就是贪美好色。虽然我们大家都喜欢看有颜的人,但是好色程度太深的人是值得令人讨厌的,而后蜀后唐的两位皇后就深的体会,最终死于赵光义的猎箭之下,她们两个就是花蕊夫人和小周后。
花蕊夫人在当时的美色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家都认为她是绝世美人,所以,好色的张匡胤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内心了,毕竟那么好色的一个皇帝,拥有那么大权利想要得到一个人可是什么手段都能用的出来,然后他就霸占了花蕊夫人,这对花蕊夫人来说经历了王国亡夫是一件晴天霹雳的事儿,然后还做了赵匡胤的贵妃,不过最后却死于了赵光义的手。
赵光义也是贪色的德行,在他当了皇帝后就喜欢上有着天仙一样美貌的小周后,当时小周后只有15岁,却经常被迫陪皇帝,因为小周后和李煜的关系很好所以小周经常找李煜诉苦,然后李煜就经常冲突赵光义,而赵光义认为李煜还想复国,所以就不会让他好过,于是就想要置李煜于死地,而也因为李煜的一首虞美人,最后被赵光义赐了毒酒。所以结局都是非常的惨。
有人好色就有人遭殃,所以花蕊夫人和小周后的结局都是特别的惨,而在古代,女子恰恰又不能得到重用,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反抗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后唐的这两个女子都死于屈辱和痛苦之中。
关于“花蕊夫人是赵匡胤的皇后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85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 水调歌头(九日修故事访南山,崖间有前太守所作水调歌头,率尔次韵)
- 乌夜啼(题赵三畏舍馆海棠)
- 谢人自钟陵寄纸笔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 【中吕】山坡羊_别怀衣松罗
- 开愁歌(秋风吹地百草干)
- 点绛唇(重阳后数日,菊墩始有花。与诸友再登,赋第四首)
- 【正宫】黑漆弩_晚泊采石,
- 花底
热门名句
-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