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虞世南的《蝉》的诗意)

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虞世南的《蝉》的诗意)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4    点击:  407 次


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网上有关“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虞世南的《蝉》的诗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诗意散译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虞世南的《蝉》的诗意

古诗蝉虞世南拼音版如下:

chán。

蝉。

唐·虞世南。

Chuí,ruí,yǐn,?qīng?,lù。

垂緌饮清露,

Liú,xiǎng,chū,shū,tóng。

流响出疏桐。

Jū,gāo,shēng,zì,yuǎn。

居高声自远,

Fēi,shì,jiè,qiū,fēng。

非是藉秋风。

赏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虞世南的个人成就:

1.文学成就

虞世南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尤以诗文著称。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还擅长写散文,作品多以议论时事、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2.教育成就

虞世南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有很高的声誉。他曾经担任过宰相,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以礼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和品德。他主张“教育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独立精神。

3.政治成就

虞世南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曾经在唐朝末年担任宰相,参与过政治决策和国家管理。他以清廉、正直著称,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努力提高政府的廉洁和效能。

4.学术成就

虞世南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涉猎广泛。他的学识渊博,对历史、经典、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曾经编纂《晋书》和《五代史》等重要历史著作,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虞世南·蝉》的译文及注释?

虞世南的《蝉》的诗意如下:

《蝉》这首诗的前两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描绘了蝉的饮食习性。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帽带,它用触须吸取清甜的露水,像饮水一样畅快。同时,蝉的鸣叫声十分响亮,从稀疏的梧桐叶中传出,愈发显得清远。这两句诗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蝉的喜爱和欣赏。

《蝉》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蝉的赞美和崇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蝉的声音能够传得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拂,而是因为蝉所居的位置高,声音自然就传得远。这里,诗人通过赞美蝉的声音传得远,实际上是赞美那些品行高洁、不借助外力、自立自强的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蝉的形象和习性,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行的追求和崇敬。在诗人看来,像蝉一样清远、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自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这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他以其高洁的品行、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了唐初文坛的佼佼者。

虞世南的作品: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虞世南的一首离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描绘了古原草上的景色,并以草喻离别之情,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2、《书谱》:这是虞世南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该作品笔画圆润、结构匀称、姿态自然,完美地融合了王羲之的书法精髓,展现出了唐代书法的独特风格。

3、《北堂书钞》:这是虞世南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和文学作品,对后世文献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作品内容丰富,体系严密,是唐代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4、《出塞》:这是虞世南的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中描绘了边塞的险恶和战争的残酷,呼吁统治者重视边防建设,关心百姓生活。

唐诗《蝉》的全文是什么?

1. 译文:

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

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2.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②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

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⑤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⑥藉(jiè):凭借、依赖。

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蝉》这首诗的翻译是: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蝉》原文

作者: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扩展资料

《蝉》赏析:

《蝉》这首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

这首诗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第三、四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蝉 虞世南三,四句借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关于“虞世南的《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802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