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手把青秧插满田此诗出自哪里(如何看懂《手把青秧插满田》?)

手把青秧插满田此诗出自哪里(如何看懂《手把青秧插满田》?)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7    点击:  134 次


手把青秧插满田此诗出自哪里

网上有关“手把青秧插满田此诗出自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看懂《手把青秧插满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全诗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句诗出自《插秧诗》,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农人插秧时的见闻觉知,而实际上已经将修道时的内在境界和奥秘全部包含在里面。

《插秧诗》翻译: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却是一直向前的。

“手把青秧插满田”中的“田”实际上是指人们的心田,也即所有众生本有的犹如虚空一般的如来藏的光明,这句话中的“插秧”动作是指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一切所作所为,如睹物闻声、行走坐卧、语默动静等。

契此和尚:五代梁时明州(今浙江宁波)的游方僧人,号长汀子。他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

如何看懂《手把青秧插满田》?

插秧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赏析本诗化神奇为平淡,全显自然而然、法尔如是之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僧人种地耕田、担水砍柴,没有丝毫玄妙处,没有丝毫委曲处、不高推圣境,不思量分别,只是平平常常、直心正向、自自然然。赵州从谂问南泉普愿:“如何是道?”南泉普愿意答说:“平常心是道。”南泉指出此道不属知与无知。言知,即是妄觉;言不知,即是无记。正是:“遇饭吃饭,遇茶吃茶。”“心地清净方为道”,清净心分为三种:(1)无疑的信心;(2)无垢的净心;(3)不杂烦恼的心。又《金刚经》云龙:“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地清净即远离*怒痴成就三明。“退步原来是向前”此句含三意:一、手把插秧,自然退步即向前,显法而如是意;二、在世味、分别、憎爱前退步,正是道业向前的要诀;三、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正是“一朝道在手,便把令来行”。

方云禅画 布袋禅话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四方方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

星云禅话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日本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只有低下头来。”成熟的稻子,其稻穗也是低低地俯垂着,我们想认识真理,也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以退为进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

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向前才是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修行》P119



插秧的诗句

描写插秧的诗句有:《横溪堂春晓》、《插秧诗》、《插秧歌》。

1、《横溪堂春晓》

宋·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译文: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2、《插秧诗》

五代·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译文: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但却是一直向前的。

3、《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插秧歌》赏析

《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该诗题为《插秧歌》,入手即表现了插秧的繁忙。插秧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万不能失时。因而,值此时节,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插秧歌百度百科-插秧诗百度百科-横溪堂春晓

手把青秧插满田的全诗是什么

全诗是:插秧诗。

原文: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手把青秧插满田”出自南北朝时代的布袋和尚的“插秧诗”。

全诗译文:插秧人手里拿着度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了水田,插秧时低头就可以看到水田中倒映着的蓝蓝的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所插的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长成“稻(道)”,插秧时表面上是边插边后退,问但却是一直向前的。

请问:老子《插秧诗》的内容。

插秧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赏析本诗化神奇为平淡,全显自然而然、法尔如是之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僧人种地耕田、担水砍柴,没有丝毫玄妙处,没有丝毫委曲处、不高推圣境,不思量分别,只是平平常常、直心正向、自自然然。赵州从谂问南泉普愿:“如何是道?”南泉普愿意答说:“平常心是道。”南泉指出此道不属知与无知。言知,即是妄觉;言不知,即是无记。正是:“遇饭吃饭,遇茶吃茶。”“心地清净方为道”,清净心分为三种:(1)无疑的信心;(2)无垢的净心;(3)不杂烦恼的心。又《金刚经》云龙:“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地清净即远离*怒痴成就三明。“退步原来是向前”此句含三意:一、手把插秧,自然退步即向前,显法而如是意;二、在世味、分别、憎爱前退步,正是道业向前的要诀;三、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正是“一朝道在手,便把令来行”。

关于“手把青秧插满田此诗出自哪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485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